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按名稱首字母排序
只有對創造與思辨懷有純粹的向往之心,才能進入此地。
2021年冬夜,歡迎一起,與12位訪客圍爐夜話。
1、你畏懼死亡嗎?如果明天就是末日,你還有何愿望?
2、沒有誰不在雨里,但到底什么是愛情?
3、理想和生活是不是長著不同的樣子?廣告是否服務于消費主義?
4、電燈是否剝奪了燭火的浪漫,科技是阻礙還是推動了創意的發展?
5、穿越平行世界遇見另一個你,你期待ta擁有怎樣的人生?
遺忘之地:存在與命運
再度睜開眼,你發現自己站在一處陌生的山谷。
靜謐空曠的山谷讓你有些手足無措,身旁一位優雅的女士告訴你:
這里是「遺忘之地」,表達會讓內心和身體越來越輕盈,直到能夠借助思想之風在山谷中肆意漂浮。當在無人知曉的天空中飛行時,一些困惑將被解答,一些負擔將被遺忘,只有真正有價值的記憶會被留下。
你問:我該如何表達?
她笑著回答:既然沒有方向,那就從一切的終點——死亡開始吧。
1、你畏懼死亡嗎?如果明天就是末日,你還有何愿望?
馬吐蘭:廣告人常常有deadline,我相信世界也會有。
我會和家人朋友甚至客戶見一面,聊一聊,和一些人說謝謝,也和一些人說再見。然后會留下一張簽好名字的紙條給世界:我來過。
Suzzane Zhang:有高創造力的人無懼死亡,因為他們能通過創造力讓生命流動成持久的文化和社會遺產。所以像David Bowie, Bob Dylan那樣高創造力的藝術家們不會畏懼死亡,他們依然活在我們的世界里。
劉清琳:我會給我的狗子吃羊排。
有生命的存在一定會走向死亡,我相信向死而生這句話。在末日,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開心,沒有遺憾。我說世界末日的時候要給狗子吃他們最愛的羊排,因為利他是我們的一種基本生物本能,所有延續到現在的物種都是因為這樣。
吳凡:我覺得并不是畏懼死亡,而是畏懼未知,缺乏信仰。
如果告訴你,死亡之后其實真的還有來世,或是進入另一個世界,死亡不過是生命形態的一次轉變,那還何懼之有?比如《頭號玩家》里那個“綠洲”的主人,他留下的彩蛋就耐人尋味。當然,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肯定會跟我愛的人在一起,在這個世界留下最后一刻的美好回憶。
趙林娜:我不太相信世界末日,就像能源危機、土地沙化等,我相信會有解決方案。
思考“在死前我想做什么?”很有意義,能幫助人尋找人生意義。喬布斯常會對著鏡子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還會做自己今天即將要做的事嗎?
我相信,人類會慢慢找到出口?!w林娜
2、“命運”是什么,你信不信命?
胡傳建:什么是命?什么是運?出生在哪里,這就是命,但你可以改變,那就叫運。
對于命運而言,努力大于選擇。國外有一個針對八九十歲老人的采訪,問這輩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他們基本上都回答:太追求安全感了。
趙林娜:我的命運,是自己的努力、選擇和機遇三者的結合。
我來到這個世界的原點沒有很強的目標性,過程中很幸運地進到了這個行業,然后能夠去做一些啟發別人的事情。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夠更多地啟發別人,幫助每個人找到人生的意義或者follow自己的理想。
莊?。?/strong>人一生下來“命”就已經寫好了,為什么還要去改變呢?因為“命”只是呈現出一生的大概,還有些地方是我們可以創造的。假如,一張桌子就是你的“命”,它是什么材質已經定好。無論是木的、鉄的、玻璃的......但桌子上面的東西,是可以創造的。
李瑋:以前拍作品的時候,我住的附近有一個燃燈塔。因為我的作品要吊威亞會比較危險,每次拍前我都會去燒香轉經。這并不是信仰,而是人需要有精神的肯定,我這樣做過后就不會有擔憂。為什么說“飛”就是我的宗教,因為它就是我堅信的,是我這輩子都需要去信奉的,可能這就是我理解的命運。
Suzzane Zhang:對想要掌控自己命運的人來說,就需要警惕“慣性”對個人命運的影響?!皯T性”包括思維、行為、習慣、性格等因素。改變慣性才能改變命運。大部分人無法改變命運,即使偶爾的偏離也會因為慣性而慢慢回到原有軌跡。面對改變時,克制自己的恐懼,才能掌控命運。
吳凡:“一命二運三風水,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雖然世界運轉的定律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處世方式。正如性格決定命運,用積極的心態,善意的面對世界,人人都能發現What A Wonderful World!
