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了五位廣告人,他們如何評價百雀羚刷屏神轉折廣告?
從昨天開始,朋友圈就被百雀羚神轉折廣告刷屏了。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可以移步《百雀羚推出一鏡到底的神廣告:化身一九三一美女特工》,這里不再過多贅述。
形式新穎、內容可讀性高、有趣好玩、神轉折、腦洞大開,這些是評價這支廣告出現最多的詞匯。那么作為廣告圈內人,他們是怎么看的?作為一名消費者,他們是否又會轉化為行動去購買百雀羚“月光寶盒”這款產品?數英采訪了五位廣告及自媒體人,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您之前是否知道“局部氣候調查組”這個公眾號?
趙小六(微信公眾號:六發子彈):不。
李怡(微信公眾號:百聞不如怡見):知道
陳社長(微信公眾號:營銷人公社):不知道……
Vicki Hwang(微信公眾號:創意冷啟動):知道的~一直有關注。
從廣告人(自媒體人)的角度來說,您如何評價這次百雀羚的廣告?
趙小六:感覺受益更多的是局部氣候局和一些推廣的公眾號。百雀羚本身只是個品牌露出。
李怡:制作者在本以為毫無新意的狹小微信閱讀空間中,找到了新的創意表達形式。讓我感覺,載體再陳舊都有機會創新。
陳社長:我覺得評價一個廣告,有兩個方面的考慮因素。一個是傳播性,一個是轉化率。這個廣告傳播性有了,但我沒看到太多轉化的因素在里面。廣告好像在主打百雀羚的民族品牌和品牌歷史。這個對今天習慣了洋品牌的消費者有多大的說服力,很難說。
駿小寶(微信公眾號:駿小寶):這個廣告的創意點是圍繞“和時間作對”展開的,這個洞察很棒。但從整體的內容上來看,除了長圖的形式比較新穎,沒有其他特別出彩的地方。從今天刷屏的程度來看,已經打到了普通大眾的圈層,可以說是成功的。值得注意的是,百雀羚這個品牌本身就在大眾心中就有很好的美譽度,這和百雀羚前幾年的social成績是分不開的。如果打分的話,創意70,表現形式90,傳播85吧
Vicki Hwang:因為我服務的品牌是做主食沙拉的,之前看見他們講豬肉的那條長圖的時候,就覺得出品挺新鮮的。這次百雀羚跟他們合作,刷爆了屏,也是在預料范圍之內。Social上新鮮的“形式”很容易刺激大家的神經,即使可能沒把內容看完,也會因為內容刷屏了所以參與刷屏大軍。從短期來講,這個事件會讓大家都記得“百雀羚”三個字,善于發現新鮮形式,抓住“形式”的紅利期,迅速打造campaign,是品牌在social的競爭力所在。從長期來講,這種“形式”也會像顧爺、天才小熊貓等形式那樣,迅速凋落,然后又不斷冒出新的出來。都很考驗廣告人創新和發現的能力。
如果單純地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談的話,您怎么看?
趙小六:形式還是挺新鮮的,做得也不廉價,中間穿插的小花招很有趣。唯一不好的,就是百雀羚在里面的角色,露出比較強硬。內容上,其實比較糟糕啦,可以更好。
李怡:總的來說我認為形式引發的關注大于內容。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一鏡到底、設計這么精美的圖,而且有一定故事性,吸引人讀下去。文案有些小巧思,但最后殺死時間這個概念不是那么驚艷。已經很棒,也可以再好一點。
陳社長:形式上對于大眾消費者還是比較新穎的,內容方面,我覺得它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前面的鋪墊會讓你猜測主角刺殺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最后答案是“時間”,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除了形式比較新穎,您認為引起此次百雀羚刷屏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趙小六:畫風上很好,老少咸宜,年紀較大的群體也喜歡,年輕群體也吃這套。 我有去看這個團隊的其他作品,風格相對吊詭,遠不及這套傳播廣泛,顯然也是這一次在畫風上更討巧。 不過我對刷屏這件事存有疑問,大概是我不刷朋友圈吧。
我對大眾審美和注意力這種東西一直抱有很低的期待。而這套東西對大眾審美情趣耐心,都是挑戰。 所以我覺得這波東西還是kol的緣故。其實怎么說呢,百萬級的廣告閱讀量,和真正被大眾轉發的那些養生獵奇文章比起來,其實很普通。
Vicki Hwang:形式新鮮+kol投放,選對了廣告人這個發聲活躍的群體,相信這個投放套路即將會被抄襲~ 說實話,我沒把內容看完看到一半不知道它講什么就關了......
看完這個廣告以后,作為一個消費者,自己或者是否會推薦親朋友好友購買這款“月光寶盒”產品嗎?為什么?
趙小六:我看了好幾遍沒注意到有產品啊。不過我看完之后,倒是立馬搜了創作團隊推薦給朋友們。
李怡:不會,1.沒在廣告中看見產品,只了解了概念 2.這則廣告也不足以帶動一款貨品,消費者需要從功效角度被說服,而不是“百雀羚的年輕化”
陳社長:說實話,“月光寶盒”不是我關注的重點……那一塊的內容沒仔細看。我剛才問了問圈外的朋友,他們也沒太留意到“月光寶盒”……內容有點喧賓奪主了吧
駿小寶:其實我媽媽一直是百雀羚的用戶,不過我個人是男孩子用不上;但我相信有一大批用戶會因為這個廣告關注到百雀羚,不能保證他們會馬上轉化為購買,但會增加品牌印象,在合適的契機下更容易被轉化,從普通受眾轉化為銷售的過程,單靠一次刷屏級的案例還是很難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傳播效果怎么樣?
據悉,此次制作花費 20 余萬,由“局部氣候調查組”制作,目前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已超過10萬+。而其他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這支廣告達到的曝光已達到 400 多萬的閱讀量,十分驚人。
至此,“局部氣候調查組”一炮走紅,百雀羚也毫無疑問成功將自己打成了一張“焦點牌”,可謂名利雙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