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Viola、Ivy
撰文:Viola
“越來越多中國導演的廣告片開始有自己的風格了。”這是「導演請回答」專題第一期受訪者Kevin與Iris的看法,當我們接著問起欣賞哪位中國導演的廣告作品時,Kevin不假思索地說出:
“劉亞當!”
的確,過去兩年間劉亞當導演拍攝了一系列很受好評的廣告片:今年天貓在618前夕上線的《你好,新生活》、可口可樂的新春微電影《新年心聲》、去年父親節前華為的《長大吧!老爸》、支付寶15周年品牌片《奇點》、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15周年品牌片《聚》……
這些廣告片似乎有著一種共性:溫情、懷舊之中又帶有些許幽默,這或許便是劉亞當突出的風格。但當大多數人以為這位導演只擅長于此時,今年年初他又為Adidas、Under Armour 春節營銷拍了幾條廣告,畫面流暢動感,節奏明快,這些片子也向外界傳遞信息:這不是一位只能拍情感類廣告的導演。
事實上,在廣告之外劉亞當還有很多作品,他拍過網絡電影,拍過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也拿了導演相關的獎項。這些經歷很讓我們好奇——他究竟是怎樣的導演?如何與廣告有關聯?以及究竟是什么塑造了他現在的風格?
「導演請回答」第三期,我們便與常駐北京的劉亞當導演進行了一場線上訪談。
學藝
深山老林孕育了植物的生長
說起與導演這一職業結緣,劉亞當的故事有些時代色彩。
“90年代那會兒不是盜版光碟比較猖狂嘛,那個時候我家樓下就有人賣,我總去那兒買盜版電影看?;旧隙际乾F在豆瓣TOP250里的片子?!?0年出生的亞當導演用一口京腔向我們講述。
兒時
大概就是那會兒開始對影像著迷。后來參加高考時,年輕的劉亞當便選擇報考導演相關的專業。“不過決定要報考的那會兒,已經錯過了中戲的報名時間,其他幾個藝術類學??紝а輰I都需要上臺表演,我有些抹不開面子。最終只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加上文化課成績問題,總之后來就去了中傳南廣?!?/p>
2008年,劉亞當南下至南京,進入當時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學習,當時導演專業班級總共有50多人,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影視導演,一個是剪輯。劉亞當屬于導演剪輯專業方向。
“剛上大學那會兒也沒有很確定一定要當導演,只是覺得自己選擇了這個專業就要好好對待這個事情。那會兒我們也就是18、19歲,還是挺理想主義的,看了很多以前那幾代導演的紀錄片,還有一些電影工作者的故事,就覺得自己要做點厲害的事兒?!辈贿^當時有一點是很明確的,“我從大一起就想拍片子!”
