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阿拜、Rae
撰文:Rae
近期,明星營銷范疇內,大眾點評與李雪琴的campaign ,是被很多人稱「讓人眼前一亮」的營銷案例。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玩梗了
來回顧下案例:
《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
《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的吸睛點,主要圍繞創意維度來顯現:
討喜的明星大使李雪琴,卻被設定為不好使,因為“大眾說的才好使”。
不斷強調的【不好使】,卻讓campaign熱度不減,為大眾點評賺足了聲量:僅朋友圈廣告點擊率超出平均值800%一項數據,就能看出這次明星營銷的高熱度。
這是一次經典明星營銷下的“反套路”操作。抱著對創意的好奇,我們和勝加的主創團隊:勝加集團CCO&勝加上海CCO 周華安(華sir)、創意總監Nemo、客戶總監Nina、資深客戶經理Victor,一起聊了聊這個充滿反差和幽默感的新式明星營銷案例。
一、不好使的大使,特好使的創意:
利用3個反常規的解題思路,強調1個核心點
大眾點評20周年之際,品牌輕輕公布了一個聲量抓手:簽約藝人李雪琴,作為大眾點評必吃節推薦大使。
緊接著,大眾點評找到勝加,給到的brief是:希望通過李雪琴的明星勢能,建立關于「2023大眾點評必吃榜」最廣泛的認知。包括但不限于:
1、夯實品牌定位:依托于【大眾】,成為本地生活服務專家;
2、宣傳新的產品:由7億【大眾】選出來的「2023大眾點評必吃榜」;
3、完成引流轉化:在必吃節促銷活動期間,引導【大眾】去必吃榜餐廳購買必吃套餐。
基于brief,勝加總結下來:首先,大眾才是必吃榜的唯一標準,是品牌的核心;但這樣的結果就是,李雪琴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大使。
用明星來講大眾,放在哪里都似乎會是一道尷尬的題目。但看似矛盾的brief,卻被挖掘到了一個不尋常的創意原點:不如就著這股“尷尬”勁兒,將大使的“不好使”放大。
對此,勝加給出了三個反常規的創意路徑,力圖放大沖突感和矛盾感,來強調唯一的【大眾】。
1、在明星title上做文章
常規理解:明星大使就是品牌發聲人,擁有推薦產品的資格。
反常規解題:明星大使很努力,但始終使不上力,因為哪家好她說了也不算。
人人都知道,當明星與品牌綁定出現時,就是要為品牌或者產品發聲的。
但從《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標題上,就能看到廣告制造出的第一個反差感:權威的明星大使title,居然也能失靈?
第一步的反差感,是整個campaign的營銷基調。必須是一位足夠吸睛、足夠引起大眾好感的人物,才能立起創意的骨節。主創團隊透露,品牌之所以選定李雪琴,是因為大多人對李雪琴有一個基礎共識:她的親和力與治愈力,讓她沒有過于耀眼的明星光環,卻反而生長出更多對生活的細膩與洞察,一言一行更貼近大眾。
略琴式自嘲
有了契合性的基礎認知,人們也更容易理解李雪琴作為「大使」的故事化人設。無論是愛美食的屬性,還是自嘲但有韌勁兒的人設,李雪琴的人物特質是可愛的,作為大使,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演繹也是可愛的,最終,「大使不好使」的核心概念不僅成立,而且奠定了輕松愉快的基調,讓矛盾性變成喜劇性,讓尬點變趣點。
2、用東北式幽默吐槽,完成魔性傳播
常規理解:讓受眾記住產品利益點,只能反復強調。
反常規解題:東北語言特色+反向自嘲,讓車轱轆話除了被記住,還可以好笑。
第二個反常規,則來自于文本。大眾點評此次主要推的是產品,意味著要盡可能多地強調產品利益點。魔性廣告在行為經濟學中有效,卻又往往因為刺激性洗腦而不受待見。
如何用大家都能理解且不排斥的語言內容,傳遞好客戶想表達的核心利益點?這道題放在李雪琴身上,好像就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答案就是:地域特色(東北風味)+略琴式自嘲。
東北語言從口音到用詞,都自帶傳播感染力,聽得懂、學得快,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里,從核心概念【不好使】,到整體的文本臺詞,90%都是由勝加團隊完成的,但團隊里,沒有一個人來自東北。
那剩下10%呢?
“我們翻看了大量的李雪琴的節目,研究她的表達與用詞。到執行的時候,發現我們的導演周寧是位東北人,又幫我們在口語上提了一些建議:比如李雪琴在車站招呼人吃飯時,喊的‘大哥、老妹兒’,會更地道且親切一點。再后來李雪琴本人拿到腳本時,也增加了一些略琴式語言,最終打磨成了我們現在的作品。”
聊東北話聊到盡興時,我們還問了幾個問題:
近年來廣告片中的方言含量多了起來,在勝加看來,是否采用方言需要從哪些維度去判斷?在面對大眾的傳播項目中,如何避免方言用語可能會帶來的傳播和理解困難?
