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米的小店,長出13億美金巨獸!
作者: 芮爾, 來源:消費界
導讀:
價格定位在10-20元左右的平價現磨咖啡,零售屬性強,面向的正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增量人群,可以充分享受現磨咖啡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
因為目標用戶和消費場景重合度高,產品差異小,品牌溢價相對較弱,競爭比中高端消費市場更激烈,競爭核心在于產品交付的效率。
Manner Coffee獲融資
據報道,線下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完成新一輪融資,由淡馬錫投資。新一輪融資后,Manner估值由之前的10億美元提升為13億美元。
融資主要用于店鋪擴張和新品推出。根據Manner官網顯示,目前上海共有94家門店,另外在北京、深圳、蘇州、成都開了14家門店。另一方面增加品種,推出海鹽卷、蝸牛卷等面包,價格為10元左右。
此外,Manner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黑珍珠主廚聯手,開了一家以輕食為主的MANNER CAFE。
發展到現在,Manner Coffee已經成長為上海知名精品咖啡品牌,但一開始,它卻是在2平米的店鋪成長起來的。
一、 另辟蹊徑,摒棄第三空間
在上海靜安寺南陽路,manner coffee創始人韓玉龍開了自己第一家咖啡店,面積僅有2平米。一個80公分的窗口,外面一個遮棚,加上兩根長凳子,一家小而美的精品店鋪就誕生了。
在以星巴克為主的咖啡館醉心第三空間時,manner切中了外帶咖啡這一場景,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差異性。
觀察manner coffee的店鋪位置,我們發現基本都是圍繞在商圈、寫字樓、地鐵等地方。比如芮歐百貨、渣打銀行、新梅廣場、徐家匯地鐵站、世紀匯地鐵口等地方。這些地方的特色在于人流量大,白領眾多,對咖啡的需求不一定是到店享用,而是注重種咖啡本身。
對比歐美國家流行的第三空間模式,在日韓等人口密集的國家,咖啡外帶其實很流行。而上海這樣一個具有250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人群的密度可見一斑。
manner coffee這種小店模式,不僅是因為傳統咖啡館是一個重資產的項目,為了節省成本而為之,更是因為看到了外帶咖啡這一市場廣泛需求。
上海的都市白領,相對于有更多時間享受悠閑時光三四線青年來說,步履更為匆忙,在上班時間能來一杯精品咖啡,成為剛性需求。
咖啡館的定位是咖啡店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星巴克已經鋪天蓋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大資金支持與其進行比拼,將難以為繼。
manner的成功則在于另辟蹊徑,打破星巴克倡導的第三空間的說法,索性不提供第三空間,只提供商品本身來降低場地成本,把咖啡做得平民化。
Manner Coffe南陽路第一家店
為了有意打造自己平民咖啡的形象,manner coffee還在菜市場開了咖啡店。
目前,這種小店模式的咖啡在全國已經有了多家。上海永康路僅7平米的咖勒咖啡,一上午就可以賣到60多杯,已經超過了全天純利的水平線50杯。
一千公里外的長沙,擁有4家門店的仰望咖啡優質平價,外帶為主,每天平均出量200杯。南京人氣商圈明瓦廊的幺豆咖啡,月收入在5萬+,不僅開了分店,還做起了加盟。
長期以來,咖啡行業因為重裝修、重空間,“7賠2平1賺”的行業魔咒,讓無數人的咖啡夢折戟,小店模式或許是曙光。
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小店模式咖啡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流量的把控,只有更高的流量,才能帶來更高的轉化率,在即使客單價不高的情況下,仍能有利可圖。
從經濟學理論來說,一杯售價20元的咖啡,成本10元,只要量足夠大,固定成本就會被不斷攤平。所以平價咖啡的突破口,實際上是一個走量的過程。
其實在前期,因為咖啡成本就差不多10元左右,如果消費者自帶咖啡杯,manner幾乎是不賺錢的。但是看中了外帶咖啡的市場,以及通過量來分攤成本的招數,manner走出了今天的路。
二、性價比之王,讓保安大叔喝上精品咖啡
manner coffee如此被大家認可,離不開它超高的性價比,用更少的錢喝到更好的咖啡。
在manner coffee,一杯咖啡售價15-20元,比起其他精品咖啡便宜了近50%左右。
另外,自帶咖啡杯還能立減5元,買咖啡豆自帶罐子則減18元。
而在做到低價的同時,manner同時做到了優質。4萬多的La Marzocco gs3 單頭咖啡機、一臺 Mahlkonig 魔王磨豆機和 Mazzer 的 Robur 磨豆機。這些機器是韓玉龍開店初期最大的一筆投資,同時也在一定上保證了咖啡的優質。
低價咖啡就一定是速溶的嗎,高品質咖啡就一定是高價格的嗎?在韓玉龍看來,通過縮減店鋪成本,打造一家低價優質而又盈利的咖啡店何嘗不是新選擇?
