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營銷觀察,品牌如何聊閱讀這件事
前幾年開始,能明顯感受到品牌對世界讀書日的重視。
從海報、廣告片到線下裝置,節點營銷接連不斷,形式豐富精彩,或以諧音梗開啟閱讀樂趣,或廣告片引人探索閱讀意義。
今年世界讀書日前一周,我偶然刷到用戶在小紅書分享的書本盲盒,抽到書籍是《聊齋》。(后背一陣發涼
因為這個有趣真實的用戶分享,特地查了下,原來是咖啡品牌Seesaw為迎接世界讀書日,量身定制的主題活動。為了與節點的價值內涵契合,Seesaw推出限定咖啡「書香拿鐵」&「知識墨水(美式)」,組成讀書人套餐。活動期間,用戶購買讀書人套餐,便能獲得上榜圖書盲盒。
讀書人喝知識墨水,收獲閱讀驚喜,營銷邏輯說得通。Seesaw這次節點營銷,挺新鮮有趣的,能從中看到品牌對閱讀意義的新理解,以及營銷內核的表達。
之后,不同行業、不同品牌陸續釋出營銷動作,表達閱讀樂趣。對此,我很好奇:
相比CNY等大節點,世界讀書日算小眾節點,仍有品牌卻熱衷于此,看重的是什么?
閱讀具有個體性和精神性,品牌怎么聊避免正確的廢話?
品牌營銷,無可避免地,要與流量、商業掛鉤,是否可以權衡?
帶著疑問,瀏覽近年來相關的廣告案例,從中尋找答案。
一、以閱讀為題,匯聚情感能量
廣告營銷圈里,流行一句名言:“每一廣告都是對品牌形象的長期投資”。來自廣告之父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根據這句名言,再結合現代廣告營銷發展,依我所見,廣告營銷的盡頭是品牌資產積累。
關于品牌資產的定義,現代品牌營銷之父戴維·阿克在《管理品牌資產》一書中,提出五星資產模型,即知名度、感知質量、除感知質量以外的品牌聯想、品牌忠誠度和其他品牌專屬資產。其中的忠誠度是討論品牌做世界讀書日營銷的重要切入點。
品牌忠誠度的體現是消費者對品牌的喜好與分享,由內向外促成實際行動。產品做的好,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營銷做的妙,給予消費者會心一笑的快樂,都將有助于品牌忠誠度的提高。
回歸正題,品牌捕捉到世界讀書日的哪些特質,促進品牌忠誠度?
先來聚焦節點本質,世界讀書日的核心議題是閱讀。任何人都能保持閱讀,在書籍海洋里暢游,獲得精神力量。因此,當品牌緊扣世界讀書日,以閱讀為落腳點,對準的即是大眾共鳴。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閱讀經歷,無論是從書本汲取知識,還是為了消遣時間,無意翻看一本書,都是為了自我滿足,追求心理層面的舒服。
由此可知,閱讀帶有的情感價值,使得世界讀書日天然帶有情感力量,是建立深層次品牌溝通的有效介質。換句話說,品牌在世界讀書日進行公共敘事,試著廣泛連接人群心靈世界。
然后是節點內涵,如前面所述節點核心是閱讀,這賦予了節點的一定的文化性和意義感。品牌做世界讀書日營銷,既是互聯網時代下肩負起社會責任,呼吁更多人在書中體悟詩與遠方,感受閱讀如交知己的深刻意義,又是以人文氣息,形塑自身的文化氣質,構成消費者的品牌認知,2022年數英獎全場大獎《京東圖書,向你買書》便是強有力的證明。
2022年的世界讀書日,營銷案例《京東圖書,向你買書》一反過去格式化的購書折扣活動,問大眾買書,輸出“買書要讀”的價值主張。從節點營銷角度切入,圖書平臺在世界讀書日,培養大眾買書要讀的意識,契合且松弛。商業向善和人文主義,取信于消費者,讓人看到平臺尊重閱讀、尊重知識的面貌。
得益于策略、創意和執行的一氣呵成,京東圖書這場世界讀書日營銷聲色俱全。品牌對營銷節點的把握,起到了隨風潛入夜的作用。
總結一下,品牌之所以重視世界讀書日,是節點背后閱讀議題帶來情感共鳴和人文氣息。即便不是文化品牌,精神氣質的塑造,有利于品牌擔起社會責任的內容表達,更有可信力,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二、轉變思路聊閱讀,不局限一種表達
閱讀意義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對閱讀有自己的理解。因為不同,品牌創作空間可以更大。多元的表達手法,傳達閱讀的深度、暖意和浪漫。
