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用100條心得,復盤我的2024

舉報 2025-01-10

原標題: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如果說 2019-2023 是上天對我的重重考驗:關于創業、關于親人離世、關于生兒育兒、關于離婚和背叛,
那么 2024 年就是我的轉折之年,關于經歷后的我的蛻變。

2024 年,我的蛻變之年。

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回歸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歷史總是在螺旋式上升,看似回到了原點,其實又高了那么點。

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它真的是違背的嗎?
不一定。

2024 年,我開始從強勢,變得柔軟,再統合綜效。
從追求成功,開始追求幸福,從慕強自戀,到研究深度關系。
從放下外殼,到追求真正的內心,找到自己的主體性,開始勇敢說不。
從營銷專家,轉型為創業者,敢于去放下,去陣痛,去建立流程。

怕什么真理無窮無盡,進一寸有一寸歡喜。

每走一步,我都會把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感碎片性地寫在很多地方,微博、小紅書、印象筆記、播客……

復盤我的2021:2萬字、108條,復盤我創業第三年對于營銷、管理和生活的思考
復盤我的2022:8000 字、83 條,復盤過去一年我對營銷、創業和生活的思考
復盤我的2023:7000 字、94 條 memo 復盤 2023:繼續做個「奇怪」的人

而到了新年之際,老樣子,我想跟你真實地分享,我這一年的所有 memo。

歡迎你留言,告訴我看到后,你的感受。?

另外,「Ask 刀姐 Anything」環節再次回歸,歡迎你留言告訴我,你最想問我的三個問題,我會再專門錄制一期播客來回答你們的問題!


01
關于「品牌營銷」的新認知

1、

老營銷時代的市場營銷三件套:一個 slogan,一個 KV,一個 TVC;
新營銷時代的市場營銷三件套:一套內容策略,一套人群策略,一套內容資產。


2、

今年和江南春總對談交流,我把一些摘要放在這里,供大家預覽:

  • 新營銷 vs 老營銷最大的幾個區別:人以群分可追蹤、用戶流轉分階段可衡量、客戶擁有主權而非企業->打動人而非說服人。但不變的是,品牌永遠需要聚焦,需要中心思想。

  • 以前有品牌廣告( a1-a2 ),有效果廣告( a3-a4 ),其實缺的是內容種草( a2-a3 )漏斗中段。

  • 廣告像大喇叭,內容是毛細血管,缺一不可。

  • 雖然內容碎片化,但是中心思想不會變,但是需要從 big idea 翻譯到內容中臺。

  • 改變品類內卷,本質其實是要精準人群,if you target everyone you target no one 同一個品類,但可能人群截然不同。

  • 人群并非人口學定義,而是社會學定義,例如小紅書 20 大人群。

  • 內容種草的核心是如何能夠定位人群、識別人群、理解人群、打動人群、轉化人群、復購人群、倡導人群。

  • 因為人以群分,數字化基建很重要,才能衡量你打中了誰,打對了沒,用什么打的,把人發生了什么行為變化,在什么觸點。


3、

營銷 3.0 的一個關鍵是 DTC。

DTC 不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而是和消費者有能直接交互的機制,
能直接觸達和傳遞內容給消費者,也有直接獲得消費者反饋的機制,從而形成了人群。

是1到N的交互。

營銷 4.0 則會從用戶社群到用戶社區,社區的核心是用戶之間又有了新的交互機制和網絡,各個圈層有自己的游戲規則。

品牌和社區之間有新的規則,刺激共創。

是N到N的交互。


4、

做品牌定位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心智錨點問題。

昨天和一個配飾品牌聊,客單千元左右,他的痛點是作為配飾品牌,大家會覺得千元太貴,不如多買幾個百元配飾帶著玩。

中國人對戴配飾場景感不強,頻次不高。

我跟他說,你的錨點就是錯了,錨點往高打,打的是貴氣的這些首飾品牌,例如買香奈兒愛馬仕 GUCCI 項鏈和配飾的一群新富婆,早就不想只是戴 logo 了,你的設計感比他們強,質價比比他們高,背后還有一個小眾的故事。

當錨點升維,你的價格反而顯得如此的便宜。

你和百元配飾不是對標,那個是快速消耗品,你要對標的是老錢 VS 新錢的場景感。

從此就能找到真正的核心用戶和場景,而 KFS 的關鍵詞也就油然而生了。

類似的錨點還有很多,比如徠芬的對標就是戴森。

另外也其實可以劃出對立面。

之前和江南春聊到果子熟了 VS 東方樹葉,同樣是在做瓶裝茶飲,東方樹葉其實錨點在茶,口味更濃,是茶替,所以用戶群體是中年男性為核心群體,然后再衍生到了愛喝茶的其他群體。

而果子熟了,口感更柔,口味更年輕化,本質上是有味道的水,錨點在水,是水替。

所以果子熟了在廣告語上是“年輕人何必吃苦”,就是東方樹葉的反面。

說到水替,無論元氣森林還是好望水都在搶有味道的水 + 東方特色的紅豆薏米水/薏米水。

水的升級的生意還有很多順著東方人的養生思維的替代。


5、

心智還是要卡位,但是和過去的區別不是占領(權利在企業),而是誘導(權利在消費者);其次卡的位不只是品類,也有品牌心智關鍵詞,例如產品特性,品牌高地,場景等。

碎屏化時代,本質卡位卡的是標簽。


6、

北方文化:交易和交情是可以交換的。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南方文化:生意是生意,交情是交情。做朋友影響我做生意。


7、

生活方式品牌要做“呈現價值”,
用玄學的話來說就是“顯化價值”。

很多人喜歡把樂高擺在家里,它是“展覽櫥邏輯”;把 Aesop 的洗手液放在衛生間,它是“擺件邏輯”。

很多品牌都講情緒價值,但是如果用戶買了你的產品,都找不到地方放,也不愿意讓產品成為他生活的一種呈現,這樣的情緒價值是虛偽的。


8、

2024 年注定會是一個關鍵轉折點,
大品牌下滑,小而美遍地開花。

高歌猛進的企業如果不會用“內容”做規模化精準人群營銷,即將嚴重感受到“挫敗感”——原來用慣的大廣告大心智大滲透不再奏效。

小而美的品牌企業,會迎來內心自在的春天,做一小群人的高利潤生意,慢慢成長。

大品牌需要的是確定性、科學性的人群規模化營銷;但小而美的企業只需要主理人的心力和手感。


02
這一年,我的「創業感悟

9、

認知/眼界/資源;智商/理解能力/邏輯/情商;勤奮/拼勁/能量;自信/信念/勇氣。這四個組是職場、創業成敗的關鍵。


10、

復盤和迭代不是否定過去,是在認可過去的自己的基礎上展望未來,不局限于過去。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11、

