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競給品牌拍廣告,是“賦能”還是“負能”?
“你知道你再不紅,我都要紅了嗎?”
因《吐槽大會》再次翻紅的易立競,在節目中吐槽金沙的這句話,成功驗證她確實是紅了,并且從內娛紅向各大圈層。
尤其是近期,相信大家已經被不斷炮轟的易立競式廣告頻繁洗腦:你好嗎?你喜歡你的生活嗎?你真的不怕老嗎?一次又一次的逼問式廣告直接讓人破防,可謂,繼殺瘋娛樂圈之后,易立競這是對準廣告圈繼續開啟“殺瘋”模式嗎?
一、為什么請易立競來拍廣告?
品牌相同出發點
眾所周知,一旦某人在某領域出圈繼而火向各大圈層之后,少不了眾品牌的營銷動作。畢竟,流量熱度能給品牌帶來短期內的增量效益。那么,抓住易立競等于抓住了什么?對于品牌來說,邀請易立競合作最直接的三個契機不外乎這三點:
1)一定的流量話題度。娛樂至死的年代,流量越大話題性越強,帶來的廣告價值就越高。雖然不知道易立競這熱度還能持續多久,但這趟“流量順風車“,品牌自然要趕上第一波。
2)人設獨特,形象口碑好。有個性有特色的代言人好帶貨,想想看,為什么各大綜藝紅人出圈之后被品牌紛紛盯上,如去年五條人、李誠儒、李雪琴,就是看中了他們各自鮮明人設,品牌溝通消費者起來更加容易,易立競身上便有這樣難以復制的個性標簽,再加上易立競真實有洞察、冷靜與客觀的形象也為品牌加持一定好感度。
3)審問式特征,為品牌發聲。易立競的走紅是靠“審問式”采訪,即用最溫柔的語氣問最犀利的問題,看似犀利冷血,卻不迎合、不盲從、不回避、不輕薄,這是易立競采訪四原則,她的“敢問”、“求真”做到了客觀公正,或多或少能為品牌做強有力的背書。
品牌不同考量點
當然,除了考慮到易立競能為品牌加持的共性優勢外,依據品牌自身調性和目的,邀請易立競的聯合玩法也有所不同。
1、聚劃算、網易嚴選——主打品牌態度
從去年以來,不少品牌開啟以“態度”連接用戶心智打開有效溝通方式,尤其是對于電商品牌來說,隨著消費導向在不斷躍進,從“功能導向”向“價值導向”轉變,傳遞契合時代趨勢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來賦予品牌個性態度是很有必要的。
結合易立競與兩個品牌的合作來看——
易立競x聚劃算
你的生活,好嗎?
易立競x網易嚴選
你,喜歡自己的生活嗎?
一個是借助愚人節輸出“不愚人不愚己”品牌理念,打出“不欺騙生活”品牌態度來溝通用戶;一個是面臨五周年之際,輸出“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品牌理念,呼吁大家找到喜歡的生活方式。
聚劃算和網易嚴選借助易立競可以將她的個人特質遷移到品牌上,直擊人群“熬夜”、“愛情”、“買房”、“婚育”等痛點的提問方式,點破生活本質的連環問題,觸動用戶內心深處引發共鳴形成品牌認同,對于打品牌態度來說,易立競個人強大氣場綽綽有余。
2、歐萊雅——主打產品賣點
對于歐萊雅來說,此次的目的是以宣傳新品第三代歐萊雅黑精華為主,而易立競的出圈方式就是通過采訪將不同明星內心深處的“軟肋”連根拔起,敢問、求真是她的獨特人設,更是歐萊雅剛好打入用戶內心深處的有效利器。
易立競x巴黎歐萊雅
你,真的不怕老嗎?
通過廣告可以看到,針對新品賣點“源頭抗老”,歐萊雅想借助易立競再現刀刀見血的冒犯式提問場景,“快、準、狠”直戳用戶肌膚痛點的對話方式,達成強有力的效果,從而進行產品賣點的深植。
二、易立競式廣告給品牌帶來了什么?
審問式場景,步步緊逼,直戳痛點,隨著越來越多品牌邀請易立競合作拍廣告,似乎形成了一種新式廣告風格:易立競式廣告。
“我要來提問題了,你隨時可以喝水”
“我的這些問題,你接受嗎?”
