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粉絲突破560萬,“丁香醫生”如何從公號玩到抖音?
作者:糖三角,首發:新榜
原標題:半年563萬粉絲,“丁香醫生”如何從公號玩到抖音?| 新榜專訪
田吉順,綽號田太醫,丁香醫生團隊醫學總監。
今年4月開始,他帶領團隊在抖音開荒,半年多的時間,“丁香醫生”抖音號粉絲突破560萬,視頻總獲贊1919萬,單條最高獲贊183萬。
今年以來,抖音短視頻的火爆讓許多公眾號玩家眼紅心跳,不約而同向這條全新的頂級流量賽道進發,從圖文向15秒短視頻邁進。
作為新榜微信500強的頭部大號,“丁香醫生”在圖文領域取得的內容創業成績驕人,如今在短視頻領域,他們也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
今天,新榜和田太醫聊了聊他們玩抖音短視頻的故事,以及爆款視頻制作的背后邏輯。
一、選題大于內容,丁香醫生團隊的“抬杠式選題法”
讀書的時候,田太醫就是個網癮少年。
在微博、微信還不存在的時代,他便開始在浙大校內BBS上灌水。2011年,知乎橫空出世,田太醫第一時間注冊答題,七年過去,他在知乎擁有70多萬粉絲,成為知乎醫學領域粉絲最多的KOL。
田太醫本是一名臨床醫生,在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工作10年后,他因為反感束縛,他離開體制,選擇了對自己而言更富有吸引力和挑戰力的新媒體行業。在加入丁香醫生團隊后,他發現自己作為一線醫生時養成的思維方式完全能夠在新媒體找到落腳點,這些科學分析的經驗,足以讓他成為一名與眾不同的媒體人。
田太醫認為“選題比內容更重要”,在新媒體行業,幾乎所有內容團隊都會為選題而焦慮,短視頻領域同樣如此。
為了保證最終內容的可看性,丁香醫生團隊采用“抬杠式選題法”:
提出選題的人必須在郵件中寫明信源和數據支撐,其他人針對選題提出各種刁鉆的問題,提出選題的人必須能夠一一回答出來。
如果選題人能夠按照這套篩查指標,把抬杠式的問題都回答出來,意味著選題人的論點和論據可以支撐他的結論,相應這個選題的通過率就會更高。
于是,“選題通過率”成為許多新人的第一道門檻。據田太醫介紹,許多新人第一次通過選題時會像過節一樣,甚至會在周報和朋友圈里炫耀——我的選題在丁香醫生選題會上被通過啦!
畢竟,第一次選題通過很可能要等到入職一兩個星期之后。
“不是說內容不重要,但我認為選題大于內容。當你的選題足夠好的時候,你可能用一個很爛的一個內容就可以把它呈現出來。但是如果你的選題不夠好,你需要用極好的內容去支撐它。選題可以彌補內容的不足,但內容遷就選題的可能性就比較小。”田太醫說。
這套方法同樣沿用到抖音短視頻。
Q1:丁香醫生目前在運營的有哪視頻類賬號?都是你負責嗎?
田太醫:目前視頻方面我們主要在抖音和B站上做,B站已經做了兩個月,現在也是處于摸索期。在抖音上我們只有丁香醫生這一個號,然后是把丁香醫生的成功經驗通過培訓賦能給丁香媽媽——丁香醫生和丁香媽媽是各自獨立的兩個團隊。
Q2:抖音與其他平臺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田太醫:抖音的最大特點是中心化,就是它的這個流量分發是中心化的,算法控制它的瀑布流,我們需要摸索和迎合這種內容分發機制去做爆款。
我們可以通過粉絲量來判斷哪些內容的展示量可能會更高,并且可以進入更大的流量池。展示量和粉絲規模會有一定的關系,但這個關系在微信和微博上就會相對弱一些 。
二、一周更新三條視頻,抖音紅利期還在嗎?
目前,丁香醫生的抖音視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田太醫本人出鏡的醫療科普,另一種則是由田太醫的搭檔——“肌肉男”叔貴——出鏡的健身小課堂。
他們的視頻團隊現在有7個人,除了兼顧抖音和B站的他自己之外,做抖音的還有另外兩個人。他們負責包括運營、設計、腳本和后期在內的一系列工作。
單條視頻的成本很低,田太醫團隊只是購買了攝像機和三腳架等硬件設施,然后偶爾買點盡量便宜的道具 ,這些道具還往往會在完成拍攝使命之后被他們內部消化掉——例如方便面、豬蹄、葡萄、螃蟹、柿子。
在時間方面,一條視頻大約為15秒,田太醫經常一口氣拍5、6條,加上后期剪輯的時間,平均每條視頻只需1小時的時間成本。
雖然成本不高,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盈利,但丁香團隊仍然在尋找抖音的最佳變現方式。
不久前,抖音官方公布最新數據,截止到今年10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DAU)已經突破2億,月活躍用戶(MAU)突破了4億,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面對高速增長,每個自媒體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遲疑——抖音的紅利期還在嗎?同樣的問題,我們和田太醫也做了探討。
從數據上看,暑假期間(6月底~9月初)丁香醫生的高贊視頻較多,開學之后,丁香醫生的整體熱度略有下降。相比6月單條視頻最高獲贊183萬贊的戰果而言,10月的最高贊顯得落魄不少。
Q1:目前丁香醫生的抖音視頻發布頻率怎么樣?