大學這四年被亞當導演概括為“深山老林孕育了植物的生長”。中傳南廣的校區在南京江寧區的大學城中,背靠方山國家地質公園,離市區較遠。“我大學那會兒總逃課去拍片子。”好在當時的班主任與他們年紀相差不多,對這樣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給了劉亞當自由生長的空間。
“但剛開始我們什么也不懂,就和朋友們一起自學剪輯軟件,然后拿索尼190拍片子。那時候年紀也小,還不太懂得欣賞大片,看的片子也比較小眾,像是導演今敏的作品,還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類很風格化的電影。所以那個時候拍出來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片子,像是某種莫名其妙的情緒的表達,也不會拿給別人看?!?/p>
“后來拍的東西多了,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我逐漸覺得自己也許是擅長做導演的?!?/p>
大學時期的劉亞當,正在為一個短片布景
拍廣告
如果某個類型我已經會了,就不會再拍了
畢業之后的劉亞當,一直在導演這個行當中晃悠,10年過去,暫未偏離航向。
2017年,因為朋友推薦,劉亞當拍攝了第一支正式的廣告,就是至今還留在很多人記憶中的簡理財《阿方夢游記》。即便你對這個名字陌生,也大概率會眼熟這個小男孩。
很多人會覺得這條無厘頭加神轉折的片子有點泰國廣告的味兒,“可能是吧。那會兒泰國廣告的風格挺流行,會有點影響。”停頓了一會,亞當導演又說,“不過這種類型的片子我不會再拍了?!薄拔視鲃尤L試不同類型的片子,一旦這種類型我覺得我已經會了,我就不會再拍了。沒必要一直為了工作重復做一件事,那樣就沒什么意義了?!?/p>
阿方夢游記
一支在豆瓣上有評分的廣告
從這兩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暫別了泰式無厘頭風格之后,亞當導演開始關注起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似乎很擅長展現平凡小人物的故事,能夠將世俗生活用一種很幽默的方式表現出來,三五分鐘的廣告片看完后會讓人不禁感嘆,原來普通人的日常也可以這樣美好。
“可能我這兩年的興趣點就在這里。我感覺人到了28歲就會‘通’。‘通’的感覺就是,你突然特別想要關注他人、理解他人,還會覺得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存在,只是別人沒有看見。所以這兩年我就拍了特別多這樣的片子,當然自己也是有意識地接這樣片長稍長的情感片?!比A為的《長大吧!老爸》、民生銀行信用卡的《聚》、天貓的《你好,新生活》都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作品。
但其實拍攝這樣情感向的廣告片也是最累的,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把控,很考驗導演的功力:布景如何更貼近現實生活?演員的情緒如何調動起來?最為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聲音畫面將情緒傳遞給屏幕之外的觀眾?
雖然采訪之中的亞當導演聊到自身經歷時經常會冒出“我不知道”、“可能吧”這樣的字眼,以及突然停頓2-3秒來思考答案,但是當我們詢問起這些專業相關的內容時,導演總是能夠迅速給出答案,可以想見,對于這些問題他早已有深入思考。
1、如何定義一個好廣告?
“要給別人帶來正向的內容”
宮崎駿是劉亞當一直很喜歡的導演之一,他的新片場個人主頁背景是《天空之城》的女主人公,頭像則是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作品《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的男主人公。
“宮崎駿的電影無論講的是怎樣的故事,反戰、環保這樣的思想都能融在里面,能夠讓別人看了這個故事后有反思,然后決定好好生活,很正向。我覺得生命里有太多黑色成分,無論是別人給的,還是自己帶的。而你又很敏感,你就必須去選擇發現美好而不是繼續發現黑暗的一面。如果繼續發現黑暗,你就會越來越黑暗,所以選擇發現美好。”
天貓的《你好,新生活》或許很能體現這條標準。
這是一條時間跨度很大的片子,還原了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四十年里我們所經歷過的新生活剪影;視頻中的文案,穿插著許多先賢們曾經對新生活向往和總結的金句;改編自樸樹的《New Boy》的BGM似乎自帶魔力,能讓人迅速陷入千禧年時一切欣欣向榮的氛圍中。
雖然是天貓為618做的預熱視頻,但整個廣告片中商業的意圖很淡,全片都在表白“新生活”,在數英的項目頁面中,讀者留下的一句“這是這半年來最好的廣告了”被贊到了最高的位置。
《你好,新生活》導演版
一個小插曲,不知道你們能否看出這是一條用膠片拍出來的片子?
用膠片拍片和用數碼拍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數碼時代下大家都有些隨意了,隨便開機關機,并不是說這樣的方式不行。技術進步了,很多設備不用講究燈光就可以拍攝出很高質量的內容。但是膠片不行,膠片要求你很講究,很考驗工作者,因為膠片對光的要求特別高,如果光不對,可能整個片子就報廢了,所以這是挺嚴肅的事兒。”
今年可口可樂新春微電影《新年心聲》也是用膠片拍的。
《新年心聲》導演版
“當時有一個很搞笑的事情,在拍可口可樂這個片子時,我的攝影師就說,‘亞當,你要想好再開機,不要沒事就開機’我問為什么?”
