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誰能像她這樣開懷大笑,
這樣一直保持樂觀?
她真煩人。
為什么她讓我覺得煩人?
為什么呢?為什么呢?
lululemon上線新的短片《活出生動》,并同步投放線下海報。
海報畫面具有反差感,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卻是十分健康、有活力的。短片故事是78歲的作家、健身達人Joan MacDonald真實生活的演繹。
反差畫面帶來記憶點,真實故事增強說服力。
但我最喜歡的是短片中講故事的方式,《活出生動》跳脫出運動類短片常見的“燃”視角,先從人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切入,將那些難以言表但真實存在的小心思說出來,反倒樹立了真誠、可信的品牌形象。面對他人的成功,人們會真心祝福、羨慕,也或許會隱隱有一些嫉妒和不甘,從而產生行動力。lululemon洞察到細微的內心活動,并將其轉化為積極的主觀能動性,減少說教意味,受眾接受度得以提高。
同時,在語言表達上的幽默性也增添了與主題相呼應的活力感,潛移默化地傳達了品牌主張:活出生動。這并不局限于運動,而是一種可以帶領我們走向更寬廣人生的心態:不給自己設限。
最后,想再重點分享短片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為什么她讓我覺得煩人?也許是她讓我思考78歲的她可以舉起135磅,那么36歲的我也應該把屁股從沙發上抬起來?!?沒有想到,敘述者被激勵后的選擇竟然是先把屁股從沙發上抬起來,但這個“小動作”往往是很多人想法與行動間的鴻溝,這讓我不禁思考,也許有時我們只差向前邁出一小步的勇氣。
02
第0個問題,
表揚一下能來到這里的自己。
日本一補習學校代代木(代ゼミ)為即將參加大學入學考的同學們準備了一組加油海報。
令人動容的是,海報文案并沒有過多的目標導向,而是給予學生充分肯定。
一張海報中的“第0問”迅速吸引了我,從小到大我們經歷了不計其數的考試、練習,幾乎都是從第1問開始作答。那么第0問是什么?后半段文案說“表揚一下能來到這里的自己”?;腥淮笪颍?strong>如果說第1問是我們獲得“入場券”必然要面對的測試、評價,那第0問則是先于一切外在評判標準的自我肯定,畢竟,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關懷自己、認可自己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挑戰。
表揚一下能來到這里的自己,是對過去付出的肯定,亦是相信“既然已經走了這么長的路,還可以繼續走得更遠”。
此外在,這組海報中文案還包括:
“在答題紙上寫下的姓名,就是你努力過的證明。”
“你能在這里閱讀這行字,就是因為你沒有逃避?!?/p>
“沒關系的,你已經努力到值得緊張的地步了?!?/p>
原來,那些曾以為不值一提的小事,都是讓我們坦然應戰的鎧甲。
03
你醒了嗎?
你醒啦!看來你需要一張更好的床墊。
來宜家買有75折優惠。
品牌半夜叨擾顧客,這聽起來是反常識的事情。但宜家卻靠深夜挨個給用戶發私信出圈了,消費者不僅沒嫌棄,還挺樂意購買。
私信內容很簡單:“你醒了嗎?”
嗯哼?官方?私信我?大半夜?被盜號了?忘切號了?
我猜沒人不疑惑一下吧,嘿嘿,如果你忍不住回復了,宜家就完成了營銷閉環:“你醒啦!看來你需要一張更好的床墊。”網友笑稱:“沒想到有一天我成了品牌營銷play的一環”。
看起來很抽象的營銷,其實涵蓋精準的洞察:由于賣點是好的床墊有益于睡眠,鎖定目標受眾為經常失眠的人群,而晚上十點到凌晨五點,通常是睡眠障礙人群可能醒著的時候,在這個時間私信,可加大人群篩選的準確度。由于需求匹配,轉化效率自然也得以提升。
宜家將用戶的好奇心作為“營銷觸發點”,完成極具“人味”的互動。并且,品牌的回復內容并非單向的信息輸出,而是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式,對于正受失眠困擾的人來說,像是一場“及時雨”,會愿意試一試,況且,宜家在人最容易沖動消費的時間點提供了優惠信息。
04
我就不要放棄思考,
執著地去思考。
質疑所有東西。
文案摘自抖音綜藝《敲開宇宙的門》,這是一檔i人社交實驗綜藝,對話不同領域的年輕人。
在節目第四期,王一通、胡先煦、孔大山三個INFP(MBTI十六型人格之一)聚在一起,展開了關于人生意義、個人成長等方面的交流,引發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圖片@小紅書銀刃柳核
期間胡先煦提到,在一些場域,如果想保持自我,就“不要放棄思考,執著地去思考。質疑所有東西”,這可以消解部分環境因素對個人的影響,但也會被認為“招人煩”,他說:“很多大家覺得是常識的事,我有時候像抬杠”。
是堅持走自己認為對但少有人走的路,還是假如那條看起來更安全的多數人的路,我想是許多人都遇到過且掙扎過的點。對此旁邊的孔大山補充說,這其實是一種“尚未成型”的狀態,好比拿一個錘子到處亂砸。
但我相信,即便思考和質疑會帶來像錘子亂砸的一樣的混亂,只要可以在這個過程不斷嘗試、糾偏,最終我們會看見一條逐漸清晰的道路,回歸平和狀態,因為有了思考與質疑,才有變動與新生。王一通、胡先煦、孔大山還用一個有趣的比喻表達了與此相對的一種狀態:
為什么說有些人“老登”?