一直說 DTC 的重要性,需要和終端用戶有直接交互,結果我自己都沒做到。

明年開始抓起來,雖然社群業務關掉了,但和刀友的羈絆不能斷,讓 DTC 的雙向交互成為一種組織能力。


12、

從 1 到 10,需要團隊開始能力多元,才能組成一個戰隊,一起協同,互相補足能力。

需要理清誰是最重要的用戶和客戶,誰是我們的供給,什么是我們最重要的基本盤和護城河。才能團隊一條心。


13、

和無數個企業決策者一起聊招聘,大家都有共識,招人不在于招經驗,而是在于背后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能力,它是否能在一些甚至不相干的經驗出展現出某些能力特質。

反而有時候越是“經驗豐富”的人,可能越沒有這些能力,只是在恪守成規、路徑依賴。但無論如何,熱愛、積極好學和聰明勤奮的人,做什么都不會太差。


14、

之前創業初期有個誤區,總是想培養人,問題那種培養要么是白紙培養,要么是轉職位培養,這種培養教育成本很高。

如果崗位是探索崗,人也是剛剛轉崗。相當于新事配新人死的更慘。

所以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還是很有道理的。

我整體標準比較高,還是適合成熟的在某個技能已經有沉淀的職場人。


15、

創業路上,我發現我最需要三種同伴:大手、大腦和大管家。

  • 大手,是一個高效的執行力,類似于項目經理,能夠和我快速拉齊目標,時間節點,需要資源,高效產出。

  • 大腦,一個遠見的大腦,類似于策略和策劃,能夠有洞察和嗅覺,找到關鍵卡點和創新或者創意解決方案,突圍。

  • 大管家,一個懂業務的管理型人才,搞定組織,能夠看到人心,看到商業機會,分解目標,結構戰略,上傳下達,做到組織高效協同達成目標。


16、

員工 VS 高管 VS 業務負責人 VS 合伙人的區別:

  • 核心員工,拿高基本工資的,是那些你知道她無論如何都會給你穩定和高質量的交付的人。

  • 高管,是過去的經驗和能力沉淀下來,你用現金換它的專業能力的人。

  • 業務負責人,是那些大班長,可以做跨多個職能,整合為你做出業務結果增長的人。

  • 而合伙人,是那些愿意跟你承擔風險,同舟共濟,一起愿意上升爬坡的人。


17、

很多時候我的標準很高,但現實和預期不同。

那么,到底是在努力的同時,期望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現實會變好,還是努力接受它?接受和妥協的區別在哪里?

直面感受,對自己的感受誠實,無論是正向感受還是負面感受,都不去否定它,它真實存在,它存在即合理。

感受背后隱藏的是什么,勇敢去探索,也和第三方旁觀者去探討和驗證。

標準在那里,現實和標準有差距的時候,不要幻想它會改變。

看到現實,感受現實,接受它,或者離開它,但不要忽略感受。


18、

深刻感知到,企業組織升級的關鍵第一步是“創始人慢慢卸下職責”——把自己的能力分解和職能化,形成工序和體系。

創始人把手砍掉,越“懶”,越能讓組織煥發活力。

當然魂和神還要在,保持業務一線的敏銳度和管控。

把更多精力投入大方向上,找錢找人分錢。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19、

實事求是,越來越多看見客觀事實,用更多的數字去驗證自己的直覺和猜測。

客觀事實是公允價值,是更公眾的拉齊共識的方式。


20、

很多時候意見不和,只是因為視角不同,導致的需求偏好優先級不同。


21、

讓別人先說話,讓自己多聆聽,讓子彈飛一會,讓花自己長出來。

堅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別人同樣重要,不控制的意思就是引導,聆聽,建立共識。


22、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最近我對人的感知力被打開了。

我開始能夠理解一些非語言環境下,對方真正傳達的信息是什么,能夠洞察到對方的情緒是什么。

說的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背后的信息,是不安全感,是恐懼犯錯,還是害怕錯過,是害怕自己沒有價值,還是心寒,這些人心開始慢慢浮現。


23、

作為一個 INFP,我經常觀察自己有很多模式,是我之前無法理解和自洽的。

比如我其實能量很少,我甚至白天的時候人都是迷迷糊糊的。

但是突然之間會有一個時刻文思泉涌,如上帝附身般有許多靈感。

比如我是一個脈沖型選手,我會突然一小時高能量爆發,然后立即熄火,沒電。

再比如我經常皮肉上會很無力,我連笑都不想笑,但是內心波濤洶涌,甚至可以舞一曲。

我的外在和內在極其沖突。

但是自從我認識了很多 INFP,有些都是和我一樣的創業者以后,我發現大家都很相似,他們和我一樣“古怪”。

我才知道我的古怪是有一群人同頻的。他們甚至比我更極致,日夜顛倒,3點去上班,白天像睡不醒,晚上突然爆發等等。

這個世界上早睡早起,
精神抖擻和積極勤奮又外向得體的理想中成功人士的
也許只有幾個,
但大家卻把這個類型的人塑造成了成功人士該有的樣子。


24、

領導力反思和感悟。

做自己,你的 style 只要統一,就沒啥問題。

不用假裝 e 人,也不用硬要裝成不是的樣子。

就是講清楚自己的風格。但是保持真誠和統一,接受不了你的風格是別人的事,要不要改變自己迎合別人是你的事。

但是團隊需要有人補你的短。

沒有完美的個體,但可以有完美的組合。

比如你很i你就需要一個比較 e 的搭檔。你很會想象,就需要有人能把你往回拉一拉。

團隊很可能大多的人對自我能力邊界不清晰,所以容易自己不會做的也要硬接下來,但最后做不完也無法接受自己的無力去 say no 的話,挑戰的是領導層的辨識能力,leader 是否能認清一個人最佳適配的領域以及它的局限性,把這個人用好,讓他做得有動力有價值又開心?