目前,咖啡市場主要分為速溶咖啡、即飲咖啡和現磨咖啡。在速溶咖啡、即飲咖啡都已經被雀巢、星巴克瓜分的前提下,選擇現磨咖啡的賽道,但又摒棄了重資產的傳統運營模式,提供一種新型的創意咖啡模版。
在現磨咖啡領域,除了星巴克外,costa、上島咖啡、太平洋咖啡已經占據市場。
而在便利店流行的咖啡,諸如全家的湃客咖啡和711咖啡,憑借供應鏈的優勢,打造低價咖啡。但是口感一般,無法滿足潛藏的消費者潛藏的精品咖啡的需求。
精品咖啡的定義是杯測分數達到80分以上,分數由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SCA)定義。精品咖啡的制作從咖啡豆的擇取、烘焙方式、研磨等都有要求。
在做到品質的同時,同樣要做到品控。manner coffee不提供咖啡外賣,因為咖啡是一種有機飲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隨著溫度的下降,酸度會上升,順滑度也會下降,咖啡和牛奶會分層,原本醇香的咖啡會變成一杯酸苦的“藥水”。
雖然外帶可以提高銷量,但是對產品會造成名譽損失,寧愿舍棄。在做品牌建設時,負面的可能會造成口碑流失的舉措,同樣要慎重。
好的產品會給用戶帶來超預期的體驗,而這種超預期的體驗又會給產品帶來傳播效應,實現自增長。
因為咖啡產品優質低價,而門店又是出乎意料的小,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拉近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對于口碑的傳播大有裨益。
這讓小小的manner coffee在互聯上得到了傳播,成為小紅書女孩的打卡點,更成為喜愛咖啡一族的擁簇。
三、百年咖啡文化上海扎根
從manner店鋪分布來看,85%的店鋪都在上海,充分顯示了上海這一咖啡的黃金位置對manner的重要性。
其實在來上海開店之前,作為江蘇人的韓玉龍在南通開過咖啡店,但他發現走不通。來咖啡館的人更多的是吃甜品,氛圍不好。這也顯示了,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像上海這樣對咖啡具有包容度。
周立波之前曾有“咖啡配大蒜”的言論,顯示咖啡在上海不一樣的地位。
上海因為1843年開埠,涌入了大量外國人,并逐漸開始發展咖啡館。在這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咖啡早已在這里生根發芽,而上海繁榮的經濟又進一步促進了咖啡文化的枝繁葉茂。
所以在現代上海人眼中,喝咖啡就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上海以70%的滲透率勇奪第一,是北京的3倍。而在這70%的滲透率中,有14.5%的消費者已經是重度購買者,平均每周購買一次。
根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數據顯示,在2016年,一線城市咖啡消費杯數在人均20杯左右,到了2018年,上海白領人群人均咖啡消費量在100-150杯,每三天就會消費一杯。
如此龐大的咖啡市場,誕生了眾多的咖啡館。據2016年《中國咖啡館生存數據報告》顯示,上海以5567家門店數量遙遙領先,現如今已發展到7300家,并且它們閉關率最低,運營水平最高。
上海對咖啡文化的喜愛,讓星巴克遍地都是。2018年,星巴克已經在141座城市擁有了3300家門店,而在這門店中,上海以639家位居榜首,北京272家位居第二。
這些分布于寫字樓、地鐵口的星巴克遍布上海,從上海淮海中路“東方美莎”到“中環廣場”短短一公里內就開了4家店,足見咖啡吸引力。
咖啡消費在中國也在高速增長,市場規模達到數千億人民幣。根據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量從2006年的2.6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12.8萬噸。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僅為4.7杯/年,遠低于美國的261杯、韓國的230杯和日本的207杯,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manner從下游零售開始逐漸開拓中上游業務。其在江蘇通州有一家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咖啡烘焙工廠。
控制產業鏈上游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將剩余的售賣給別人。據韓玉龍介紹,每周烘焙的300公斤豆子,自己用1/4,其余都進行售賣。
此外,韓玉龍還注冊了一個公司,除了加工豆子,專門做吧臺設備貿易,進口咖啡機賣給別人。創始人透露,現在零售、咖啡豆批發、賣機器的利潤各占三分之一。
Manner Coffee推出的面包新品
我們也可以看出,manner coffee的思路是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把咖啡業務做得更全面,來反哺零售咖啡的價格,實現業績增長和店鋪擴張。
從2平米做到如今的13億美元估值,manner做對了下面幾件事:
1.主打低價優質差異化的店鋪,改變消費者對精品咖啡的印象;
2.店鋪選址聚集流量優勢,提升復購率;
3.在咖啡文化濃厚的上海布局,占據咖啡優勢。
從13年靜安南陽路開店到18年獲得A輪融資,韓玉龍的manner coffee通過時間熬出了頭。韓玉龍的太太曾向媒體回憶道,“六年時間,都在沉淀。他賺的錢只是維持基本生活,只要賺多了就投進去,就買生豆。”
戒浮躁、重品質,小而美的manner coffee,成為上海精品咖啡的代表。在店鋪極速擴張道路中,仍然保持了初心,在官網介紹中,第一句話就是:Manner Coffee堅持做一家純粹的咖啡店。表現為后面的店鋪中,雖然擴充了產品線,但都保留了第一家店鋪走平價精品咖啡的特點。
manner為什么受歡迎?還在于健康消費意識崛起,現磨咖啡和新式茶飲滲透率逐漸提升。消費者對食品新鮮程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促進了現磨咖啡對傳統速溶和即飲咖啡的替代。
而現磨咖啡和新式茶飲在品牌調性、門店打造、包裝設計、營銷定位等方面都更加注重審美和統一性,滿足了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同時,消費者愿意為更符合審美的產品支付一定溢價,為現飲行業的高端化提供了支持。
manner coffee這一類咖啡店,可能成長為上海咖啡市場針對白領通勤道路上的主流模式,成為咖啡升級后的新式咖啡零售典型。
manner的成功證明,咖啡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是具有差異化思維,深耕產品的團隊,同樣可以在市場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2021中國精品咖啡和茶飲門店的連鎖化率逐年提升
【聲明】
*此公眾號中全部內容僅為一般性參考。讀者不應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動。此公眾號運營方將不對任何因采用文章內容而導致的損失負責。
*文章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文章中插入的圖片不涉及到商業行為,僅限交流,并標明了來源出處,尊重原創圖片設計。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關描述均有對應的數據支持,囿于篇幅限制無法全部刊登,如需數據來源,可向文章中涉及到的企業索取。
作者公眾號:消費界(ID:xiaofeijie31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