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IT'S OK“梅”關系》腦洞廣告片,我就給個7分別介意
如果“旺旺”兩個字對你來說不是那個“斜眼仔”,那么它將毫無意義。
從兒時那聲響亮的“旺旺”以及眾多廣告歌,到如今逐漸成為童年回憶的眾多小零食,旺旺在我這個90后心中,一直都是食品巨頭的形象,而在當下眾多網紅品牌崛起,風頭一時無兩的情況下,我好幾次從虹五路(老旺旺大樓所在地)經過都在想,它當年應該也是個很大的網紅。
當這個品牌幾乎已經快要被我淡忘時,我偶然看到了他們的新品廣告才發現,原來不是旺旺離開了公眾視線,他一直矗立在原地,為每個走近他身邊的小朋友帶去歡樂,讓每個走遠回首的大朋友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短片包含4個生活場景小故事,通過演員喝了旺旺新品“梅酒風味茶飲料”后回歸真實狀態,從而通過人物表演結合諧音梗文案帶出旺旺新品用料的真實,并且倡導大家回歸自我,做真實的自己。
不得不說,廣告這一塊,姜還是老的辣。
一、能把視頻做的這么有槽點也是本事
文案有多簡單,這個視頻就有多魔性,關鍵里面的一些槽點讓人二刷三刷的時候還都有“驚喜”。
故事1里的老公是故事4里的鼓手;
故事2里的相片也在故事3里出現;
故事3里爺爺是喝龍井梅酒喝微醺了(要不然大老爺們怎么突然比奶奶反應還大);
我盲猜你們經費緊張。
除此之外,文案延續了旺旺一貫的洗腦風,簡單、重復、加重記憶,4個小故事重復4遍產品核心賣點,搭配趣味旁白和BGM,看完我就有了購買欲(奈何看了一眼手機余額)。
二、場景選擇太真實了
有時候看到廣告就想跳過,很大程度上是和廣告拍的不夠生活有關,畢竟像快消類廣告,如果廣告和生活差距太大,那于消費者又何干,而這支片子的生活還原度就很高。
和老婆在家難免要打個蟑螂或者蚊子什么的;
面對貓咪哪個老爸最后不是真香;
面對子孫追星不甚理解的奶奶;
登場表演人人都會遇到的緊張問題;
旺旺對于生活場景的研究不可謂不深,老中青三代包圓了,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新品中有含酒精的,我想旺旺還會再加一個小孩的故事。
三、角色情感豐滿到離譜
4個小故事每一個都有轉折點,而且是兩個,就離譜好嘛,但在離譜的同時居然毫不違和,引人發笑也讓人承認,自己生活中的這些角色,似乎就是短片中的這個樣子。
被蟑螂嚇倒的老公,從打到不敢打,到老婆出手安慰;
擼貓的爸爸,從不抱到抱,到被兒子發現的尷尬;
追星的奶奶,從不追到追,到被老伴蓋過風頭;
怯場的主唱,從怯場到放開自我,到野性打嗝;
喝飲料前后性格迥異的人物,在生活中,我們的另一半、長輩、朋友是不是也會有這些表現?懂還是旺旺懂啊~
四、方言更洗腦
如果讓我來說這支片子中最抓人的一個元素,那必是“臺灣腔”,如果沒有“臺灣腔”,這個廣告片是么得靈魂的。
方言往往帶有極強的地域性和幽默感,但囿于“語言障礙”,在商業廣告中往往很難被重用,即便是用了,大多也都是“北京話”等更向普通話靠攏的形式 ,比如百度《你說啥》的“朝陽大媽”味。
近幾年已經有很多品牌在嘗試方言風味的廣告了,比如:金典世界讀書日粵語短片《被遺忘的答案》;
還有荒野亂斗“名場面集錦”中TVB的“為所欲為”;
京東2020年和王小利的年貨短片《告別老”舅“》,但讓人可惜的是,依然是粵語、東北話等獨獨幾個地方的方言在淺嘗輒止。
旺旺片子中臺灣腔濃郁的那句“it's ok”和幾個咬音特別重的字詞都讓我仿佛回到了看臺灣青春偶像劇的年紀,味兒太正了,不管是臺灣腔、粵語還是河南話、四川話等固有印象中的“土方言”,也到該嘗試與廣告碰撞出不同火花的時候了。
五、“真實”也可以很輕松
當我們很簡單地以為這只是一條洗腦廣告,那未免太大意了。
旺旺在好玩的皮套下,暗含著一個對于其他品牌來說蠻重的社會思考——“做自己”,做自己很沉重嗎?旺旺對于“真實”二字的理解,不是微醺的憂郁,也不是嚴肅的探討,更不是青春的反叛,去化解焦慮是否比制造焦慮來的更好一些?
