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圍觀素人戀愛,實驗室里真能孵化“心動的信號”嗎?
來源:全媒派
回顧近年來國內大火的綜藝,素人的存在實在尷尬,要么通過選秀變成明星,要么當著永恒的龍套配角。他們可以是明星的游戲NPC,歌手的對唱粉絲,還有小鮮肉藝人要照顧的萌娃,卻不是他們自己。明星,才是一切星素互動的主語。
素人的正確打開方式到底是什么?幾個月前,Heart signal2大熱刷屏,無數少女看著陌生人的愛情,時而姨母笑,時而抹眼淚。一個夏天過去了,我們終于迎來了中國的素人戀愛推理綜藝:《心動的信號》。
這是一場戀愛社交實驗,主場景的信號小屋中,陌生的素人男女們會朝夕相處一個月并陷入愛情。副場景則是明星嘉賓們觀看錄影帶,預測素人戀愛走向的觀察室。這一次,這兩撥人終于不再強行互動,而是擁有了各自的舞臺。
截止到最新的第四期,網上有人示愛,有人罵街,我們基本可以判斷,這一屆觀眾又真情實感了。聽了那么多“真人秀都有劇本”和“攝像機下無真情”的道理,卻依舊放不下嗑CP的手,明星圍觀的素人戀愛綜藝到底有什么魔力?
一、吃瓜明星吐槽技滿點
萬萬沒想到,節目播出后,最受好評的居然是成為配角的明星偵探們。
“碎鉆不值錢”的張雨綺女士依舊很虎,以直言不諱的態度成功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行走的荷爾蒙“朱亞文老師,村花楊超越,小鮮肉官鴻等人居然也開始瞎說大實話。
觀眾驚喜于明星們的敢說,在最新的一期中,甚至已經開始嫌棄嘉賓們說得太多,主觀偏好過于鮮明。
網上對于嘉賓言論的指責
當明星從被觀察的對象變身觀察者,這一看似簡單的角色轉換,究竟對他們做了什么,讓他們紛紛變身耿直boy與girl?
首先,信號小屋中的暗流涌動,為演播室中關于情感的探討建立了一個具象的語境。
譬如一個簡單的吃飯場景,女三(按出場順序編號)幾度更換餐桌位置,最后如愿坐在了有好感的男二身旁。
于是明星嘉賓們很自然地展開討論:“你會在多人用餐時,坐在喜歡的人對面嗎?”張雨綺女士直言老娘只坐C位,必須挑自己最舒服的位置。而同為女性的村花楊超越則表示,坐正對面會有點害羞。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精準地切入了藝人們的勇氣和猶疑。
如果在尋常的采訪中,這個問題會被泛泛地表達成:你在戀愛中是一個主動的人嗎?明星給出一個是或否的答案,就完成了對自我秉性的標簽化,以滿足路人對他們的快餐式好奇。在圍觀的環境里,他們終于可以跳脫出這個框架,擁有更生動的自我表達。
明星面對物化標簽時的無奈反應
而更有趣的是,他們甚至可以不談論自己。
在關于男生的年齡和成熟度的討論中,張雨綺再出金句:
“我覺得男人就沒有成熟過。”
試想一下,她如果在別的場合說出這樣的話,主持人必然會窮追不舍:你經歷了什么會這樣想?你老公也不成熟嗎?你和前夫離婚,那他是做了什么不成熟的事嘞?
