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英用戶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系
我在廣告公司工作了超過10年,從intern做到SAD,中途還客串做過兩年的Planning,才疏學淺資質愚鈍,沒能再向上升職。
16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某企業的品牌推廣部,至此從乙方變成的甲方,從每天給客戶提案,變成了被提案的那個,成為了我當初時不時就要背后Diss一下的品牌推廣經理。
我相信相信每個廣告從業的同學都會對我的Diss產生共鳴,無論你是阿扛還是創意:不斷調整需求啦,時間給的不夠啦,不尊重創意啦,提案明明很滿意,但就是裝死沒下文啦!甚至時不時就要上演“改回第一稿”的戲碼??倸w,被否定的感受相當挫敗,我曾經也非常篤定的在給自己的客戶貼“”不專業“、不懂”“、就是要騙騙方案”的標簽。
但是在經歷了將近兩年的品牌推廣經理的工作后,我開始逐漸意識到,單方面甩鍋是不太公平的,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為什么你提案永遠都不過這個比較扎心的話題。這里,我不說怎么做調研,梳理洞察,怎么寫Brief,怎么用漂亮的邏輯寫出獻上膝蓋的方案等專業問題,畢竟有太多的大神指導了。我只是從一些小小的細節上,和大家,特別是沒有甲方工作經驗,在乙方憑著一腔熱血,常常被打擊,但還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有問題的同學,來聊聊這些“潛”規則。
你說,一定要完全了解甲方的需求,
這才是提案致勝的基礎。
一上來就錯了。我很坦率的告訴大家,90%的甲方市場部/品牌推廣經理,是不清楚自己的需求的,這里的需求有兩個層面,一是自己企業的產品/服務面對的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另外一層是指在即將展開的這場推廣戰役中,他究竟要怎么做。估計很多同學看到這兒,就更要哀嘆甲方的不專業了,先別急,我舉個最簡單的買衣服的栗子:
冬天來了,你要買一件外套。表面上看這是個需求,但是實際上這是偽需求,你可能要經過很多次的比較,試穿判斷才會逐漸慢慢的清晰這件外套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1、北京今年冷的要死,保暖是必須的,羽絨或者純羊毛的過膝大衣才行。
2、顏色不能太淺,畢竟冬裝不太可能頻繁洗護。
3、我的腿比較長,所以如果是有腰線的,就能夠突出我的優點,而且穿起來不會那么臃腫。
4、貧窮限制生產力,超過2000元的就不能考慮了。
綜上,區區2000元的預算,我們在走進商店之前都沒有辦法明確,自己其實是需要一件長款含絨量90%以上有腰帶的羽絨大衣,那么品牌經理在面臨著千萬計價的Campaign時,沒有辦法完全明確需求真的是常情。這時候,大家可能會問,那我們就隨他去了,撞大運,或者累死創意,用表現來試探需求嗎?當然不是! 還是回到買外套這個例子,在不知道要什么的時候,我們不妨從目的切入,來翻譯需求,我買外套是為了:保暖、耐臟、顯瘦顯高,同時又不會太貴承擔得起。
所以,當你面對的甲方對口人沒有辦法明確需求時,不妨從目的切入,這場戰役究竟是要達成什么目的?是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還是為了獲客?是為了提升轉化?還是要打壓一下競品,再或者是要強化某個詞與這個品牌的關聯度?從這些問題上,自然而然是就會梳理出需求了。一個小貼士,如果你的客戶連目的也不明確的時候(這種情況很少見),咱可以和他聊聊他的KPI(嘿嘿)。
你說,創意大大這個Idea太牛逼了,
賣不掉我(劃掉)甲方就應該直播鐵鍋燉自己
我才入行不久的時候,我的老板和我說過一句話:真正好的創意,是放的出去,拉的回來的創意。(聽起來和好老公異曲同工啊。。。。)放的出去,很好理解,就是要有腦洞,從TA的洞察出發,風暴出讓人眼前一亮的idea,但是往往,拉的回來才更實際些。舉個例子,這就是剛剛過去不久的車禍現場,18年初我們品牌的推廣計劃有一部分媒介投放是采買了戶外墻貼,這個墻貼是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創意的,鏡面啊,或者貼點紅包啊什么都行,總歸不是完全傳統的展示功能,考慮年節將至,紅包還是比較有氣氛的,也是因為執行準備期很緊張,我們選了貼墻面實體紅包的形式來承擔創意媒體的部分,而且可以當做一個社交的線下事件來發酵,我們給到代理公司的Brief是考慮紅包上的文案及在KV基礎上如何延展出有趣的墻貼的畫面,在這期間,媒體不斷催我們提供制作的素材文件,因為戶外媒體審核很嚴格需要時間。。。。
本著尊重創意,留足時間才有好創意的美好幻想,我們在5天之后等來的居然是:代理公司建議我們不要做紅包了,而是改為明信片,在現場放幾個郵筒,路人拿到明信片現場就可以寄走。。。。憑良心說,這個創意不是不好,但是代理公司在明明知道我們發布準備非常緊急的條件下,提了這樣肯定需要額外走郵政審批,戶外流程審批的方案,我當時真的是心都涼了。。。。白白浪費了我五天時間,媒體發布不得不延期,難免雙方都會心生怨念。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阿扛,在和創意這些火星人開完頭腦風暴后,要有勇氣把他們安全帶回地球。以下幾條我的心得可以給各位阿扛小伙伴們做一些參考:
1、 完全超預算的,再美好也是沒用
2、 距離上線時間不足20天,但是需要第三方不可控因素才能實現的(比如我上面提過的郵政審批的例子)
3、 很大程度需要你的對口人協調其他部門才能實現的:這個很好理解,甲方的政治斗爭和廣告公司比起來都不太是一個量級,依賴其他部門,在甲方的詞典里就相當于給別人沒事兒找活干,你們覺得這樣難不難?
