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英評分1.9,我對星巴克短劇有話說
1.9低分,星巴克短劇一點不冤。
節前本來懶得動筆,但刷到星巴克短劇《我在古代開星巴克》,全劇總共6集。
看完感受,尬的是一言難盡。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那時的心情就如以下評論區說的:
品牌講了個什么樣的故事?大致說一下,就是:
生活在現代的星巴克咖啡小哥意外穿越到古代,隨身攜帶兩袋咖啡豆。
偶然遇見逃婚公主和她的護衛,一起創業賣咖啡,發家致富搞事業,同時在相互扶持中,萌生對公主的愛意。
接著由于兩人身處不同時代,咖啡小哥遲早要回到現代,故意冷落公主。經過一番兜兜轉轉,咖啡小哥回到現代,卻發現相遇之人竟和公主有著相同面貌。
隨著女孩穿越到古代記憶的恢復,兩人在現實世界圓滿了。
穿越古代、創業致富、前世今生、純愛故事。
乍一看沒啥毛病,都是短劇里比較吃香的橋段,構成基本盤。
但是,星巴克短劇的核心問題在于:設定不合理,硬融咖啡,導致整體觀感割裂。
穿越到古代賣咖啡,一個現代產品被搬到古代背景,這個設定過于跳脫。
雖說短劇為情緒價值服務,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充分想象的空間,可以不用太“較真”,
但品牌短劇與市面上短劇有所不同,根本上還是廣告,構思不到位的話,就是內容溝通力不足,又產品硬植入,便會變成“何處都不討好”的局面。
以及,短劇本身也處于比較尷尬的局面,叫座容易叫好不易,一些土味等負面標簽的出現,也影響大眾對短劇的看法。
如果品牌為了一時的熱度,照本宣科地做短劇,復試黏貼式地集各爽點橋段于一身,也像一盤散沙,難脫穎而出。
而且在情節編排上,星巴克有些“保守”了。
無論是故事的開頭,中間轉折還是結尾,全是我們太熟悉的套路了。
比如:
如命運般的初相遇,常發生是男主出現幫了女主;
故事發生轉折的時候,一般是男主意識到自己終要離開,不得已冷落女主。
老實說,這些是能產生爽感。
但不多。
短劇之所以能提供峰值情感,在于適當且合理范圍內,有足夠的、較新的沖突和懸念,激發用戶的好奇心。
此外,星巴克短劇有個顯然可見的硬傷,就是:從頭到尾的硬植入,商業目的過于明顯。
開始是星巴克門店,結尾還是星巴克門店,中間還有星巴客棧。(這諧音梗......
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星巴克。
這還不夠,星巴克Logo、星巴克新品名稱、星巴克專星送等品牌露出都在劇情里呈現一種“應有盡有”的感覺。
一昧地突出自身存在感,極大削弱了內容觀感。
以我的感受為例,本來看短劇只是消遣下時間,圖個樂呵。
然而每次看到星巴克的各種露出,都讓我很出戲,是猝不及防地被塞了一波硬廣。
一種“短劇刺客”的既視感。
第一集出現星巴克門店、咖啡豆和星巴克品牌手冊
第二到三集出現星巴克產品及產品講解
第四集出現專星送
.......
從品牌門店,到品牌產品,再到品牌配送服務,每一集的含“星”量,有點多了。
在我看來,品牌選擇短劇形式,是看重其軟實力。想發揮這樣的優勢,引導用戶持續種草。
然而星巴克用硬廣的思路去做短劇??赡芤詾橛袆∏榧映种?,就能“放心”植入更多的品牌信息,然而陷入到“無力”狀態。
當然,品牌植入要有,因為要考慮到ROI。
只是層層加碼的廣告植入,
就讓人越看越越覺得莫名其妙,磋磨掉耐心。
這到底是看短劇,還是擱在這看廣告。
并且,如此“復雜”的信息輸出,用戶是否能記得住又當另說了。
看了下收獲好評的品牌短劇,它們大都在內容后半段或者臨近結尾的時候,把品牌信息亮出來,盡可能保證用戶觀看前半段時的沉浸體驗,做好信息輸出的鋪墊。
總的來說,從星巴克短劇得到思考是:短劇與廣告的有效結合,在于內容先行,品牌后置。有取舍,才能勁兒往一處使,保證價值輸出。
所以我說,星巴克這部短劇 1.9 評分一點也不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