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不起眼的報告,9個今年廣告市場的真相
報告千千萬,陳詞濫調(diào)一大半。
但這份偶然發(fā)現(xiàn)的報告不太一樣,圖多話少,每一張都有一些值得琢磨的隱藏信息量。它再次提醒我,每天在上海所見、在網(wǎng)上所見,遠非現(xiàn)實的全部。
報告是“CTR媒介智訊”對今年中國廣告市場前11個月的花費統(tǒng)計。雖然全年數(shù)據(jù)還沒出來,但1月-11月的統(tǒng)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全年的風向。
完整版報告,下載鏈接在文末!
哪些品牌今年在廣告上豪擲千金?
哪些渠道今年火了起來?
又是誰,在悶聲發(fā)大財?
以下全為個人主觀解讀,錯漏之處歡迎指正~
1. 如果說有什么消費風口,醫(yī)藥保健品應該算一個,即所謂的大健康。
今年廣告花費增幅最大的產(chǎn)品(竟然)是一款安神藥;
廣告花費最多的品牌榜單,前50中有16個都是醫(yī)藥保健品。
無論是需求催生廣告,還是廣告制造需求,只能說,大家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不太好。
2. 線下廣告在復蘇,電梯廣告很繁榮。
說復蘇,是因為2022年所有線下媒介,除了電梯,收入都是跌,只是程度不同。
跌得最狠的是影院視頻(-54%)和火車站(-54%),這不難理解,出門受限的連帶效應。街道、機場、地鐵也是跌,所以這些渠道今年的同比增長,只能說是在去年的愁云慘淡中恢復了一點。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電梯廣告的收入表現(xiàn)堪稱一枝獨秀。
去年還有小漲(+3.5%和+5%),今年還能在此基礎上雙雙兩位數(shù)增長(+20%和+17%)。所以你大概能理解,為什么分眾今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收同比增長了17%,凈利潤漲69%。
分眾三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17%,凈利同比增長69%
相比之下,互聯(lián)網(wǎng)站不增反降。
3. 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今年紛紛在街上大投廣告。
一眾大廠的街道設施廣告花費,漲幅十分可觀——天貓(+738%)、美團(+158%)、支付寶(+105%)、京東(+137%)、小紅書(+367%)、滴滴(+243%)。
想一想,以線上廣告作為自身重要收入來源的大廠,在線下紛紛加大投放力度,能說明什么?
或許是一種“附近”的證明吧。
也可能是在用戶增長遇到瓶頸后,換一個思路。
榜單上還出現(xiàn)了蘋果,以及幾大手機巨頭,華為、小米、OPPO、VIVO。
蘋果在整份報告中只出現(xiàn)了兩次,另一次是地鐵廣告花費榜單,位列第14——地鐵與街道,是蘋果的兩大重要投放渠道。
結合上面一點,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站廣告花費跌2.5%的事實,我形成了一種朦朧的認識:戶外廣告正在重新受到追捧。可能是因為線上投放的性價比沒那么高了,也可能是因為今年,大家真的對“出門”熱情很高。
4. 電視可以說是一個老人媒介了。
用戶的中老齡化明顯。前10名除了伊利和海飛絲,都還是醫(yī)藥保健品。
第3名“超視立”主營老花鏡;第5名曹清華搜出來的都是“神藥”的負面,被詬病許多年,依然堅挺。
除了面向老人的品牌外,還有哪些品類品牌在電視投放上斥巨資?
