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騰訊把微信開發者逼到絕境,你們如何突圍?
來源:鈦媒體
作者:老鐵
微信剛放出開發者權限之初,有商業頭腦的先行者就基于微信做出種種開發模塊,諸如微商城微會員微官網之類,但總體而言只是把微信當做入口,跳轉到第三方頁面而已。而第三方頁面本質也只是手機網站那么簡單,其各種微產品的模塊也只是將logo換一換,核心還是手機網站,部分產品可能有所謂微創新,但根本不變。
目前,第三方公司只是銷售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產品模板,服務器以及數據均在第三方公司手里。美名其曰托管服務。服務器以及數據牢牢攥在第三方手里,大大增加來年續約籌碼。而由于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基本都是模塊化服務,除非有大企業光顧,一般企業很難得到第三方個性化服務,無個性化服務就很難接地氣的為企業帶來實際價值。
舉例子而言,鐵哥看了幾家第三方公司的數據分析功能,基本還停留在傳統PC電商時代的路徑來源分析,諸如點擊關鍵詞瀏覽頁面排行等元素,但鐵哥認為這種老套的數據分析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移動互聯網之下的大數據的發展要求。鐵哥認為移動時代的數據分析,是應該建立數學模型,將具體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分析,將地域、年齡、消費頻次、消費金額等元素按照一定算法進行排比,從而能夠準確刻畫該消費者的消費臉譜,利用微信等移動功能進行精準化營銷。可能鐵哥太超前,第三方公司真心沒做。
其實就商業模式而言,第三方公司只是建站思維,與PC時代之下的互聯網建站其實并無本質區別。多數企業使用第三方開發平臺只是將其作為裝點門面的工具,而未真正給企業帶來價值。
再舉個例子,第三方為企業搭建微商城,流量從哪來?線下工作人員如何打破內部部門壁壘往線上導流?這些都是第三方開發公司不可能解決問題。目前企業只是圖一時新鮮將第三方當成玩意玩玩而已,一般服務全年價格均在一萬以下對企業也無任何負擔。但如果第一年不帶來價值,來年企業還會花一萬買個面子嗎?
另外,第三方公司目前銷售模式還是采用各地代理制,基本所有第三方公司都在努力發展各地代理商,代理商利用自己手里資源進行第三方開發銷售。用這種方式短期內業務擴張確實好看,如“微信海”公司,號稱每月營業額已經上三千萬,但三千萬是否包括代理商的代理金我還是打個問號的。從此銷售模式我也敢斷定,第三方公司絕不可能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表面第三方公司是互聯網公司,本質是家軟件銷售公司。
鐵哥撰文并非一味唱衰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在前期已經積累眾多客戶有了良好群眾基礎,面對騰訊的封閉如果第三方公司可以拋棄目前的只圖量不圖質的發展模式對企業進行定制精細化服務,不僅僅是建站而是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那么第三方公司或許有可能在與騰訊的較量中勝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