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小寶、藤悠悠
撰文:藤悠悠
廣告營銷領域,“她們”的力量正在崛起。
無關年齡、無關角色扮演,她們用自我的力量重塑著個體生命,綻放精彩。讓共同的女性,在她們身上看到更多可能性。數英將目光聚焦于此,旨在記錄時代變化浪潮中奮進的【她力量】。呈現真實、真誠與真情。通過看見更多優秀女性的故事,看見你自己。
本期專題訪談《看見女性營銷人》,一起聆聽她們的故事。
丁香醫生,大家熟知的健康科普能手,花式蹭熱點健將,不正經科普一霸,許多人以為它只是一個公眾號,其實遠不止于此。作為一個大品牌,旗下有丁香醫生、丁香媽媽兩個服務大眾的子品牌。
丁香醫生的總部丁香園坐落在杭州錢塘江畔,有兩棟大樓,到工業園區,入目即見巨大的“丁香園”,它又被稱為花廠。
花廠里藏著一家神秘的【營銷機構】——丁香醫生數字營銷中心,專門服務于大眾消費品牌、藥企等。它成立于17年,主管人是呂妍。她的故事鮮見報端,人卻比較有趣。
這位真·門薩會員·醫學生·學霸·科普作者·童話故事家·理想主義者·鏟屎官·科幻愛好者·營銷高手,從四川到廣州,再到杭州,3個城市、3次轉變、3個選擇,從一個醫學生到記者,再到丁香園數字營銷中心總監,這條路走了20年。
一、20年前的誓言
呂妍還記得20年前剛入華西時發的誓。
“醫學生入學都是要發誓的......” 我們的話題剛切入。“你是醫學生嗎?”她眼神一亮,身體前傾,放下了手中自采訪開始就一直沒放下的一個綠白條紋的小籃球,那是虎撲和杰士邦一次聯名營銷的定制周邊。
她一下舉起右手,握拳,背了一句醫學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時刻......巴拉巴拉的。”
后面的她沒背完,但氣氛一下放松下來了。“那種儀式感會讓你堅持到之后的工作中,我們老板其實很理想主義,我們都是醫學生。”
呂妍在朋友圈拍下的母校四川大學
初看呂妍照片會讓人有點忐忑,感覺不好相處,但真人要柔和很多,尤其在說自家貓的時候。她的官方照片個性鮮明,一圈短發,中間的頭發梳成一個小辮,眼神銳利,抿著嘴,生人勿近,亦文亦武又有點朋克。呂妍沒有固定的辦公室,和公司其他領導層一樣,都只有一個工位。這間辦公室是為了采訪臨時預定的,不大,10平米左右,我們進來時,呂妍正在泡茶,墻角和沙發邊散放著一些物料,墻根有一個空的貓籠子,貓糧和水是滿的。
“我們上班是可以帶貓來的。”
在山中旅行
呂妍在四川峨眉長大,自小混跡名山大寺中,父親是建筑師,媽媽是老師。八十年代,建于明代的大佛禪院彼時閑置作糧倉使用,“這個糧倉成為了一個小朋友不聽話時的專屬小黑屋。”那個小朋友就是呂妍。初二時,她被家人拉去皈依,因為“登記皈依后可以免門票。”那時候她未料到,禪宗的利他和精進的思想,會在求學生涯和工作中漸漸內化成人格的一部分,陪她走過20多年初心不改。
家庭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她現在還喜歡做手工,除了做貓屋外,還會花大量時間搭建南禪寺的積木,“那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她在朋友圈寫道,“我的愿望,其實是當個木匠。”
呂妍的木工箱
而她另一個理想是建立一個 NGO組織。2006年,呂妍在“綠苗快車”做志愿者,這是一個為腦癱兒童服務的 NGO組織,前后服務10年,還見證了許多因此結緣的志愿者結婚生子。
“綠苗快車”志愿者合照,二排中為呂妍
她信念中的另一部分線索來自香港文化。八九十年代,港臺文化席卷大陸。四大才子與影帝歌后們上演一場了世界末的華麗,王朔曾震驚香港這片“文化沙漠”的長勢驚人,“香港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合力經過十數年默默的群眾普及和“從娃娃抓起”,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星星之火點燃的不僅是二代的創作靈感,還有觀眾的生命理想之燈。
1998年,無線電視出品的《妙手仁心》上映,它講述了醫護人員的故事。正在讀高中的呂妍看完后,埋下學醫的種子。“想幫助生病的人。”2000年,呂妍高中還沒畢業,還在學校讀書的李天天創立了丁香園醫學文獻檢索網,原來只想方便醫學生找資料,后來它成為了生物醫藥學網站中最響亮的名字。
2001年,呂妍就讀華西醫學院藥學專業,后相繼在中山大學、 Keele University求學,取得臨床藥理學碩士。
學醫9載,但她畢業后并沒有選擇在實驗室做研究。
探索世界的旅程
二、3次轉身:從醫學生到記者到營銷人
知乎上有個大一新生忐忑地提問,“藥學這個專業真的這么沒前景嗎?”