就是因為他被自己建立的一套價值觀牢牢地封閉起來,手里錘子變成了一把尺子,他拿著尺子量所有的東西,所以就會登味十足。
王一通玩笑道:“咱們這個節目是‘小登’的節目,警惕‘中登’,嚴禁‘老登’?!?/p>
其實,這進一步證明了“不要放棄思考”的重要性,就算先亂砸一通,道路也會越發開闊的。
胡先煦說他想當一只蝴蝶,生命短暫但絢麗。
我想,作為有更長時間與世界碰撞的人類,我們有機會見證很多物種絢爛的一生,也是一種幸運,不妨痛快體驗一程。
05
熱狗不賣了,改賣熱貓。
2月,臺灣全家打造了一場“全家有喵”活動,并發表貓總裁就職宣言?;顒悠陂g,指定商品享折扣,門店進行了相應裝飾改造,吸引了不少有貓人士。
從整體而言,該項目順應了當前大熱的寵物經濟,將貓擬人化并給予總裁職位既是差異點,也突出了人對寵物的愛。同時,同時店內營造沉浸式體驗氛圍,如熱狗不賣了,改賣熱貓;零食區都賣貓飼料;座位區桌椅一律改成紙箱;店員以“喵”代替“歡迎光臨”等,加深了“全家有喵”的記憶點,又不偏離便利店的屬性。
其中,個人印象最深的是“熱狗不賣了,改賣熱貓”。熱狗是人們熟知的便利店標志性商品,但也因為常見,不具備差異性。以往,大家都知道熱狗和狗沒有半點關系,所以購買熱狗時通常自動忽略“狗”的存在。
但在本次活動中,全家巧妙地制造了一個有喜劇感的對比:“熱狗”變“熱貓”,讓狗和貓的存在感都得以強化。
第一,從名稱和外形上消費者就能直觀感受到反差感和新鮮感。
第二,有故事感:結合活動背景“貓總裁就職”,貓剛上任,狗穩固多年的地位便不保,但畢竟貓是總裁,一切又順理成章了,分明是食物更名,倒隱隱地讓人覺得看了一部寵物主演的職場劇,加深記憶點。
還有個細節,海報的右上角特別提醒“本帖文沒有任何貓咪受到傷害”,品牌不忘平等地強調一下“熱貓和貓沒有半點關系”。
06
翻篇,翻不過篇了,索性打開BOSS直聘。
越想越生氣,索性打開BOSS直聘,越想越高興。
斷開公司的WiFi,然后他打開了BOSS直聘。
BOSS直聘在地鐵站投放了一組廣告,文案言簡意賅地描述了打工人心路歷程。
這是一組文案與場景很適配的文案。
地鐵站人流量大,多為普通上班族,人們停留時間不長。針對此特點,簡短、易懂、能快速引發共鳴,是文案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BOSS直聘的切入方式是,直接挖掘當代人真實的生活現狀,找準“猶豫”的癥結點?!八餍源蜷_BOSS直聘”既是許多年輕人面對職業困境時一個真實的動作,也是品牌在受眾心中種下的心智,之后再遇到相似擰巴的時刻,至少不用再抉擇用哪個招聘APP了(不是)。
BOSS直聘的這組廣告,贏在洞察。
07
用新的心做舊事,而不是用舊的心做新事。
用新的方法做舊事,而不是用舊的方法做新事。
這兩句話源于 博主@ 張瀟雨,他的微博記錄了許多日常思考,每次看總能有所啟發。
說起“新”,我們時常會覺得是一種與“舊”對立的狀態,所以當人們說重新開始時,總會抱有一種期待:事物從現在開始更新,結果也會是新的??稍趯嵺`當中,許多人都忽視了,導致新結果的是新方法,舊事物不會自動變成新事物。
相較于完全革新,我更愿意將“新”理解成及時覺察,不斷修正,找到順應發展趨勢的方法。
有一句話叫做“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后人通常用來形容某些現象或事件看似新穎,但早有類似事情,并在說出這句話時通常帶有對“舊事”的排斥意味,其實這句話前面還有兩句“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前人早已總結出規律,世界萬物循環往復,有其不變的一面,但無論是歷史上群星閃耀時留下的文化瑰寶,還是當今科技發展呈現的百花齊放之勢,都在向我們證明:用新的心、新的方法做舊事,也足以共創出一個多彩的世界。
08
他還活著(他在IKEA)
難過的是,我們有一些商品即將永別了。
#多兒去世
#多兒活著
兩則熱搜讓多鄰國又火了一把。多兒,多鄰國標志性角色,也是那只因“催命式”督學而讓網友見了就想逃的貓頭鷹(慣稱小綠鳥),在月初傳來“去世”的消息,沒想到詞條下方皆是歡呼聲,有人說:“太好了,終于不用學了”,有人預言:“我猜它會復活”。
果然,不久后,#多兒活著 的詞條就出現了。在感慨這一營銷的巧妙之處時,臺灣宜家發布的一則推文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堪稱很成功的一次“借勢”。
一句“他還活著,他在IKEA上班”,既呼應了熱搜詞條,后面跟上“在上班”這個信息點,按照當前大家喜歡的自我調侃思路,這好像也沒比“死了”好多少,但很符合多兒在人們心中的不走尋常路的形象。
宜家借此繼續輸出“難過的是,我們有一些商品即將永別了”,如果單獨說一些商品要絕版,消費者的感知或許不會特別強,但有了“多兒去世、多兒復活”的信息鋪墊,對比之下,“商品永別”就顯得更真實和嚴肅了,相當于在說“這一次是真的了”,無形中增強了商品的限定感、稀有性,也容易勾起購買欲。
放到整個語境中,鏈路都是連貫的:多兒去世——多兒活著,在上班——但多兒打工結束后,有多兒形象的商品就沒了——這才是真的“多兒去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