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威:完美營銷的必備要素
最近有人問過我:什么是好廣告?
樓下水果店每天買一贈一,每天下班絡繹不絕,是好廣告么?
網易云音樂的地鐵評論紅色一片,是好廣告么?
關于這件事,我的意見是:
1、能夠產生可觀的營銷利益
2、能夠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3、能夠獲得更多關注度
滿足任一,便是很好的廣告了,關于這一點,大奧美創始人大衛·奧格威說過一些經驗,其中的一些要點構成了好廣告、好活動的必要因素——
完美營銷的必備要素
談到完美,很難,大部分廣告從業者都希望,每一場活動,每一次營銷計劃,有付出有所得,千萬不要做崩了,千萬不要沒效果,可用戶們的心理還真是有趣,人人滿意真的有點難,怎么辦呢?大家羨慕一本萬利的好廣告,細節決定成敗大家都知道,卻沒做到啊。
1、問題出在哪里?
活動沒做好,怪誰呢?
大熱天的忙上忙下的沒人來,唉,怎么就不理解我們呢?明明已經拿出很多優惠啦,領導讓找找自身的問題?找找項目的問題,我覺得有些領導說的不對,問題在哪?
這明明就怪消費者嘛!!!
難道不是么?
明明優惠了,明明已經省錢了,還不滿足,還覺得企業坑他們!!
質量不保證,怕有問題,質檢不要錢啊,不理解企業的難處。
大家是不是會這樣想?
甲方:受眾者
受眾者的心態到底什么?什么可以成為被他們認可的項目?
前年我做過一個新筆電品牌的運營顧問,新企業,沒名沒靠山,兩次京東眾籌第一,去年TB眾籌超過250%(2百萬),而且實話講,那個筆電產品性能一般,還不如神舟呢。
那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階段1相當于見過、聽了有這么個事,有個產品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
階段4付款,就是認可了,產生了交易關系;
1、警惕心隨著最后的交易達成,慢慢的降低,最后不足為懼;
2、付出和警惕往往成反比;
3、傳播忽高忽低,可能利好信息也可能自顧自己;
最近警匪片里都有這么個術語:心理畫像。就是說針對一個不太了解的人,根據他的行為,留下的證據去判斷對方的心理,看看下一次可能作案的手法和其他信息。其實消費者心理,也會對每一個稍微有點興趣的產品、活動做一些畫像:
消費者心理畫像:
1、對產品的價值認可后,價格往往不是問題;
2、使用時間越久,心理價位往往越高;
3、特立獨行并非多數人的心態,別人的贊美很有意義;
乙方:營銷方受眾
Q:你們知道圖中黑色線條代表什么么?
沒錯,就是咱們這些寫文案、寫策劃案、寫項目計劃的人啊
營銷人更關注:
1、價格如何,有沒有更好的獲利;
2、傳播如何,有沒有更多人知道;
我們可以責怪消費者不懂品牌所想,不買賬不靠譜,但最后我們會發現,之所以會站在對立面,是我們缺少理解和正確的思維,想對方所想。
案例1:華為體驗活動
這或許是內部人員,或許是托,或許是XX交易,但更多人相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別人不做的時候,他就值得被“相信”,價值的認可是最重要的。
.
案例2:明明更好卻銷量低
兩款數位板,前者帶顯示,后者必須連接PC端使用,但后者出貨量是前者的好幾倍,同樣是國貨,差不多的價位……人們更關注使用周期,只有獵奇者才會不斷更換用品。
案例3:我們活在人群中
郭德綱:你把相聲改成小品有場景那是創新,換成廚師你那個痰桶炒菜,誰敢吃啊?
真正可以理解獨特的人很少很少,人們活在人群中,別人的認可往往會影響后續的購買,對于獨特,需要時間的考驗,品牌能否承受是個問題。
總結一下:
1、站在受眾的角度想問題,什么是真正的需求;
2、標新立異和傳播都需要時間的考驗,不應該太看重;
3、一錘子買賣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2、誠信的炒作
紅十字會的誠信,被一個女子搞沒了;
華為的驕傲,被偷工減料詆毀了;
大咖們的名譽,被自己貪圖利益弄壞了;
誠信,或者說承諾,恰好是營銷中的最大關鍵
我雖然很忙,但是每周空1-2小時,保留游戲的樂趣;釋放一些壓力。
有個游戲叫做《無人深空》
最開始的高價售出,卻沒有做到承諾的應有內容,于是steam上差評一片,甚至爆出開發商跑路了,而后呢,如果你是開放商會怎么辦呢?
經過近1年的毫無聲息,迭代了很多版本后,竟然離之前的承諾很接近了,于是steam上好評越來越多,在交互中完成承諾,合理的營銷安排,提升價值和影響力。
失去承諾把品牌搞臭
這也是一個新筆電的品牌,低價高性能,官方承諾的誘人優勢;
然后,好的產品有好的傳播,有問題的產品嘛……
退款賠償第一例,就會有第二例的出現,想要從建品牌信譽就非常困難了。
最高質量的營銷
把自己的承諾放在公眾的視線里去考核,共同監督,成功之后所帶來的的利益,往往是不可思議的驚喜,公眾承諾往往是好廣告&好營銷的必備要素。
關鍵要素
那么把承諾的效力發揮到最大的做法是怎樣的呢?
營銷的關鍵要素,交互式承諾的價值最大化
1、小目標
錘錘手機的小目標:顏值高、實力派
某PPT課程的小目標:原創、視頻講解、N多知識點
他們做到了么?
做到了就是好評,有收益,獲得可觀的傳播!
獲得這些的關鍵是:把小目標告訴受眾
2、班會邏輯
我認為任何品牌和受眾的互動,都應該是有計劃,而不是新奇有趣,沒有中心。
某些金融品牌的宣傳會定期匯報收益
某些眾籌產品會定期匯報籌得金額
某些節目會定期匯報參與明星和活動安排
我把這些都叫做,班會思維。我們都開過班會,匯報&總結。
匯報:近期的事物,發生了什么事,做了哪些安排;
總結:好的事情匯總下,表揚下,驕傲是大家的;
定期給受眾匯報進度,降低警惕心理是營銷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
3、會叫苦是技巧
一般在數碼產品圈,大家的發布會都會說,研發之困難,攻克之辛苦。
比如下面這個品牌,是誰就不說啦
“這個手機量產后的售價要10萬塊”
我的很多同行認為,企業不該叫苦,應該讓消費者覺得“這么牛掰,這都能做出來”的極度自信和有能力的狀態,既然承諾了就要提供成功的案例,是不是更好呢?
承諾通過市場的檢驗可以代表高收益和有效的傳播
要知道,叫苦就是這個效果的添加劑
我用的索尼移動,很早之前的Z4就是雙鏡面了,那前者是不是說了假話呢?
結果是……
吹毛求疵的人還是少啊,刨根問底的也不多啊,吃瓜群眾才是主力。對品牌有基本關注的人群,從小目標到不斷的海報宣傳,定期總結,最后呈現,了解其中的難度之后,目標達成了,是沒有人去關注官方是不是有夸張的說法的。
適當的叫苦,把承諾的價值最大化。
總結:好營銷的關鍵要素
第一:關注公眾對承諾的關注度
第二:定期匯總大事件和線性的進度
第三:用克服困難獲得更多情感支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