問題描述是“感覺網上很多藥學專業的都在說藥學這個專業不好,又苦,就業還不好,工資也不高。”另一個學生則提問,“藥學出身的職業發展如何?”“我現在大三,面臨著考研、工作的選擇,對未來一片迷茫。”
那么“學藥學的都去干嘛了?”
2018年,呂妍在一個類似問題細數了身邊同專業同學畢業后做藥企銷售、大學教師、換專業的經歷。2020年,呂妍又默默地在這個問題下面貼上了丁香園的招聘鏈接。
她現在是丁香園丁香醫生的數字營銷中心總監,丁香醫生數字營銷中心2017年成立,5年間她帶領這個部門從3個人發展到200人,以記者生涯鍛煉出的行業思維,為品牌提供創意營銷的內容搭建,幫助品牌實現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服務過的品牌跨食品、母嬰、個護、家電、醫藥等多個行業,并提出了“健康營銷方法論”新理念。
丁香醫生Office
現在能從容作答的呂妍,12年前也糾結過類似的問題。她在研究生期間研究抗癌方向的藥物紫杉醇,但三年研究下來,“只是對于它在細胞中的吸收度提升了一點點。我投入這一行,能做出那種顛覆性藥物的可能性不大。”而她渴望能在行業里做出成績。
呂妍在實驗室進退兩難之際,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也面臨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2007年,李天天看完一檔《贏在中國》的節目后,決定放棄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全職運營丁香園,“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中打造一片不一樣的天地”。后來的丁香園副總裁初洋,那時還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骨科主治醫生,同時在寫科普類文章,現在他的知乎簽名已經改成“不再是個醫生”。
學生時代同樣開始在為媒體寫科普文章的呂妍,畢業把目光轉向了行業媒體,先后任《健康中國》雜志首席記者、《家庭醫生》新媒體主編。當記者時會采訪“兩會”,接觸行業大佬,讓呂妍習慣從行業角度去思考問題。她發現一個記者要改變利益盤根錯節的行業現狀很難。
“當下最短的那個短板其實是在于普通人,普通人的健康素養其實不高。當時有個朋友在一個英國的NGO項目中工作,去云南的一個三四線城市,教小孩子洗手。為什么我們國內沒有人來做這種事情呢?這種健康教育非常簡單,卻能改變人們的生活。”
呂妍開始轉向健康教育的科普寫作,2016年加入丁香園后,影響力擴大,看得見的改變開始出現。
三、第3個選擇:成為數字營銷中心總監
進入丁香園是呂妍職業生涯一個重要的轉折,此前她在廣州生活了十幾年,像一棵樹一樣長出了根系。這里有她的師友同事,有隱秘的《三體》愛好者俱樂部,離香港也近,影響她整個少年時代的香港文化觸手可及。24歲時,她拍下許多照片,做了《愛上廣州的77個理由》。她迷戀廣州的人文市井,村與城相互交錯,“領帶與褲衩相敬如賓,豬腳和翅飯琴瑟相和。”“有錢沒錢都能生活。”
二十四歲時愛上廣州的77個理由之一
接到初洋的邀請時,已過而立的她開始動搖。
“丁香園是醫學生心中的一個圣地。大的平臺能調動更多的資源去做事,也能幫助更多的人。”
考慮之下,她帶著幾大箱書,來不及和師友一一打招呼,便搬至杭州。對許多女性來說,這是很難做的決策,因為她們會面臨家庭與職業發展的兩難。對呂妍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女性更容易因為婚育面臨職業生涯的中斷。”而在她的人生list里,自我實現是排在首位的,“面包可以小一點,每個人的面包不一樣。”“人不能滿足于上完班擼貓的生活。”
我們玩笑道,“擼貓,你確定?”