25、

好老板,創業公司的老板一定要是能量很大的人,在難的時候要能穩住,能給團隊提供情緒價值,給客戶做按摩的同時一針見血的解決問題,才能滋養周圍的人。所以及時給自己補充能量,吸取天地之精華尤其重要。

感激自己身邊的能量源,然后愛好自己,才能用能量去照耀周圍的人。

但是反之,會變成甩鍋、情緒爆炸、逃避現實的無力老板。

其實都是因為時間空間還有能量被擠壓的不行了。

我有個朋友,凡事都很不耐心,也很暴躁,看人都不順眼。

辭職以后一切都好了。不是我們本身如此,是我們把自己壓迫到了這個程度。

情緒是溫度計,它提醒我們是時候說不。


26、

這 5 年我一邊創業迭代一邊個人探索,我練功練得差不多了,終于可以開始踩下個階段的坑了。

本來明確的人生考題,我已經提前交卷了,剩下的全是開放題,連正確答案都沒有,都是略。甚至考卷都我自己可以出。

要不停地提醒自己,自己的主體性。

這是你的人生,你有權利做選擇,你是自由的。你不是被投射的物體,不是被炫耀的時尚單品,不是被資本利用的工具。你選擇了你的生活。

只是有些代價你需要想清楚,然后勇敢去承擔,可能會受傷。不要悄悄把決定交給別人。不要“請求”別人的允許,要自己想清楚然后“獲得共識”。Don’t beg for a permission. Think it through and live it.


27、

最近拒絕了許多對我個人想要訪談的邀約,我就是在想,我想要做的是刀法這個機構和平臺,成就中國好品牌。對于我自己的IP,它就是路上的高速公路,我不想要本末倒置,突出太多自己個人的生活或者成功。

我走過太多這些彎路,個人成名不是什么一件好事,它會讓自己越來越動作扭曲,越來越自戀

如何才能健康的成長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 IP,有時候需要克制,做的背后看不見的事要是臺前的 10 倍或者 100 倍。

不停縮小自己占有的空間,看見更大的世界,才會有更強的幸福感。


28、

回想刀法成立 5 年來,我們做什么內容,不是看什么火,是看我們懂什么,有什么領先于行業的認知,是值得分享傳遞利他的。

利他的內容,如果在某個單點形成聚焦,則有了心智。

有了心智信任后,我們能夠提供解決方案,則拉升了價值。

而從職業生涯的一開始我就錨定了“營銷”這個關鍵詞,我知道只要我夠堅定和聚焦,一條路走到黑,我就會比任何不堅定的人研究得夠深,做得更透,因為我會認識天下所有營銷的高手,整合天下武林高手,形成武林聯盟。


29、

我這周見了 10 個公司,但不同的是!今年的我不是在采訪他們,而是在給他們提供全域營銷策略的解決方案。從用戶到品牌到產品到營銷到門店,我們團隊在一起做一件很創新的解題的事。

我內心空前的感到滿足和自洽,因為我終于開始在做我最想做的事了,成就中國好品牌的路上每天前進一點點,并且鏈接行業里的各種服務機構和人才,共同推進全案。這比獲得百萬的流量,和登上什么樣的舞臺要對我來說帶來的喜悅要大很多,內心也很滿足。于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意義。

做內容,做影響者,去登臺只是我傳遞我的方法論和我的價值觀的入口和開口,而真正重要的是建立后端組織和行業生態,一起往前走。


30、

分享給你讓我獲得幸福的精力管理之道:

你是否經常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已經把 24 小時都不夠花了,但還是留不出時間為自己。你也想要幸福,做做自己想做的事、陪陪爸媽,花點時間給孩子,朋友和愛人,但是就是擠不出時間?

上次看到一個比喻,非常的讓我醍醐灌頂,我們的精力就像是一個小行李箱。我們與其不停地疊里面的衣服壓縮空間,一邊頭痛還有很多沒有塞進去的東西怎么辦,例如親人,孩子,愛人,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扔掉一些要帶的東西,比如大量的無效工作,就是放棄,放下,從注意力里移除,把本來需要裝進去的必需品:愛、幸福、生活裝進去。

一切都是在于你的選擇,你到底真的需要的是什么?你的行李箱再大,它的空間也有限。


31、

會做減法的才是狠人想要漲 30% 和漲 10 倍的區別,前者做加法拼拼湊湊,后者做減法再做復利。


32、

走到今天,有好幾個關鍵貴人都是女性領導者,是她們看到了不同的視角和剛柔并濟的力量,扶持了我,給了我關鍵時刻的一把推手。


33、

讓業務越做越輕松,才是好戰略。我的一個企業家客戶告訴我,她的秘訣就是做令人幸福的生意。對此我深信不疑。


34、

如果真的想影響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的價值體系,完全同理這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宇宙觀——他覺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重要,怎么衡量,是靠事實還是靠理念,是物質重要還是本質重要etc,然后到他的宇宙里去找到那個關鍵因子,那個他心里的保險箱,去放一張紙條,進入心靈植入。

但問題是,我干嘛費那么大勁,就像我一個蘋果創作者去安卓系統折騰個什么勁兒。我可以說服你,但大多時候如果動力不夠,我根本懶得費那個勁。說白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生都是機會成本。


35、

如果需要你太用力說服和證明的人,也許本來就沒有說服和證明的必要。話不投機半句多。直到遇到一個知己,你就會明白什么叫同頻,什么叫溝通無障礙,原來磨破嘴皮的話現在 30 分鐘就達成共識。


36、

此次出差,見我的一位未來合伙人,一起聊到團隊,突然感慨:去哪里很重要,和誰一起出發也很重要。找到同路人,無論坎坷,一路都會很幸福。


37、

成為成熟創業者的一個關鍵時刻,就是開始“放棄證明自己”。為了證明自己,往往會虛張聲勢,從而產生許多變形和內耗。


38、

我們每天和品牌圈/企業家的前輩學「不變」的品牌戰略、品類洞察、企業管理;和營銷圈和科技圈的后浪學「變化」的數字化運營、科技賦能內容、全域平臺運營。一邊通過內容搭臺、總結、輸出在刀法;一邊通過咨詢、工作坊、內訓解決企業實際業務問題。這就是我創造的我們刀法獨一無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先成為創作者,再成為創業者,最后成為創造者。