3、時光機就在此地,你是否愿意回到過去?
郭莉:“過去”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是不斷去尋找變和不變,提高對世界的認識;另外一層,回憶過去也是一種自省。
人對未來的認識一定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判斷,內心深處需要用回憶來建立自己的安全基地。我們也做過研究,大量的人其實是沒有安全感的,很多人回憶某些過去的溫馨場面,某種意義上也相當于回到自己的一個安全基地,吸收一些能量。內心的安全基地是人獲取力量的地方,大多在小時候就建成了,如果沒有的話,成年后這個過程會變得非常難。——郭莉
童軍:我時常會回想在奧美時的工作狀態。那個時候雖然很苦,但大家都會很沉浸在里面,這種飽含創作熱情的狀態我覺得很好。
馬吐蘭:我以前覺得自己會一直年輕下去,可突然有一天發現它居然不在了。比如,我的頭發非常多,我一度認為這會延續到老去或死去,但我現在發現它竟然開始一把一把地掉了。所以,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這種說法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只有自己感受得到。
當你覺得一個東西一直會在,就不會重視它,我覺得“年輕”也是這樣?!R吐蘭
吳凡:如果“過去”是一塊蛋糕,回憶里的開心是甜,遺憾是苦,那么這塊蛋糕的味道,就取決于你的心態。積極樂觀,不被過往的遺憾所牽絆,才能“品嘗”到美味。
4、對于未來,你會因何焦慮?又嘗試哪些方式獲得平靜和歸屬感?
劉清琳:焦慮是對自己能量的消耗,焦慮得越多越做不了事情。
大多數時候上天會照應每一個認真努力且善良的人,認真地把手上的事做好,認真地學習進步,在這個市場上如果只有你能做一件事情且做得很好,不管你去什么地方,回報都不會太差。
馬吐蘭:規避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專注,專注于喜歡的事情、在乎的人或者感興趣的事,其他的聲音對你來說其實沒有太大關系。
吳凡:物以類聚,情緒心態亦是如此。心態好,吸引而來事物也會是正能量,我會保持這樣的思維方式。
李瑋:每個人都有一個瓶頸期,我會找個開闊的地方待一會,或者找朋友聊天。開闊的地方是很有意思的,你會發現天地特別大,壓力真的會消失。
童軍:任何問題都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帶著這樣的堅定信念,你就會越來越peace,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未來的不確定性,反而是成長的一種新挑戰,沒有什么好焦慮的,來了就不要怕。就像我在某家公司的時候,我知道不會一輩子在這,但在這家公司有限的時間里我必須得留下什么,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最核心的基因留在里面,要有自己的核心想法和價值量。——童軍
月光舞會:自由與欲望
經歷忘卻時空的飛行之后,眾人落在一片叢林環繞的空曠之地。你發現皎潔的月光透過樹影灑落眼前,這是一片天然的舞場,香檳、華服、面具皆已備好。
樂曲響起,你看見自己的影子脫離光的束縛,從地上抽離。“能和你跳支舞嗎?” 它問。
“當然!” 旁邊的女士鼓舞到:“舞蹈是愛的表達?!?/strong>
你猶豫著伸出手,其他人也開始踩著節拍悠然享受這支舞蹈,他們以自己的影子為伴,一邊舞動,一邊開啟了新的話題......
1、沒有誰不在雨里,但到底什么是愛情?
