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小店土味廣告,因為沒讓我看過癮,扣它1分!
說起地方臺你會想到什么欄目?我想成都、安徽、浙江的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譚談交通》、《社會透明度》、《1818黃金眼》三檔節目,因為著實太接地氣了。
左《譚談交通》,中《社會透明度》,右《1818黃金眼》
“真實民生,著眼小事”是這些地方臺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被廣大地方群眾所喜愛的原因,電視欄目是有了,但現在人們都不看電視,移動端有地方網紅,卻沒地方臺,看不過癮。
這不,快手就“辦了個欄目”,報道了兩件事兒,那地方臺的味兒太沖了。
視頻一
27歲小伙因假發片“社死”
第一條片子通過報道成都團結鎮27歲的小田因為假發片社死事件,以社會新聞帶出用戶退貨需求,最終由主播口播快手小店“退款不退貨”的核心宣傳點,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并使用快手小店。
視頻二
七旬老人為貓沖動網購40斤帶魚
第二條片子通過報道許昌康豐村老大爺為貓買帶魚,退貨困難的事情,以大爺的胡攪蠻纏快遞站,試圖退貨為噱頭,從而引出快手小店支持退款不退貨的賣點,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并使用快手小店。
TOPic為快手小店制作這樣的廣告
究竟是甲方的自我放飛
還是乙方的冥頑不顧?
Tommy將帶大家開始今天的“走近廣告”~
(走近科學當年要請了我還怕停播?!)
一、原生態呈現,幾乎沒有演技
我感受到演員已經很努力地在說普通話了,但演員最終還是回歸了“半自動”(形容介于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的口音)。
視頻一中的小田妻子在用普通話說完“他現在”三個字后就變成四川話“他現在,鐵鐵補粗們”了,視頻二里的馬大爺明顯放開自我了,開口就是半自動河南話“白白白,我不起來”。
Tommy作為河南人,從小看著河南新聞臺的“都市快報擴大版”長大,完全能夠get到被采訪者說半自動,記者說普通話這種場景里的真實程度,地方臺欄目往往在拍攝過程中深入底層民眾,而方言或者半自動還原最真實的民生是其最大的看點。
廣告制作團隊能夠注意到這些細節,真的用心了。
二、你說這是地方臺拍的廣告我都信
在這條廣告片之前,我還沒過看到過如此“土”的廣告剪輯和拍攝手法:
1、人物補拍鏡頭
試圖偽裝真實拍攝場景,其實觀眾都知道是可以拍攝的鏡頭。
2、人物虛化
保護受訪人隱私,偶爾還會配合變聲效果。
3、“無意義”鏡頭
會拍攝很多補充鏡頭,以填補旁白說話時的視頻畫面。
也就地方臺才能拍的這么“不高級”,與各大出圈的地方臺橫向對比毫不違和,甚至可以和1818黃金眼的捧人方式一較高下。
三、大城小事,小城故事
這些事件的選擇都很真實,著眼于“雞毛蒜皮沒小事”之間,更加讓人覺得貼合生活和日常矛盾。“社死事件”總要經歷一下的;
各種消費問題,小到熟食店買的肉不新鮮,大到某商場大促搞貓膩,都會上地方臺,更別說大爺一口氣買40斤帶魚,家里貓居然還不吃的情況了。
雞毛蒜皮沒小事,越是這樣的事件選擇越是能夠還原地方臺的效果,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交通問題、笨賊問題、消費問題等,這些都是極好的選題。
四、不華麗的文案也挺好
文案入門遠比寫文案難得多,讓一個文案說人話也遠比寫文案難得多。
復刻地方臺文案不難,難的是在復刻地方臺文案的同時,又要兼顧廣告、新聞、趣味三種文字的感覺,也不能很華麗,而這兩條片子中有兩句文案算是徹底讓真實的“地方臺新聞欄目”活了起來。
“打工人有哪個不禿的嘛”,打工人已經是句老梗,說實話蠻無趣的,但演員在略帶無奈的感覺上吐槽出來又別有一番趣味,尤其是搭配打工場景和禿頂形象;
“我不認識她”,完美還原了“嫌棄老媽丟人”的子女心態,太真實了,心境還原無敵,趣味度滿滿。
五、去廣告化——拍了個正經八本兒的新聞節目
對于沒關注這個事件的朋友,你肯定不能想象“假發片社死”的小田確有其人,并確實社死了。
你能想象制作團隊確實前去成都團結鎮和許昌康豐村兩個地方取景嗎?并且群演用的就是當地人......(我懷疑主演也是當地抓現的,小田妻子和馬大爺老伴太真實了)
片子導演李智君是紀實片愛好者,和團隊成員從《走近科學》聊到《1818黃金眼》,全程表演無預設,現場抓戲,連貓都是真正不喜歡吃帶魚的。
這哪是拍廣告啊,這整個一新聞紀實,快手:這廣告拍了,又好像沒拍。
原來不拍廣告就是去廣告化?我悟了!
