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文案與美術
最近品牌圈的短劇更新速度,比連續劇快多了。
7月10日,麥當勞推出《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
7月19日,太二推出《實習霸總狂寵賣魚妹》;
8月7日,美團推出新短劇《我在日記本里逆天改命》、前兩天又剛上新《我把失憶霸總撿回家》。
短劇的起源,其實是網絡爽文。
廣告商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會從爽文故事里截取一小段內容拍成視頻、作為吸引讀者的鉤子,結果發現比起網絡爽文,大家都更愿意看這種小短劇,于是開始迅速迭代發展。
從開始的娛樂消遣,逐步轉化為商業應用,在甲方的項目招標中,短劇已經被列為常規項目。
為什么品牌熱衷于拍短???照這個趨勢下去,TVC會被短劇取代嗎?今天淺談一下。
一、TVC價格,確實被短劇打下來了
一個繞不開的真相,比起TVC,短劇性價比確實高。
第一個,制作成本低
在傳統TVC拍攝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到棚內置景/外地取景、服化道、攝制組、專業演員等細則費用。制作成本高,報價自然也高,一個傳統TVC的報價,動輒幾十上百萬。
但是,一部短劇的報價低一點可以低到3-4萬,更精品一些的,可能是十來萬左右。朋友告訴我,他剛完成一部TVC的廣告費用60萬,如果拍短劇可以拍4部。
第二個,拍攝難度低、周期更短
以前拍一支TVC,基本都是按月為計算單位,為了追求極效果,還會跑到不同地點取景。但是短劇幾天就能拍完一部,場景可能就幾個,操作更加方便。
從一位廣告圈朋友那里了解到,他們剛完成的短劇,半天時間拍了5集,一半演員由員工客串,場地是老板閑置的豪宅。能省的全省了,并把省下來的費用拿去投流。
第三,ROI轉化高
短劇還搭配掛鏈接、小藍詞、購物車設置、直播間承接等組合玩法,一定程度解決了品牌方轉化需求問題。
比如:去年韓束與抖音頭部短劇達人@姜十七 合作短劇,便是通過“短劇種草+品牌自播+達播”的方式,轉化了「韓束紅蠻腰禮盒」150+萬套銷量。
二、短劇更符合人性,沒人能拒絕爽劇
從社會角度看,短劇是短視頻時代的產物,也代表著未來主流內容消費趨勢。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元。
用戶注意力在哪里,廣告就應該打在哪里,內容也要根據媒介渠道作出改變。
在傳統電視時代,品牌會砸重金在央視黃金時間投放TVC。但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是直接在短視頻平臺投放TVC,估計下場就是被快速滑走。
品牌應該嘗試把廣告變成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而短劇是一個相對合適的載體。
一分鐘一集短劇,全程高能反轉不斷,每一集結尾都留著鉤子,勾著用戶一口氣看完。
另外,很多短劇內容都是迎合人性,把生活里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精準把握用戶心理需求。
在美團《我在日記本里逆天改命》,一個保安因為撿到能許愿的日記本,然后開啟了逆襲人生。
優臣品《高考后我成了千金小姐》,以隱藏集團千金身份,打臉職場里的惡毒女配,開啟爽文人生。
上班已經很累了,很多人根本看不進去深度電影。而這種不需要動腦子的爽劇,可以帶來自己的意淫被實現的滿足感,帶來一些簡單直接的情緒價值。
比起傳統TVC廣告,時長短、爽點多、反轉快的短劇,更容易讓用戶不設防,看劇的同時,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接收產品信息。
三、品牌拍短劇,廣告行業何去何從?
每當有一個新鮮事物出現時,大家最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會被取代。
和AI取代不了創意一樣,短劇同樣取代不了TVC,它只是豐富了廣告的表達形式。對于廣告行業來說,又有了一種新玩法!
做短劇,確實在一定程度達成品牌暫時的銷售KPI。但從更長遠角度思考,想增加品牌力、品牌溢價以及覆蓋更高階的群體,依舊要回歸TVC。
一支好的TVC,可以幫品牌傳遞價值觀和溫度、增加用戶信任度,讓品牌可以穿越周期。
對比之下,這些“塑料感”爽劇,更多是迎合當下市場需求,更談不上品牌價值的沉淀。
如今的短劇市場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但背后也隱藏了不少坑,奉勸那些想抱著以小博大的品牌入場前,先想好這兩個問題:
一個是創作問題。目前被市場驗證過的爆款題材,大多還是霸總、重生、逆襲等等。同樣的題材,品牌要如何切入才能“搶”得過別人,不至于讓用戶感到審美疲勞。
當然,品牌也可以自創題材和設定,但也要做好接受市場檢驗的心理準備。
另一個是投入問題,實際上,你拍的短劇不一定會被用戶看到。
據某位短劇導演透露,一部短劇從生產到上線,劇本成本大約占4%、制作成本占6%-10%、投流成本占80%-85%左右,并且還在不斷增加。
目前的品牌短劇,霸總的人物設定,總透著一種廉價的富家子弟塑料感。所以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短劇。而對于目前齊刷刷塑料感短劇,想要破局,除了好的劇本,或許可以像王家衛一樣用電影班底拍電視劇。
編輯:冥想、思思、高蕾、大船,顧問:阿三、莫凡、黃燕東
作者公眾號:文案與美術(ID:copyar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