郭莉:談到愛情,要先把它和婚姻區分清楚。愛情對人的極大意義之一是自我認定。
愛情的第一個核心特征是唯一性,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通過他者的眼睛來認定我們是誰。這種認定能夠超越其他所有外部因素加起來帶來的認定感,所以才有“獲得你就贏得了全世界”的說法。但是,市場邏輯極大地動搖了這一特性。
周麗君:愛情是有沒有遇到讓你信任或者可以讓你往前走的那個人,是嘗試去找到屬于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可能性。在感情的路上,真正決定你們要不要在一起或往前走的,是信任和愛,而不是我害怕。
馬吐蘭:愛情是最小單位的社會關系,它不是消耗,而是對彼此的加分。
胡傳建:愛實際上是一個本性的東西,越參與就越熱愛。
心理學上的愛情是很多東西的共情,當代人離婚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彼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心理上的參與感不夠。我們的父輩相愛一生,大多是因為一起經受著世界的喜怒哀樂。
劉清琳: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不要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更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高質量的情感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稀缺品,找到對的關系再說。
2、婚姻又是什么?手上的戒指或者你的名字?
郭莉:愛情和婚姻是不能相互保證的,婚姻求的是另外的東西——穩定。
婚姻和愛情同時發生的相關性比較低,如果抱著一定要找到偉大愛情的態度來對待婚姻就有點難了。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是維系社會整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不只對個體有意義。
胡傳建:婚姻是個合伙制,兩人搭伙共建、承擔風險。
婚姻讓社會分工更高效,婚姻和愛情是兩件事情,只不過很多人幸運,他們的婚姻和愛情是同步的。錢學森的夫人說,中國人最大的悲哀是工作以后不學習,結婚以后沒愛情。愛情是像學習一樣,是終身伴隨著的事情。
周麗君:年輕人對婚姻真的有蠻多的不確定感,臺灣因為亞洲第一、全世界第二的離婚率上新聞的時候我非常驚訝。婚姻只是一種選擇,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人生也是這樣,它沒有什么一定的路。
劉清琳:婚姻折射更多的是社會結構的改變。
整個社會都在變,怎樣的形式或是怎樣的關系才算是愛情,誰可以和誰結婚,都是隨著社會的演變在變化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法律、社會框架下能保持情感和關系的真實性,不委屈自己不委屈partner,能夠一起繼續演變成長而不是相互限制、相互去勢、讓生命的力量停滯不前。
趙林娜:整體來說,現在社會的婚姻觀接受度是變高了,探討老年人愛情的話題也越來越多了,很多婚戀公司都在進社區,服務對象很多是銀發群體,所以從對待婚姻的開放度來看,社會在進步。
3、你究竟是你,還是基因的奴隸?
刁勇:關于“人是載體”的觀點我是認可的。我有一個特別簡單粗暴的看法,叫精度論——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精度,人類是一個精度,桌椅也是一個精度,他們也許是一樣的,血和肉并不代表更高級。
我也相信更高文明群體的存在,或許很多事情都是人類的錯覺,牛可能和空調一樣都是機器,我們現在的世界可能也是元宇宙?我們的思考其實很難突破自己的認知,所謂的真實和虛擬不是我們自己界定的嗎?——刁勇
Suzzane Zhang:顏控,沉迷游戲,愛炫耀,享受被吹捧,推卸責任其實都是“不利基因”。壓制“不利基因” ,不斷學習,學會和痛苦相處,才能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胡傳建:我不知道。我最近唯一學到的就是不要去絕對化一件事情。不去爭辯對錯,因為沒有意義。
真正了解科學的人不會很絕對地講一件事情,因為科學的核心是懷疑?!鷤鹘?/strong>
4、金子和石頭有什么區別?財富自由到底藏在哪里?
