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懟王健林,力壓杜蕾斯,海爾新媒體為什么這么火?
火遍大江南北的海爾新媒體,早已成為很多企業公眾號運營者的新標桿。他們逗逼、風趣的運營風格獲得了很多好評。今天,饅頭君和你一起扒一扒海爾新媒體的那些運營套路。
來源: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
作者:大大萌
原標題:怒懟首富王健林,力壓官微霸主杜蕾斯...海爾新媒體為什么這么火?
數英獲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被外界認為是企業新媒體里面玩得最6的海爾,并非浪得虛名。
怒懟首富王健林,力壓官微霸主杜蕾斯,脫離母體單獨創業...
在所有的企業新媒體運營團隊中,海爾新媒體似乎顯得“格格不入”。與此同時,他們的吉祥物海爾兄弟被戲稱為“80萬藍V總教頭”。
在大部分企業新媒體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大環境下,海爾新媒體為什么可以從眾多企業新媒體中脫穎而出?
3個讓海爾新媒體火得不要不要的標志性事件
1.怒懟首富王健林
這還要追溯到2016年...
在萬達學院開學典禮上,王老板講述了沈陽太原街萬達廣場的建設往事。既然是說萬達的往事,那和海爾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沒成想,講著講著,王老板突然話鋒一轉“我在當年總結會上講過,我們這個事例,比海爾砸冰箱的那個事例偉大多了,砸20幾臺冰箱才幾個錢啊,我們砸了350幾個商鋪,砸了6億多,這個而且賠的不是6億多,賠的是10億多……”
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啊!好歹也是80萬藍V總教頭,這能忍?
首先粉絲已經揭竿而起了。
@熱力男孩:海爾沒暴利,你萬達才是暴利
@與朗天無關:海爾砸冰箱不是錢的事,是態度!
隨即,海爾官微回應:
而此時,輿論的方向已經倒向了海爾,近1000家品牌跟風借勢,站隊力挺海爾。比如:天氣預報、百度、360、網易、聯想、哇哈哈、滴滴、讀者、高德地圖、魅族科技 錘子科技、三全、意爾康、美團、小米、康師傅、蒙牛、華碩等官微···
海爾官微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可見一斑,80萬藍V總教頭當之無愧。
2.羅晉唐嫣公布戀情,海爾搶頭條
去年12月,正在熱播的《錦繡未央》男女主演羅晉唐嫣公布戀情。這個可是大新聞啊!一般明星公布戀情都是各大官微爭相借勢的最好機會。當然,我們的80萬藍V總教頭也不例外。
一句“啥時候成親,需要冰箱空調洗衣機么?”再次引領全網官微狂歡。
@HTC官微:啥時候結婚呀?需要能150度全景自拍的手機拍攝婚禮大合影嗎?
@美柚:不管你啥時候結婚,總得用我來記小愛心吧。
@錘子科技:需要手機嗎?記得來t.tt看一看。
@華夏航空:啥時候度蜜月?記得提前預定機票噢~
@晨光粉絲團:啥時候生娃,要給孩子準備文具嗎?
這次成功的借勢營銷范例,成為2016年度最佳借勢營銷案例。
3.海爾新媒體獨立,成立新公司
除了不斷“搞事情”,引領各大官微瘋狂上頭條。個性十足的海爾又做出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把海爾新媒體團隊獨立出去,成立新公司,自負盈虧,海爾不再付一分錢工資。
獨立以后,海爾新媒體團隊怎么養活自己?
“海爾新媒體運營期間,我們積累了一些行業內的資源,同時我們也有做傳播的經驗,我就面向海爾集團內外做生意,比如海爾冰箱、海爾洗衣機都可以委托我們做社會化的傳播,比如魔鏡、智慧烤箱這些明星產品,都有我們參與,同時,魅族手機、東風汽車,都和我們合作,在我們的新媒體上做廣告。”海爾新媒體總監沈方俊這樣說道。
在大多數官微淪落為企業的新聞宣傳平臺之時,海爾新媒體團隊自我革新、不斷挑戰自己的決心值得每個新媒體從業者學習。
除此之外,在去年12月新浪微博發布的企業官微排行榜中,海爾的綜合指數高達824.4,一舉超過杜蕾斯,成為新標桿。
任何事物的興盛必然有其規律,海爾新媒體也不例外。能夠數次引領眾多知名官微上頭條,成為公認的企業官微中玩得最6的新媒體團隊,海爾新媒體在內容、傳播、人格化塑造等方面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海爾新媒體在內容、傳播等方面有哪些過人之處?
1.持續與用戶深度互動
不管你是幾十萬粉絲的大號,還是幾百粉絲,默默無聞的小號。如果總是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很少與用戶互動,即使與用戶互動,用詞也是諸如您好,有什么可以為您服務的嗎?之類的詞語。用戶只會覺得你的官微沒有任何溫度,還想吸引更多關注量?不大量取關都是萬幸了。
故宮淘寶也是官微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當時,有粉絲建議到,你們為何不做冰箱貼?既充滿歷史感又言簡意賅,冰箱上就貼兩大字:冷宮!