這些年,注意到品牌從不同形式詮釋讀書蘊含的價值內涵,號召大眾享受閱讀。具體來說:
1、玩諧音梗具象化
閱讀,如每天吃飯一樣日常。蔬菜,也是書菜。
2022年,武漢創意機構「HanDeSome漢的一些」攜手青年媒體「我要WhatYouNeed」和廣州獨立書店「不安分書店」,發起「書菜計劃」。
讓買書像買菜一樣日常,為此次線下活動的精神內核。由此延伸,一個有煙火氣的小小書菜場落地,書籍盲盒上線,統一定價39元。直觀的書卷氣和生活感,引人情感共振。
與之搭配的主題海報,一樣的自然和松弛,提倡無儀式感地閱讀書籍,享受日常生活的簡單和純粹。
雖然當下常出現“諧音梗扣分”的聲音,但在我看來,諧音梗不是不能用,而是在于策略和創意的鏈接是否緊密,不是為了討巧而討巧。
先是洞察大家普遍對讀書態度是學有所成,必有所獲。
接著針對大眾洞察,提出買書像買菜一樣日常的策略。
然后為了切實體現讀書的日常性,根據人們經常逛菜市場的生活習慣,打造買書菜市場。
最后發起書菜計劃,售賣書菜盲盒,將閱讀意義映照到廣泛場域。
不空泛的諧音梗,在于用可看可知可感的細節制造可意會的樂趣和靈感,展現閱讀的輕松,無限放大用戶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
2、聯合學者暢談讀書
作家學者現身談思考,與品牌一同探索閱讀的更多可能性。
抖音邀請莫言,聊人對書的價值;
B站聯合羅翔,給出世界讀書日,可以不讀的答案;
開放性的議題討論,學者各抒己見,人們看到閱讀的可能性。每一位學者的見解,足夠引人重視理解人與書籍的關系。
更重要的是,關于閱讀主題,品牌與學者的合作是平實純粹、直抒胸臆的。一直以來,學者在閱讀中意識自我,感悟現實。因此,學者的見解與感悟,自然地與人們構成美妙的連結。
3、H5互動引起情感共振
閱讀是一個人的小世界,自我思緒隨作者筆下的內容流動,這是一個精神互動的過程,意味著人與書籍的連接。回到品牌營銷上,扣準閱讀的情感流動性,社交互動是品牌與人開啟一場心靈對話的重要一環。
因此,在社交互動上,對于閱讀樂趣的傳達,品牌傾向于H5形式,一種是性格測試類,另一種是云展覽類,形成感情聯結。
讀書,也是讀自己,從某個片段中感受相似的心聲,或者是書所具有的個性與自己相契。2021年世界讀書日,騰訊新聞上線一個互動測試類H5——你是本什么書?通過綜合用戶提交的答案,生成一本具有性格色彩的書,激發人們興趣。
以書喻人,性格測試類H5拉近溝通距離。品牌從讀者本身出發,聊閱讀,引導一起探索閱讀更深層次的意義。
而云展覽方面,主題式、系列化的內容表達,引人入勝。護膚品牌HomeFacialPro聯合單向街書店,推出線上詩展《女性是一座圖書館》。Be a lady?Be a library!一句價值主張擲地有聲,展現女性不被條條框框定義,敢于找尋截然不同的自我的勇氣。
總的來說,每一種解題方式雖各有亮點,但依舊圍繞在閱讀意義。而當我們提到閱讀,或多或少被儀式感裹挾,缺少在閱讀里的無拘無束。正因如此,品牌在做讀書營銷避免束手束腳,照本宣科,一昧強調閱讀的必要性,忽視個體在閱讀的真實體驗,需要善于調用更有意思的展現方式,由用戶自主發現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寫在最后
品牌的世界讀書日營銷,實際上是一種商業向善的行為,最終導向的是社會價值。
偏公益向的營銷是否能回到品牌本身,產生實質性效果?關于這個討論,我覺得可以用心智活動來回答。
閱讀有泛人群的情感公約數,能給賦予營銷一股情感推力,促使人們形成深刻的品牌記憶。自然而然地,在這樣的情感支撐之下,為之后的消費行為暗埋下鉤子,這也是第一部分提到的品牌忠誠度。
但話說回來,有效的心智活動,基于順理成章的營銷,洞察、策略、創意和執行的嚴絲合縫。如果是有割裂感的營銷,前言不搭后語的表述,對方無法理解,自然無法溝通到位。
歸根結底,階梯式的內容溝通,提出想法——解釋想法——callback想法,才能令人心領神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