莊?。?/strong>財富沒辦法滿足,但應該有度。這種“不滿足”應該源于想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別人的愿望。
當你已經可以舒服地生活了,就應該思考如何幫助其他人。每個企業主不僅是在賺錢,也應該倡導一種思維,以及做一些對生活產生影響的思考,惠及他人的思考。
廣告不是為了消費主義而存在,每個品牌都應該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莊健
馬吐蘭:不會為了財富而失去自由,這叫財富自由。我對奢侈品有自己的定義,因為我更在意的是心情和性價比。
吳凡:財富是一種欲望的延展,而欲望是無止境的,所以才會說“無欲則剛”。對我而言,真正的財富就是怎樣去維系一個幸福的家庭,夠用就好。
趙林娜:極少有人擁有絕對的財富自由感,也極少有人擁有絕對的財富滿足感,這從我們18年跟網易發布的《中國品質生活白皮書》中就發現了。原因也很簡單,只要存在焦慮,就不可能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尤其是在人們更容易感知到壓力的時代。
現在社會上的這種外在的社會標準都慢慢的細化和提升了,比如衡量人生成功的標準有了更細的維度,女生“美”的標準被指標化、數據化。當外在的社會標準變得愈加細化,人很難在這個環境之下獲得絕對的安全和滿足感的?!w林娜
劉清琳:財富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就好,所謂安全感就是可以隨時保持生活的尊嚴體面,不會被突如其來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
自己真正的財富是跟什么樣的人工作,做過什么樣的事情。我作為還算有點兒skill的專業人士,錢總是可以掙的。我是打算保持勞動狀態一直到老死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想保持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想和這個時代與時俱進,想和一些有趣的人有一些真正的關系,財富只是對這些貢獻的回報。
刁勇:我認為的財富應該是一種幸福滿足感,如果不討論具象的,單從人的角度來講。于我個人而言,從創作的角度來講,創作出想創作的作品、表達出想表達的內容是一部分,當然也包括物質,就是幸福滿足感。
我對物質的或者是過度包裝的世界有相對的距離感,對奢侈品的理解也不太相同,我看中的不是奢侈品的符號,而是幾十塊錢的東西經過藝術的加工而價格翻了好幾倍。我知道它可能不值錢,但就會忍不住買。——刁勇
5、理想和生活是不是長著不同的樣子?廣告是否服務于消費主義?
周麗君:當心里某一些地方有空缺,我是會透過消費來彌補對某些東西的焦慮。
我對衣服和書的購物欲還蠻強的。我住的地方剛好是臺北的忠孝東路,整條街全都是衣服,每天回去都好像被搶劫了一樣。但如果一個廣告打動了我,我是會為感動而去消費的。如果一個品牌,它會關注整個社會議題,能夠很勇敢地做出很多的訴求,我愿意變成它的粉絲。
趙林娜:我覺得廣告是在重塑消費主義的,因為消費主義是一個動態的變化。
廣告是服務于需求的,這個需求來自于品牌方或廣告公司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意義設定,所以很多好案例是雙方推動的。
馬吐蘭:品牌總要創造一些新的消費場景,才會有新的生活方式和性格,所以我可以理解。
但廣告如果只是一陣風打過來,消費者就很難被觸動,要長時間不斷地去很明確地去帶動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產業,才有可能去真正地引起一個消費和趨勢。
郭莉:消費主義的本質其實是制造渴望。
渴望背后第一是欲望,通過當下的消費就能滿足的;第二是一種理想狀態,投射的是一種長遠的渴望?!吧罘绞健蓖前哑放魄度脒@個渴望當中,其背后的邏輯就是:當你擁有了一樣東西你就是誰。
我覺得品牌應該是有立場、有使命的。品牌實際上是文化變遷的推手,它們的文化、廣告攜帶著某種話語,反復傳播就會變成人們認定的事情,形成渴望,所以品牌至少應該引導大眾向美向善。
消費本身沒有壞處但它帶來的后果有好有壞,讓人沉浸在直接消費帶來的短期回報和意義感缺失,就是最大的惡果之一。但好的是,消費社會有選擇的自由,人有反思性就可以對抗。我覺得人類學帶給大家的核心價值就是反思性?!?/strong>
Suzzane Zhang:廣告可以為品牌和人們創造和消費主義無關的情感價值。好的廣告為品牌贏得其在人們心中有意義的角色。
趙林娜:我是肯定的態度,因為它很確切地告訴消費者,為什么在不同的場景中需要這個品牌。但反過來說,因為人的體驗是認知決定的,所以品牌也在提升某些確切場景化的幸福感。
莊?。?/strong>我覺得理想生活方式挺假大空的,是個不太健康的做法。
品牌投放一個假象,經過很多廣告和媒介不停傳播形成嚮往。中國人的生活模式,如果可以讓大家活得舒服自在,然后有文化,這才值得推崇。我覺得有文化比買了一大堆東西來得有價值。
童軍:品牌還是要基于自己的理念和產品與消費者溝通,我個人不會因為它是某一個品牌去買它,打動我的通常是獨特的功能或者概念。
其實從幾年前流行的【斷舍離】到現如今的【新消費】,當大家的生活在轉變時,會有一個趨勢顯現出來,不能評價趨勢好壞,而是要根據消費者自己的一個處境來進行判斷。在一些事物升級或改變過程中,消費行為也會有所改變。
吳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類從未停止。
廣告雖然服務于消費,但并非為了消費而消費。更多是滿足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提升社會文化價值層面的概念,而這也是品牌想要輸出的核心和愿景。
鏡子迷宮:創造與世界
最后一支舞曲結束,影子如流水般向叢林退去,一切又復歸了寧靜。月光從樹縫中透出,在雪地上映出一扇流光溢彩的門。
你隨著眾人推門而入,發現門內的世界是由鏡子組成的迷宮,看鏡中映出大千世界,也映出無數不同的自我。
你看著鏡中無數的你走向不同的方向,它們在各自的角落里呢喃著,困惑著......
