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觀察:2024情緒熱詞
熱詞是時代的情緒,也是我們當下生活最真實的記錄。
2024年即將劃上句點,那些讓我們焦慮、困惑、無奈、上頭、治愈的情緒也終將過去,但這些表達情緒的字詞卻留在了大眾的記憶中。
過去的一年,打工人忙著去“班味”,牛馬們紛紛離職去找曠野,能治療年輕人精神內耗的只剩下玄學藥方了。
大家都戲稱自己是“山腰青年”,躺不平也卷不動了。青年人的敘事里流行的是“淡人文學”,無所謂、沒必要、不至于成了大家的信條,以淡然的心態看待工作與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
哲學家韓炳哲說:“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一個“功績社會”,過分追求自我實現造成人們長期處于疲憊和抑郁之中”。打工人被困在了軌道里,找不到自由和曠野。
流行熱詞是年輕人的“精神布洛芬”,可以在悲憤沮喪情緒里的苦中作樂,這里的嬉笑怒罵成了網絡里流量的密碼,也成了他們與世界對話的工具。
2024年度觀察,我們一起再重溫那些讓我們上頭的情緒,那些帶著自嘲和自慰的熱詞,回望這一年我們經歷的那些人和事兒。
情緒熱詞1:松弛感
在充滿內卷和焦慮的氛圍下,松弛感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向往。
“松弛感”一詞因為微博的小故事而走紅,出圈的“松弛感”成為今年最火的流量熱詞。
松弛感也被看成了有錢有閑階層的標志,經濟實力是他們最大的底氣,不用與打工人一樣去卷996,他們的生活過得閑適而有品味。
真正意義上“松弛感”無關金錢與地位,只要聽從內心去生活,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這種感覺或許是某個下午在街邊的一杯咖啡,或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賽,亦或許是一場隨心所欲的旅行。
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描繪曠野,曠野就變成了擁擠的軌道,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比拼松弛,這種緊繃的松弛感就出來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松弛感?別裝就是了。
情緒熱詞2:班味
打工人都是靠打工養家糊口,一身班味肯定是繞不開的。誰不是一邊上著班,一邊去著班味呀。
班味從哪兒來?那還不就是領導畫的餅、同事甩的鍋。每天被高強度工作壓著,還要接受老板的PUA,工作像是一塊超級大海綿,吸干了打工人的青春和熱情。
年輕人為了短暫卸掉班味,使出了渾身解數,工位露營、爆改工裝,去公園gap 20 分鐘,逃離城市反向旅游,從發瘋文學到脆皮青年文學,去班味”成了打工人的必修課。
網友調侃“工作后雖然精神變得貧瘠,但是物質上也毫不充裕,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作為打工人需要繼續發揚積極樂觀的精神,既不“內卷”,也不“躺平”,以力所能及的輕松方式,積極開啟多元生活的探索,班味自然就消除了。
情緒熱詞3:縣漂
有人在北上廣卷得熱火朝天,有人卻選擇了回縣城工作生活,他們被稱為“縣漂”,不要問為什么?就是累了,不想卷了。
北上廣的中產正在經歷一波返貧潮。每月房貸還在,但房子已經不值錢了。活兒比以前多了,工資比之前少了。如果遇上行業不景氣公司裁員,失去收入的液態中產們將面臨階層滑落。
說到最讓中產焦慮的房子,大部分縣城房價不到5000元/平,50萬總價就可以買下一套舒適的大房子。比起一線的房奴們,縣城中產的生活不會被房貸透支,可以把錢花在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年輕人開始對大城市祛魅了,雖然北上廣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機會,但也讓很多人身心俱疲不堪重負,是否只有在大城市出人頭地才能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北漂、上漂、縣漂從來都不是終極目標,在當下我們學會如何自處,選擇哪種姿勢與自己內心對話。生活從不來自別人評說,總歸要回歸內心的聲音。
情緒熱詞4:牛馬
在當牛和做馬之間,最終選擇了成為牛馬。打工人有多苦,只有牛馬最清楚。吃得苦中苦,還得是牛馬人。
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拉的是PPT。打工人圈開始流行“不把自己當人看了”,用“牛馬”來自嘲自己的辛苦付出,根本不用過度焦慮,因為條條大路當牛馬。當下的市場不易,這既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也是一種自我安慰與鼓勵。
其實最早“跳槽”一詞就來源于農業,牛馬不滿意食物和環境,就會跳出圍欄去覓食,你都跳了這么多次槽了,難道還不知道自己是牛馬嗎?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多少打工人被無邊的草原、成群的牛馬而打動,想著自己雖然同為“牛馬”,卻不能奔騰在草原,鬧鐘一響,該醒醒了,牛馬又該上場了。
情緒熱詞5:硬控
硬控一詞最早來自MOBA游戲,就是通過擊飛、冰凍、石化等強制手段,讓玩家不能操控自己的角色。在短視頻、網文標題中,硬控成了最高頻詞匯之一,我們經常看到例如:張元英轉圈舞蹈硬控了我30秒。
硬控為什么能這么火,這得感謝新媒體的編輯和記者們,活生生地把硬控玩出了花,讓我們活在了編輯們“硬控”的世界里。
情緒熱詞6:玄學
現在的年輕人愛上逛寺廟了,今年的寺廟旅游特別火。
他們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在搞錢和搞對象之間,選擇了搞笑;在作為和作用之間,選擇了作法;在關系和體系之間,選擇了佛系。
報告顯示,每4個中國人中至少有1個“相信”玄學,有過算命行為的受訪者高達40%。賽博玄學、能量頭像、塔羅占卜、轉發錦鯉在年輕人中流行,不管是情感不順、工作不利、家庭風波,玄學藥方不一定能幫你解決,但確實可以幫你緩解焦慮,世界充滿了不確定,你又何必自己為難自己呢?
