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乙方到甲方,總會有人膨脹到認不清自己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無論在廣告公司的時候還是現在在甲方,總是會遇到別人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會進入廣告公司。
先看看知乎上前輩們的各色回答。
“實在找不到別的工作”
“感覺自己在文字、藝術、創造上,是個天才,如此而已”
“因為奧美”
“因為我不希望這個國家永遠只是一個工廠”
“專業是廣告學,干過了才知道讀這專業是當初腦子進水,進廣告公司是錯上加錯”
“這行真的好玩,雖然有很多蛋疼,但是每過幾天就能獲得點小小成功的感覺才讓人好像吸毒一樣在這行呆下去吧”
老金(杜蕾斯操盤手)也留下了自己的看法
看起來以上觀點基本涵蓋了大部分廣告人的看法,這行的確跟圍城差不多,里邊的人覺得天天被透支擔心猝死,外面的拼著命想要進。即便目前整個廣告業受到的挑戰比從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大,還是有很多同學想選擇廣告作為自己的事業。
其實無所謂對錯,回頭看自己當初入行,理由也大同小異。剛畢業就在甲方市場部打雜,選擇廣告圈無外乎看中了外人眼中的專業性,起碼對我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掛著個“文案策劃”的頭銜天天在市場部不痛不癢做著PPT寫著各種報告,自然對廣告公司的一切有著無限憧憬。至于說是否想到進廣告公司拿各種獎的場景,恕我沒那上進心。
在甲方的時候總感覺“文案策劃”是一個神奇的崗位。
關于在廣告圈經歷的幾年,應該跟絕大多數的廣告人一個路子,比稿—執行—返稿—加班,罵過甲方,懟過AE,直到跳槽到甲方,才算是給自己廣告圈生涯劃下半個句號。
之所以說半個,其實并不是抨擊廣告公司,也不是甲方爸爸天生就優越,其實每個廣告人到甲方都應該清楚,從乙方到甲方,甲方老板看中你的核心價值就是在乙方的履歷,無論是對廣告公司工作流程的熟悉,對投放渠道的理解,亦或者是創意創作能力出品的把控,甚至僅僅是為了你的頭銜,歸根結底一切都是乙方經歷所帶給你的。
所以客觀的講,雙方本就沒有孰優孰劣,帶主觀情緒講的話,更是看不得那些跳槽后對乙方老東家甚至整個行業都指點一番的人。
這種做法和這兩天公關圈這個熱點如出一轍。
這或許是長期壓抑看到現狀的一些不滿,或許也僅僅是想秀一下自己或許比留在乙方的小伙伴更優越?無從揣測也不想去談。傳統廣告公司有著種種不好,但眼下技術型創意熱點的興起,也許再造一個好時代也未知。
最后對剛畢業卻一心仍想進廣告公司的同學們,有幾個小建議——
1、看清城市的廣告氛圍,比如北京上海選擇性就很多,而如果是深圳這種,傳統廣告公司就以地產廣告為主,想要進入就要綜合考量;
2、注重公司的口碑和晉升體系,一個公司有再多牛逼的案例,都不一定跟你相關,規范的成長體系和適合你的良好團隊,才是更好的選擇;
3、低效加班不意味著成長,加班難以避免,但不要陷入低效以時長拼產出的公司,這對身心和成長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4、天賦異稟的似乎不多,做好心理準備,即便加入了一個很像樣的公司和團隊,你也極有可能還是廣告大軍中普通的一員,重要的還是認清自己才能成長,可怕的是很多人看不清自己;
5、要以切實為甲方服務品牌創造價值為核心,有一點必須承認,所謂的“甲方都是傻逼”在這個時代越來越難以成立,甚至不得不說,某些方面對項目和品牌核心點的理解,他們比廣告公司大部分人可能都更清楚。不過不要妄自菲薄,能明確創造的價值,自然不會有錯。
所以不管身處何方,認清自己,創造價值便是。
作者:老聶,廣告公司出身的互聯網品牌操盤手,7年從業經驗,對品牌公關有自己的實戰心得。擅長為入行初期的品牌從業者做提升計劃。
微信號:老聶談品牌(laoniedus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