“太貴了!”
當時用的膠片
2、如何拍出一個好故事?
“不需要完全按照分鏡來”
很多人會以為導演拍廣告時的自由度沒有拍電影時高,因為要顧及品牌和產品的表達問題,但在亞當導演看來,無論是拍廣告還是拍電影其實都是在研究一個課題。
“這就跟在學校上課做討論似的,就是導演帶著團隊,包括美術啊、攝影啊,一起研究這個課題。很多片子最后拍完呈現出來的內容可能只是我們研究成果中的10%,在前期準備、拍攝的過程中大家都會對很多事情、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探索和理解,這個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p>
在為《你好,新生活》作準備時,劉亞當與團隊會從這些攝影集中尋找靈感
過去兩年,劉亞當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產量”,他也有自己的導演方法——想要拍出好故事,不一定需要完全按照分鏡來。
“很多時候分鏡是沒有用的,尤其是劇情向的片子,這類片子需要考驗演員真實在環境中的反應和導演的調度,分鏡只是個參考,你無法提前預料到現場情況是怎樣的,比如演員的這句臺詞是站著說好還是坐著說好,某個時候要不要回頭、要不要拿瓶水,諸如此類的問題只有當你站到現場時你才有感覺。我覺得廣告公司的創意人有點像編劇,他們會有一個想法,給到你一個他們的理解(也就是分鏡),然后就看看導演能不能再加個翅膀。”
“我不照分鏡拍,有時候也會讓一些客戶擔憂,他們就跑過來問我,‘你為什么不按分鏡拍?。俊?/p>
“我說,‘分鏡沒有用?!?/p>
“他們又問,‘那你打算怎么剪啊?’”
“你別擔心,我心里有數!”
3、如何定義一個好畫面?
“每一幀畫面都要有足夠的信息量”
在拍廣告的這幾年,劉亞當也逐漸感受到中國本土導演的變化,“大家的成長速度都很快,對自己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彼救藢ψ约鹤髌返囊缶秃車栏瘢耙郧翱赡苡X得拍出這樣一個畫面就已經足夠了,但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就又覺得不太夠。所以現在回頭看,我可能還沒有特別滿意的作品,都覺得有些一般?!?/p>
不過在給民生銀行信用卡拍《聚》時,他突然對“怎樣才是一個好畫面”這個問題有點開悟。
“當時我是怎么判斷這個鏡頭、這場戲能不能過的呢?就是看這一個鏡頭里包含的信息量夠不夠多,單幀截下來如果能當屏保,興許就是對的。有時候一個信息量大的畫面,是需要看兩三遍才能把所有信息都get到的,把多余無用的氣體壓出去,留下更多細節,就像是一種濃縮的藝術,也是拍片子好玩的地方。這是我目前給自己定的標準?!?/p>
《聚》導演版
這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標準,尤其是廣告項目都追求速度的當下。但是對于導演本人而言,標準定高點也挺好的。
“很多人其實都是看了你以前的作品才來找你的,你就必須維持住這個水準。說真的,我覺得現在好多人都不太熱愛這個行業,大家沒有覺得自己在干一件值得被尊重的事。但是我還是挺想讓自己做的工作有價值、有意義。”
《聚》拍攝時
幕后工作團隊
做導演
最重要的還是問心無愧
導演究竟是個怎樣的職業?
“對于我,導演除了是個工作之外,它還能滿足你的別的欲望,比如說探索的欲望,你能知道好多東西,你能體驗那種你過不了的生活。做導演還保證了你有表達的渠道。想想這些,是不是覺得挺好的?”