六、快手,擁抱每一種創意
這真不是我吹,這樣放權的品牌方不多了。
從“看見”到如今的“快手小店”,我看到了創意在快手這塊土壤上是行得通的,從“擁抱每一種生活”,到如今我從廣告中看到了品牌在“擁抱每一種創意”。
他們接受“快手10年”那樣的美與動人,也容得下快手小店里的雞毛和蒜皮。
七、找到被人們忘記的東西
如果不是這兩條片子,試問除了和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時,(雖然平時沒時間回家,雖然回了家也沒時間和家人一起看電視,雖然看電視也不一定看地方臺新聞)還有哪個機會會讓你想起這樣的新聞欄目?
而反推倒后會發現,這樣的欄目恰恰能夠讓人回憶起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的時光。
項目團隊精準抓到了快手小店在定位上和地方臺的高度重合,這個洞察不可謂不妙。
對于暫宿在城市里的人來說,城市太大,自己太小,周圍的事都像自己一樣太不起眼,無法被記憶留住;
而對于以城市為安家之所的人來說,城市太小,人生太大,明天上班的路會不會堵,都是需要被注意到的。
毫無疑問地方臺服務的是后者,而快手小店的片子將這兩支片子搬進每個人的移動端,恰恰喚醒了那些離開了“地方臺”的人的一段過往回憶。
擁有生活和擁抱生活是兩碼事,這兩條片子所選的問題皆是擁抱生活的人——“本地人”所會在意的問題。Tommy要社死,就換個城市繼續生活,而在消費問題上,低消費欲望的同時不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這不也正是在外飄著的一部分人的真實寫照?(我始終不認為像Tommy這樣的人是擁抱著生活的)
八、創意真的是場“難產”
在原項目《快手小店拍了兩則“新聞”,聊聊網購的煩心事》的評論區看到一條評論這么寫到:
看到自己曾經被斃的想法能真實出街很欣慰
從創意產生通過自己的認可,到通過團隊的認可,到通過甲方的認可,再到由制作團隊“接生成功”然后出街,這場“難產”才算讓創意順利活下來。
我相信賣稿二字絕對不是很多創意人談笑風生吹噓自己能力時的談資,這兩個字背后是從夢想到現實再到無所謂,再到你開心就好我只想賺錢的心態轉變。
可是很多人躺下后,就不愿意起來了。
所以,賣稿≠賣創意,創意是非賣品,沒出街的也不叫創意,畢竟出了街也可能是垃圾。
九、完全不過癮
制作方在項目詳情里這樣寫道:
整個過程雖辛苦,卻也很好玩,只拍了兩期,完全不過癮,簡直想拍它個100期!
我只想說:我也不過癮!
建議貴公司和快手小店合作開發個短視頻IP,就叫“小店小事兒”,將快手小店IP化,直接對標“天貓小黑盒”,主打下沉市場,將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人以及躺平養老狀態的“沙發土豆們”包圓了,拍他個100期,至此我方能過癮!
ps.想看第三期的彈幕——沒有彈幕就評論區扣個1,給品牌方和制作方一點信心和壓力。
再ps.如果制作方有幸看到本文,麻煩解釋一下主持人為啥叫“王荷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