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歌單相似的人,聚會不怕冷場。
聽點不熱的歌,給情緒降降燥。
秋日歌會,預(冷)一下。
由于很多人在小紅書分享或搜索過“寶藏歌單”,也有越來越多音樂人入駐,這個秋天,小紅書順著這一趨勢辦了一場
“秋日歌會”。不過,在宣傳物料上來了個反其道而行。
通常,我們會把活動的提前準備、宣傳稱作“預熱”,但小紅書卻選擇“預冷”。放在本次的活動場景和語境中,“冷”是十分合理且討巧的存在。
它可以是秋天氣候上的冷,與活動舉辦的時間相對應,用易懂且相通的身體體感強化秋日印象和氛圍感。
它可以是冷門的歌單,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體驗:聽到一首好聽的歌,且評論數很少,會特別驚喜,想分享出去但又不想讓它變得太火,于是悄悄放進收藏夾。因而有了“好音樂,趁冷聽”的說法。有時,歌單的“冷”,也許意味著尚未被發掘的“寶藏”,會給每一個偶然遇見它的人帶來些許情緒上的撫慰。這樣的體驗和心路歷程恰如小紅書這句文案:“聽點不熱的歌,給情緒降降燥”。
它可以是某種個體心理感受,比如一些場合下“冷場”的尷尬,但“歌單相似的人,聚會不怕冷場”,這也是比較精準的情緒洞察,“歌單相似”就是一種默契,相似喜好、共同話題,不僅不會冷場,還能幫助熱場。結合小紅書線上社區的性質,小紅書“寶藏歌單”的社交屬性也被突出,增強分享者的的認同感,也強化小紅書與“音樂”的關聯度,在用戶心中留下“小紅書可以搜到好音樂”的印象。
雖是預“冷”,但達到了讓情緒遞進式升溫的“熱”體驗。
02
So this black friday, instead of making deals,
we are making time.
On Nov.29,
Make time for sports,
On Nov.29,
Make time for you.
這個黑色星期五,不做交易,我們在造時間。
11月29日,把時間留給運動。
11月29日,把時間留給你。
黑色星期五,類似于國內雙十一的日子。搶購氛圍濃厚的節點,迪卡儂卻號召人們別買了,把時間留給運動。
這是基于一項社會洞察:有88%的消費者曾在黑色星期五超額支出,也因此帶來財務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迪卡儂希望傳遞運動改善身心健康的信息。
作為一個綜合性運動零售品牌,迪卡儂此次營銷動作無疑是目光長遠的。盡管沒有直接的購買倡導,但運動與品牌本身是緊密相關的,很多運動是不需要什么裝備的,人們可以直接進行,如果需要買配套物品,那迪卡儂正好有。買或不買的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而往往按需主動購買意味著用戶對品牌更高的認可度和黏性,對于品牌來說,也是找到更精準受眾的一種方式。
適當的運動的確有利于身心健康,這與迪卡儂“活力、責任和關愛”的價值觀,以及“讓最廣泛的大眾能享受運動的樂趣”的品牌使命相契合。
03
我們樂見,當收納盒變便宜,
你喜歡的東西,變得更多。
臺灣宜家30周年,發布一組海報,既是客觀描述30年的變化,也是直截了當體現現在產品的賣點和價格。
宜家的廣告在價格方面幾乎都是不繞彎、直給式,這是我喜歡宜家廣告的原因之一。30周年宣傳海報在此基礎上,對信息量做了增量,整體卻依然能保持簡潔、明了。
看起來是一組對比,實際上涵蓋了品牌長時間對市場的觀察、產品的賣點、當前的優惠信息,且每一個信息點都是消費者在意且能快速抓取的。
個人最喜歡這句:“我們樂見,當收納變便宜,你喜歡的東西變得更多”。儲物柜,一個核心賣點就是容量。如果只給出容量大小的數字,很多人是沒有概念的。宜家轉化了一下語言,將其與“喜歡的東西”相關聯,如果大家有過在一個地方住的時間比較長,東西越來越多的的體驗,或許能很快心領神會。
并且,透過這句廣告語,我們能感知“東西多”并沒有成為一種負擔,而是多年來好好生活的印記,是時間流過的痕跡。
04
誰說,在家就做不出好火鍋,
好人家厚火鍋底料,
牛油厚3倍,更香更入味。
越來越發覺,開門見山也能做出好廣告。
調味品品牌好人家最近推出一則牛油火鍋底料的宣傳片,短片結合經典影視劇的表達方式,在畫風上輕松詼諧,在文案上直接明了——
直擊痛點:誰說,在家就做不出好火鍋。
底料,是火鍋口感差異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自己在家做火鍋,要想復刻店里的風味,要么太麻煩,要么配比不對影響味道。好人家對此痛點提出反問,實際上是結論先行:在家也能做出好火鍋。用肯定的態度,先構建起好人家的產品和在家做火鍋的強關聯。緊接著,再具體論證。
賣點清晰:牛油厚3倍,更香更入味。
很多品牌在輸出賣點的時候,其實都會說到“牛油量”,但少有提及為什么牛油厚就是好的火鍋底料。好人家,先是用倍數直觀表達牛油量的厚實,而后解釋了這樣能使得火鍋更香更入味,這恰好是“在家做火鍋不好吃”這個痛點的精準解決方式。
有洞察,有解決方式,節奏快,在這個大家都在搶時間、拼效益的趨勢下,好人家這一表達方式算是一個高效廣告,加上輕松又略帶夸張的劇情演繹,讓信息的輸出不那么“干巴”,增強了記憶點。
05
If only the subway ran like you.
