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一年讀透 150 本書?
來源:饅頭商學院(微信號:mantousxy)
作者:湯小糖
解憂雜貨鋪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本期饅頭FM的客座嘉賓滕小曼,熟悉我的朋友們都會說我是一個知識控、工具控,我自己也確實是在用各種工具來幫助提升工作跟生活中的效率,今天非常有幸來跟大家分享讀書的主題。現在已經到了2016年的6月份了,不知道大家的年初的計劃里面,讀書這一欄完成了多少呢?今天由我來跟大家一起分享為什么我們要讀書,如何去讀透一本書和高質量的讀書有多重要。
我自己會被朋友們稱為是一個知識控,還有一個女學霸,也是因為我每年大概的讀書量維持在150本左右。經常會有朋友問我說,你讀那么多書能記下來嗎?我就會笑笑說,是的,我有自己特別讀書的方法,今天推薦給大家,首先在我的閱讀中,會用到思維導圖等這樣的工具來幫助我閱讀。
準備工作:找到優質書單
我把讀書分成了十個步驟,接下來一一為大家講解。首先因為我自己是人力資源咨詢師跟培訓師,所以我身邊有很多培訓師朋友,或者管理專家等等,他們會推薦給我一些書單,我在他們已經閱讀過的書單里面,去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這樣我的書單質量比較高。
第二我身邊有非常多出版商的朋友們,他們會把本社出的最新最好,最高質量的書寄給我來閱讀,所以書單質量也很高。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獲取書單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單。
1、豆瓣評分有高有低,我該如何選擇?
首先我拿到書單的時候,我會先看一下這本書的豆瓣的評分是多少。
如果這本書的評分是7.0以下,這本我就不讀了;
如果這本書的評分是7.0到7.5,證明它有可讀性,但是我可能會選擇電子版的書去讀就好;
第二種情況這本書的得分是在7.5到8.0,如果是7.5以上的書,就證明它具有你購買它的價值了,你可以為它去付費;如果這本書的得分是8.0以上,那這本書可以用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精讀它,不是馬桶上翻翻,公車上翻翻的書,你需要比較專注的環境下去閱讀它。
如果這本書的得分是8.5以上,那說明這本書適合今年往復地去讀:就是你每年不同的工作經驗、生活經驗,會讓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產生全然不同的感受。舉個例子比如史帝芬柯維先生有一本書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幾乎是每年都會必讀一次的,每一年讀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首先第一步看豆瓣評分來決定這本書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閱讀。
2、感性認知:豆瓣目錄、書評
第二我會看一下豆瓣的目錄和書評,目錄是幫我去了解這本書的大致的結構是怎么樣的,這本書是否去滿足我的需求。比如說一本書叫《定位》,它到底講什么呢,你可以拿目錄來看看,還有一本書叫《餐巾紙的背面》,你不看目錄是不是很難猜到呢,它是一本教繪畫的書嗎?不是,所以要看一下這本書的目錄。書評我大概會一掃而過,看看他對于這本書的感受是怎么樣,這是一個感性認知的部分。
3、判斷是否符合預期:看思維導圖
第三步就是我會找一下這本書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被我和同樣講思維導圖的一些朋友們,致力于推廣的一個工具,所以一些比較成型的書,像《金字塔思維》、《窮查理寶典》,這幾本我每年都會看的書,大家能夠在網上找到大量的思維導圖去供你參考。
這個步驟是什么作用呢,就是你可以去看這張思維導圖里呈現的內容是否符合你對于這本書的理解,它跟目錄的區別是它更傾向于不是框架,是知識點的呈現,所以你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吸收大量的信息。我自己也是如果這本書,比如它的得分是7.5以下,或者說它是7.0以下,但是有特別人推薦,我沒有時間去頭看到尾,一次不落的看的話,我就會選擇看一下這本書的思維導圖,知道它在講什么內容。
4、是否符合閱讀習慣:豆瓣讀書筆記
第四個步驟就是我回去看一下這本書的讀書筆記,豆瓣上有個功能叫讀書筆記,超好用。這個部分是什么呢,就是有一些書,比如像湛廬文化,它們家的書90%以上都是外文翻譯的書籍,也許這本書的原文寫得非常好,但是翻譯的很晦澀,讀起來完全沒有愉悅感的話,就比較痛苦。比如說我之前讀過一本書叫《困境中決策力》,那本書讀的我太痛苦了,雖然說有很牛的老師推薦,但是它的翻譯真是讓人沒有愉悅感,所以我會去看一下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也是這本書里的原文摘抄,去看看這個作者的行文是不是符合我的閱讀習慣。
5、對信息分類:彩虹法
第五步,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我生活中應用的非常廣的小工具—熒光簽。我買了一本書之后,首先會去超市里買一個熒光簽,那種九個顏色的透明的小標簽,你可以貼到書上但不會覆蓋書上的字,我們用的是它的顏色,我個人有一個小方法叫做彩虹法:彩虹的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我在用這個顏色的順序來去標記這個信息對于我來說的重要程度。
