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森林八周年:收能量暫停,一起飛閱你種下的螞蟻森林
螞蟻森林種樹8年能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想知道你勤勤懇懇收的能量在大地上長得如何嗎?先來場視覺飛閱吧。
《飛閱螞蟻森林》
如果你在人來人往的上海、杭州街頭,抬頭時會看到樹,可能也會看到遠方的一片林。
8年種樹,如何呈現真實治沙成果?
從手機到遠方的大地,一步步將改變具象化——
如何直觀呈現螞蟻森林的種樹治沙成果,向社會大眾傳遞品牌在環保領域的長期投入?面對客戶的項目需求,我們先代入了自己上千天收能量、澆水的用戶視角。
有手機端看著年年日日的綠色能量生長,也有真真切切的人投入綠色能量改變大地,是用戶每天兩眼一睜收能量的具象化,也是無數治沙人無數時日付出的具象化。在另一端的廣袤大地之上,種下一棵樹如同在沙漠寫下一個字,一片林即是大地上的一首詩。以此端,回應彼端的同樣初心。
我們通過設計長時間跨度的畫面對比,以沖擊感的視覺畫面和數據文字信息,展現8年來點滴成長的規模及影響力,直觀展示螞蟻森林在內蒙古種植樹木、治理沙漠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讓改變看得見。
八十一難的創作之路,我們走了兩趟
從東到西穿越內蒙古,不走回頭路——
原本計劃是分為堪景和具體拍攝兩部分,但一到內蒙古就被真實的遼闊震驚了。克什克騰旗、巴林右旗、科右中旗、正藍旗、杭錦旗、杭錦后旗……接到需求那一周,主創的微信置頂群立馬暴增了十來個。事實上每天趕路都要花半天時間,基本上耗干所有精力,從蒙東到蒙西,基本是走到哪拍到哪,不走回頭路。
本來是抱著延續“對比”展現方式來的,但是蒙東的樹都長在草里,蒙西的樹一片片分散在沙丘里,歷史素材也幾乎沒有,所以果斷改變策略,把握好單個鏡頭的質量。內蒙古的螞蟻森林地形多樣,山下的、河邊的、戈壁上的、沙漠上的,利用從東到西每個地區差距巨大的景觀感受,呈現多樣的節奏轉換。
穿越沙塵暴的甘肅之行——
是的,這不是我們第一次為客戶飛閱螞蟻森林。螞蟻森林春種之際,已經先行呈現了甘肅篇。
視頻
3月的甘肅,真不是南方小伙伴能頂得住的。拍攝的第一天,樹沒見著,先遇上了沙塵暴,沙子打得臉生疼,天也變成了《銀翼殺手2077》里的橙色。不得不改變計劃,先跑到最遠的敦煌,再一路往回拍。
六天,從武威到敦煌走了個來回,盡管還沒有到梭梭們抽芽的時候,但看到上萬株土黃的梭梭一排排立在戈壁上時,更有一種生命與沙漠對抗的肅穆感。
從甘肅篇到內蒙古篇,如何再次不一樣?
2部片子,相隔以往的對視——
從甘肅篇到內蒙古篇,再次接到需求時,我們打算做一次升級迭代。原本航片為主的展現,就像觀眾去俯視這一片片大地,能看到森林的宏大和規模,卻也忽視掉了林子下面的人文和生靈。
無人機在不同地區的不同樹木飛過,相隔千里的治沙人抬頭仰望著無人機來到他們生活、種樹的家園。無人機所代表的觀眾視角與內蒙古地區的人們經歷了一次次對視,觀眾是不是也會與這些地區產生一種奇妙的關聯呢。
如果你要拍森林,就不能只拍森林,你要拍旁邊即將傾倒過來的沙漠、要拍被森林保護的鐵路、拍林中的飛鳥和藏在黃土中的一個個具體的治沙人。
其次在不同地區的轉換上,要做出節奏和視覺變化。所以在成片中,基本上每切換一個場景,音樂都會配合著大字包裝、或者利用地圖轉場給到觀眾感官刺激。
勇闖沙漠的拍攝背后
去敦煌的公路上,攝影師與自己的daddy擦車而過。
一進沙漠,車陷了,一路來回,循環淪陷。
內蒙古地勢太復雜了,失誤了,飛機遭殃了。
靠著本地大哥帶路去穿越十幾公里沙丘,返程時車印子沒了,大哥下車商量往哪回的時候,我們真的有點慌了。
寫在最后——
此身雖微小,可擋一粒沙。螞蟻森林8年,累計種樹5.48億棵,為各地老鄉帶來了6.3億元勞動增收,螞蟻森林的每一步都在繼續向前,期待未來的新改變。
和螞蟻森林一樣,敘述方式也在公益領域踐行多年,為努力創造社會價值的品牌、個人,連接起更多的善意。從公益新故事到品牌新故事,敘述方式始終堅持為品牌傳遞大眾故事。
創作人員名單
項目經理:程紅森
導演:曹偉偉
剪輯:楊謙謙
拍攝:曹偉偉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敘述方式,制作公司
【背景與目標】
背景:
從甘肅篇到內蒙古篇,再次接到需求時,我們打算做一次升級迭代。面向大眾真實呈現螞蟻森林8年來的種樹成果。
目標:
1、真實呈現螞蟻森林8年種樹的治沙成果和改變。
2、直觀呈現螞蟻森林的種樹治沙成果,向社會大眾傳遞品牌在環保領域的長期投入。
【洞察與策略】
面對客戶的項目需求,我們先代入了自己上千天收能量、澆水的用戶視角。
有手機端看著年年日日的綠色能量生長,也有真真切切的人投入綠色能量改變大地,是用戶每天兩眼一睜收能量的具象化,也是無數治沙人無數時日付出的具象化。在另一端的廣袤大地之上,種下一棵樹如同在沙漠寫下一個字,一片林即是大地上的一首詩。以此端,回應彼端的同樣初心。
從甘肅篇到內蒙古篇,我們打算做一次升級迭代。如果要拍森林,就不能只拍森林,要拍旁邊即將傾倒過來的沙漠、要拍被森林保護的鐵路、拍林中的飛鳥和藏在黃土中的一個個具體的治沙人。
【創意闡述】
我們通過設計長時間跨度的畫面對比,以沖擊感的視覺畫面和數據文字信息,展現8年來點滴成長的規模及影響力,直觀展示螞蟻森林在內蒙古種植樹木、治理沙漠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讓改變看得見。
【結果與影響】
此身雖微小,可擋一粒沙。螞蟻森林8年,累計種樹5.48億棵,為各地老鄉帶來了6.3億元勞動增收,螞蟻森林的每一步都在繼續向前,期待未來的新改變。
傳播主要在微信視頻號,全網曝光量1200萬+。多家官方媒體視頻號、kol轉發、二次創作。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