1、什么是創意的本質?時過境遷,它在你心中可曾有過變化?
胡傳建:就是字面意思——創造,可以理解成心理學的東西。
也就是說,創意實際上并不是文案的某種呈現形式,而是那些意料之外并且打動人心、與人們內心產生連接的東西。
刁勇:“什么是創意”不一定要局限在業內解讀??赡芪易隽吮容^久的廣告,在廣告體系里對創意有一些不同的理解,但對普通人來講,創意其實是模糊的。所以,從人生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我認為創意可能是啟發、感悟,是如何更智慧地看待人、事、物和這個世界。
李瑋:因為我是藝術家,更多會從文化的層面去看,比如怎么建構自己的體系。體系可以從作品的樣式體現出來,創意其實也是一樣,每個創意也是一件作品,但它不只是由某一個創意或某一件作品來體現,而是由很多作品來體現體系的一貫性。
周麗君:廣告創意的本質依然是把客戶想要傳遞的傳遞出去,只是現在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在天與空創意節上提到的“創意其實是可以推動世界改變”,來源于坎城的創意人。當時我覺得他們太瘋狂了,可后來發現他們是真的很有魅力。我以前也覺得自己不過是幫客戶賣東西,但他們提醒我,如果品牌能跟世界人民的需要產生聯結,就不再只是銷售某個東西,而是連接了人們對世界的向往和期待,力量是很大的。
劉清琳:創意有陰陽兩面,這兩面是需要同時發揮作用的。
吸引注意力和帶來共鳴是廣告的陰陽。“陽”是創意的展現形式上的創新,“陰”是文化賦予的情感內核,帶來的共鳴賦予創意深厚的生命力。陽是快速的進步,陰是沉淀中尋找不變。我覺得中國廣告現在是陽盛陰衰,很多的創新,但是深層的沉淀不足,因為現在大家都太忙了。
“忙”字很有意思,“心亡”,所以有時候創意在情感這塊還是比較缺失的。
馬吐蘭:我覺得創意的本質就是一個字:“新”。
雖然大家總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但一個東西如果真的叫創意,它一定有一些東西是新的。不管是新玩法、新洞察,還是對事物的新看法,都是一種創意。
趙林娜:因為我不是創意人,所以可能是另一個視角——我覺得創意的本質是啟發。
創意這個詞的本意其實是狹義的,更多講的是一種想象力和原創性的想法。但今天的創意會更廣義,也會有很多來自民間的東西。比如,做消費者洞察的時候,聽到某句特別打動的話就直接成為了廣告語,像百度APP的《你說啥》。這說明創意是能啟發更多人并具有公眾價值的。
童軍:剛入行時想要做“聰明”的創意,后來更喜歡受眾面廣點的,隨著時間推移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對創意的理解一定是有變化的。
好的創意人第一是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第二是能不能幫品牌解決問題,第三是第一時間去接觸新的科學技術、新事物。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可以去實現品牌價值甚至社會價值。
吳凡:我理解的創意本質有三個維度:
第一、 無中生有。這是一種創造的意義
第二、 情感轉移。創意會向受眾傳達情緒
第三、 出人意料。意想不到東西就是創意
Suzzane Zhang:創意的本質,一個傳統的解釋:“把舊元素進行新組合”。
今天我們的行業要求創意=創異+創益。與眾不同并有商業價值。
2、電燈是否剝奪了燭火的浪漫,科技是阻礙還是推動了創意的發展?