4、 都說Social為王,但是過于惡搞的,也比較難讓對方Buy in。通常這個情況會發生在本土客戶身上,因為一般Global的客戶都還比較有自己的規范,所以不按照規范來做,是不可能過的,這里不表。近些年來,本土客戶開始更樂意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的,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度,即便執行,也會讓對口人處在被judge的風險上,成者王敗者寇,所以我接觸下來,特別跳tone,或者特別惡搞的,甲方市場部有可能為了流量會買單,但是品牌推廣這里就比較難過。。。。這里有個我自己之前用過的比較好用的方法,就是找幾個CASE發給對口人看看,從反饋是可以聽到一些聲音的,千萬別忽視這些聲音。(當然很多時候比稿準備是不能問詢的,如果你可以翻翻對方的朋友圈,也能找到些蛛絲馬跡)
5、 不能解決問題/自嗨:創意人喜歡做飛機稿,因為容易得獎,但是在真刀真槍的執行實戰的時候,有效比有趣要重要的多,畢竟每個CPM都是要花錢的。在梳理Idea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看這套玩法是不是能達到最初的目的,如何達到,是否可以衡量,這些思考都是對寫方案,甚至執行都是非常非常珍貴的。
Idea確定了,方案寫起來!
先別急,做好以下幾個規定動作,能幫你事半功倍
方案怎么寫這里我就不說了,畢竟太多工具和邏輯了,而且每個人的方式和習慣也不太一樣,這里我只說幾個取巧的地方——
1、 不要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做市場/產品分析。因為沒有人比客戶更懂自己的產品和市場,我們廣告公司雖然在傳播和創意上是專家,但是在對方的行業里,真的未必,尤其是在沒有充分的樣本和資訊的條件下,你的分析和結論很容易有偏頗,說白了就是會露怯,如果這個時候(通常也是一個方案開篇的時候)讓你的客戶挑到硬傷,那么基本上這個方案會被通過的可能性為50%以下,他會從這些硬傷上外延到對你專業部分的也不夠信任,非常吃虧。
2、 在做策略推導的部分,如果有數據支撐是最好的,特別是對IT、科技企業,帶著數據作為支撐,是很會讓對方信服的表現。說白了,你的客戶將來向他老板賣策略和方案的時候也會底氣更足,畢竟品牌部或者市場部就是甲方內部的 乙方角色。
3、 讀圖時代:把PPT做的好看一點都沒毛病,記得是好看整潔,不是花哨。能寫一個字絕不寫兩個,能寫一行絕不寫兩行,Power point就是要有Power又得是Point。以及,除了策略推導部分可以很少量的用一些動畫(也建議用最弱的淡入這種效果即可),其他的部分請統統刪掉,否則真的眼睛都要看瞎了。。。。提案不會因為加了動畫和切換就加分的,在我這里至少是減分項。
4、 展示公司實力的部分,別只放Logo,也不用貼特別多的案例。現在已經是一個即使給可樂印刷過幾本標書的印刷店,也敢打出自己是可口可樂合作伙伴的旗號了,不如放和你提案的idea有類似之處,或者說TA重合的案例。如果是線上的H5互動,放二維碼,請大家一起來體驗也是可以的。在描述案例的時候,也不要只說我們做了什么,而是更細致一點的是四步法:第一,從當初服務的這個客戶有什么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切入,第二我們做了怎樣的分析,第三呈現了什么內容或者創意,第四達到了什么效果。這樣會更有信服力,還是回到那句話,畢竟甲方出錢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光圖熱鬧的。
5、 方案里一定要有報價和KPI,這至少在30%程度上決定是不是 有機會拿下這次比稿,如果有機會拿到,或者曾經服務過對方,就用你日常對口人慣用的模板。
萬事具備,開始提案
提案這部分大家都很有經驗了,《廣告狂人》開啟了場景式提案的時代,但是我很誠心的說,現在的甲方,已經很少吃這套了,甲方真的是在看待提案的時候都會很冷靜,自導自演自嗨的場景式提案對于贏下方案的助力有限,所以也不建議大家搞什么花頭,就安安心心,清清爽爽提案就好。
幾個小Tips供參考——
1、 不要遲到,因為比稿常常都是一整天N家排好的,你遲到就會影響對方的時間安排,碰上對時間把控比較嚴格的,就等于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時間把控不非常嚴格,也對你印象分打折。我們自己內部通常開玩笑說XXX公司,提案的時候xyz都能拿錯,遲到之類,可以想象執行多么不靠譜,這就是所謂的 贏在格局,但是你輸在細節
2、 別去太多人,但是也不要連一個D title的人都不在;不需要人多,是因為咱們不是靠量取勝的,至少有一個D,也代表我們的重視,通常情況下,三個人正好,阿扛開場,串場,Planning或者阿扛(如果有的話)講方案,創意同學做一些創意上的補充。
3、 不要講high了就肆意妄為的評論甲方的過往案例,無論你說的是好還是不好,都有可能會讓對方心生不快,這部分盡可能避免。如果對方特別要你回答,那就誠實的,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好,做到客觀描述,不帶太多感情色彩,什么太棒了,太差了之類的描述要避免。
4、 提案過程中,通常會有QA,這部分其實在內部演練的時候應該就要做一些準備,阿扛的作用就又來了,想想對方可能會問的問題,做充分準備;萬一現場問到的問題是自己沒準備的,臨場發揮也行,但是千萬記得,不要不懂裝懂,如果對方意識到你在瞎噴的時候,會給你們整個團隊都打很大的折扣。
以上是我站在甲方角度上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奮斗在廣告行業的阿扛們,希望大家少走彎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