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加持,90后掌舵,豆瓣FM駛向何方?
作者:陳賢江,來源:新音樂產業觀察(ID: takoff)
精神角落,這是豆瓣的自我定位。“角落”一詞意味著它不會是一個大眾化的喧囂之地,而是某一群人自得其樂的“庇護所”。
這種獨立于世的精神氣質,貫穿于豆瓣的每一個產品中,其中就包括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音樂流媒體服務“豆瓣FM”。
十年前,豆瓣FM推出的時候,中國互聯網音樂還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所謂的“正版化”要在五年后才發生。豆瓣FM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智能推薦和豆瓣獨特的氣質脫穎而出,讓人眼前一亮。
十年后,這個“流媒體活歷史”迎來了誕生以來最大也最重要的一次變動,身為行業領頭羊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以下簡稱TME)和摯信資本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加持DNV音樂集團(以下簡稱DNV)旗下的豆瓣FM,為其提供資本保障。此次融資后,新版豆瓣FM將與TME在版權及產品層面達成戰略合作。
而掌握它未來命運的,還是一群年輕的90后。
十年之約
2009年11月,豆瓣FM上線。
秉承了豆瓣精神氣質的“豆瓣FM”,誕生伊始就讓人眼前一亮:清新的界面,簡潔又貼心的交互、精準的智能推薦,在當時紛繁雜亂的中國互聯網音樂市場中獨樹一幟。
過去十年來,盡管遭到各路豪杰的包夾,但“豆瓣FM”憑借其鮮明的氣質,始終是豆瓣青年們的“精神角落”。直到2017年,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豆瓣FM”一度面臨“下線危機”。
危機之下,方見人心。在虛驚一場的“下線危機”中,豆瓣用戶所表現出來的“依依不舍”,讓人感受到了“精神角落”的凝聚力,而2018年4月,豆瓣FM推出5.0版,盡管因為版權原因不得不做了一些功能上的調整,但頑強的延續了強烈的豆瓣氣質,成為市場上一如既往的“異類”。
豆瓣FM5.0版的音樂地圖
2019年,誕生將近十年之后,“豆瓣FM”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一次更新,即將升級到6.0版本,氣質依舊,但變化很大。
6.0版的豆瓣FM,在保留了傳統的簡約、清晰的特點的同時,重新設計了界面,試圖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新增了“精品歌單”、“熱門歌單”和“流派歌單”三個全新的歌單,好歌、熱曲、流派一網打盡。另外,據官方的說明,豆瓣FM 6.0版的推薦算法更加智能化,更懂用戶的喜好。
豆瓣FM6.0先行版產品界面圖,實際界面以最終上線產品為準
不過,對于外界而言,最引人關注的變化可能是此次將在版權和產品層面與騰訊音樂達成戰略合作。
豆瓣FM的用戶可能還記得,豆瓣FM5.0版因為版權問題,用戶必須關聯第三方音樂服務才能正常使用,但這一次豆瓣FM將有望極大緩解該問題,因為,巨頭的加持。
巨頭加持
在豆瓣FM 6.0版的文字介紹上,我們看到了“豐富的版權”字樣。
隨著中國互聯網音樂的全面正版化,版權已經成為音樂服務的生命線。如上文所述,因為版權原因,豆瓣FM曾經不得不靠關聯第三方維生。
這種關聯無疑是以犧牲用戶體驗為前提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豆瓣FM當時的無奈。而在版權價格水漲船高的當下,作為一個初創團隊,DNV需要更經濟的方式去解決豆瓣FM的版權問題,他們的選擇是與巨頭聯姻。
去年年底在美國上市成功的TME無疑是中國互聯網音樂的領航者,月活躍用戶上看,旗下四大服務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服務著中國互聯網音樂史上最廣泛的用戶,同時也擁有國內最豐富的正版曲庫。
對于豆瓣FM來說,能夠獲得TME的戰略投資,無疑是一件好事。從此,豆瓣FM的用戶可以更便利的享受自己所喜歡的音樂而無需過多擔心歌曲缺失或關聯第三方的不便,而豆瓣FM也因此有了為用戶提供更多體驗的條件,比如上文提到的豆瓣FM 6.0版的巨變。
豆瓣FM6.0先行版產品界面圖,實際界面以最終上線產品為準
而且,隨著豆瓣FM 6.0的上線,DNV有望讓原本就個性鮮明的豆瓣FM 6.0進一步活化,打造成年輕人的新寵,讓豆瓣音樂人的作品能夠更有效的直達目標人群。
更重要的是,對于DNV來說,有了巨頭和資本的加持,這個由90后年輕人主導的團隊,可以騰出手來,布自己的局了。