但在場沒有人擁有這樣不合時宜的好奇,因為大家都清楚主角不是彼此。在這小小的演播室里,一個大明星的身上可以有無數故事,卻不需要用親身經歷為自己的任何一段發言做注解。
這種隱私披露的豁免,對一個公眾人物而言是難得的體驗。身處娛樂圈金字塔的頂端,他們承受了太多的審視和評判。明星本人就是大眾的嗨點,是被消費的客體,所以他們只能頻繁地談論自己,包括新上映的電影,剛結束的戀情,以及偶爾走樣的臉和身材。
當大明星們成為圍觀群眾時,他們得以短暫地逃離這個社會的凝視。而他們的意見也終于擁有了獨立的價值——朱亞文說的話重要,不是因為那是朱亞文說的,而是因為他說得對。
這樣看來,明星圍觀帶來的化學反應無疑是雙贏的:嘉賓們憑借真性情大規模圈粉,節目本身也依靠出圈的金句打開了局面和口碑。
二、戀愛競技修羅場
臉熟的明星固然可以帶一波流量,但要進一步留住觀眾,還得靠這個綜藝的主線:素人戀愛。
對于參加節目的素人而言,他們也和明星一樣,完成了從看客到演繹者的身份轉變。
說起婚戀綜藝,自然避不開我國相親節目的C位:非誠勿擾。非誠勿擾作為一個速配類相親節目,男女方之間沒有機會進行日常互動,因此每個人必須提煉出自己的訴求和三觀,即時地進行碰撞。
“一群年輕人在節目里輾轉相親,面對一地雞毛,你很難感受到他們對愛情的信念感。”
非誠勿擾中引發爭議的一次嘉賓提問
而心動的信號走的是體驗派的路子。
節目組設置了一個封閉性的高競爭環境,還原了真實的相處過程,給足了機會讓男男女女們試探彼此,把態度做出來,而非說出來。每晚選擇心儀對象發送短信的環節構成了對個人魅力的高密度考核,后續出場的新嘉賓則成為了攪局的“活體鯰魚”,持續放送神反轉和危機感。
以世俗標準衡量,這些素人都是俊男美女,事業有成,在擇偶市場上占盡了優勢,沒有人會愿意活在無人問津的角落里。因此,每個人都急切地希望找到合適的角色,確認自身的存在感。小到廚房干活,大到短信配對,一旦落單,就會面臨格格不入的尷尬。
正面的激烈競爭,讓甜甜的小清新純愛電影,變成了一出驚心動魄的現代宮斗劇。尤其是在節目的初期,嘉賓間的好感尚且朦朧,戀愛線也不清晰,與其說留住觀眾的是婚戀節目的心動,不如說是競技節目的心跳。
“Bravo!接得漂亮!”
“正面迎戰了,好緊張!”
“快上!加油啊周游,加油!”
以上,你能想象這不是一場球賽的解說,而是心動演播室里明星嘉賓們情不自禁的打call嗎?
連續三期都沒有收到短信的男三劉澤煊
這場battle的戰場可以是信號小屋的任何場景,從初見的大型尷尬現場,到“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不能有姓名”的廚房修羅場,甚至是暗流涌動、各懷心事的餐桌。一屋子的腎上腺素中,收到多條短信的贏家會忍不住向身邊對手露出挑釁的微笑,而暫時失利的一方心有不甘,哪怕下了節目也要在微博上靠手滑點贊扳回一城。
女三李君婕點贊說自己“不一定心機”的微博
如此畫風構筑出的是一場羅曼蒂克消亡史,無時無刻不凸顯著愛情中真實得有些苦澀的元素:博弈,選擇,偽裝,虛榮……
但這種苦澀非但不會嚇退觀眾,反而會勾起他們“生命不息,看熱鬧不止”的八卦之火。
曾經說著“再認真看戀愛綜藝我就是小豬”,轉頭就面臨真香警告:來都來了,就當狗血都市情感連續劇追下去唄。(說得仿佛你們看劇不真情實感一樣)
隨著節目的深入,嘉賓們面臨危機時的真實反應,生動地勾勒出了他們的性格習性。當他們為了維護關系全情投入時,自身的人格與情感觀念被放大到極致,幫助觀眾在自己心中確立了這部連續劇的主角和反派。
于是這個節目的主線徐徐展開,成為了一檔真正的戀愛節目。你開始期待他們的每一次約會,擔心每一晚的短信歸屬,明知真情實感嗑CP傷身體卻義無反顧。競技節目也有春天吶!
那么問題來了,這場戀愛大戲的主角光環,到底屬于什么樣的人呢?
三、全民鑒婊現場
《心動的信號》是明星的真心話大冒險,也是素人的戀愛競技場,而從普通觀眾的視角看,它首先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型鑒婊運動。
“女一撒嬌真的好作,這種人在現實中特別可怕”
“難道沒有人覺得女三那個內疚的嘆氣很虛偽嗎?”
“男二這次約會也太敷衍了,大豬蹄子本蹄!”
