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給創意的7大靈感,用好了都是刷屏級!
首發:廣告百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這是一句流傳幾千年的道理,也被廣告人玩得明明白白。它的精髓正是我們常常說的“借勢”——把他人的力量為我所用,用更小成本換取更大的收益。
比如熱點創意就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但我們今天不聊追熱點,而是聊一聊聰明的廣告人是如何從電影中汲取靈感,找到創意的新鮮閥門的。
經過我們的四處查閱、多方打聽之后,總結出了7種超實用借電影之石,攻占創意領地的方法。
方法1:包裝成電影預告片形式
對于電影而言,預告片是通過快節奏的剪輯手法制造沖突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傳遞核心劇情,快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觀看欲望。
而這些特性,正是優秀創意廣告所需要的。
首先電影預告片形式對于一支廣告而言它是新鮮的,是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比起常規的廣告形式,更能帶來一種新的感官體驗,更利于受眾把廣告內容看完,也就更容易讓其接受到品牌方想要傳遞的核心信息。
比如中國銀聯在某年雙十二這支電影預告片廣告,一開始完全以為是某部電影的預告片,有核心故事邏輯線,有情緒波動,文戲武戲看點兼備,看完還有一種沒看夠的感覺,并很輕松就get到銀聯雙十二有回報的核心信息。
其次在傳播上也具有先天優勢,可以利用電影的噱頭,去引發大眾的關注和傳播。
這便引出了第三個優勢,在執行層面并不是要真的拍一部電影,也不需要完整的故事腳本和連貫的劇情,更多的是一種氛圍營造,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傳統廣告執行性價比還要高些。
方法2:定制特色導演的影像風格
嚴格來說,每個有作品的導演,都會有自己的電影風格標簽,有相對擅長的影視類型,有自己的鏡頭審美,有自己獨特的構圖和色彩運用。
我們把這樣的導演稱之為特色導演,他們的任何一種識別標簽都可以被拿來運用到廣告創意上來。
比如說色彩,就曾被OPPO做了一波創意,從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太陽照常升起》四部電影提取四種顏色,與OPPO手機的濾鏡結合,推出“姜文電影濾鏡”的概念,并且還請演員齊溪拍了四種濾鏡色彩的獨角戲。
更為出名的是王家衛導演獨樹一幟的文藝風,曾被無數的創意應用。比如天貓這支廣告就有《重慶森林》和《花樣年華》的影子。
方法3:巧用經典電影片段
經典電影片段往往具有較高的大眾辨識度,無論是復刻還是改編傳播成本都會更低。
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創意結合點,不僅不會毀了經典,反而會給觀眾帶來新的觀影感受。
比如華為這一系列廣告,就是對經典電影《古墓麗影》《死亡游戲》與《臥虎藏龍》的改編呈現,巧妙地把華為手機暗光拍攝、超大廣角、潛望式變焦功能優勢融入其中。
方法4:電影經典角色聯動
一部成功的電影里,觀眾更容易對里面的人物角色印象深刻。
所以完全可以用電影里的經典角色,來演繹一段和品牌或產品相關的廣告。比如此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火的時候,麥當勞就結合了哪吒玩世不恭的人物特點,打造了番外篇《哪吒之我不過年》。
甚至有時可以不局限于一部電影的角色,可以把多部電影的經典角色串聯在一起,用各自的人物特色,碰撞出新的火花。
比如蒙牛在這支創意廣告里,就集齊了兩部電影里主角,哪吒和姜子牙。
方法5:符合電影設定的劇情延伸
很多時候在結合電影想創意的時候,可以不拘于人物角色,有時也可以從影片本身的內核設定去延伸劇情。
比如英菲尼迪的這支《菲同尋常的賀禮》,便是根據《慶余年》(不局限于電影)未來世界科技殘存與重新發展出的封建社會信息差設定,延伸出了一個新的腦洞劇情。
鄰國使者送上“神獸”(車)挑釁天國無人能駕馭,演繹了一出古人好奇贊嘆探索,神獸活了的戲碼。觀眾看了有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英菲尼迪的顏值和性能。
方法6:制作電影級水準廣告
用電影的規格去打造一支廣告。從故事腳本到場景搭建到服化道到演員演技,完全以電影的水準去制作,有的時候能成就一個經典創意。
比如說中國銀聯曾經就打造了一支電影級別的廣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足足都16多分鐘,作為一支廣告片時長絕對是天花板級的了,但口碑爆棚。
因為劇情演技等等完全在線,精細程度甚至能比肩當年火爆的《長安十二時辰》。
方法7:直接找知名電影導演拍
很多時候直接找知名電影導演拍廣告,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無論是導演的名氣還是技術,都能為廣告片增加看點,為傳播帶來話題熱度,達成廣而告之的目的。
張藝謀、賈樟柯、王家衛、陳凱歌、陳可辛都“下凡”拍過廣告。
陳可辛此前為蘋果拍的《三分鐘》,就非常成功,曾霸占了社交媒體一時,既叫座又叫好。
小結
這7種從電影中汲取靈感的創意方法大家是否有收獲?當然了,這些只是方法方向而已,并不能保證其運用到廣告創意里就能百分百的火爆,更多的只是為創意概念或創意形式加分。
且還要看最后與電影的關聯度、與品牌產品信息的融合度、成片的流暢度。
更為重要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被這7種方法框死了。電影作為與面對面觀眾交流的產物,從影片類型、劇情、鏡頭語言、臺詞、剪輯、角色、片頭片尾、導演演員、造型、宣發等維度,應該還能挖掘很多能夠引發消費者共鳴有感的方向和角度。
以上。
作者公眾號:廣告百貨(ID:storea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