39、

從營銷人到創業者,創業第五年我才擺正位置:我已經不只是一個 Marketer,一個專家了,我是一個專家型創業者,是一個微型企業家。

過去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營銷操盤能力足夠牛逼,我現在是組盤子的人,定方向的人,找錢分錢的人。對于專業本身,我足夠懂就夠了,我能懂客戶的痛點和病癥,識別誰是牛逼,比我更牛逼的專家,是好的醫生,我能夠有對他們的賞識的能力和度量,讓能人能夠聚集在一起。

這才是我新的修煉。做成一個創新型企業,讓人才的價值被發揮,解決一些過去沒人能解決的社會難題,從而創造價值。


40、

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我能寫的很多,不知者無畏,無知者好學。現在知道很多信息認識很多人以后,我越來越不能寫、不敢寫了。背后太多利益關系。

我也在想,做內容創業就是兩條路,要么越往前走越把流量做廣,你就是個臺前的演員。要么越往后走,越把產業后鏈路做深,影響真正業務決策。我選擇往后走。


41、

意志力不能被過度使用,會讓人失控。


42、

我內心黑暗的角落,有時候工作的時候,碰到某個合作方盛氣凌人,一副自以為了不起的時候,我又無法繞過的時候,我就會表現出一副很謙卑甚至狗腿的樣子,讓ta開心。但其實我內心是把牙都要咬碎了——你憑什么這么居高臨下,你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大人”。


43、

很多人找我,因為知道我“有用”、“有資源”,但很少有人找我,因為我就是我,是一個可愛、風趣甚至有點呆萌的人。在一天天的社交面具下,我越來越習慣了,成為別人期待我的樣子。可是我覺得面具好重,有時候戴久了還有點透不過氣。

我爭取 6 點半下班,周末不加班,我可以脫下面具做個人,去感受陽光灑下來的溫暖,去牽住我寶寶的小手,去泳池里泡一泡,聽聽音樂。如果沒了這些感受和生活,我會覺得我只是行尸走肉。


44、

看《再見愛人4》,胡彥斌說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且提出要求”真的非常到位。我今年一直在努力做這件事,源自于我一點點發現其實我一直在“忍受”很多事。

比如我一度經常咳嗽,我兩個月也沒去看醫生,也查不出原因,有一次直接咳嗽到吐了,才找人來辦公室檢測空氣發現我的辦公室是甲醛超標最嚴重。。還是不夠愛惜自己,覺得只是小問題就忍一忍吧。

比如我其實經常日歷上都被完全約滿會議,我也很難拒絕。每個會議都很重要,都是重要客戶或者團隊會議,有時候連吃飯時間都沒有。后來我開始關注自己健康,我中午吃飯時間不可約。再重要的客戶,我也要優先自己吃飯的時間留下來一個半小時,不然我休息不夠,腦子都轉不了。

還比如,最近發現公司有些環節一直沒有我的審批確認它就會過去,其實有許多隱藏的風險,我重新建立了流程規章制度。

我真心覺得,尊重自己的感受,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明亮,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周圍的人負責。不要覺得自己忍一下就行了,其實忍的時候內心的憋屈和耗能是無形的。

表達自己的需求,剛開始甚至有點矯枉過正,或者面目可憎。但是慢慢的平衡會到來,內耗才會減退,隱藏的能量就會爆發。


45、

我今年學會了一件事,提高了很多幸福感,做任何事之前先把資源盤清楚,人拉齊,預算留清楚。不然,就不要開始做。


46、

我最近深刻了什么叫人有三個錢包。

  • 第一個是「別人以為你有多少錢」(或資源)——你的品牌心智,你的門面。

  • 第二個是「你實際兜里有多少錢」(或自己擁有的資源)——你的現金流/你的利潤/你實質掌控的資源。

  • 第三個是你能動用的錢(或者資源)——這趴是最大的領悟。你能動用的資源,其實不一定是要你實質掌控的。你只要找到它,并為你所用。你是否能夠辨別有效資源,并為你所用,才是關鍵。錢是最不差異化的資源了。

很多人都把自己局限在了第二點,當然第二點也很重要,給予自己安全感的底線。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自己做,只要悟到這三個點,你就可以呼風喚雨,也可以騰云駕霧。


47、

這么多年了,我依然會在不知名的時刻唱出這句歌詞: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不想擁有太多情緒,一杯紅酒配電影,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窩在沙發里。so damn right!


48、

東亞人民的最大恐懼是害怕浪費時間。

今天我自觀了一下,別人跟我匯報的時候,我心里好像有個太鼓達人,一直在催說,快點快點快點,講重點講重點,怎么還沒講完。我老是恨不得打斷對方,直接就給對方回復。結果欲速而不達,我也沒法讓對方說話更有效率(我改變不了對方),我也還是很難受。

于是開始想,可能想節省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個效率高了,剩下時間是為了讓自己做更多的活嗎?后來我連飯也吃不上,給自己加了更多的活。就像極了一個在鼠圈里瘋狂跑的老鼠。更可悲的是我明明不需要向誰交代啊!(我已經沒有投資人了)

但真的省下的時間我去干什么了呢?累得什么也動不了,只能躺著刷短視頻。

就是這樣一直在自我 PUA,sad, too sad. 我才不想忙忙碌碌累死一輩子回頭看,錯過了很多風景呢!練習停下來,慢一點,不是完成任務,而是享受過程。


49、

很多事就是得等,得熬。你要的合伙人,可能還需要時間才會出現。我等到了我們的核心員工從剛畢業到了快 30,變成了獨當一面的干將。我等到了新消費退潮,新營銷人才溢出,所以我們才會等到了更匹配的人才。

就是不下牌桌,就是熬,熬著熬著,有些血薄的,定力不足的玩家自然會走,會被濺傷。血厚和堅強的我們,殺不死的,會越來越強。


50、

張維迎《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讀后感:

  • 在市場經濟中,“勤”替代不了“能”,企業家選擇比激勵更重要。

  • 企業中最重要和最容易偷懶的成員應該做企業所有者(剩余索取者),讓企業家成為所有者,就是讓他們自我監督,否則,沒有辦法對他們進行有效激勵。

  • 企業家職能=套利+創新。套利,就是在給定技術的情況下,找到賺錢的機會,提高資源的匹配效率。創新,是通過創造新的產品、新的生產方式、新的資源,把生產可行性邊界往外推。

