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我的思想和我做的音樂一樣固執
整日戴著耳機或在livehouse mush
念著歌詞 念著
一個窮孩子生活在有錢人的城市
嘗試用精神去對抗物質
2023年,說唱在國內音綜的地位依舊無出其右。
5月6日,《說唱巔峰對決2023》在愛奇藝上線,各大廠牌成員之間的對決頻上熱搜。其中,時隔五年后再次登上說唱舞臺的法老,在第一期節目唱響曾被網傳下架的神作《Ghost Face》(《假面》),歌詞中講述其童年成長和滬漂打拼的經歷引發網友強烈共鳴,#法老#也成為最受網友關注的話題詞條。
(《Ghost Face》Live版)
節目中《Ghost Face》(《假面》)歌詞雖不是原版,但其現實主義的批判內核依舊不變。歌詞中“敲碎磚塊吃頓泥飯”、“雪花可以飄進被褥”等細節唱出了無數同樣在外漂打拼之人的辛酸,“當我看見現在這些網絡黑社會,各位學校公寓是否欠了電費”又從另一面指出了現實社會的問題,“打敗自己才是我的人生意義”則表達了為理想不與現實妥協的堅韌斗志。
在最新的第6期節目中,法老與MC HotDog熱狗合作《愛人 2017》 記錄了爺爺終身未娶背后的動人故事,將說唱變為了一首散文詩。如今脫離“反叛”標簽走向多元的說唱,像一個包容的萬花筒吸收、接納世間百態,多維度地審視著這個世界正在發生和被遺忘的一切。
02
“身手鑰錢”都還在嗎
落車上的話
我們努力幫你一起找
你還在為“打車時找不到定位”、“老把手機、雨傘和行李落車上”、“喝酒回家怕家人擔心”這些常見的出行問題擔憂嗎?
5月,滴滴出行在杭州街頭、商場和站臺推出了一系列“便利貼”文案,不僅一鍵解決以上問題,還將“長輩撥打電話即可叫車”、“順路可添加途經點”等溫馨提示無縫嵌入了大眾的出行場景中。
在表達上,這些文案雖直接簡單,卻精準切中大眾出行中的實際痛點,“身手鑰錢”的諧音梗和“努力幫忙一起找”的貼心以真誠和人情味打動大眾;在鋪設的渠道上,文案出現的位置也與場景相呼應,比如:提示定位的文案均與商場出口的方位對應,大家抬頭一看便能精準定位上車地點。
這種文案的“情景化”讓人快速代入現實問題,當大眾慶幸自己的需求被看見時,產品的功能也自然融入心智,品牌的社會關懷與向善價值也得到了實現,可謂“一箭多雕”。
03
告訴桃花不必開了
老子自己種花海
今年的520,「臺州中盛城市廣場」、「太原北美新天地時尚中心」、「昆明南亞風情第壹城」3座商場在戶外大屏上打出單身狗叛逆文案,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掀起一場有關商場520的“發瘋文學”。
(臺州中盛城市廣場 大屏520文案)
這番操作,其實要追溯到2月14日四川內江一則憑“戀愛,狗都不談”火速出圈的戶外文案,“反骨”是它們的的共同特點。商場這波反向營銷,以造梗和趣味的“爽言爽語”大膽表達了年輕人另一維度的情感訴求,傳遞出“愛情不是必需品,享受自由,自我欣賞才是值得每個人投入的價值觀。“發瘋”則以文字為大眾創造了一個快樂的情緒出口。
(左:太原北美新天地時尚中心;右:昆明南亞風情第壹城)
總的來說,商場520“發瘋文學”背后與其說是切中單身人士的集體情緒,不如說是切中當下年輕人以自我價值為中心,不盲目追求愛情的獨立態度。
04
喝了這么多杯美式
也沒能痛苦的時候
可以裝作沒事
越成熟越發現,快樂是理想劇情,“苦中作樂”才是現實劇本。
為推廣新品咖啡「苦命甜心」,創意青年文化品牌but lab以“打工人”為對象,用AI創作了25張描繪打工人心理活動的「苦命」海報,并配文“獻給每一個生活中的苦命甜心”。
25張海報實際上代表打工人在職場上經歷的25種崩潰時刻,只不過文案用或吐槽,或戲謔的表達方式,借咖啡的“苦”,將打工人的“苦”通感化。當“苦”的象征意味從味覺轉移到心理,“打工很累”這類帶有負面情緒的話題也變得有趣起來,“打工人”的抱怨形象也變得可可愛愛,與產品“甜心”的定位不謀而合。
打工很苦,但打工人可以很甜,這組文案像一支安慰劑,讓大家重振旗鼓后又重新投入新一輪“苦命”打工中,情緒得到安全釋放。
05
無論我多好,都有人不接受
無論我多壞,都有你接住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
這一天,美的特邀郁可唯傾情獻唱的品牌廣告《同感》正式發布。片子以紀實性的拍攝手法,將父母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伴侶與朋友等12個“感同身受”真實的用戶故事匯聚到一起,向觀眾展示那些常存在生活中的溫暖瞬間。
(《同感》導演版)
“無論我多好,都有人不接受,無論我多壞,都有你接住”的文案出現時,畫面中的女孩正被領導批頭大罵“沒用”,羞愧之下女孩摔破了杯子,眼淚奪眶而出。一旁的男友將一切看在眼里,沒有怪她情緒失控,反而走到身邊輕輕擁抱著她說:“辛苦了”。
部分文案節選
我們這么不同,為什么你這么懂我?