“顯微鏡”觀眾們敏銳地捕捉著每一位素人嘉賓的發言、眼神和表情,而后大力抨擊他們的扭捏和作態。
從目前播出的四期節目來看,一個素人要想收獲全員好評,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 目的性不能太強。不然會被罵吃相難看。
2. 態度不可以搖擺。否則就是在養備胎和“漁場管理”。
3. 最好不擅套路,純粹靠性格內涵吸引異性,不爭不搶,出淤泥而不染。
在各大論壇的投票中,被認為表現更自然的女二和男一都收獲了最高的人氣
倘若我們回顧這個節目的設定,就會發現這些要求有點荒誕:
在一個逼著參與者使出渾身解數來贏得傾慕的戀愛節目中,對技巧和野心抱持偏見;
起初是被那種不確定的、“戀人未滿”的曖昧吸引著看下去,一旦有了自己偏向的配對,就轉頭用上帝視角綁架每一個人,要求他們從一而終。
這個怪象一方面來自于人們對“真實”的執念。
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生活中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學習用策略調整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我們還是偏愛坦誠,排斥矯飾,因為沒有人想成為被愚弄和遮蔽的“別人”。
因此,圍觀明星們的走心,場景設置的接地氣,都被當作這檔綜藝的閃光點津津樂道。在這樣的鋪墊下,入戲太深的觀眾自然會期待素人們以真心換真心,而非靠套路取勝。
而另一方面,二八定律在戀愛領域依舊有效。20%的人談了80%的戀愛,而剩下的大多數人缺乏戀愛技巧,更缺少迎難而上的自信,只懂拱手被挑選,不敢放手去爭取。
屏幕里那些被動的場合他們身臨其境,那些失落的情緒他們感同身受,于是義憤填膺的觀眾們輕易地將自己代入那個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一方,并對另一個妄圖靠著手腕收割喜愛的同性產生了成噸的敵意。
四、鍵盤俠,我勸你善良
一個主打曖昧、反轉和多人互動的戀愛綜藝,本質上就與公眾對穩定專一愛情的主流期待不符,所以它成為罵戰的重災區幾乎是一種必然。
但觀眾的強代入體驗對一檔綜藝節目而言沒什么不好的,畢竟這意味著持續不斷的討論度。可當這種情感共鳴從節目的彈幕蔓延到各大社交網絡,乃至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戾氣時,它就開始在危險的邊緣試探了。
在韓版Heart Signal2中,被稱為“大豬蹄子”的男四因為最后放棄了和人氣最高的女一的CP,被罵到注銷了ins,和女二的交往也因為輿論壓力被迫中止。
而在最新一期的《心動的信號》中,原本被認為和男一鎖死了的女二,卻和新出場的男四互動親密。一直以來都是男一后援會會長的朱亞文在演播室直白地表示不滿意女孩對三角關系的處理,不少過激的觀眾更是直接把她罵成了“段位極高的養胎達人”。
直男論壇虎撲上對女二胡金銘的討論
當私人情感被卷入公共討論,看客們最愛做的事就是用三觀標尺丈量當事人的一言一行,繼而對其進行道德審判。仔細回想,多少都市男女的污名化標簽都源自對兩性交往和親密關系的探討。
僅 “XX婊”一系就有諸多分類:心機婊是城府深重,綠茶婊是表里不一,漢子婊則是假裝豪爽……
更要命的是,在網絡的賦權下,每個人都可以定義這些標簽,并收獲一波認同。
不知何時,你就有可能被掛到社交平臺上,成為別人口中的“婊”被萬眾唾罵,而這可能僅僅是因為你坐了男同事順風車的副駕駛,或者請有女朋友的路人幫自己開了個瓶蓋。
微博上關于“請有女友的陌生人幫忙擰瓶蓋是不是婊”的評論
男性也逃脫不了這一命運,前有“鳳凰男”和“媽寶男”,后有新晉網紅”大豬蹄子”,幾乎要動搖“渣男”的地位。
生活本可以有很多個維度,可是這些鑒婊達人隨手打出的粗暴標簽就像一塊致命的二向箔,對錯綜復雜的人性進行了扁平化打擊。這種做法和古代浸豬籠、立牌坊的行為又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
與其在鑒婊罵戰中浪擲青春,朋友,圈地自萌嗑CP了解一下?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公眾號: 全媒派(ID: quanmeipa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