  • 中國經濟增長,過去幾十年高速增長主要靠套利型企業家。現在套利空間越來越小,未來增長主要靠創新型企業家。但是適合套利的體制和文化不適合創新。套利是一個短期行為,而創新是一個長期行為。如果沒有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沒有穩定的預期,企業家很難有積極性做創新。所以中國要由套利型企業家驅動的增長轉向創新型曲爺家驅動的增長,一整套的改革必須驅動。

  • 目前經濟學家理解經濟增長一般會使用兩種理論:新古典增長理論,從資本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來理解經濟增長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從總需求的變化解釋經濟增長這些理論都不得要領,容易誤導決策,忽略了企業家。其實“誰投資”,比“投資多少”更重要。斯密-熊彼特增長模型,比所有增長的模型,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真實世界的經濟增長。

  • 必須理解企業家精神不是什么。

  • 第一,企業家決策不是科學決策,不是基于數據和計算,而是基于想象力和判斷

  • 第二,企業家決策不是滿足約束條件下求解,而是改變約束條件,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 第三,企業家不以利潤為唯一目標,企業家有超越利潤的目標。


51、

企業管理就干兩件事情:第一,用創新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第二,通過市場營銷成為一部分顧客心智中的首選。——德魯克


52、

昨天和梁將軍聊了一期播客,有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風口上豬都會飛。但是風口里自己的生態位很重要。不是所有的風口豬都會飛。比如你的公司是否在價值鏈關鍵位置,比如你在公司的部門是否核心部門。關于做減法,是我最近的感悟。上次和跑哥也聊到,現在做產品,都在砍。最后只要有一個關鍵信息就夠了。我一直最近在想,“Perfection is achieved, not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add, but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take away.”

想想很多時候我們是該做減法的沒減掉,本該自己用心躬身入局做的事卻交給別人去做了。那什么是我們必須躬身入局的事呢?可能是那些我們的核心能力,別人最買單的自己的價值點,無法替代的點。對我來說,是營銷策略洞察(策略能力)是內容方法論(內容研發能力)是 IP 和客戶關系(品牌力+商務力)。

所有的偉大無法被計劃,最短的距離也許就是曲線而不是直線。欲速則不達,越是目標導向,越是容易走錯路。想清楚要做什么事,比要達到什么指標更重要。是關鍵任務,而不是關鍵指標。指標是為了衡量任務的方向的。


03
作為「女性」,我的成長

53、

最近終于狠下心,剪斷了冤孽。真的是太折磨人了。我也知道一個人成長的經歷有許多不受自己控制之力在里面。但我能做的就是為自己的健康的環境,為我家人負責,為他們做保護層。

我也會責怪自己,怎么過去幾年過得這么瞎,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活在一個很幸福的環境里。我對人性理解太淺薄。我在做事上花了很多心思,在做人上想得太簡單。這也是我必須修的課。感謝經歷讓我成長和成熟。


54、

如果你有情緒,心里不舒服,和自己的感受多呆一會。


55、

痛苦的一段時間就說明新的枝丫開始生長。不否定自己的過去,認可自己的武器和外殼,但知道自己未來生長的側重點在于何方。過去的外殼有它的作用,也是我從 0 到 1 的地方,不打碎它,讓它有好的土壤和機制,向陽而生。


56、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57、

愛自己的一部分是釋放攻擊性。

我去年年末體檢,檢查出各種結節。今年我的腰背都酸痛。我是個相信身體和心理是完全相連的人,在過去兩周,我游走了巴厘島和日本關西,一邊走一邊感受自己一邊創業工作給客戶做交付,我突然體內的一部分小doris又開始蘇醒,這次她說的話和之前都不同。

她在說:為什么你不愿意維護我?為什么你不愿為我發聲?為什么面對外界的挑戰和質疑,你寧可嘲笑和貶低我,來表示謙虛,表示你的大度,表示你“君子”,你寧可我委屈,也不愿意說幾句為我的“公道話”?難道你不愛我嗎?

我哭了,我想到我之前在我的獨白中曾經對她說過“小 doris 請你再信任我一次”。可是我允許別人踩入我的花園,在我安靜種花的時候被他人踐踏我的凈土,而我只是默不作聲,安慰自己,我認真一心種花,花香自然會被眾人聞到。

可是這一次,我聽到了我內心的呼喊:你會為我而戰嗎?Yes I will!要什么“面子”,做什么“君子”,盡情發瘋!


58、

很多時候我們女性都在請求一個允許。其實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你就直接,做個決定,為代價買單。


59、

看到某書這么一條把我給自洽了——能量高的人喜歡打直球。打直球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現,這恰恰說明內心不懼。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可以反向檢驗、篩選他人,達到快速識人的目的。喜歡遮遮掩掩,接不住你真誠的人,恰恰是那個能量低、認知低、和你不同頻的人,般人不配,所以該走該留也有了明確的判斷,今后就知道該怎么和不同的人相處了。

打直球的本質是,無論你怎么回答,我都能接受。


60、

不再慕強,總是想要更高,更快,更遠。現在我只想要當下平靜而幸福,并獲得生命的成長和圓滿。慧命為重,也會吸引或者篩選同等能量的人。


61、

能量枯竭了怎么辦?

我自我覺察到,當我一段時間過度輸出,或者經常被負能量的人籠罩和包圍,向我不停索取能量后,就會進入枯竭的狀態,我的能量井水已經干涸。表現為我很累,很疲憊。

我也會變成一個能量索取怪,到處“討飯”,得不到就爆發和抱怨。而對別人再進一步的向我索取,都覺得是在侵略。我會內心有個聲音大叫“煩死了,你們能不能都滾出去”。我又會為自己的這份煩躁,對自己加以“我不夠耐心,我不為他人考慮”的自我評判,陷入自己想封閉和害怕失去他人的內耗。這樣的循環讓我既“害怕顯得冷漠而邊界建立不夠徹底”又“對外貼心得不夠真心而過度消耗”。

最好的辦法就是 Be a bad girl,閉關開始。關閉所有外部負能量來源,打開正能量源泉。做所有讓自己開心的事。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62、

發現自己做錯了,做的不夠好,就去修正,但一秒不要后悔——“為什么我當初會這么做”?因為后悔只會內耗,足夠痛才會有動力改,而那些看起來走錯的,每一步都算數。


63、

看 inside out2 有感:我是一個好人,我不夠好。我很強大,我很弱小。我對朋友很好,我很自私。這些對立面和矛盾面都是我們。我們沒法拋棄任何一面的自己或者回憶。焦慮、尷尬讓我們提前計劃,而最初始的情緒讓我們回歸自己。這些信念的復雜建造了今天一體兩面的我們。社會化的我們和原始的我們,都是我們。


