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作為微信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其勢如破竹尚未犯錯的時候,過于張揚只會自取其辱,這個教訓,來往和易信都吞進過肚子里。
@清華管理評論的趙向陽博士近日針對做了一份樣本調查,研究中高層管理者微信使用行為習慣與時間管理的研究目的。該研究內容包含智能手機的APP使用情況,使用微信的目的,訂閱號和公眾號的使用選擇,朋友圈和聊天工具的使用行為,信息焦慮、微信上癮和時間管理等幾大方面,數據結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微信公開課是微信官方舉行的一次全國巡講,公開課遵循微信此前幾次溝通會的慣例,微信支付的推出加速了騰訊在 O2O 領域的進程,在上月北京站中一共有 7 個案例,其中有 3 個讓人覺得格外值得關注——他們分別來自藝龍旅行網,上品折扣,順豐速運。
假如莫奈也有朋友圈,那么圈子里是怎樣一幅熱鬧的景象呢?
百貨公司不只是一個貨架,也不只是一個渠道商,而能一方面連接消費者,一方面連接供應商,并為兩邊都提供服務。而真正要解決的只有三個核心問題:用戶為什么來?來了有什么好的感受?怎么讓他們下次再來?“喜歡銀泰”微信公眾賬號有31萬粉絲,除了掃碼支付,用戶還可以微信購物,查看優惠,售后服務。
其實就商業模式而言,第三方公司只是建站思維,與pc時代之下的互聯網建站其實并無本質區別。多數企業使用第三方開發平臺只是將其作為裝點門面的工具(不要抬杠說偶爾的那幾個成功案例),而未真正給企業帶來價值。
阿里和騰訊在打車軟件上的爭斗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相比之下,餐飲點評卻是有著巨大價值的市場缺口。在騰訊的支撐下大眾點評有可能步入一條快車道。此外,騰訊本身沒有太強的O2O業務,這也是點評最終選擇了騰訊的關鍵因素,騰訊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持它,如桌面QQ,微信,以及另一個武器:微信支付。
前幾天微信剛剛開放了公眾賬號的支付接口,19日晚微信緊接著上線了新版的“微信開放平臺”,正式開放了第三方移動應用的微信支付申請。注意是“微信開放平臺”,而不是“微信公眾平臺”。
從最初的通訊工具,成長為如今日趨完善的商業生態系統,微信也不過用了短短4年的時間。至于微信今后的走向如何,我們雖無法預知,但不妨聽聽來自于騰訊內部兄弟的對于微信商業走向和機會的分享,或許會有所啟發
品牌價值僅次于蘋果和微軟的可口可樂正在尋求營銷上的突破,力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玩出花樣來。這一次,它瞄準了微信和易迅——通過微信公眾賬號,以及易迅電商平臺,可口可樂第一次嘗試在移動終端上嘗試兌換營銷活動
微信廣東辦公室最終的選址定于廣州TIT創意園,一個被稱為廣州創意名片和文化地標的地帶。在這個創意園區里面,老舊的廠房被改造成了融合創意、設計、品牌等多個主題的功能區。
微信順應移動互聯網的趨勢而生,作為一款即時通訊應用,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微信用戶數量達到三億。用戶用腳投票造就了這個如今正當紅的社交應用,作為一家時刻睜眼看世界的數字媒體,DIGITALING這次選擇觀察微信。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