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微信豆?,這次“內卷”了誰?
不管你愿不愿意,更新后的微信帶著它的微信豆來了。
平安夜前夕,微信推出iOS 7.0.20正式版。在新版微信中,個人信息頁面新增了微信豆一欄,用于支付微信內虛擬物品的道具,目前支持在視頻號直播中購買虛擬禮物。
價格方面,不管你買哪一檔,1塊錢7個豆,砍價沒商量。不得不說,這很騰訊了。
抖音有“抖幣”,B站有“B幣”,對于從小就買Q幣的互聯網沖浪愛好者來說,微信豆是啥肯定不陌生。如果你恰好是經常給主播刷禮物的老鐵,那就更“沒毛病”了。
除了微信豆,新版微信還有以下重大更新:
“附近的人”更名為“附近的直播和人”,拆分成視頻、直播和開播三個入口;
視頻號重大改版:推薦界面調整、支持展示個人名片、頁面改進并新增入口……
直播功能改版,新增鏡像、美顏、濾鏡三大功能;
微信群上線群直播;
微信訂閱號主頁改版;
……
一、放棄“克制”,正面交鋒下的加碼破圈
無論是從微信豆還是從這次更新的其他內容來看,騰訊對視頻號的扶持已經顯而易見了。
今年1月開啟視頻號內測,10月申請微信豆商標,到如今聯合其他功能正式推出微信豆,微信的步伐之快讓人乍舌。
騰訊為什么一定要強力殺入?
作為國民級應用,微信坐擁超12億用戶的超級流量。2019年年初,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還在微信公開課PRO的微信之夜上談到微信的“克制”,但是到了2020年,有人評論說,“不再克制的微信終于露出了‘獠牙’”。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演講)
據QuestMobile在今年10月發布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秋季大報告》顯示,BAT三家用戶規模逐漸飽和,增速放緩,在短視頻系列產品持續拉動下,頭條及快手系用戶規模滲透率加速提升。
互聯網巨頭對用戶時長爭奪加劇,頭條系及快手系“短視頻+直播”產品形態搶占效果明顯,騰訊及百度系均有所下滑。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迅猛發展正在一步步蠶食用戶的注意力,靠QQ和賣皮膚再也不是聯結年輕群體的專屬渠道。盡管擁有超級流量,但騰訊顯然已經無法高枕無憂了。
騰訊的應對在情理之中。畢竟,抖音可以卸載,快手可以不看,微信你能不用算我輸。
基于私域關系鏈,依靠強大的社交體系基礎,微信意在將視頻號、個人賬號、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微信群、搜一搜、看一看、微信商店等原有產品打通,形成閉環。這既符合騰訊的“連接一切”,也能讓其在用戶時長和消費爭奪戰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并且隨著微信不斷為視頻號開發新的入口、優化視頻分享鏈路,實現進一步分發曝光,視頻號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第三個短視頻巨頭。
尤其是有了打賞的刺激,優秀的視頻號創作者有了變現的渠道,也就有了創作的動力,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平臺貢獻優質的內容,讓視頻號在激烈的短視頻行業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
張小龍在2019年說:“我們必須讓我們的產品往前去適應這個時代,而不是害怕用戶的抱怨就不去改變它了。”盡管微信走得很急,但是從目前來看,張小龍的確是這樣做的。
二、一“豆”激起千層浪,截然相反的大眾態度
微信豆推出后沒到半天時間,微博相關話題就達到了3億閱讀,時至今日,討論量也已破萬。不過,現實似乎有點尷尬。
被商業世界裹挾的網友們疲于應對,苦于尋求一處“凈土”的他們幾乎一邊倒地不買賬,騰訊初試水的成績并不理想。
尷尬的也不只這一點。
我們都清楚,像微信看一看和視頻號這種只要點贊就會被公開的情況無異于在熟人圈子里“公開處刑”,因此每一次點贊用戶都會盡可能選擇彰顯自身品味的內容,就像裝點朋友圈門面一樣。這就很難讓視頻號的內容在廣度上開出花來。
歸根結底,微信視頻號是私域生態產品,它的流量機制是從私域到公域,由強關系到弱關系,當在私域池內累積到一定程度的互動后,一條視頻才可能突破中間這面墻。
而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機制則完全不同,它們遵循的是內容能否取悅用戶的邏輯,從一開始就是去中心化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視頻號或許會吸引并孵化出新的達人,來反哺平臺提供流量,但無論是達人的成長還是雙方的磨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至于其他短視頻平臺的達人是否會轉戰視頻號,也要看微信的“橄欖枝”,這也是為什么微信會如此急于推出微信豆。
騰訊雖然用近一年的時間就走過了其他短視頻平臺幾年所走的路,但似乎這條路仍充滿挑戰。
三、諸侯混戰,品牌何去何從?
很多年前,當Snapchat還沒有被視作新媒體營銷陣地的時候,品牌營銷人登上Snapchat的網站,看到一群喝醉酒的25歲小鬼上傳的比基尼照片 ,附上文字說明:“去遛狗了!”不到幾分鐘,他們就關掉了網頁,因為在他們看來,研究這樣的網站純粹是浪費時間。
這是新媒體營銷教父加里 · 維納查克描述的一個片段。后來的幾年,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Tumblr……這些曾一度被營銷人認為與營銷無關,甚至是膚淺、粗劣、無聊的社交平臺,卻在品牌營銷上發揮了越來越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些早早意識到這一點并且認真經營的品牌,大多都成為了精英。
加里 · 維納查克還講述過一個廣告界非常有名的案例。
2013年美式足球年度冠軍決賽的現場突然停電了半小時,數千名觀眾以及球員都在一片黑暗中等待。奧利奧看準時機在Twitter上發文“停電了?沒問題!”并附上一張單片奧利奧餅干在黑暗中的照片,旁邊寫著“黑暗中還可以沾沾牛奶”。幾分鐘之內就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得到了數以萬計的轉發和喜歡。
原因很簡單,因為奧利奧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品牌,而下一個效仿奧利奧的品牌就不會獲得如此之大的關注。這就是品牌先聲奪人進入平臺,甚至是乍一看似乎沒有巨大價值的平臺所得到的優勢。
我們同樣正在面臨著搶奪注意力的“諸侯混戰”,無論你在經營自己的企業還是擔任CMO,亦或是一個普通的新媒體運營者,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你可能常常會問自己:時間和資源都很有限,我要在這上面花時間嗎?要投入資源嗎?它真的有價值嗎?
每當我有這樣的疑問時,我就會想到Snapchat,想到奧利奧,時刻提醒自己:你要盡可能做到最早入局、品質最好、最有創意的那一個。
品牌營銷的第一要務就是把你的故事告訴消費者,讓他們無論在哪里都能聽到。
這個“無論在哪里”,就很微妙了。
微信豆不過是個端倪,盡管視頻號現在仍舊存在諸多bug,仍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在流量也逃不過內卷的當下,你看好視頻號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