周麗君:科技像是創意的翅膀,新的科技是一種解放,讓創意可以有很多種新的可能性。
但我們不能只是去跟風、追熱梗,或只關注一些膚淺的表象,而要利用科技,把創意推升到一個新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應該好好地擁抱科技,讓它們用我們沒有想過的方式將一些概念推到人們的心里。
胡傳建:兩者是沒有因果關系的,有沒有技術都需要創意。
雖然有人說科技會讓人越來越懶,但所有的知識都是由懶、閑產生的。在中軸時代,所有哲學問題都是“閑”出來的,因為“忙”不會推動思考。所以,我一直在講效率,效率提升了就會讓人很閑,認知上也會提升,能思考更多的東西,也就是說,“懶”推動了人類的發展。
我們今天所學習的科學,實際上是在制造一種理性的規律來抗衡天性和人性。人是趨利避害的,為什么一定要變聰明呢?變懶可能也是一種進步。但社會需要發展,從社會價值上來講,人是需要努力的,這就是要反人性。——胡傳建
吳凡:最無法束縛的東西,就是想象力??萍疾粌H沒有阻礙,還能幫助我們進入一個“夢想成真”的時代。
小時候覺得能找到一種好的表達,就很開心了?,F在科技發展,創意工具越來越普及,不一定是廣告人、藝術家才能做創意,普通人也可以。當然,創意的核心肯定不在工具,而是人類的想象力。
刁勇:可能一切都談不上進步和發展。
我們看待二維空間的螞蟻會覺得它特別蠢特別笨,人類也是這樣,我們突破不了時間的維度。我們真的是在進步嗎?鉆木取火是進步或者發明,那和元宇宙是不是可能是一回事兒?
馬吐蘭:科技會推動創意發展,但是我們一定要警惕思想上的懶惰。
當新科技出現時,我們不應該用它代替思維和洞察,這是一個偷懶行為。如果用它幫助我們,實現以往實現不了的東西,就會更好玩、更有趣。
劉清琳:工具會改變人的思維方式,隨著應用工具的能力上升,你的頭腦的結構是會發生改變的。我做了二十多年策略之后,其實非常感謝自己的社科背景,因為在這個數據變得無比重要的時代,它給我的工具讓我既不會被數據恐嚇,也不會有抗拒,而且在科技和數據賦能中可以得到更好、更細膩的洞察。
數據對策略來說只是一個定位的工具,就像看GPS的坐標幫我們還原地理位置的真相一樣。數據本身絕對不是真相,只是客觀存在,沒有人的解讀,數據和科技本身沒有方向性和策略性?!獎⑶辶?/strong>
李瑋:不同時代有不同科技,這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文化體現。
我很喜歡年輕人的東西,因為年齡真的會有隔代,小時候流行的東西會很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身體,通過思考去介入其實有點困難,需要科技的輔助。但是,如果只是借由科技呈現手段的變化的話,我覺得不一定是進步,只是換了個載體,很多人太在意技術了。
3、何種作品能夠打動你的心,怎么看待“創意內卷”的現狀?
