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卞璽:跳出舒適區,走入片場
“一個導演作品中的表達,往往就藏著他的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人生經歷。
他或善于觀察,或愛好幻想;或擅長推理,又或者喜歡抒情。”
在表現產品上,有趣的靈魂會構思很多畫面賦予品牌內涵。
《馬哥孛羅酒店將軍日料宣傳片》
上面的作品來自我們今天采訪的導演卞璽,說到影視,這位導演搞怪多才,集導演,攝影師,剪輯師,調色師,授課師多重角色。
“他的話”
T: 入行這么多年,您是如何克服工作中的一些瓶頸和障礙?
B: 保持學習,同時逼自己跳出舒適圈。
也許這么說顯得有點太老套,但對我來說就是如此。這些年我一直不斷地學習影視相關的知識。在我看來,這些知識就像一座座山,從小土坡一直到高山,而爬山是會上癮的。現在的我也還在爬小山坡,但我的視線從來沒有離開過遠處的高山。
也許有人會覺得,又做導演、又做攝影、又做剪輯、又做調色,是不是太雜了一點?
其實,學習攝影、剪輯、調色,都在幫我更好的成為一位導演。導演應該懂得用鏡頭、用節奏、用顏色一起講故事。關于舒適圈,我覺得每個人都會遇到。曾經的電視臺工作是我的一個舒適圈,很感謝那時決然離開的自己。
T:你的酒店類拍攝和傳統影視的表現手法不太一樣,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嗎?
B:其實酒店業的宣傳片,大多數比較傳統。對于這個行業的拍攝表達,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要求,希望自己給每個酒店拍的片子都有新的東西。無論是在內容還是表達手法上。
酒店行業的拍攝有一點很重要:要把握好度。
一方面,很多酒店本身的需求就是一條相對傳統的片子。或者說甲方能想到的就是一條傳統的片子。另一方面,我若想在影片中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就必須要去說服客戶,所以有的時候會壓力比較大。因為傳統意味著安全保險,想創意意味著可能要承擔風險,而且這個風險還是自找的。
2016年,我們為廈門最老牌的五星級酒店馬哥孛羅酒店20周年拍攝了一個微電影宣傳片。
《馬哥孛羅酒店 - 20周年微電影 》
影片生成時,在短時間內刷遍了廈門整個星級酒店圈。這家酒店的品牌部,一直到現在都和我們保持著密切的配合。我們一起探討腳本創意,然后配合執行,讓創意成為一條子,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過程,也是一個廣告制作方和品牌方共同成長的過程。
來看導演的另一個酒店拍攝作品:
影片采用倒敘的手法,展現酒店的各項服務
T: 您覺得一支廣告應該更注重廣告本身的創意和制作,還是應該注重廣告所能帶來的效益?
B: 我認為廣告人首先應該為客戶負責,了解客戶的訴求。
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現在很多人拿著客戶的錢,拍著自己的作品。片子非常有創意、制作精良,但看完你只記住了這位導演,品牌主是誰卻沒記住。
這是現在行業里比較普遍存在且好笑的事情,而且不少客戶也跟著廣告人自嗨,但我認為這種現象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作為廣告人,必須回歸客戶的利益。創意和制作都應該為客戶訴求服務。
T: 注意到您同時還是國內首批RED官方認證講師,能跟我們講講這個身份嗎?
B: 我是RED用戶,自己的工作室有一臺RED DSMC2 HELIUM 8K。平時我會在自己的公眾號(港北影像)上分享一些視頻制作的經驗,其中也包括不少RED的知識。正好其中某一篇分享被RED中國的王斌老師看到了,所以通過他的引薦,我到北京參加了RED的講師培訓,成為認證講師。
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酷。我也希望能夠分享更多RED攝影機的知識給大家。
T: 認為目前最滿意的是哪條片子?拍攝的的時候是否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呢?
B: 其實說哪部作品最滿意有點尷尬,因為每部作品一定都有遺憾,但它們也記錄著我的成長。我會時不時地翻看過去的作品,很有趣,你會看到很多的問題,這說明你在不斷進步。
我比較喜歡兩年多前我為一個蛋糕品牌制作的品牌宣傳片。我當時做了大量的功課,雖然這部作品并不成熟,但我在非常有限的預算內,實現了一些腦子里的畫面。其中一場,我想把一張床放到海邊,甚至是海上的某塊礁石上。
當時請不起美術和道具,我就借了我媽家的一張折疊床,把它噴漆,并泡進了海里……。 一次微信課上,臺灣的孔玟燕導演點評了我這條片子。他說:“這片子是一部美麗的大便(畫面美麗但對內容的表達不到位)。
”哈哈哈,對,我就是喜歡一部被人稱作大便的片子。因為我知道孔導在幫我指出片子的不足。我從很早以前就感恩批評我的人。這部片子讓我成長很多,我很感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