為什么有人只能聽見哭聲,你卻能聽懂哭聲
這聲哭 是要牽牽
那聲哭 是要抱抱
你是怎么在我學會說話前
就學會了我的話
明明我們隔著屏幕很遠
你卻能離我很近
即使我默不作聲
為什么你還能聽見我的心聲
為什么你能從一盤露餡的餃子
看出包在我心里的想法
無論我多好,都有人不接受
無論我多壞,都有你接住
你是怎么做到,比我更了解我的?
正是這簡短一幕戳中了無數觀眾的心:愛你的人,無論你怎樣都能包容,不愛你的人,哪怕你再完美也會被挑剔。片子將“愛”的關系拓寬到社會的多個層面,在細枝末節中展現人生百態,將“同感”這一心理學概念背后關于“愛”的訴求延伸到產品上,表達智能家電也應更加關注人體感受的核心。
06
這個社會往往是有本錢情緒自由的人,情緒最穩定
而需要發泄情緒的人,卻在要求自己情緒管理
5月,「2023 知乎人文」知乎出品推出深夜會談特輯《在明天之前》,節目邀請到姜思達、雙雪濤、周軼君、席瑞、王諾諾和卡老板 Camile 共同進行思想碰撞,展開關于迷失在當下青年人的對話。
第一期的話題為“成年人如何實現情緒自由”。嘉賓們從“是否應該管理情緒”、“情緒到底是對還是錯”、“情緒自由為什么會成為當代人的議題”等維度進行了探討。其中席瑞談到:“這個社會給情緒自由太小的空間,卻又施加了很高的門檻,感覺一切自由歸根結底都是財務自由”。
這也從另一維度解釋了為何職場是最大情緒壓力源的原因,因為職場是一部分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對尚未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進行的向下管理,人們在非完全自愿中步入情緒管理的怪圈。
無論如何解讀這一命題,《在明天之前》都從正面疏解了大眾對對于情緒自由的困惑,鼓勵大家遠離“情緒羞恥”,正視并合理地釋放自己的情緒,才能讓精神和內在健康合理地成長循環。
07
行李在轉運
生活也在轉運
2023年,“在上班與上進之間,選擇上香”成為年輕人祈求轉運的新趨勢。
但“上香”山高路遠,成本還高 —— 于是天貓在杭州蕭山機場把T3到達處的行李提取處改成了「天貓好運提取處」,“沒煩惱、不水逆、不加班、不著急、早上岸、少操心”這些常掛在年輕人嘴邊的愿望統統被安排在了紅色的傳送帶上,讓年輕人在出行途中就能收獲好運。
之所以選擇在機場,是因為機場跟“出行、運轉、轉運,轉機”,一系列好玩的雙關諧音梗兒環環相扣,而傳送帶除了有「運轉/轉運」的雙關寓意,也是大家“提取行李”的地方,跟“喜提”好運非常契合。
可以說,這是一個少有的將精神層面的創意需求,與大眾質樸且生活化的現實場景結合的成功案例,它的巧在于不費力討好,在于將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轉變為藏在文案中的觸手可及的驚喜,以此回應疫情后天氣、經濟,出行和生活在逐步回暖的發展趨向。
08
五月的每一天都是“五月天”
五月天2023年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的第一站,于5月26日在北京鳥巢上演。
當晚,#五月天演唱會#、#五月天點歌#、#五月天嘉賓#等十幾條熱搜話題霸屏微博,不少明星也紛紛現身演唱會現場,大量粉絲更在社交網絡曬出了自己的打卡記錄,“五月的每一天都是五月天”,更是成為演唱會前后,最被網友津津樂道的文案。
五月天不僅象征臺灣搖滾音樂在90年代的興盛,他們的長紅早已將“五月天”變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代表著一代人有關青春的所有追憶。“五月每一天都是五月天”背后表達的其實是“特定時間要去見特定人”的群體性信念,這種純粹而簡單的確定性,是充滿變化時代里一份尤為可貴的契約精神。
五月天和他們的演唱會,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當代人內心深處某種缺失的情感信仰,讓大家從復雜中抽離,奔赴最單純的美好。
本期分享結束,下期再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