她忍不住地笑,“很快樂。”
呂妍與她的貓八神和九笙
江湖上總是流傳一些未經科學證實但存在的定律,比如畢業后學校會裝修,排隊時旁邊的隊伍永遠比較快。2016年8月,臺風“妮妲”路過廣州市,全市人民停工停產,呂妍還有些幽怨,“而我在廣州十幾年,都沒有放過一個臺風假。”
1、老板給出的三個選擇
換城市是一次連根拔起,也是一次新生。
風調雨順的杭州沒有臺風假,但生長了出葳蕤的丁香花。丁香園的早期的成長是摸著石頭過河,邁上正軌后,開始要求每一個員工都具備策略思維,雖然剛招到呂妍時,老板還沒想好讓她做什么。“只是覺得我文章寫得好,先把這個人招進來。”
呂妍剛到丁香園負責線上問診平臺的運營和推廣。2017年數字營銷中心成立。老板給了呂妍三個選擇。一是繼續做媒體,做丁香醫生的主編;二是繼續運營線上問診平臺;三是帶團隊開發一條新的商業線,做品牌營銷。
前面兩個已經起步,也能實現公益的理想,而營銷業務這塊是個未知數。
商業和公益是否有沖突?
“最早的時候丁香醫生這邊是拒絕商業變現的,這是老板的情懷,我們就應該為普通民眾提供醫學健康知識。”初洋曾經問過李天天,賺更多錢的目的是什么?李天天認為,“賺更多錢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更多的用戶,而不是我服務更多的用戶,賺更多的錢。”
呂妍的思想也有所轉變,“我覺得引入了商業力量來做一件事情了之后,有可能你的推動力量會更強,能調動的資源會更多,給用戶的服務更全面。”
于是她選擇了第三個,她喜歡挑戰新的領域。“但也不能跨太大,希望過去的媒體和內容能力用得上,比如現在讓我去賣保險我也覺得難。”
在世界各地旅游時,呂妍會記錄下探索世界的面積,并收集“戰利品”。
《世界的角落》包含:兩套書,三張地圖,回旋鏢,
迷你航海望遠鏡,銅哨,撿到的網球,警官徽章,蝙蝠俠徽章,
幾張明信片,一個杯墊,一個金龍,一個銀鹿,Diary、維斯特洛地圖和戒指。
在職場,她也在不斷解鎖新的領域。4年過去,團隊從3個人擴張到200人。
2、從3人到200人,她在丁香醫生建立起一家“營銷公司”
以往很多品牌找到丁香醫生,大多是希望軟文植入進行專業背書,但丁香醫生希望帶給用戶更有創意更多元的服務。
2017 年丁香醫生建立了數字營銷中心,專注于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健康營銷策略和解決方案。簡單說,即運用一切平臺資源,以內容為核心,探尋多樣的社會化健康營銷新玩法,為品牌實現營銷價值。
“整個營銷中心分為大眾快消和醫療健康。大眾快消服務覆蓋家電,母嬰,食品客戶,偏To C端。然后醫療的這塊領域的話,我們服務比較多的是藥企,甚至比如說保險公司或者是一些醫療平臺。To C端分為三個職能,叫銷售、項目、策劃,銷售負責業務銷售,項目經理有點像廣告公司的阿康,策劃分為創意和策略。”呂妍說著說著,總結道,“確實很像廣告公司,但不止做廣告。”
(1)招人:價值觀一致+能力最強
“丁香園招人,價值觀一致是底線。”據呂妍介紹,以丁香園現在的資源,很多事情一旦放開了去做,商業回報很可觀,但沒有做。比如線上問診,如果放開讓幾百萬的醫生和幾千萬的患者都在這個平臺上,是一個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
“我們清楚能為用戶提供「專業且有服務感」的服務的醫生不多,放開的話,很可能變成一種低質的咨詢,所以一開始做產品時就沒有往這個方面做。”
對價值觀一致的要求也延伸到品牌營銷領域。“有很多產品預算很充足,在市面上能投入非常多的費用。但是它的產品可能未必能如所講的營銷故事一樣強悍,這類品牌方也有不少來找我們合作,但我們邀請客戶帶著一些資料來進行丁香自己特色的一道「科學審核」之后,發現材料支持營銷觀點的力度不足,是沒有辦法合作的,要主動拒絕掉這種合作,對團隊是個挑戰,如果價值觀不一致,是會很低落的。”
“價值觀一致是底線。但能力也要夠強。”呂妍至今后悔以前招人時有所妥協,結果導致團隊的協作不夠順暢,工作積極性不強。
“內容營銷是趨勢,我一定要儲備這個行業里面最優秀的人才。”
