7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旁友,現在兩點了。You know what i mean?
打工人的續命三件套:咖啡、奶茶和零食。
基于對打工人職場生態的洞察,餓了么「這杯我請」IP今年以「下午茶續命文化」為切口,用《這杯我請》廣告片講述了“續命神器”背后隱藏的職場友情,以及打工人不為人知離職情緒。與此同時,上海徐家匯地鐵站內“這杯我請!”的線下營銷活動,也憑借生活化的文案引發網友強烈共鳴,意外出圈。
文案內核主打“幫助上海職場人打破職場隔閡,一起快樂恰茶”,形式則借「小票備注」向大眾展示“這杯我請”背后的的100種翻譯:“旁友,現在兩點了。You know what i mean?”、“為i作e,這杯我請”、“升職加薪的快樂,是可以分享的么?裝啥呢,家人們,這杯我請”......等一系列文案簡直就是打工人職場社交情態和心理活動的真實復現,口語化的表達直接將social感和生活感拉高一個level,日常的對話感撲面而來,不自覺就代入自身。
口語化文案的巧妙,在于更容易讓大眾感到“一切與自己有關”。
02
只有正常地說,才有可能被正確地說。
7月,大人糖首家線下店正式在深圳落地,這是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開設在大型綜合商業體的情趣用品店。
為此,大人糖以“只有正常地說,才有可能被正確地說”主題,邀請到品牌編輯部編輯、產品經理、性學碩士菲比以及「五十度灰」產品設計師張阿姨在TVC中大膽開腔,表達“情趣陽光化”、“女性性欲去病化”的態度和觀點。隨線下店一同釋出的還有品牌首個紙質刊物「大人糖日報」,開業主題即此次報紙的主題。
30年前國內第一家情趣用品店在北京開業時,國內外媒體滿是噓聲。時至今日,“情”和“欲”依舊是難以公然討論的話題。所謂“正常地說”便是要破除社會環境對“情欲”的病態認知,避免讓情趣用品成為“曖昧、情欲”的負面符號。畢竟,情趣和性,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們的樣子,取決于你的認識。當有關身體和欲望的一切正常化,我們才明白取悅自我的本質不過是正視而已。
03
Something I'm not
那是我不具備的特質
But something I can be
但我定能擁有
Something I wait for
我愿為之 耐心等候
Something I'm made for
我即因此存在
歌詞來自《芭比》電影插曲《What Was I Made For? 》,詞曲皆由Billie Eilish親自創作。
作為商業環境下一部真正揭露女性處境,直面父權制的電影,堅持在夾縫中發聲的《芭比》給全球女性帶來了莫大鼓舞:它擺脫了消費主義偽女權的裝飾,以高度現代性和思辨性的思想內核對女性主義、父權、性別凝視,同性乃至兩性平權做出了新的詮釋。盡管影片表達尚有不足,但并不妨礙其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What Was I Made For? 》出現于芭比因觀察現實世界的自然萬物落淚,以及與創始人Ruth牽手的那一刻。這是象征芭比人格意識覺醒的兩個瞬間,前者只是淺層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感知,后者則代表其終于完成了從心智、思想到自我人格的深層塑造。Billie Eilish的每一句歌詞都映照著芭比成長的心路歷程,而這個起伏掙扎的過程也是對女性現代境遇的心理寫照。
就像《芭比》雖然在社交媒體爆火,但其線下排片慘淡,有的甚至被安排在影院的“家庭/少兒廳”放映,這意味著《芭比》很大程度上被影院當成了動畫片。“But something I can be,Something I wait for”,如歌詞所言,女性現實處境的改變仍然漫長,需要在努力中等待,《芭比》只是開始。
04
瘋了!
別跟我提什么City Walk,
我想要的是I don‘t work。
那個一發瘋就關心打工人精神狀態but_lab,又回來了。
這一次,but_lab緊扣7月的高溫天氣,以「熱到發瘋」為題細數了10個把打工人逼瘋的場景,明面上是文案,實際上是嘴替。發瘋文案背后是由AI生成的高溫背景,高溫指數與打工人的「發瘋」場景對應:有打工人無奈的工位,頂著高溫上班的靚女、被迫成為職場“老好人”和平場面......