比如說被我標記為赤色的,就是最重要,最優先,最緊急,標記為紫色就是最不重要,最不優先,最不緊急,你需要知道就好了。所以如果你要是跟我一起工作的話,就會發現我的word文檔也好,excel文檔也好,甘特圖也好,思維導圖也好,幾乎所有的文檔都在用彩虹來標記信息的重要性。當你買回來一本書,買回來熒光簽之后,就可以開始閱讀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看到任何一個對你來說有價值的知識點,心里可以對這個信息做一個評級,貼上它的熒光簽。
6、熒光簽+小結:幫你畫思維導圖
開始讀書之后,我讀完每一章,會在一張紙片上寫下本章小結,寫完就夾進去。熒光簽跟每一章的小結是便于我在整本書讀完之后,可以很快速地畫出這本書的思維導圖。如果你看完一本書,特別它是30萬字以上的書,全部看完再去畫導圖,很多信息已經不記得了,所以通過熒光簽跟每章小結可以讓你更便捷的畫出思維導圖。
7、繪制思維導圖
第七個步驟就是繪制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當我看完這本書,打完標簽,寫完小結之后,我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去完整的呈現跟復述這本書的內容。當然,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做呢,知識管理是分成輸入和輸出兩個過程,你在閱讀的時候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你在畫思維導圖時,因為大腦要對信息重新的加工再造,再呈現,所以這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完成輸入+輸出,形成一個完整的cycle,這一個知識才會被你完全吸收。
8、增加輸出渠道:寫書評
第八個部分是寫書評,像我是個咨詢師跟培訓師,出版商經常會寄新書讓我們讀,寫成書評,畫成思維導圖,作為他們營銷推廣的一部分,我非常樂于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這也是輸出的一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9、知識融合:與人分享交流
輸出的第三步驟也是我個人非常看重的一點,就是分享。我每次跟朋友們見面的時候就會聊,說你最近怎么樣,你有看什么電影,你有看到什么樣好書…我會跟他們講,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叫《十一枚戒指》,這本書很棒,一個NBA的明星教練用佛法的方式去管理他的團隊,去實現他團隊里的個體的領導力等等。
然后跟朋友聊的時候,會出現幾種很有趣的情況,比如說你講著講著發現自己忘了,會有這種尷尬的情況,我看過但是忘了怎么說了。我不知道你們會怎么做,如果是我的話,會回家后立馬去找這本書的思維導圖,我大概會記得它在哪一張哪一節,或者大概會知道在畫這幅思維導圖的時候,它是什么顏色,所以很輕松便捷找到它在腦圖里是在哪個部分。然后再根據熒光簽去快速地找到這一條信息在這本書里的位置,你想如果你看完了一本書,你沒有做任何的標記,你沒有貼熒光簽的話,它就是白白的,你去重新找這個信息的時候非?;〞r間,但我有腦圖跟小標簽,可以快速地定位到。從遺忘一條消息到重新找到它,一般不超過2分鐘,非常便捷。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很喜歡的,我跟朋友聊到這本書的時候,他不太同意我的意見,跟我持相反的觀點,我很開心,然后會就這個觀點反復地去討論,去辯論。就比如我說《十一枚戒指》提到了某個觀點是巴拉巴拉,我朋友說我不同意,我說另外一本書某某書里面也提到了同樣的觀點,說的是什么什么,所以這也是一個輸出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把一本新書,一些新的知識點,跟你原有知識體系融合的過程,你會不由自主地旁征博引,為了把它跟你原有的知識體系融合,把它們串起來。
所以分享跟朋友去討論,這個步驟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再提示一遍,大家一定要完成輸入到輸出的兩個步驟,形成一個cycle,不要只有輸入沒有輸出,那樣的話你的閱讀的質量就會大大的減損了。
10、復讀
第十個步驟是復讀,按照以上順序把這本書看完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或當我遇到困難,需要找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就會把這本書重新去復讀一遍,至少我會去復讀那一章,然后再一次的做融合。所以大家注意到了嗎,融合這個部分非常重要。
小tips
最后再給大家幾個小貼士,比如我有朋友,他們讀書不是特別能看的下去,一本書讀了三四個月還沒讀完,他會問你是怎么讀的。這時候我就會提出來讀書的場合和時間段。比如在公車、地鐵,我就會去看一些短小、精干的財經類的文章、財經類的評論,大概也就幾百字,論點很突出,很快能夠掃過去。
但是比如說一些心靈方面、修行方面的書,我會利用每天早上起床完整一個小時和每天睡前的完整一個小時,把自己沉浸下來再去讀。如果你在地鐵上看一個心靈修行的書,你能看的進去,那你真是超厲害,反正我自己是做不到。所以讀書是一個分時間跟場合的事情,要在對的時間去選一本對的書,幫助自己融合到那樣的情境里。
最后推薦大家兩本書可以讀一讀,一本叫《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個美國人寫的;還有李笑來先生的《把時間當朋友》,這兩本書是我在很多場合反復的推薦的。
如果大家對于今天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這兩本書出來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助益,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祝大家心情愉快,我是滕小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