90后DNV
對于中國的大多數音樂用戶來說,DNV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這個在去年4月才成立的年輕的音樂集團,由豆瓣音樂和V.Fine合并重組而來,成立四個月就先后完成了兩次千萬級的融資。
剛剛完成的這次融資,除了騰訊音樂的戰略投資,還有摯信資本的跟投。
值得關注的是,DNV是一個由90后精英主導的團隊。DNV總裁李權、CEO唐子御和高級副總裁崔家揚等都是年輕的90后,從他們主理的團隊和項目看,有著顯而易見的年輕氣息。
資本看重當然不只是“年輕”,而是總裁和CEO身上的音樂人背景,以及他們基于個人及行業痛點所規劃的公司戰略。
李權和唐子御都有音樂人經驗,唐子御還曾簽約過音樂公司,而崔家揚則有過10年音樂行業從業經驗,團隊中的“老將”,豆瓣音樂的元老許波,則是知名搖滾樂隊P.K.14的成員。
基于個人經驗,DNV高層為DNV規劃了三條主營業務線:“音樂人事業”、“音樂版權事業”、“音樂流媒體事業”,每一條都抓到音樂人的“痛點”:簡而言之,就是為音樂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而三條業務線背后,是DNV為了更好的為音樂人提供服務所開發的音樂算法、智能推介和版權監控等技術手段。音樂算法可以讓豆瓣FM更好把合適的音樂推向合適的聽眾、智能推介可以幫商業客戶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音樂作品、版權監控則可以幫助音樂人監控版權的使用情況,并獲得相應的反饋和收入。
對于消費者、音樂人和商業客戶來說,DNV就像是一個 “接口人”,而這個“接口人”想做的事情,就是讓三方的對接更方便、更有效。
為音樂人服務
2019年的中國互聯網音樂將進入一個轉型期,存量版權消費見頂,增量市場需要更多優質的原創音樂支撐,決定這一變化的,是原創音樂人可以得到怎樣的助力。
音樂人的需求其實很簡單,有人幫他們把版權管好、把作品推好、把演出做好,并且能獲得合理的收入。
看似簡單的需求,卻因為音樂內容的海量、渠道的分散和單體價值的偏低而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商業客戶在選擇合作對象或者音樂內容的時候,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而煩惱不易,音樂行業長期缺乏有效的等價匹配工具和手段,C(消費者)和B(商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接障礙。
這正是DNV的強項。
DNV的前身,V.Fine團隊設計了一套標準化的“選擇音樂-選擇授權范圍-下單線上支付”流程,既可以讓有音樂需求的客戶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版權音樂授權,同時也可以讓音樂人更方便的上傳自己的音樂作品及快速便捷的獲得收益。
同時,V.Fine擁有3000余位來自50多個國家的音樂人和15萬首版權音樂,而豆瓣音樂擁有近5萬名音樂人用戶,他們上傳了近50萬首作品。在B端,近百萬影視行業從業者使用V.Fine提供的版權音樂授權服務,此外,V.Fine還與1000余名機構型客戶達成深度合作。
而DNV架構這樣一個體系的核心目標始終是更好的為音樂人服務,讓音樂人們創作的內容能夠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獲得相稱的收入。所以,在版權合作上,DNV改變了過去較為繁瑣的授權模式,讓需求方和版權人直接的對接更加直接。
此外,作為音樂人服務的一部分,DNV還推出了自己的音樂人俱樂部Teen Town——占地面積近1000平米的專業級錄音棚,用于音樂創作、錄音、排練、試聽會、私享聚會等,并投資創辦了說唱、爵士、電音等不同曲風的廠牌,開始簽約音樂人,比如說唱歌手AR主理的音樂廠牌All That Records。
盡管是一支年輕的團隊,但在過去兩年來,DNV已經建立起來自己一套相對完整的音樂人服務體系,從音樂制作、版權變現到商業拓展,為原創音樂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如今,獲得騰訊音樂戰略投資的豆瓣FM的升級,可謂是DNV體系的一次重要的完善,隨著豆瓣FM 6.0的發布,在DNV的體系內,一個銜接聽眾、音樂人和音樂需求方的閉環正式形成,而我們所期待的是,這個年輕的團隊如何以年輕人的思維和方法去沖擊當下的市場,給這個行業帶來一場“青春風暴”。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新音樂產業觀察(ID: takoff)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