田太醫:我們現在發布頻率和數量已經降下來了,從這周(11月中旬)開始,我們一周只更新三個,曾經最多的時候,我們是一天更新三個。
Q2:是什么造成了產量的下降?
田太醫:之所以降下來,是因為我們感覺(猜測)抖音算法做了很大調整。抖音最近出了DOU+,對于帶貨鏈做了一些調整,所以我們猜測抖音也許會對購買DOU+的一些流量進行集體管控,這樣的話,真正給到流量池里的流量就會比較少。
另外,對于我們這樣有500多萬粉絲,卻沒有和抖音簽MCN合作的大號,其實是完全靠自己去跑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想得到流量,就相對難一些。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再去硬投那么多資源,性價比就很低了。所以我們寧可再去開幾個號,從零開始做到300萬粉絲,也比從500萬做到800萬劃得來。所以原來的號可能就可以放慢更新速度,只是維持著就好了。
Q3:流量下降的推測有比較直觀的數據佐證嗎?有沒有可能是你們遭遇了限流,或者是粉絲的熱情減退?
田太醫:沒有,我們會看一些數據,比如在抖音紅人榜上就可以看出很多紅人的波動情況,通過這些情況,我們推斷這應該是全平臺性的行為。
Q4:你覺得這個平臺性的熱度下降是什么導致的?
田太醫:我猜應該是抖音內部策略的緣故,就是說他們可能會有商業變現這方面的考慮,比如說在算法上的調整。
Q5:你覺得抖音的紅利期還在嗎?
田太醫:紅利期是相對的,你一個新號從0到1去做的話,我認為這個紅利期應該還是有的。只不過它現在可能在調自己的算法,所以紅利的天花板可能變低了。比如之前你可以從0開始做到500~800萬,但現在可能只能到100~300萬 。
三、為了視頻“搞笑”去學脫口秀
為了讓視頻更活潑,提高視頻的“笑果”,田太醫還特意去李誕、池子等人所在的笑果文化學習脫口秀。在“畢業”之后,丁香醫生甚至聯合笑果文化做了一次“匯報演出”——喜劇養生夜。
因為田太醫相信教育是反人性的,沒有人愿意被教育。所以才出現了這樣的碰撞。
“盡量不用居高臨下的傳播姿態去做(科普),把內容做得輕松活潑一點。這是市場部和笑果文化的一個合作,我們團隊當時還沒有做視頻,也沒有視頻團隊,只是在做圖文。我們當時的考慮是,整個團隊所欠缺的是輕松幽默搞笑這方面,正好有這么一個機會,我們就跟笑果做了一個深度合作,然后我們派人到他們訓練營去封閉訓練。”他說。
田太醫的招牌動作
此外,因為抖音的推薦機制依賴算法。因此很多人說“在抖音能不能紅全看運氣”,甚至開發出了不少真偽難測的“玄學”——發布時間、封面設計、文案細節、定位地點、標簽貼法……
Q1:脫口秀學習主要是什么內容?
田太醫:當時訓練了三天,什么都不干,就是做培訓——聽課、做實踐等等。培訓完了之后,丁香醫生去笑果做了線下的脫口秀,后續在我們做內容的時候,他們也會給我們提供相應的輔導。后來我們把脫口秀這套東西學會之后,就都是自己獨立操作了
Q2:抖音的商業上你們有哪些嘗試?
田太醫:現在我們還在摸索盈利的方式,主要是To B和電商。收益是有一些的,但是也都是在嘗試,比如說帶貨鏈接,也會談一些合作,試探對方的心理接受價位等等。但其實一切都還在探索階段,畢竟DOU+也是從9月底10月初才開始做灰度測試的。
丁香醫生的抖音商品櫥窗
Q3:抖音在春季曾經發布過用戶活躍時間,你們有遵守這個時間表嗎?
田太醫:抖音發布的活躍時間是從中午12點、1點開始往上走,然后有兩個小高峰,最后到凌晨一點、兩點開始往下走。這主要是一個時間段的問題,未必需要卡得那么死。
Q4:音樂方面你們有特意研究過嗎?
田太醫:音樂其實一開始我們是想選的,但我們當時團隊里沒有女的,全是男的,而且大家都沒有學過音樂,對音樂完全沒有感知。所以這些方面其實是我們的弱勢,所以我們就干脆就不在音樂上下功夫了。
最早我們選擇了《拳擊舞》,但只是因為這個音樂能夠給你一個預期,就是你當你聽到這個音樂的時候,預料到后面會有反轉。我們假設抖音平臺上的用戶都會有這樣的預期,所以我們用了這個音樂。事實上如果真要做抖音的話,有音樂方面的基礎是更有幫助的,因為抖音畢竟是一個音樂視頻平臺。
Q5:封面有設計過嗎?
田太醫:至于封面,其實影響并不大,我們用的是丁香醫生畫風的封面——因為丁香醫生圖文的影響力基礎在,所以抖音用戶看到這個封面會預期我們的視頻也可能像圖文一樣做得好—— 我們之所以放這個封面的目的是誘導關注。
Q6:最后,請問田太醫能給我們自媒體人一些健康方面的建議嗎?
田太醫:這個……吃好喝好吧。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