“其實在文本創作的過程中,我們還寫了一些地道的東北方言,但最終都沒有放進去。因為大眾點評面向的人群是大眾,即使選擇了東北語調去呈現,也要考慮到更多人對方言的理解。”主創團隊解釋,《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里的東北話,提供的是情緒價值,作用是幫助直給式文本增加幽默屬性,而不能為了凸顯方言增加理解門檻。
短片中的東北話都被人熟知
此外,勝加還給到了兩個維度,用來判斷一個campaign是否合適采用方言。
第一,看溝通人群的畫像。“如果是聚焦一個地域的人群,當然可以考慮用他們更親近的語言種類,但如果要對范圍更大的人群說話,那太地域性的語言就要慎重采用。”
第二,看整個片子的氣質。“例如勝加之前為方太創作的《王的雞》。一個非常典型的地方社區的故事,那故事的趣味性就需要方言來去表達,換成普通話反而不成立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方言來照顧故事了。”
直給式內容,在幽默敘事的口吻下,就這樣被大大方方地講出來。
3、利用常見的媒介場景,生動化演繹“不好使的大使”
常規理解:為了提高曝光度,明星的廣告牌被投放在各種媒介場景中,人們已經習以為常。
反常規解題:在傳統的廣告投放場景中,明星也不太好使了,利用李雪琴的多元宇宙再次傳遞“大眾”的重要性。
第三個反差,是視覺,也是場景。
從第一個轉場開始,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方,平面上會動的李雪琴,成為第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點。隨后,電梯里的分眾廣告,地鐵扶手上、站臺上的、餐廳桌臺上的、菜單目錄上的“李雪琴們”,都紛紛聯動起來了。好似闖入了李雪琴的另一個世界,或者稱之為“李雪琴的多元宇宙”。
數英:片子中所有戶外廣告場景都是怎么設置的?
勝加團隊:你們不覺得這些場景都很熟悉嗎?它是所有傳統營銷里面廣告明星會出現的地方,是一些典型的明星營銷會使用的媒介形式。我們等于是借了這些媒介形式,打造了一個‘反傳統宇宙’啦!
數英:這個‘多元宇宙’呈現的邏輯是什么?
勝加團隊:我們之前設想的是受眾人群不斷擴大的邏輯,最初的場景是攝影棚,再慢慢往電梯、戶外等人越來越多的場景擴展。后來發現有點常規了,有很多創意廣告都會用攝影棚的場景。那為了讓故事更好看、更有懸念、更新穎一點,我們調整了架構,從一個戶外廣告牌開始。
數英:有東北亂燉那味兒了。所以,文案與畫面的結合有呈現出一種隔空互動感,但在整體邏輯上并沒有去強調這一點,而是用自嘲的形式帶出品牌主張,甚至在廣告后半段把互動感逐步消解了。
勝加團隊:沒錯。這里有一個設定就是:除了李雪琴,短片中所有人物都沒有完整露臉,或者是一個背影,或者是一個側臉,目的就是去強調李雪琴作為主角,在這個宇宙里面,始終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幾個場景重復下來,觀眾自然也就明白了這個刻意制造的‘矛盾點’。
數英:在勝加看來,故事邏輯更合理與品牌訴求更突出之間,廣告營銷怎么做平衡?
勝加團隊:如果可以,那當然是都要。要想大家記住品牌訴求,就勢必要做好內容、讓故事邏輯更精彩,才會留住看廣告的觀眾。但如果一定要說誰最重要,那肯定是品牌信息最重要。我們不可能為了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卻沒把品牌信息講清楚。
比如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盾點和不同的呈現?式,就是希望這些車轱轆話、這些反復強調的品牌信息,能夠被大家看下去,且產生認知記憶。
這是作為廣告人的基本原則。
二、重新思考大眾喜聞樂見的廣告:
明星營銷是術,品牌力是道
如今數英的評論區,幾乎是一邊倒地稱贊李雪琴與品牌的適配度。
回歸到大眾中,普通用戶的評論,也都圍繞著李雪琴本人進行肯定。有關李雪琴的話題,閱讀量達到了8.6億,全網互動量30多萬,朋友圈渠道投放的點擊率超過平均值800%,【必吃節】在APP的搜索量達500%+。用明星講大眾的故事,該項目做到了“不僅叫好,而且賣座。”
此外,勝加團隊注意到,有網友認為這是李雪琴創作的內容,主創們一致認為這是對他們的褒獎。
《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很關鍵的價值在于,它為明星營銷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我們都知道,在影響力經濟時代,傳統營銷中明星對于品牌的加持,往往在于人格化的賦予和品牌形象的綁定,這意味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高回報與高風險同在。如今,在去中心化的媒介傳播和去權威性的輿論環境中,KOL、KOC的價值在購買力的轉化上分外凸顯,這意味著明星的營銷價值被稀釋掉一部分,但矛盾的是,品牌又從未放棄過明星營銷。
面對明星營銷的“尬點”,我們向勝加團隊提問:代理商到底該如何幫助品牌應用好明星營銷?
華sir給到的回答是:明星營銷從來都是【術】,品牌力/產品力才是【道】。即,在看到明星營銷時,要看到營銷背后,品牌到底想要表達什么,從【道】上去找答案。
就以此次campaign為例,大眾點評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品牌力量來自于大眾,從必吃榜slogan【7億人的選擇】來看,產品跟大眾有一個非常強的關系,這就是品牌的道。對于大眾點評而言,強化【大眾】這一品牌心智,是品牌在長線策略中持續做的動作。基于此道,才會將契合的明星營銷作為一種術應用進去,才會有《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的呈現,目的也都是為了不斷夯實品牌的道。
——華sir
從品牌力看到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用明星講大眾,則是勝加為【道】給出的【術】。反常規的明星營銷,是內容營銷的創新表現之一,《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已經提供了一種方向:
抓住品牌核心價值,做大眾喜聞樂見的廣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