64、

我有多勇敢,只有我自己知道,從發現真相,到發現更多真相,到從中既了解對方的世界觀,再重新打碎我自己的世界觀,再由死向生重新建設我新的世界觀,我做了很多的功。關鍵是勇氣,坦誠面對自己的勇氣。


65、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很像當時糟糕的自己,你不會想鄙視而是很心疼,這一刻才是真正的在愛自己,不會用否定打壓自己來逼迫成長,而是給予愛、包容和榜樣。


66、

今日自省:在深度關系里,要求不是提給對方的,只能是提給自己的。

對于對方,我們只能選擇看清,選擇是否接受或者換人,不能給對方提各種要求。但如果有事在困擾自己,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共同的課題來提出一起解決,沒辦法變成對對方的要求。


67、

這次在巴厘島解除了幾個我修行了很久的課題:

  • 練習和對方失望或者憤怒的情緒,給我帶來的不適,和平共處別人失望和憤怒是別人的課題,我的課題是真實面對自己,能和不舒服共處,給些時間。

  • 滿足別人的期待不是我的責任。

  • 我的責任是真誠面對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為自己去爭取,盡管可能和世俗的期待有所違背,會被嘲笑或者周圍人會難以接受。

  • 但對方是否失望或者憤怒,這是別人的課題。它為什么要有期待呢?

  • 我的課題是不要急于答應別人的請求,然后后來又身體越來越后悔。

  • 我永遠有選擇,我是自由的。


68、

在愛(動詞)這件事上,我也很小心地在自我覺察:什么時候是我真心在愛和給予,發自內心的感到愉悅;什么時候是我的恐懼失去驅動我看似在愛,實際在妥協自己;什么時候看似大方的付出,其實暗中標好了交易的價格?什么時候看似在愛,其實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優越感,導致斗米恩升米仇?發心不同,結果不同。


69、

到了一定程度后,幸福程度來自于深度關系的質量。我們卻很少花時間讓新的關系有萌生/發生/篩選/維系/發酵……孤獨的時候發現缺朋友,但平時卻不留精力去尋找和經營,自然只會百年孤獨了。

上野千鶴子的書值得一遍又一遍的讀,真是太美好的人了,理性中帶著溫柔,對社會思考的同時帶著感受和愛。文字中犀利但卻令人舒適。好想成為像她一樣的人,既看見了人性的真相和不堪,但仍然相信愛和人。


70、

我最近在和朋友討論教育問題,我突然回想起來,發現了我父母做的最好的幾件事是:

  • 鼓勵我自己去做選擇,也讓我自己承擔后果。

  • 帶我很早就見很多不同的人,帶我見世面,告訴我要積累資源,但不強迫我做選擇。

  • 最差的后果他們都會和我一起承擔。

現在我為人父母了,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提供更大的視野給小北,讓他做自己獨一無二的選擇,勇敢去試錯但是自己承擔后果,而我會為他托底。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71、

重新理解原生家庭對我們的象征意義。

媽媽(的角色)代表了安全感,媽媽的穩定就像一個大網,托住孩子對世界的底線,媽媽就是我們的人生后臺。沒有足夠穩定的媽媽,就會隨時覺得自己 groundless,后臺隨時會坍塌,對很多事情會充滿懷疑。

爸爸(的角色)代表了社會位置,自我尊重,像 role model。爸爸就像我們的人生前臺,我們和社會交際時的姿態和方式。沒有足夠穩定和看見自己的爸爸,就會內心總是覺得自己中空,想要穿著大人的衣服扮演父親想要自己成為的面具。

我們很多人長大過程都不會有完美的父母,或者會越來越了解到父母那一代自己的課題,理解了上一輩的課題,就知道他們的局限,要把這當做我們路程的起點,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向他們感謝和道別,繼續探索我們自己的路,而不要把上一代的局限當成自己的天花板。


72、

作為一個離婚人士,我清醒地看,在婚姻里, 「物質保障、父職/母職的愛、戀愛」三者只能取二,有時候只能取一。


73、

通過 5 年大量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自我表達、感受流露、中年叛逆、發瘋人格、逃離逃脫、矯枉過正、螺旋式上升,5 年了,我最近覺得我終于「療傷」完畢了,至少 90% 的傷口愈合了,而且還長出了新的骨骼和肌肉,整個人感覺非常好,韌性更強了,我又可以了,我又要回來大殺四方了。


74、

最近和兩個好姐妹聊,發現大家都開始越來越過得具體。

具體這個詞很有趣。我好像已經過了一個需要宏觀敘事的階段,已經懶得去定義什么概念、什么未來,這些都是一些概率和統計的數字,它不讓人有幸福感。幸福感來自于很具體的事,很具體的人。

今年我越來越脫離知識本身,走到了項目里,一邊標準化產品,一邊在標準化交付里感受項目的具體性。每個項目都有它非常與眾不同的一面,每個人都有它非常具體的樣子。如果用一些模型或者模板硬套,就會失真。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篩掉一些基本面,保持一些底線的共識,但是方法過后要看到具體的人眼前的這個人,這個獨特的個體。我們之間的真誠和信賴,這份溫情背后的信仰和一份耐心,

要活在當下就是要活得具體,躬身入局,感受生活的點滴,這需要很多勇氣和感受力,還有一份提前篩選的智慧。2024 活得具體,愛得具體。找到同路人是前提一起感受并行的快樂。


75、

如果有人背叛我,我就開始不敢「相信」了,那不就讓這些「壞人」得逞了嗎!永遠相信自己的相信!manifest what you believe in. 一生中二一生熱血!