諸如“表面上嗯嗯好的收到哈,背地里想邦邦給你兩拳”的文案把打工人的內心OS全盤托出,在“氣溫每上升1度,發瘋程度就會增加1%”的7月,這些「發瘋」文案本著「以瘋生風」的心理暗示,給打工人進行薛定諤降溫,疏散職場燥熱的情緒。誠然,but_lab已成為“價值消費”時代下洞察群體情緒的代表,其對“打工人”畫像和生態的精準描繪,不禁讓人感嘆這個新生廠牌在“情緒”營銷領域的優勢。
05
一個人在某個地方,就一定會有他該在的理由 。
文案源于電影《八角籠中》。
但我們要聊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背后有關#綜合格斗#的一系列話題。
因為「綜合格斗」的血腥特質,導致這項運動鮮少被拿到明面上提及,而《八角籠中》的上映,扭轉了這個局面。就在同月,知名訪談節目《十三邀》對話綜合格斗運動員李景亮(中國第三個直接簽約UFC的選手),節目展現了格斗運動員真實的訓練生活,比賽前的「脫水」準備,以及賽場上遭遇對手“黑拳”的全過程,內容一經放出就引起了大量網友關注。
至此,「綜合格斗」和從事這一職業群體的生存狀態浮出水面。有關訓練的嚴苛和痛苦,血肉搏擊的殘酷和暴力,格斗運動員的生存與人生,以及整個職業的發展歷程的討論被大家推至高潮。《八角籠中》的格斗運動員來自偏遠山區,《十三邀》中李景亮及其團隊則來自發展相對滯后的新疆,他們身上的共同點是能吃苦,抗打,意志力極度頑強。
對他們來說,生理的苦遠遠比不上無法生存的痛,賽場等同于人生場。《八角籠中》里還有一句是“八角籠是我們的格斗場,也是我們為了走出大山拼出來的路 ”,《十三邀》中的多斯(李景亮的教練)曾因練格斗被女朋友家人瞧不起。現在,時代的發展改變了世人對格斗的偏見,而格斗則改變了他們面朝黃土的命運。在此,僅以文案之言,向他們獻上平等的敬意和尊重。
06
今晚穿得好好看
卻沒空上街好好看一看。
7月,夜淘寶的車站戶外文案,火了。
火的原因不在于單純的文案,而在于文案呈現的形式—— 一是利用刪減文字達成了反向的句意轉換;二是將這種轉換與車站燈牌的泯滅結合,尤為生動地呈現了成年人的白天和夜晚的兩副模樣,平靜地訴說都市打工人忙碌背后的期許。
文案表達簡單樸素,經過刪減和燈光的配合后的部分才是文案的核心,也是真正打動大眾的關鍵。這些看似“殘缺”的部分,正是大眾那些藏在白天里的苦悶,可是“回家躺著過夜生活”的愿望要等待夜晚降臨才能實現。很多時候,我們心中小小的期許可能只占據生活的萬分之一,也只可能短暫停留幾十分鐘,但因為這些瑣碎的“不完整”片段,打工人的生活才得以完整。
07
機器最難學習的,是人的「精妙本能」。
文案來自騰訊紀錄片《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第二季》。
該節目是由騰訊視頻出品、尤里卡工作室制作的中國首檔“桌面電影”科學解釋紀錄片。去年,第一季一經播出就在豆瓣斬獲8.9高分。今年7月,《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第二季正式上線,大膽觸及AI、抑郁癥、就業、芯片等更加具有社會討論價值的宏大議題。
首期節目以“AI:ChatGPT正在產生心智嗎”為主題,帶領觀眾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以及拆解GPT的底層邏輯。其中,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教授吳思在談及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優勢時說:人類有很多本能行為是非常精妙的,比如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是幾千年進化的結果,這是機器無法企及的。而終身學習代表人類能夠一直靈活調動原有的知識體系修正、補充、解決正在或將要發生的問題。
這意味著人類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非常強大,而當下的GPT所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人類的惰性。
08
雨聲雷聲聲聲過耳
大事小事事事放下
而世間最美好,莫過于
聽著雨入睡,夢里卻沒有風雨
7月尾聲,寢具品牌慕思發布的央視大國品牌形象片《雨眠》,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治愈了失眠的人。
“雨眠”一詞,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代表著一種閑適浪漫的生活狀態,悠然寧靜的心境。但如今,這樣的美好狀態卻漸漸消失于工業文明的快節奏進程,被焦慮的心態取而代之。慕思的這支品牌片聚焦的便是這一現狀,短片只字未談“焦慮”,卻處處都在對抗“焦慮”:云霧繚繞的村莊、濕氣浸潤的森林、水中游弋的金魚,天空翱翔的飛鳥.....從都市到農村,都保持“返璞歸真”的原始意味。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達緩慢、自洽的心境,文案“雨聲雷聲聲聲過耳,大事小事事事放下”像是對“內卷”等社會現象的溫柔反抗,“聽著雨入眠,夢里卻沒有風雨”貼切地描繪了“好眠”背后遠離俗世煩惱,現實壓力的心靈治愈。有時候,試著讓被打斷的事情被打斷,讓走路的速度慢下來,多做一些像聽雨一樣的“無用”之事......你會發現,回歸生活的純粹和原始,是脫離喧囂,享受沉思,拯救失眠的良藥。
本期分享結束,下期再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