面對非常有個性和“攻擊性”的易立競,品牌能否招架得住?如何接住這把溫柔刀?易立競到底能給品牌帶來什么?盡管品牌在邀請易立競入局前,已規劃好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組合拳,但針對直觀的營銷效果來看,易立競式廣告,有利也有弊。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易立競廣告確實帶來了不少話題,但討論內容有褒有貶。
在聚劃算這場營銷中,廣告一經發布,借助愚人節相關節日流量,便收獲了社交平臺廣泛熱議。一方面網友聚焦易立競相關話題展開討論,另一方面圍繞聚劃算廣告主題也引發大眾對生活進行一定的反思和探討。
如果說第一次是新鮮,是好奇,那么接下來易立競在廣告圈的再次亮相也帶來了不少爭議點,主要落在以下兩個面:
焦慮制造機,易立競化身為品牌心靈捕手
都說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慘遭社會毒打的成年人都有脆弱而隱秘的角落,易立競則撕破了這最后一層體面。無論是聚劃算還是網易嚴選,其策略都是對準當下年輕人生活痛點進行一一追問。而易立競像極了一位心靈捕手,總能以“快準狠”的方式抓住問題關鍵一針見血,一邊啟發人們深刻反省一邊輸出品牌價值。
從這方面來說,易立競確實是品牌溝通用戶的一把有效利器。
人設不符強行反轉遭吐槽,品牌被易立競“首刀 ”
易立競雖手持溫柔刀,但再刀刀致命對準的也是娛樂明星,滿足大眾吃瓜的需求。然而如今品牌邀請易立競入局廣告圈拍廣告,矛頭卻轉向了消費者,冒犯式對話方式品牌首先要考慮的是用戶接不接受?買不買賬?
顯然,品牌借助易立競審問式提問戳中用戶痛點引起共情不假,但戳中痛點如何滿足用戶物質精神雙重需求做到第二步有效溝通卻也成了難題。就拿網易嚴選《追問》這支廣告來說,前半部分成功調動起用戶情緒引發對生活人生層面相關思考,但后半部分借助網易嚴選用戶真實生活來輸出品牌利益點,這一反轉操作引來部分用戶質疑:前半部分讓我思考人生,后半部分讓我買東西?
再來,由媒體人出身的易立競一直以來都是以清醒、高級、知性、不迎合別人的人設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當易立競開始賣貨起來倒有失她一直以來有態度的形象,甚至被網友詬病爛恰飯。
在歐萊雅這支廣告中,易立競就被頂到了風口浪尖,一方面不斷對準用戶肌膚痛點發起連環追問的易立競,被扣上引發女性年齡焦慮的帽子;另一方面易立競教人如何抗老這一操作,也遭到人設崩塌、與品牌調性強烈不符的吐槽。再加上易立競接連不斷的問題對用戶造成“冒犯”,繼而引發用戶對歐萊雅產品及品牌的炮轟,造成一定的品牌公關風險。
三、 邀請易立競來拍廣告,品牌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
易立競的特征是揭短式吐槽,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實力是經不住其背書的。品牌主在考慮邀請易立競來進行合作前,要捫心自問下,自己的產品有沒有過硬的實力?品牌口碑能不能抗打?雖說爭議和話題往往會帶來流量,但產品才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做好產品本身才能消除爭議帶來真正的流量轉化。預估公關風險,不如預估產品本身品牌實力過不過硬,打鐵還需自身硬。
第二
在看過了聚劃算、網易嚴選、巴黎歐萊雅三支廣告后,后續應該還會相繼出現關于易立競的廣告。首先,層出不窮的易立競式廣告是否對用戶形成視覺疲勞?其次,站在品牌角度對用戶不斷進行“冒犯”是否造成反感或抵觸心理?尤其是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易立競式廣告都是單一的場景對話形式,對于大眾來說,接下來如果還能接受易立競廣告,品牌主勢必推陳出新玩出新意,打出差異化優勢拔得頭籌,實現真正出圈。
比如,綜藝節目上楊天真放話要簽易立競,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創意點去策劃一場社會化營銷?參考老鄉雞岳云鵬官宣營銷事件。又或許,目前的品牌玩法都是“易立競審問大眾”模式,是否可以以“易立競被審問”作為創意出發點來制造一場反套路營銷?
第三
易立競的“發問“具有營銷價值,但千篇一律的固定營銷打法讓這種營銷失去了靈魂,只留下形式,也讓一些趁勝追擊借勢造勢的品牌被詬病一味追求熱點亂跟風。對于品牌來說,跟對了風實現明星賦能品牌效應,跟錯了風品牌口碑形象一落千丈,切記盲目跟風丟了品牌口碑。
四、結語
縱觀近兩年明星營銷,可以看到的是品牌借助流量是第一考量點,也確實是因為明星的熱度能為品牌帶來曝光和話題度,例如去年大火的李雪琴、五條人、李誠儒,爆火之后廣告接到手軟,也曾為品牌帶來過短時間內的效益,但隔段時間之后真正能讓大眾記住的品牌或廣告卻寥寥無幾,甚至沒有。
這次大火的易立競,或許也成為其中一例,甚至以一地雞毛收場,也或許,易立競的廣告從此戛然而止。流量人物如何賦能品牌,易立競或許不會成為下一個爆點,但為品牌抓住下一份機遇帶來啟發。
品牌不能只求一時流量,而要求長遠發展效益,所謂流量賦能,是起點不是終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