04
活在當下,「人間觀察

76、

幸福的秘訣:多篩選,少培養。多溝通,少猜忌。多去做,少欲望。活當下,享當下。 


77、

講一個減少內耗的秘訣:受不了就拒絕,拒絕不了就接受。接受不了又拒絕不了,那就只能自作自受。


78、

活好。

活在當下每個時刻真好,吃飯的時候就是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安心睡覺。慢慢脫離電子產品,多感受紙質的書籍,多看看綠色的環境,多和人交流,感受肢體接觸的溫度。

花時間打扮自己,清理房間,做體檢,有病就去檢測問題在哪里,好好理財,扔掉一些雜物和垃圾,好好規劃后面的時間而不是一直在趕之前欠下沒完成的事。

出門多去遇見 serendipity,但是用心篩選自己舒服和適合的合作伙伴。很多事開始交給緣分,因緣具足就會發生。如果沒有發生,也不過度強求。感恩生活里的每個發生。

每天寫感恩日記,每天觀念,記錄發生和自己的「念」。開始珍惜和看見周圍的人,而不只是在做事。事成人,人成事。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79、

松弛感,來自于充盈感和溢出。時間需要充盈,金錢需要充盈而非匱乏。如果一個人餓得要死,人人卻問她要吃的。誰會松弛?自己都餓死了。自己吃飽了,還剩下一堆食物余量,才會慢慢吃,也會分享給別人。


80、

曬什么缺什么,鐵定的規律。


81、

我最近又萌生了一個新的境界,發現大家皆凡人,沒有人是真正的大女主或者大圣人,大家都在成為自己的路上,這個人類經歷和走過自己傻x之旅的過程才是美的,就如同《悉達多》里,最后的擺渡人才是最美嗎?過程才是美,走這一遭,和妖魔鬼怪搏斗或又深陷其中或迷茫無明的我們凡人,才是美。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歡喜。

這個屬于我對一些我的偶像的濾鏡破碎、祛魅后,又破鏡重圓的一個自我安慰吧。沒有完美的偶像,只有階段性精神的燈塔。


82、

創業這 5 年,由于我做的內容還算可以,有幸見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有學術前輩、知名企業家、高管精英,我終于祛魅:一個人的智商情商、世俗成就成功、學歷學識和他/她是否有人生智慧,是否有自我覺知,對生活的感受,對情緒感受和感知,對靈性覺察和對其他更大人類/社會議題是否關心,是完全兩碼事。

換言之,不要以為一個北大清華畢業的/海外名校留學回來的/某知名學府教授/某企業家,就一定是有大智慧、對人類有博愛、對性別議題有覺知的。有可能恰恰相反,他們有許多精英的傲慢和冷漠,骨子里充滿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因為那是他們存活到現在的信念——我強即有理,把自己紅利期的幸運抉擇當成自己立身之本,而可以蔑視他人。

反而我認識許多并沒有受過精英高等教育,但經歷過社會拷打的人,更有人生閱歷和覺知。作為一個精英背景出身的我,恨極了那些明明名門出身,卻只為造個人 ego,對民間疾苦充耳不聞的人。我亦曾經如此。


83、

作為東亞小孩,從小很少得到過無條件的正向反饋(例如“你很棒,只是因為你是你”),甚至連有條件的正向反饋都很少(例如“你做了 A,所以你很棒”)

我們習慣的是包裝成愛的「有條件的負面反饋」——例如“你某方面做的不夠好,我建議你可以再優化一下就好了”。長大以后連安慰別人和稱贊別人的話,也變成了“我覺得你還是可以再好一點,你為什么要像剛剛那樣做?”


84、

所謂 privilege(特殊優待),就是我們其實身處更被優待的環境和位置上,卻以自己強大來踐踏和嘲笑別人的弱小。沒有一個人的弱小是與生俱來的。越是有自己的 privilege,就越需要看到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機會,而創造機會給更多的人。


85、

很多精英活成了面具,甚至騙過了自己。

我們小時候被家長老師認為是好學生的,考上好學校/好工作,一身光環的。很容易進入一個這個內耗圈套:“我應該做 XX,我不應該現在有這個感受,我該怎么去改掉這個想法。”

我們一直會要求自己,我們許多的想法都來自于“我應該”——“我應該包容別人的,我應該宰相肚里能撐船”“我應該謹言慎行的”“我應該是情緒穩定的,我怎么這么容易崩潰”。

于是我們拼命刷攻略“怎么做個情緒穩定的人”“怎么做個好老板”,像極了以前刷題庫的樣子。

剛開始我們足夠聰明,總是能找到“辦法”。或者呢,就是習慣了帶著一個表演者的面具,去扮演一個大家期待的角色,騙過了父母,騙過了老師,長大騙過了同事,騙過了另一半,最終騙過了自己。

但是隨著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我們有公司有孩子有老人有許多期待,我們一路開著賽車,卻沒想到有一天這個車早就阻力越來越大,已經踩不動油門了,于是我們發現內耗越來越大。然后還會繼續怪自己,我怎么這都改不掉,我怎么這么弱。

有一天,那一天對有些人來說來得更早,有些人可能 50 歲才會來臨。到那一天,你敢不敢直面你一直戴到已經騙到了自己的面具?你敢不敢問問自己內心,一直以來你真正的驅動力,是不是遵從你的內心,你有沒有你自己,還是你就是一個被父母編程了的 AI 機器?


86、

今天晚上我在思考「匱乏感」。

什么事是我感到自己很匱乏所以需要?什么事是我發自內心很享受?什么事是我恐懼驅動,害怕缺少,所以不得不為之?什么事是我當下就覺得美好所以想要創造機遇,并非缺少什么?

比如眼前這份食物,是我覺得自己很餓,想要暴風吸入,還是我想要享受美食在口中的余香,感恩這份獲得和饋贈?

很多時候這份匱乏感,都是我們被洗腦后的自我投射,并非真實感受。缺少夸獎,缺少聆聽,缺少愛,缺錢,缺時間,都是內心的投射。我本擁有足夠的愛,時間,錢,夸贊,聆聽。愛一直都在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看見。

我們本來不需要那么多的夸贊,不需要每個人都夸贊,我們已經擁有足夠多了。而這種匱乏感讓我們焦慮,忘記了享受本身體驗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87、

今天看完了《稀缺》這本書。如果帶寬或者經濟貧窮,則會不停透支,然后為了補之前欠下來的拼命借后面的時間,最后視線變得越來越狹隘,簡稱“管道化 tunneling ”。眼光會越來越局限,最后會越來越陷入惡性循環。

給我帶來一個很大的感悟就是盡可能要打破這種“貧窮帶來更大的貧窮”的惡性循環,一定要釋放余量,放出足夠多的留白空間,甚至是提前就留出 8% 的時間/帶寬/金錢/組織精力,就是用來緩存和留白的,這樣才會做出理智的決策,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應變,也會整體為后面的生活留出更多的空間和智慧。