李瑋:我去看一個作品的好壞,更多是看它背后是否有文化的特性。
好的作品太多了,如果這個作品里有以前的藝術概念,那可能它不是最好的。我說的好,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我也不會認為這樣的作品好,只會認為藝術家很好,因為他的概念有突破性,能給后人帶來啟發。創意應該帶有人的情感和社會的細節。
藝術是越來越大眾的,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沒有發現,而藝術家也只是把概念提出來而已。人們也不一定接受很日常的東西變成藝術,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問題,這可能是時間差的問題,堅持自己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屬于這個時代,這很重要?!瞵|
刁勇:我覺得可以理解成什么樣的作品會啟發你。
相對來說,廣告或創意會更聚焦一些,但從電影這類較綜合的藝術來看,好的作品真的是在追問“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就像《地心引力》,它不僅是科幻片,也是人類的屬性和基本狀態,只是通過災難的方式來去講。
胡傳建:我喜歡的廣告作品是不利用人性來形成共鳴的。
現在太多作品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抓眼球。我覺得可以用,但要適度,它就像添加劑,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用錯地方和量。
馬吐蘭:我發現大多數的創意內卷都是源自于“不清楚”。
所有人都不清楚,導致整個團隊不斷地去做無用功。我更建議是在最早期的時候,和客戶一起去梳理清楚這個項目目標是什么?是否真的很有效、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有專業度的問題,這非??简灴蛻舻膶I度和他對未來的判斷和洞察。
Suzzane Zhang:許多創意人變成匠人了,他們不愿再推倒重來,可能那些匠氣的創意暫時還能帶給他們一些收益?!皟染怼辈⒉豢膳?,可怕的是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在自我重復中,虛度時光。
4、目光該瞄向哪里,這屆創意人抑或廣告公司創始人還缺什么?
胡傳建:就職業本身來說沒有問題,但很多人永遠都是站在行業角度思考,而不是產業的角度,甚至沒有站在社會的角度思考自己公司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很多本土公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老板就已經是組織的天花板了。這些公司就像草本植物,每年一枯一活,但真正好的組織是樹本植物,只會落葉,進行自我迭代和更新。這些公司或許認為自己也在更新,但草本植物與樹本植物的更新是不同維度的東西?!鷤鹘?/strong>
莊健:大家還是有點維持在之前的想法和套路里,我覺得中國廣告在等待一個新的模式?,F在,每家公司都在講述自己的商業化創意觀點,但里面還缺乏如何去改變的這個大格局的思考。
馬吐蘭:我覺得創意人和創始人還是不一樣的。因為創意人有剛入行的新人,也有做了十年八年的,比較中間的創意人和創始人缺的東西是不一樣。創意人新人缺的是一些經驗,做了很久的人缺的是一些激情或者跳出自己套路、思維模式的一些更新的、更大膽的想法。
趙林娜:做好一件事情一定是要遵從長期主義的,越來越短是非常不好的。現在廣告行業的人員流失率應該是20%-30%,流動率太大和使命感會有一種不穩定的關系。
吳凡:我不覺得他們缺什么,他們已經比以前的同學好很多。
一定要說缺什么,那就是他們用在創意上的時間略有欠缺。這個時代太過忙碌,留給創意的時間難免變少。
劉清琳:我們需要slow down一點,情感的沉淀真的需要時間,不能太急功近利。
我覺得現在整個行業因為高速運轉是處于一個相對比較焦慮的狀態,很多時候因為太忙缺了對“purpose“的反思,作品容易流于表象,會給人挫敗感??赡芏唐谥畠茸钣行У乃幹挥欣硐胫髁x,懷著美好愿景和初心,找對的機會做一些了不起的創意。
李瑋:從藝術的角度來講,我沒覺得缺少什么。相對來說,70后的傳統文化影子太多,90后、00后是和國際同步的,對經濟、科技、時尚的認知都是同步的,所以他們更有優勢。
5、邊界,如望平原遠眺的天際線,你期待怎樣的突破?
Suzzane Zhang:尋覓和突破的過程。
Steve Jobs:“你的工作將占據你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夠讓你真正滿意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偉大的工作就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它,那么繼續找,不要停。用心去找,你會知道何時能夠找到它?!?/p>
趙林娜:人一旦有了清晰的邊界,再去規劃這件事就會更有意義,也容易很多。
這個中間肯定會有很多意外,需要臨時去處理,所以我覺得更多的是尋求見招拆招的能力吧。
刁勇:或許想象力并不是因為見多識廣,反而是因為貧瘠,我認為這也是辯證的。
我常常在想,人是因為走遍了全世界,開了很多眼界而變得很有創造力,還是像劉慈欣一樣,因為沒有看過太多世界所以有了無限的想象力。
李瑋:有時候我在考慮自己到底要突破什么,答案可能是沒有。
很多人說藝術家一輩子都在實驗當中。后來我想,所謂哲學家、大師就是一輩子只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我也相信自己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去突破太多,只希望在自己的概念里做得更厚實。
巫師的水晶球:過去與未來
最后,你還是走出了迷宮,并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在飛行、舞蹈和游歷中,你似乎得到新的啟示。
迷宮的出口,有一只巨大的、光芒流溢的水晶球。有人將自己的手放在上面,你也將手放了上去。
你看到水晶球中映照出了每個人過去的種種經歷,還有不只一種的,曾經幻想過的未來。
你很感慨:“原來人生可以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是啊?!币晃恍θ萏耢o的女士說。
“這便是我們的人生,在觀察、思考或者創造之后,做出的選擇。”
1、穿越平行世界遇見另一個你,你期待ta擁有怎樣的人生?