導演的行事風格有很多種,劉亞當把自己歸到了“自我表達欲比較強”的那類導演,“有點像那種買玩具就一定要自己喜歡的小孩。”在片場,細到某場戲的某個布景要什么顏色,他都會堅持要自己最想要的?!?strong>所以我的作品中個人色彩就會比較強烈,也算有了自己的風格吧?,F在漸漸有人會發消息來問我:這片子是不是你拍的?這一看就是你拍的!”
選擇演員時,劉亞當也是嚴格的?!皩τ谝恍┲芷诒容^短的項目,我不太愿意跟陌生人建立新的溝通,所以就總用那些已經很熟悉的演員?!闭驗榇?,我們總能在他的廣告片中看到些老面孔,比如演員伍程,很多人已經把他當成了劉亞當的“御用男主角”。
“其實剛開始見他的時候,他是來配音的,后來我覺得這個演員挺高挺帥的,就讓副導演把他的微信推了過來。現在我和他已經磨合得比較好了,他能理解我說的那些話都是什么意思?!?/p>
除了演員,亞當導演也有了一些相對固定的團隊,像是有經常會一起合作的副導演、攝像、剪輯等等?!?strong>和團隊們待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挺開心的,這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p>
彈鋼琴的是導演本人
做導演的樂趣雖不少,但創作其實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因而這個職業也并非如想象中那樣簡單。想要長期穩定地產出優秀作品,需要些天分、靈氣,需要努力、堅持,也需要些運氣、時機。在這里,有人執著于突破,執著于拿獎、執著于攀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也有人執著于鉆研,執著于在熟悉的領域,做出更精良考究的作品。哪一種選擇都無可指摘,因為無論是求精還是求變,都是行業需要的。
身為導演,劉亞當并沒有給自己的事業設立什么目標,“但是我覺得我至少要把會的東西展現出來。就是說,即便你不是一流的導演,但你還是得去把這些事情做出來,哪怕最后只是證明了你是個三流導演。”
“做導演,最重要的還是問心無愧?!?/p>
后記
兩個小時,與亞當導演仔細聊了這些年的經歷后,能明顯感覺到,這兩年無論是作品的風格還是心態上,他都有一個轉變。“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導演隔著屏幕在另一頭調侃。
他說,“我已經過了30了,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是什么感受呢?我老想把身份證改成95年的,這樣就可以騙自己只有25歲。有時候我還挺害怕衰老這件事情的,因為我覺得有太多事情沒做,欲望太多,時間不夠用。為什么人生不能像游戲一樣能存檔呢?挺煩的,要是能存檔我能玩好幾遍?!?/p>
但幸好,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消解的是他無止境的探索欲——
“現在還是有挺多想去學的,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比如想去學作曲、想去學畫畫,但我知道這些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別人都是要用十幾年的時間來鉆研,所以我就算了,自己做不到。
其實做導演這行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理想主義,只是大家慢慢長大,就會有更多務實一點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理想,會學著用務實的方法把理想的表達傳遞出去。
我現在就比較想好好學好“到底怎么寫好真正的好劇本”,其實本來也會,但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這個想法還是能落地的?!?/p>
以及快要滿溢出來的表達欲——
“我現在正是表達欲特別強的一個年齡,是一個很多想法要溢出來的狀態,需要很多個杯子去填滿。接下來我還是會去拍電影,想要講一個全是少年的故事。
為什么會關注這個年齡的群體?我也不知道,我也納悶,可能是自己過了那個年紀反而又對那個年紀的故事和想法產生了好奇,很喜歡那種單純、有力量、純潔、不油膩的感覺。也有可能是,這個時候正是我反抗精神特別強的時候,就是心理年齡還處于要為正義發聲的那個階段。所以,我需要很多‘杯子’把這些想法融進去,最后變成一首歌也好,一場戲也好,一段文字也行?!?/p>
“我就是需要做這些,需要把我的想法、情緒都表達出去。”
*圖片資料由受訪者提供
*感謝天與空黃海波先生對采訪的幫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