停止用忙碌不停擠壓自己的心智,不然就會陷入內耗的 rat race,就算是金錢上很充足,也在時間或者心智上會陷入一種貧窮,從而感到越來越忙和不幸福。


88、

剛剛聽了一個海外播客說到情侶之間后來為什么一直會有儲存的憤怒 stored anger,來自于很多次的難于啟齒的“微失望”——點小到自己都說不出口。最好的狀態是情侶能夠有“互相調侃 tease ”的能力和空間,在幽默的狀態下小小吐槽彼此,而不傷到和氣。


89、

再見愛人看到新一集,終于每個人的立體面越來越清晰了,各自代表一種非常典型的模式:

黃圣依,代號“金絲雀”,喜歡被照顧被保護的一種模式。既想要被強權庇護(法務上搞定官司,財務上搞定來源,不用操心生意上人情世故),自己可以安心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又發現代價是自己的思想被管制,被看作小屁孩。真想飛出籠子又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危險,鬧一鬧繼續回籠子。

楊子,代號“資本套利”。看了下楊子的過去商業操作,股市套利,電影套利,文玩炒套利。是很會玩左右手操作套利的商人。真正的楊子沒有出現在節目里,藏的很深,真亦假假亦真。他可能真正的糾結是要在家族里證明自己(目前我無法證明),愛情對他如套利工具或者時尚單品。

李行亮,代號“空心模范丈夫”。就如同他其實理工男在唱歌一樣擰,看似真心實則套模版空心。他喜歡整大活,偶像劇里的操作都學會了,但是就是感覺不到他真心的關注。如同石墻,可以把一個伴侶逼瘋:因為明明他對我那么好,為什么我感受不到?非常要小心這類隱形控制型表現選手。看似沉默弱勢的那個可能才是掌控者。

麥麥,代號“閣樓上的瘋女人”,已經可以把她稱為現象級的麥麥定律了。我朋友說她代表了一種長期反饋來源單一且異常下出現的“發瘋”現象。一個人有時候什么事該做不該做,是由周圍人的反饋給她的機制讓她做判斷的。她沒邊界感的時候不制止,發瘋的時候給糖吃,但又隔靴搔癢讓她更癢的長期反饋異常下,就會發瘋。最后把瘋女人拿出來給觀眾批斗,這可以說是最大的殘忍。

留幾手,“指點江山的大老爺們”,只說不干,是被寵壞的。可以說是另一個男性版本的金絲雀。我已經無力點評他這種人了。太典型的大爺,恨不得天天躺著,你找個女傭吧,但你又沒錢,你還挑剔人家長相。我覺得你可以去唱脫口秀,但是你又會擔心自己不夠搞笑。

葛夕,“假性獨立”,看似通透,其實自己承擔了所有。至今還在問兩個問題“你到底愛不愛我”和“麥麥你別生氣” ,討好型人格+bluffing式離婚——你再不對我好我就離開你了!結果被對方直接一眼看穿,你根本離不開他。

歡迎來到真實的人間世界。我們都不完美。


90、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小滿。花朵一旦全開,就開始凋零。月亮一旦圓滿,就開始變缺。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小滿不滿,才是剛剛好的人生狀態。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余歡。何須多慮盈虧事,終究小滿勝萬全。”


91、

生活幸福的人都懂得一個關鍵技能:及時調整預期。


92、

慢一點,慢一點,好東西需要慢慢烹制,才能深耕。欲望少一點,要求小一點,幸福感才能跟得上。


93、

你要先理解我,我才會理解你——這個思路是一個貧窮思維。我不被理解也沒關系,我先理解你,向你釋放善意——是一個富有思維。


94、

同理心 VS 同情心:

  • 同理心是對另一個人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需要時間來了解事情的真相。

  • 同情心是將一個人的經歷理解為自己的某種經歷,而事實上你并不清楚你們兩者的經歷是否相同。

未經考量的同情可能帶來更多的壞處。如果一個人正在渴求被理解,他會希望別人輕描淡寫地泛化,對他說這種情況我也經歷過嗎?共情能夠將一個人的情緒調整到可控的程度,讓人對他人的想法和行為都能做出精準的感知。

復盤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內心的幸福,真的是違背的嗎?


95、

每次隔段時間要抽離出來,到全世界走一走。換換不同的空氣,感受不同的人文,聞一聞煙火氣。

突然又有了一種帶著出世心態,想要再入世。我們需要隨時保持清醒,才不會被一些無形的價值觀洗腦,例如金錢為上,例如茍著/活著就行,用奶頭樂娛樂至死來讓自己活著還有些趣味。

Machines are learning but humans are hooked. 生而為人,我們一直有選擇,有高于物質的追求,有感受和情緒,有追求真理的無窮好奇心和勇氣和渴望。


96、

認知提升的四個境界:

  • 看不破,卻說破,嘴比腦子快;

  • 看不破,不說破,回避粉飾太平;

  • 看破,也說破,小聰明遲早遭殃;

  • 看破,不說破,大智慧人間清醒。


97、

“如果你正在困惑于自己所處的關系是否健康,或許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你自身的變化。當你感知到了力量,那它一定是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當你不斷在消耗自我,那它很可能正在某處亮著紅燈。你自己就是一段關系最好的反饋。”——@胡辛束 說得真好。


98、

小孩和大人其實沒那么不同。Kids are exceptionally robust.Kids are fully realised people. Kids and their reactions to things 100% make sense. Kids care.——Duncan Sabien


99、

“你看見的自己不是你,別人看見的你不是你,你看見的別人才是你。”


100、

“終一生渡世人,終一世渡一人,為師認為是一樣的。”


五、結語

2025 年 1 月 7 日是刀法成立 6 周年,經歷煉探索和迭代,今年百廢待興。

謝謝大家的支持!知行合一的修煉,永遠在路上。

我會不負初心,成就中國好品牌,帶領走向全世界!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阜宁县| 茂名市| 合水县| 娄烦县| 武乡县| 山阴县| 黎城县| 镇沅| 高尔夫| 轮台县| 宁陕县| 邮箱| 会泽县| 河池市| 固镇县| 长泰县| 龙里县| 永春县| 五寨县| 郸城县| 苏州市| 福贡县| 东乡| 保德县| 大同县| 前郭尔| 高邑县| 吴忠市| 南江县| 襄樊市| 武夷山市| 宜州市| 漠河县| 攀枝花市| 泰和县| 波密县| 陵水| 屯门区| 漳浦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