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的六周年福利文,你不領福利也想轉發?
用一個很土的詞,來形容10月12日晚上大家的朋友圈:被Manner“刷屏”了。
(上一次刷屏還是“后浪”?)
《刷屏了》
大家對Manner是真有感情。
比如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并不打算早起以及排隊去領福利,(并不是福利不好的意思,我很需要一個白色袋子打工用,以及Manner的logo我是愿意背出去的。只是我做不到早起和排隊,純屬個人缺陷。)但我也轉發了,因為我樂意。
和Manner的結識也不過短短半年,始于年初有家Manner開到了我們公司樓下,單價15-25元左右,價格親民口感很頂,以及自帶杯還能減5塊。便宜好喝又能理財,從此拿著杯子下樓打杯manner,給打工的日子苦上加苦,成了一種生活風味。
再加上門店咖啡師們都挺專業和有人味,服務流程得體完善,還時不時跟你傳授一些咖啡知識,于是慢慢地,Manner成了打工日子里的溜號小站,我們對它產生了感情。
總之,體驗很好。
用星巴克杯子打的manner,就是香
那么這次刷屏,對Manner來說,體現了什么呢?從Manner的這篇福利文本身,以及設置,我們可見一些端倪:
傳遞態度:珍愛生命遠離網戀,我們面基吧
對于大家提出的一些建議,比如“什么時候可以外賣?”、“自帶杯減5元活動,可否開放線上?”,Manner表示,為了保證濃縮和奶泡的風味,避免咖啡形象的失真,我們還是見面喝一杯吧,并且我們的咖啡和咖啡師會讓你不虛此行。
以及一直到現在,Manner還沒有開設線上會員制,而是更加注重線下固定客群的私域留存——公眾號關注、微信用戶服務社群、門店周邊客戶數據是其精細運營的重頭。
緊握老朋友,結識新朋友
第一批轉發到朋友圈的人,應該是Manner的老用戶。轉發心理大多是“幫朋友傳遞喜訊”,“我喜歡的咖啡發福利了,你們沒喝過的可以去試試”,而不一定是真的圖福利。
不知道Manner之前有沒有這種轉發朋友圈的營銷活動,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轉發,且呈刷屏態勢,可見老用戶運營得十分好,黏性沉淀得很扎實,以及這將是一場新老用戶的信息接棒。
希望和消費者共同成長,見證彼此
線下店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品控難,消費者更容易體感到做得不好的地方,并迅速給出差評。
對于此類反饋,Manner也作出了解釋,既然堅持半自動咖啡機、堅持精品咖啡師手工制作,就注定是個漫長的優化過程。并表示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見,陪Manner這個不完美小孩長大。
重線下、重老用戶、重消費者反饋,以及有自己的堅持,作為一個新式咖啡品牌,Manner做到與時俱進又不隨波逐流。
最后請看精力旺盛的同事發來的Manner排隊現場:
同事是在門店開門五分鐘內趕到家附近的一家Manner,而此時已是長龍。最后排了1小時,得到戰利品:
開心就好。
最后
為什么說我們對Manner是“有感情”呢?作為一個新式咖啡品牌,性價比是其主打優勢之一,它十分樸素、實用,所以對Manner的自主支持并非出自某種高端意味的標榜。
再是出于“辦公場景”,打工是孤獨的,是苦悶的,辦公樓下有這么一個貼心的伙伴時刻等候,有種戰友情那味了。所以,Manner之于年輕人,意味著朋友和陪伴,而非偶像和崇拜。
以及它十分低調,從2平米的小店發展到現在各資本搶投,我們看不到急功近利后的違背初衷,反而是更加完善的服務和進步——一直保持著品質與規模相平衡,十分穩重。這讓我們覺得這個伙伴靠譜、持續、有希望。
不說了,下去喝杯秋日限定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