郭莉:無論是另外一個時空,還是這個世界再來一遍,我仍然會過我現在的生活。因為,我今天走過的路都是我自主選擇的。
胡傳建:希望他做一些人性的東西,因為現在我做的很多決定是反人性的。
作為個體來講,在整個社會分工里面,我是別人的老公、老板,我覺得在這個層面上可以多做一些。
刁勇:既然是平行世界,是不是就應該不一樣?這我完全思考不了,“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莊?。?/strong>還是做創意。因為創意很有趣。
創意是沒有方法、公式可以得到的。有點天賜的感覺。寫歌、填詞也是創意,如果不做廣告,我會試試。
周麗君:可能我在這個世界上太忙了,很多事情沒有時間好好想。
所以,我希望她能多花一點時間,好好地把很多事情想清楚,勤勞的去思考怎么樣往前走,對周邊的人也再用心一點。
童軍: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多專注于某一件事情吧。
我現在年紀有點大了,不管是知識層面還是創作層面依然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我想,如果在年輕時提前一點行動的話,可能會更好吧。
馬吐蘭:希望她對自己寬容一點,隨意一點,要求不用太高,更不要苛刻,畢竟怎么過都是一生。
趙林娜:我應該會想要做創客,不是思想層面的,而是行動的,可以沖在最前面的。我現在做得更多的還是“啟發”,但創客能夠以實際行動驗證想法。
Suzzane Zhang:根據量子理論的對稱性,所有的平行宇宙都是我們現實世界的一個具象反映的鏡像空間。
平行世界的狀況與現實剛好相反,可能我們都想感受一下在平行世界的自己到底過得怎么樣,但事實上,這個做法從科學角度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2、我們的一生都在找尋意義,你現在有了一部分的答案了嗎?
胡傳建: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什么。
20年前,我希望被主流認可時并沒有得到,我相信當下很多懷才不遇的年輕人依然不被認可,我覺得亞面就應該去連接更多這樣的人。
周麗君:我一直還在尋找中,可能也不是那么明確,但在商業的環境里面,我可以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想眼前利益的時候,事情常常做不好,去思考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時,反而會有好的結果。所以我隱隱約約地覺得,這就是我生活或努力工作背后的意義。
吳凡:開開心心地活著,為這個世界和身邊人帶來真善美,我覺得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馬吐蘭:以前,我以為改變世界或社會,人生才有意義。但是我慢慢發現,可能人生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意義,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快樂幸福就已經很好了。
李瑋:自己在做的事能給社會帶來價值,那它可能就是生命意義,對我來說,它可能就是“飛”。
正當你沉迷于思考關于未來的種種命題時,水晶球的光芒突然消失了,你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厚重的木質大圓桌旁,吉他的弦音依舊悅耳,松木的香氣在房間中縈繞。在壁爐暖黃色火光的映照下,你與12位訪客圍坐一圈,開始熱鬧地談論著新一年的計劃。
在談論了許許多多話題,見證過各種奇妙事件的發生后,每個人的內心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時,外面突然傳來陣陣鐘聲,所有人都走出房間,帶著對未來的希冀抬頭仰望……
本故事純屬虛構,內容來源于真實訪談。感謝2021天與空創意節上的12位嘉賓,能和我們圍爐暢談,那些有的沒的。
也恭喜你成為第13位。
新的一年快到了,你的新年愿望是?
【評論區】再度開啟一場圍爐夜話吧!
采訪&撰文:數英Twinkle tea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