初洋告訴呂妍,“如果你的能力就是這個團隊的天花板,那就太低了。你應該招比你能力更強的人進來,然后你從他身上去學習一些東西。”
丁香園內容運營中心:偶爾治愈
(2)“3T”風格與《非暴力溝通》
呂妍熟悉自己招進來的人,團隊的績效考核用的OKR,“這群理想主義怎么能用KPI去管理,那不箍死了。”怎么和這群理想主義者相處,呂妍頗費腦筋。
大學時,她做過性格測試,發現自己不太擅長和人溝通,但“經過工作的鍛煉進步了許多。”工作后,又做過一次領導風格測試,“具體結果我忘了,但肯定不是友好型。”
丁香園辦公室
“我自己個人性格就是說事。工作風格用'3t'概括。我不針對你這個人,但這個事兒,我們必須得這么做,就是tough的一面,然后還有一個的話就是比較target。一定要拿結果,過程中別給我找借口,就拿這個結果,然后第三個就是timeline。別人說我要做一件事,我給他回復兩個字,就是第一個叫 DDL,deadline,第二個叫owner,告訴我負責人是誰,我定期來回收這個結果就可以了,所以就基本上會很讓人有點難受。”
已經有第三個人給她推薦《非暴力溝通》了,呂妍也開始反思,“我是有多暴力?”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
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3)打造健康營銷爆款的思維模型
團隊增加到200人,迅速達成共識尤其重要。
數字營銷中心在某種程度上像一個廣告公司,也招了許多廣告出身的人。“他們剛進來半年基本會很痛苦,要學會怎么和醫藥專業的溝通。”
廣告人為健康營銷帶來了新的血液,也在扭轉客戶對營銷的刻板想法。“以前只要求專業的背書,但現在意識到我們很做出很有創意的玩法。”
案例一:世界艾滋病日傳播活動
2020 年艾滋病日,丁香醫生選擇與杰士邦聯合發 聲,以「成人品牌的成人課」為切入角度,向大眾傳遞防艾態度及知識,創作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內容。通過宣傳片、線上線下的活動,丁香醫生和杰士邦為全社會提供了一個答案:成人就是負 責,影響用戶對「成人定義」的思考和討論
公益廣告劇照
11月27日-12月3日
總曝光:30,593,133 總互動量:65,372
案例二:吃個彩虹
丁香醫生與五谷磨房共同研發的健康網紅麥片“吃個彩虹”,丁香專家團從產品研發階段便開始介入,通過IP聯名包裝、科普健康賦能、丁香證言背書等方式,為該款產品提供專業背書賦能,構建立體內容,助力產品突圍。
據了解,該款產品20天即在天貓售出11.5萬份,全渠道累計銷售20萬份。
在一次次營銷項目經驗中,數字營銷中心打磨出一套策略模型和方法論。
健康營銷策略主要基于三件事:第一,從表層的“需求喚醒”到深層的“需求遷移”;第二,從單一的“專業背書”到多維的“價值先驗”;第三,從武斷的“強行說服”到換位的“強化動機”。
而疫情到來后,醫療健康領域的場景、角色也相應發生變化。這套模型也在不斷升級。
(點擊可下載)
3、“她經濟”與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反而應該是'她經濟'相對冷卻的那一天。”
呂妍有時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接近一個產品經理。她不斷地觀測目前市場上用戶的需要,對于“她經濟”,她有自己的看法。
“當女性有了更堅決的自我決策意識之后,她們的消費決策會趨于冷靜,不再那么輕易被說服。醫學上,我們有一種理念為「循證思路」——請拿證據來說服我。這放在消費領域則是一種理性消費理念,比如美妝領域的成分黨和食品領域的清潔標簽,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循證思路。當然,目前有理性消費理念的人依然還是屬于小眾,但過去幾十年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逐年積累,會讓未來理性消費的人會越來越多,想要進入「她經濟」的門檻應該會比較高才對。”