說到冰箱,怎能少了我大海爾?于是乎,某粉絲嘗試@了海爾官微,說“你們合作一下,出一個外觀是宮殿的迷你冰箱,宮牌打上冷宮!絕對棒的沒話說”。
一個如海爾般體量的官微,每天收到的@數量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令很多網友不可思議的是,海爾竟然回復了,還真的考慮了。對于粉絲而言,這種有溫度,有態度的回應會讓他們覺得海爾官微并不是一個冷冰冰的企業,而是一個有情感的人。
除了被動回應網友的聲音外,海爾官微也經常制造各種有趣的話題與粉絲們主動互動。
比如:
從評論數和點贊數量來看,這樣的互動話題都深受粉絲喜愛。一個高冷的官微慢慢地變成了粉絲眼里逗逼、有趣、可以隨意調侃的朋友。這樣的官微能聚集越來越多的粉絲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微信公眾號的留言區也經常淪陷,成為粉絲們狂歡的樂園。
2.內容豐富,不生硬
和很多官方微信號一樣,海爾也會發一些企業的新聞報道。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里,企業一發新聞報道,就是某某領導視察了公司,員工踴躍歡迎,一派和祥。
海爾卻個性鮮明。他們的新聞報道標題通常是這個樣子:
《張伊探訪 | 背包萬里行,談人單合一》
《張伊探訪 | 企業文化,是玩虛的?》
《我迫不及待想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張伊是海爾新媒體的小編,題目里用張伊的視角去做報道,是一種人格化的體現。
海爾的新聞報道或活潑、有趣,或接地氣,就這一點,勝過很多其他企業的官方微信。
除了常規的新聞報道外,海爾也會用生活化的內容給用戶送去溫暖。
《你集到多少福了?》
提醒大家,明天是小年,別忘了吃餃子。別因為微信群里不斷閃爍的“敬業福”,而忽視了年味。
《一個長相守的職場故事》
分享海爾內部員工奮斗的故事,也許他的經歷也能激勵到正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你。
《想和你約一場海爾的初雪》
這篇文章推送當天,海爾總部經歷了2017年的初雪。幾張唯美的雪景圖片,幾句沁人心脾的詩。不僅讓看到推送的用戶心曠神怡,更造就了海爾的又一篇10萬+。
有趣、有意義、不做作、充滿人情味的內容,讓海爾的官方微信宛如一個真實存在的、有血有肉的真人形象一般深入用戶內心。
3.打造新媒體矩陣
據了解,海爾新媒體團隊總共維護了整個集團的200多個微信賬號和160多個微博賬號。
現在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就是,團隊作戰,打造多個賬號,形成矩陣。
為什么要這樣做?
(1)微信公眾號規則嚴厲,可能一個不小心,發布了某些敏感內容,或者做了一個被微信判定為誘導分享的活動,之前辛辛苦苦積累的粉絲就付諸東流了。同時運營多個賬號,可以將封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2)每個賬號分工不一,側重點各有不同。有的專心做內容,有的專門做促銷,這樣可以使每個賬號的運營者更加專注。
(3)當有大型公關或者品牌活動時,所有賬號可以聯動起來,形成合力,使傳播效果幾何增長。
4.IP最大化,緊跟互聯網潮流
很多人聽到海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動畫片《海爾兄弟》,這部動畫片的主人公可以說深入人心。
那海爾集團和這部動畫片又有哪些關系呢?其實,海爾集團正是這部動畫片的投資方。有這樣一個超級大IP,海爾集團真的需要好好利用一下,說不定又能重塑一個正能量滿滿的新一代網紅。
于是,在2014年,海爾策劃了一個“海爾兄弟”新形象征集大賽,邀請眾網友們創作并上傳自己的設計的海爾兄弟新形象。活動一開始,網友們就迅速進入狀態,各種惡搞設計圖層出不窮。曾經可愛、帥氣的海爾兄弟被網友們徹底玩壞了。
這樣的活動不僅滿足了用戶的參與感和互動欲望,更讓海爾兄弟這個大IP的傳播效應和品牌效應最大化。
所以,還在做官微運營的你,有沒有想過給自己的官方微信也塑造一個IP呢?
海爾新媒體的成功,給我們的8個啟發
1.要與用戶深入互動。用戶的留言盡量做到每條都回復,切忌不要高冷。
2.內容多樣化。企業官微除了發日常的新聞報道外,是否還可以外延去發一些更生活化,更容易與用戶產生互動的內容呢?
3.塑造人格化形象。每個小編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要把企業的官微真的當做官微去做,要當做一個人格化的形象去運營,讓用戶感受到溫度。
4.巧妙借勢,不做作。借勢并不可恥,可恥的是什么勢都借,海爾、杜蕾斯這樣的官微在借勢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到突發事件和品牌的關聯度,以及是否會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5.嘗試打造新媒體矩陣。前面饅頭君提到過,現如今,建立企業的新媒體矩陣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十點讀書、視覺志這樣的千萬級大號旗下都擁有數個甚至數十個百萬級別的大號。
6.敢回應,敢發聲。海爾官微面對首富王健林的“挑釁”,并沒有輕易退讓,而是有理有據的回應,不僅打了對方的臉,更讓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得到了擴散和提升。
7.要折騰,不要封閉。海爾的新媒體團隊敢于折騰,勇于創新,在大多數官微還在為閱讀量苦苦發愁的時候,他們將團隊獨立出去,成立新公司,走出了前無古人,可能也后無來者的一條新道路。
8.管理層要放權。海爾新媒體如此逗逼、有趣,一定是高層沒有過度干預的結果。如果上一級每天規定你,要這樣這樣,必須按照流程來才行,你怎么能做出接地氣,打動用戶內心的好內容呢?既然把小編招進來了,就充分信任他吧,給予他最大的發揮空間。
很多海爾的粉絲說,海爾是我見過最不務正業的公眾號,你一個賣冰箱的公眾號,不好好賣產品,天天出來賣萌、撒嬌、求抱抱,張瑞敏(海爾創始人)知道嗎?
然而,正是這種獨樹一幟的鮮明風格,卻讓海爾成為眾多企業官微里面最特立獨行的一個。
也許,管理層肯放權,小編敢折騰,正是海爾新媒體的運營精髓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