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A廣告公司滾蛋373天,粉絲50萬
來源:三先生
糾結文章標題用“滾蛋”還是“辭職”,最后覺得“滾蛋”兩個字更有情緒和氣勢,也更有流量。貶義詞比中性詞的力量感更強。
滿打滿算今天是離開國際4A廣告公司的373天,一年的時間里:
開了一家名叫“三支鉛筆”的營銷咨詢公司;
在抖音、小紅書、視頻號分享文案技巧和營銷觀點;
目前粉絲數量已經超過了50萬;
單條作品最高流量400萬(自然流量)。
通過這篇文章,分享一下創業一年的心得、流量技巧、踩過的小坑,就當是自己的年終總結了,希望對一些朋友有所啟發。
1、關于認知:看得越多,不順眼的事兒越少
早些年玩搖滾樂,也出過專輯,雖然不是憤青,但是有很多不喜歡的東西,比如很多粗暴的文案和廣告,比如華與華、金槍甚至葉茂中……
但是隨著我給中小企業咨詢的次數越來越多,做的項目額越來越多,研究消費者行為、消費心理學越來越深入,我發現限制一個人成長最大的阻礙是:偏見。
那種不認同,并非來自于理性,而是來自于不喜歡,然后用邏輯去自洽自己的不喜歡。
同樣,營銷公司和4A廣告公司之間的相互否定,也存在偏見,這個等會兒再聊。
之前給一個4線城市做婚禮拍攝的企業做咨詢,了解完市場現狀和企業優勢之后,我讓他們的招牌上加上一句話:專注婚禮拍攝15年;
給一個東北鹵鵝企業寫的廣告語:整點xx鵝,下飯就是香。
如果放在10年前,我會非常不齒這種毫無創意的文案,但是今天的我很喜歡這些作品,因為它們一句話說清了優勢,說清了使用場景。
文案的美和丑,高級和low,要看文案出現在什么地方,要解決什么問題。
2、關于短視頻:碎片式的注意力,需要碎片式的刺激
不是傳統廣告在新媒體不行,而是表達方式和信息節奏不能滿足觀看需求。
我曾經做過一個測試,把一條名叫《被誤解的W先生》的經典廣告原封不動的發到抖音,最終跑出來200多萬的播放,一毛錢都沒投放。
后來我分析原因,廣告里的特型演員(你可以理解為長相奇特的演員)給人的感覺很新鮮,廣告里的W先生掀女人裙子、打翻垃圾箱、打飛別人的帽子等等一系列行為讓人好奇,結尾解密,原來他是把“風”擬人化呈現,讓人恍然大悟。
從更本質的角度去分析,觀眾的注意力一直在被吸引,而且不斷給大腦各種信息刺激,產生持續不斷的爽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刷了2個小時的短視頻,很爽,根本停不下來,但是刷完之后一回憶,好像什么都沒記住。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刷到一條短視頻,中間有一個觀點你特別想評論,或者轉發給別人。
當你在做出評論和轉發這個動作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并不在視頻內容上,但是當你回到短視頻,很多優質的內容依然能吸引你接著看下去,你不太在意剛剛錯過了哪些內容。
這兩個現象就是短視頻觀看方式的本質:注意力是高度不集中的,信息獲取是高度碎片化的,流量好的內容會提供高密度的信息刺激。
所以這個時候你再去看我的內容,為什么話都很短,為什么不斷切換畫面和信息,為什么經常使用“不、但是”這些轉折的字眼。相信會對你有所啟發。
3、關于營銷和廣告的“萬年撕逼”
很多從4A廣告公司出來的人創業有一個慣例,先噴一噴4A沒用,然后再介紹一下自己公司的業務模式多好多好。
說實話,我不太認同。
我很感激在4A公司里的經歷,也很認可廣告公司堅持的2件事:審美和創意。
只要消費者看得見,能產生好感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但是很不幸,很多特別棒的公司丟掉了這2樣東西,他們希望寄希望于客服和策略。
不是說這兩樣東西不好,而是它沒法成為核心競爭力。
廣告公司的溝通順序是從執行層到管理層,簡單來說就是從主管到經理,從經理到總監,從總監到CMO或VP,一個策略經歷了前幾輪,到最后的決策者手里基本上已經被打磨的非?!皥A潤”。
什么叫圓潤?就是磨平一切領導可能不喜歡的結論、措辭……
這樣的策略幾乎很難奏效。
而營銷公司會直接溝通高層,確定了大方向再考慮執行的事兒。
但很多公司覺得:戰略對了,審美不是很重要。
一句話占領心智就好。
但是一個企業的推廣方式不止有電梯電視廣告,還有很多新媒體維度的溝通,比如抖音、小紅書、視頻號、微博等等,能用更少的預算撬動更多的流量的需求是迫切的。
而且類似服裝、美妝、汽車、珠寶等等這些行業來說,審美和品牌形象決定了能否賣出高溢價空間。
廣告公司說營銷公司Low、沒創意、粗糙,說的是作品。
營銷公司說廣告公司華而不實、花架子、不懂生意,說的是策略。
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局限性。
從更開放的視角來看,只要對企業有益的,無論美與丑,都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我理想中的三支鉛筆:懂生意,有創意。
4、關于2024:務實
我覺得大環境依然是下行的,這是從高速增長到放緩必然會產生的問題,去年廣告公司大量裁員,而廣告公司算是大環境的風向標,企業手里的錢不多,不敢花錢。
但是不敢花錢不是不花錢,而是把錢花在能收回現金流的事情上,把錢花在對顧客有價值的事兒上,把錢花在能帶來新客戶、也能提升復購的事兒上。
要會玩新媒體,會短視頻、會直播、會私域,不要考慮2024年晚不晚,還來不來得及,而是考慮如果不布局,后面的路會有多難走。
最后,AI要玩起來,玩的爛也要玩,甚至專門養個人天天玩GPT、MJ等等這些新誕生的工具。
所謂的抗風險能力,就是不容易被打死的能力。
希望我的每一個伙伴、每一個學員、每一個讀者的企業,都擁有這種能力。
作者公眾號:三先生(ID:sxs-market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