她清楚地記得自己的“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
那是大三的心理課上,她當時準備考二級心理咨詢師,卻從心理學發現了自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話題,一件事情有AB兩面,A面是事情本身是什么樣子的,B面是你怎么去看待這件事情的。很多女性可能很重視B面。而忽略A面,所以這個有可能是女性跟男性思維里面不同的一點,男性可能會更加剝離情緒的東西,去看這件事情本身是什么樣子的。在職場當中,這對女性來說可能是一個劣勢。”
呂妍認為不用刻意用男性女性去劃分人群,她認為每個人身上A、B面都有分布,形成自己的特性,公司也是。
在丁香醫生,女性就很多。她的部門同樣。
四、理性的理想主義者,只做證明題
“循證思路”是呂妍經常在媒體分享中講的話,她對自我也保持著審慎的態度,只做證明題。除了理想主義者、鏟屎官、門薩會員、三體愛好者……之外,呂妍不輕易給自己貼標簽。
即使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也要“等四十歲生日的時候再驗證。”因為劉擎教授在《奇葩說》上說:40歲還是理想主義者,那就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人在40歲之前很難不經歷一些坎坷。”而之前35年有沒有遇到什么坎坷,她表示沒有遇到,“這一路都很幸運,也總是遇貴人。”
加入門薩俱樂部是一次偶然的緣分。在中山大學讀研時,她的一個長輩肖計劃剛好引進了國外的人力智商的測試題,后來這套表以他命名。肖計劃推薦她去做了一次門薩智商測試,通過了。但她不愛參加門薩的活動,“一群高智商的人在一起能干嘛,就是吵架。”
不過這個認證也有好處,她可以作為同事做產品試驗的人群樣本,比如可以用來檢測兒童注意力的頭環,她被劃分到“門薩認證的高智商學霸。”
公司同事把呂妍作為檢測樣本
呂妍戴上注意力檢測頭環模擬門薩成員在工作
▼
回首這20年路程,高三時一部《妙手仁心》、學醫之后的9年征途,媒體生涯的磨礪,才恰到好處地接到了初洋伸出的橄欖枝,有了丁香醫生的屢創佳績……呂妍稱之為“運氣”,不過其堅持顯而易見。
工作之余,她不斷地推動自己知識體系的迭代。最近她在“得到”上聽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同時在看俞軍的《產品方法論》,這本書她已經看了2遍。“好書常翻常新。”
寫作也是她一貫的堅持。在泛健康領域勤勤懇懇寫了十多年文章的呂妍,其實寫作領域遠不止于此。她寫過許許多多童話般的故事,散落于各種報刊網絡朋友圈,還被改成廣播劇播出。朋友圈的故事往往標注了,指定送給誰,前前后后上百個。
《睡前故事》摘錄
禪宗不立文字,卻留下八百多樁公案,每個公案都是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溫柔又有幾分禪意,虛玄處有筆記小說余韻。
誰能料到堅持寫下的無數個小方塊,就會打開機會的大門呢?她會繼續寫下去嗎?還是個未知。理想主義者追求的往往是“不現實”的東西,但他們卻只做證明題。
1984年,她兩歲的一個晚上,哈雷彗星在空中拖著長長的尾巴。“我追著它走了好遠不肯回家,奶奶站在門口一直大喊,有啥子好看的!快點回來!關門睡覺了!”
那個追彗星的孩子,依然在漫天星光中奔跑著。
下期預告:
看見,就是一種存在。聽完醫藥健康行業的女性營銷人呂妍的人生體驗,下一期,數英將講述新世相上海公司CEO郜藝的故事,工程專業出身的她是如何“誤打誤撞”地走進營銷圈?又如何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活出自我?敬請關注,下期來看。
/ 文 末 互 動 福 利 /
我們有故事,你有問題嗎?關于團隊管理、廣告營銷、醫藥健康、職場或者生活等,歡迎大家文末評論區踴躍提問,我們將邀請呂妍與大家互動交流。
難得的機會,還不趕緊碼個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