要是紐約地鐵能跑得像你一樣快就好了。
有態度,是耐克廣告一貫的風格。
2024紐約馬拉松,耐克投放了一組充滿體育力量感的廣告。
其中有一句寫道:“要是紐約地鐵能跑得像你一樣快就好了”。品牌找到兩個很好的參照物:地鐵速度,跑步的速度。通常來說,人怎么能跑得過地鐵呢,本不具有可比性的兩者被放在一塊,并且給出了一個“人跑得比地鐵快”的反常理結論。
不論真實情況如何,情緒和關注度都到位了。對于馬拉松運動員來說,這是一個正向心理暗示,起到激勵作用;對于觀眾來說,標語中暗含的“紐約地鐵慢”之意,如同“嘴替”般存在,地鐵是很多人熟悉的交通工具,且紐約地鐵由于已經120多年,設施比較老舊,“慢”是一個事實性嘈點,更容易引起共鳴和觸發傳播。
06
LEMAIRE 在成都 | 共敘旅程
LEMAIRE 在成都 | 等您探索
近日,法國時裝品牌LEMAIRE中國首店落地成都,并拍攝兩支無文案宣傳片。
LEMAIRE的服裝風格簡約獨特,本次宣傳視頻也秉持了簡約調性,省去了文案詮釋,但要傳達的信息量絲毫沒有折損。在官方微博,品牌也只是用“共敘旅程”、“等您探索”八個字概括了官宣,配合短片中舒適的生活場景呈現,營造出一個美好又真實的“遠方”,的確無需多言,便能讓人心向往之。門店作為品牌在中國開設的首店,初期要做的也是吸引人來,共敘旅程、等您探索不僅是對成都當地消費者的號召,也隱隱有著歡迎“八方來客”的意味。
成都原本就是一個兼顧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當代潮流文化的城市,很多創意與表達是由去到那里的人不斷碰撞生發出來的,LEMAIRE剛抵達成都,也像是一個“來客”,不堆砌過多的品牌表達,而是像一個拿著相機記錄當地生活的游客和觀察者,反倒給品牌留下更多融合的可能性。
07
送不到神仙住的南天門,
但能把神仙好物送上你家門。
不能決定網絡熱門,
但能讓熱度好貨速度上門。
抖音超市兩周年之際,提出“好貨上門,省心到家”理念,并以“門”為原點,結合商品品類,延展出快門、閨門、熱門、有竅門等,強化商品品類多且都能送貨上門的信息點。
廣告中雖然出現很多“門”,“送貨上門”這個點也輸出很清晰,但重心卻在“好貨”,這也是差異化的體現。隨著各個平臺服務的完善以及快遞的規范化,送貨上門是一個基礎需求,抖音超市點到為止,告訴我們有這個服務即可。但文案中,抖音超市將商品品類的豐富和送貨速度這兩個核心賣點,強調好物、熱度、速度,抓住消費者追潮流趨勢和下單后急切想收貨的心理,用social的語言,以簡短、重點分明、反復但不重復的方式輸出“好貨”、“省心”等信息。
巧妙的是,“送不到神仙住的南天門,但能把神仙好物送上你家門”,看起來承認了自己的“有所不能”,實際上是找了一個高到難以對標的參照,雖然地理位置上送不到“神仙”住的地方,但“神仙”用的好物能給你送到家,間接突出商品品質好。
08
我左拍右拍,上拍下拍。
原來每個瞬間,都不簡單。
我想了又想,我抓了又抓。
人兒們的動作還真是快。
OPPO FIND X8,無影抓拍,抬手就拍,
人人都是「抓拍俠」。
OPPO推出手機新品Find X8,賣點是:不用進入拍照界面,抬手就能抓拍。從消費者需求來說,就是快、準、穩、好。
營銷上,OPPO攜手騰格爾,結合B站上騰格爾爆火的鬼畜視頻,改編神曲MV《對面的你們看過來》。
首先,從MV名字上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對面的女孩看過來》,MV中的歌詞也的確由此改編,熟悉的旋律,容易被記住。改編后的歌詞,配合騰格爾經典抬手動作,以魔性但不違和的方式突出抓拍、抬手,快幾個產品核心賣點。
在MV中,有句歌詞是反復強調的“看過來~看過來~”,同時騰格爾總是單手抬起,身體快速移動,即便是以非常規的動作拍照,照片也是清晰的。“看過來”像是觀眾視角,也符合拍照時看鏡頭的習慣,而對面的攝影師如果像騰格爾這樣移動,照片大概率是模糊的,但在本片中,OPPO用實際成片證明,遇上“手不穩”的攝影師也沒關系,只要抬手,不僅能拍照不糊,還能抓拍精彩瞬間。
就像這句歌詞”我左拍右拍,上拍下拍。原來每個瞬間,都不簡單。”既表明OPPO Find X8可以全方位抓拍,又展現了抓拍功能的重要性,畢竟如果不抓拍,很多有意思的瞬間會被錯過。這再次強化了“抬手就拍”這項功能的重要性。
最后,視頻的落腳點也沒在產品本身,而在用產品的人身上,產品使用者被命名為「抓拍俠」,增添了些許玩味,也讓人更想體驗一下這項功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