——真正大眾的消費品。
比如寶潔(海飛絲、舒膚佳、汰漬、碧浪);
乳飲(伊利、蒙牛、君樂寶,百歲山、王老吉、可口可樂);
糧油(金龍魚與福臨門);
白酒(茅臺、瀘州老窖、杏花村、郎);
5. “一抖一紅一分眾”,想把聲勢快速做起來的新品牌,很多還是會選擇大投分眾。
說的是,這個榜單里的易開得、德佑,以及三只小山羊。
這張榜單又名:分眾大客戶
三只小山羊2021年底進駐抖音,定位“國產(chǎn)高奢羊絨品牌”,客單價8000+。2022年與君智達成合作,請君智為其“指定全年的戰(zhàn)備、戰(zhàn)役”,也在分眾進行了大規(guī)模投放。
三只小山羊創(chuàng)始人楊玉勇與分眾達成合作
圖片來源:分眾傳媒
另一個完全主觀的推斷是:德佑和易開得,各自以一己之力,拉動了生活用紙和家用凈水器整個品類廣告花費的增長。
(這張圖還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比如增幅第4的行業(yè)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還有眾多醫(yī)藥子品類上榜。呼應了第1點。)
重金投放是有效果的。德佑2020年底推出專用濕廁紙;歐睿信息顯示,截止2023年2月,德佑已經(jīng)是中國濕廁紙這個細分品類里的第一品牌。
電梯海報的品牌花費排行榜中,還有兩個投放大戶引人注意——“東郊到家微信公眾號”和“熒光到家微信公眾號”。百度后發(fā)現(xiàn),他們主營到家按摩服務,帶一些不可描述的屬性。可謂灰色地帶。
6. 有點小錢的年輕男女,都在電影院里。
人群選擇渠道,品牌則通過篩選渠道,瞄準人群。電影院就是一個所謂的“高凈值人群”集中渠道,汽車與奢侈美妝較多,整體比較時尚。
另一個是機場。
影院里還有一些日常消費品品牌,機場就基本沒有,都是好酒、好車、奢侈品。用戶“凈值”更高、消費力更強,所謂的“高端商務人士”畫像非常鮮明。
7. 飲料行業(yè)整體廣告花費高,集中了眾多廣告投放大戶。
這應該是一個常識了,但還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跡象。
首先是飲料行業(yè)的廣告花費今年前11個月上漲了18%,報告出品方提到,“頭部品牌包括伊利、農(nóng)夫山泉、飛鶴、君樂寶、蒙牛”。
還是貼出這張品牌花費排行榜。值得關注的不僅是他們的同比增幅降幅,還有他們的絕對位次。能上這個榜單的,營銷投入應該七八位數(shù)起步。
其中,農(nóng)夫山泉廣告花費增長670%。2023年中報告中,農(nóng)夫山泉寫道,上半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同比增長30%,“這主要是由于提升了廣告和市場營銷的投入”。
那么,投入主要流向了哪里?
電梯屏(位列品牌花費榜第一,增長674%)和街道設施(位列品牌花費榜第四,增長333%)。
君樂寶也是,主要是旗下鮮奶品牌悅鮮活。分眾信息顯示,“2021年-2022年,君樂寶悅鮮活通過分眾媒體,聚焦全國一二線市場展開飽和攻擊。”
飛鶴的“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能有今天的認知度,靠的也是真金白銀。
8. 廣告行業(yè),并沒有恢復到三年前的規(guī)模。
雖然今年的整體廣告花費漲了5%,但以2020年為界,降——回升——再降——再小幅回升,并沒有回升至疫情前的規(guī)模。
9. 創(chuàng)意是一回事,傳播是另一回事。主流廣告不精致。
這份報告看完,有一個粗略的印象,即廣告人熟悉的、那些以創(chuàng)意好、審美好的廣告內(nèi)容而受稱贊的品牌,在總榜上的寥寥可數(shù)。
創(chuàng)意好審美好,和懂傳播且有預算,很難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品牌身上。
以開頭提到的這個榜單為例,大部分品牌,你可能聽也沒聽說過,知道了也瞧不上,甚至很難稱它們是“品牌”,因為并沒有什么品牌力可言。
它揭示的像是廣告的“基本面”,與獲獎案例和出圈作品都沒什么關系,主打一個硬告知、廣投放、強促銷,產(chǎn)品不精致也不美妙。
它會提醒人,不要把在北上廣的生活當作真實生活的全部;
也不要把你在數(shù)英看到的項目,當作廣告的全部。
眼觀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耳聽國際大外企動向;天天看大制作TVC,分析的也都是時髦新品牌、尖端新產(chǎn)品——這些,可能都是一種篩選后的特權。
最后,還有一些沒想明白的點:
1. 為什么今年計生用品廣告投入大漲?結合后面的數(shù)據(jù)來看,應該主要是由廣告花費增長超過1000%的杜蕾斯貢獻,背后是什么策略?
2. 小猿今年首次登上總榜就沖到了第7,也是娛樂休閑行業(yè)廣告投入的頭部品牌。
不知道是否主要是猿輔導為推廣小猿學練機這一重磅產(chǎn)品?但如此重金且高調(diào)地營銷,在這個行業(yè)似乎也不多見。
2023年5月,猿輔導推出首款智能硬件產(chǎn)品——小猿學練機
3. 電視廣告花費在2023年2月大跌,同比和環(huán)比都是大跌;電梯投放也是。但2023年春節(jié)在1月。所以2月發(fā)生了什么?
完整報告下載請戳:CTR媒介智訊:2023年1-11月廣告市場投放數(shù)據(jù)概覽.pdf
有興趣細看的話,應該每一頁都會有更多發(fā)現(xiàn)。
參考資料:
分眾傳媒,《國貨能成為高端品牌嗎? | 楊玉勇 三只小山羊品牌創(chuàng)始人》,2023-12-01
分眾傳媒公眾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