情緒熱詞7:passion
passion一詞的走紅來源于今年付航在脫口秀大會中的金句:這個世界沒有人在乎你,也沒有人記得你,拿出你的激情可以改變人生,人生就是要充滿passion。
當下年輕人的敘事里充滿的是焦慮、內卷、佛、喪,但付航的passion炸開了青年人的腦洞。
大家對于生活不只是麻木的對抗,而是需要找到一種熱烈、自由的生命力,我們太渴望沖出困境和枷鎖,重新獲得自由和生長,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因為人生不能沒有passion。
付航的表演里充斥著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共情了社會底層抗爭命運的小青年們,長相平凡的你我、做著薪資微薄的工作、愛情里游戲里的舔狗,但只要發自內心的接納自己,勇于自嘲但從不停止自我探索,無關出生、學歷與職業,生命總會迎來閃閃發光的一刻。
情緒熱詞8:city 不 city
“City不 city”今年火爆了大街小巷,這句中英文混雜土洋結合的詞語,成了今年的萬能句式,不管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只要加上一句city 不city,就好像真的很city一樣。
City一詞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文旅城市,營銷工作者們蹭了一年的熱詞流量了。不管是city walk、city ride還是city bus,作為一名資深街溜子主打的就是隨心所欲,小紅書充斥著城市開盲盒的筆記,你會發現原來花點小錢也能找到快樂。
沒有city work,只有city walk,這是城市新青年的宣言與態度。
情緒熱詞9:養生
脆皮青年迷上新中式養生,養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生活方式。
枸杞配酒、喉糖配煙、炸雞配紅茶、牛奶配辣條、可樂加黨參、熬夜配面膜等全新的搭配,被年輕人稱之為“朋克養生”。
新中式養生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趨勢,踩中了脆皮且惜命打工人的痛點,他們不僅追求身體的健康,也在尋求心靈療愈和悅己體驗。
左手泡枸杞,右手人參茶,晨起八段錦,睡前按按摩,已經成為脆皮青年的生活新標配。
情緒熱詞10:聽勸
聽人勸,吃飯飽,“聽勸體”在社交媒體爆紅,不管是房屋裝修、親子關系、情感困惑、職業發展都有一個聽勸版。
從2021年博主小艾同學的一條筆記,來自陌生網友的上萬條建議,博主聽勸后的脫胎換股,全網“最聽勸的男人”也帶紅了“聽勸體”。
從素人改造到旅游聽勸,再到精神股東眾籌創業,聽勸不僅成了年輕人最有效的互助社交,也成為今年品牌營銷的最佳姿勢,只要你愿意聽勸,在社交網絡就不缺為你出謀劃策的熱心網友。
年度觀察總結
即將翻過2024年的日歷,我們經歷所有情緒終將逝去,每一個熱詞背后都復刻了我們真實生活。松弛感、養生的背面是緊繃、焦慮和健康透支,牛馬和縣漂的背面是倦怠和逃離,信奉玄學的背面是對不確定未來的迷茫,當passion被吶喊出來時,很多人的生活早已沒了passion。
情緒營銷不再是對客戶的曲意逢迎,而是深刻洞悉客戶每一種情緒背后的心聲。品牌的敘事不需要字正腔圓義正言辭,正能量不要那么爹味十足,敘事節奏也不用娓娓道來,用情緒對話溝通的品牌會讓人上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