男人可以膽小、父親可以是不嚴肅的、長輩可以很潮流、自己也可以be real~如此輕松地方式說出這些不禁讓人感慨,好像也蠻不錯的嘛,這些也不是什么大事。
Slogan中的諧音梗也不是很淺的簡單:因為“梅酒”的關系,可以真實一點,因為畢竟已經喝醉了嘛,沒關系。既道出了真材實料的產品賣點,又巧妙帶出了旺旺對于“真實”二字的看法——沒關系,不用有什么負擔。
六、雞湯無用論
“真實”這個命題很多品牌也好產品也好都做過,但大多都給“真實”披上了各種概念,帶著重重的雞湯味,而反觀旺旺這支片子,同樣是“回歸本我”的感覺,卻出乎意料的輕松、好玩,我認真想了想,旺旺難道就沒給消費者灌過雞湯嗎?
還真沒有。
從親媽送奶李子明,到it's ok沒關系,旺旺就沒有過熬雞湯的先例。
而從中我能感受到的一個信息(除了廣告共而有之的“買買買”之外)——不販賣焦慮,這就很“旺旺”了。魔性不等于沒營養,有營養也不一定要強灌雞湯,回歸產品和銷售,難道不才是企業和廣告的核心責任所在嗎?而這與奧格威老爺子的廣告觀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一切為了銷售,否則我們一無是處。
旺旺的廣告大多圍繞產品來做,而不是圍繞某個社會問題來討論,這是我感覺其相較于其他品牌最大的區別,其實歸根到底,這一切的基礎在于有扎實的產品做支撐,所以有底氣不熬雞湯,而部分靠玩命做營銷的網紅品牌,大概是靠雞湯吊著自己品牌的半條命。
七、旺旺還是那個“斜眼仔”
這是我見過為數不多、幾乎獨一份的企業,在2021年做的廣告還是和10年前一個味。
1、“斜眼仔”
IP形象至今沒大改過,還是那個大白胖子大斜眼;
2、大花字
我有時候都懷疑是不是直接用了PPT里的藝術字;
3、無理解門檻
消費者理解門檻幾乎為0,回想以前的“O泡果奶”、“旺旺大禮包”等。
單純的認為他還是那個“斜眼仔”就大錯特錯了,在保證不變的情況下,玩梗、自黑、盲盒、治愈系廣告、IP形象的完善、跨界聯名、全平臺門戶等布局新媒體矩陣這方面,他們一個沒落下,并且抖音粉絲破百萬。
沒看錯,是官號
八、我給7分
這條片子給了7分是因為:
1、結尾沒喊“旺旺”-1;
2、小單元故事收尾沒統一-1,從第一個男人那句“得勁兒”我就開始期待后面的了;
3、微醺-1,聽到的第一反應是和RIO做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RIO“微醺”的高級和氛圍感營造,旺旺顯然對于“微醺”有不一樣的理解,前者是憂郁獨處,做自己,后者是小小任性的醉,快樂UP,再簡單來講就是——喝完酒“半瘋不瘋”的狀態,畢竟酒后吐真言嘛。
在代理商的手記《旺旺新品:是茶還是酒?喝一點,It’s ok,沒關系!》里,我也看到了成功get兩箱喝不醉但也不算清醒的感覺。
他們在項目詳情最后有寫到,感謝那些想躺平、慫且社恐的年輕人們的觀看。
我也想對我以及想躺平、慫且社恐的年輕人們說一句:It’s ok,沒關系的。
⑧說了,祝各位旺旺!每天都有貓貓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