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上天下海看動畫賞京劇也要向你安利綠色生活的螞蟻森林,又一次返場啦~
這一次,螞蟻森林聯(lián)合六大博物館,通過六件館藏文物的出鏡,帶你看看早在古代就刻在文物里的綠色生活方式。
螞蟻森林×六大博物館,
用館藏文物開啟“這很綠色生活”4.0
自項目開始,我們便達成一個共識:不加戲。
中華文明的長河里積淀出的無數(shù)文物古跡,是一窺古代人民文化與生活的最好窗口,許多文物本身就代表著古代生活的一角。
與其用以往博物館奇妙夜式的戲謔演繹,客戶更希望尊重文物原本的樣子以及其背后文化的方式,輕抖一個機靈,完成這次中華文化與綠色生活的雙重宣教。確定了基本調(diào)性,小伙伴瞬間開啟云逛博物館模式。即使因為時間原因不能一一入館調(diào)查,但博物館官網(wǎng)、VR逛展、聯(lián)系專家一個都沒落下。最后從海量的館藏文物中脫穎而出的,就是現(xiàn)在與我們見面的六大文物:紅陶獸形器、彩繪雙髻挎包女俑、日晷、銅奔馬、戰(zhàn)國伎樂銅房屋模型、彩繪陶馬與馴馬俑。
這6種綠色生活方式,
早在古代已有先例
紅陶獸形器:自帶環(huán)保杯
石器時期自帶杯,綠在公元前。
彩繪雙髻挎包女俑:隨身環(huán)保袋
舊中式中古包,循環(huán)使用更低碳。
日晷:多用清潔能源
太陽能用了幾千年,歸來仍是新能源。
銅奔馬:綠色拼車出行
如果,你也像它們一樣愛拼車,那就泰褲辣。
戰(zhàn)國伎樂銅房屋模型:宅家少出行
人在家中坐,碳排放噌噌減。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掃碼騎共享單車
小手一掃,馬上出發(fā)。
小小玩笑已被你識破?
哈哈別急,這里還有博物館的專家們精講的干貨冷知識特輯
除開六件文物與綠色生活的創(chuàng)意表達,螞蟻森林更攜手六大博物館文化專家,為你用史料干貨解讀眾多文物背后的綠色生活之道。
天南海北的博物館跑下來,既是對創(chuàng)意的修煉,也是對精力的考驗。好在這一段不短的旅程里,有鼎力支持的客戶,有全程陪伴的制作團隊,還有專業(yè)的博物館專家和工作人員們,一起為綠色生活、為歷史文物展現(xiàn)了更加可愛有趣的一面,對綠色生活的倡議,還會繼續(xù)下去。當然,如果大家看完片子想去博物館打卡,記得也多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哦~
數(shù)英獎案例展示
數(shù)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WMY 五米外,創(chuàng)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在與上美影經(jīng)典IP以及國粹京劇合作之后,螞蟻森林希望繼續(xù)以綠色生活方式為基礎(chǔ),結(jié)合廣泛的公眾傳播領(lǐng)域,通過與更具文化意義的中華文明文物聯(lián)動,以館藏文物切入,探尋這些文物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中的綠色生活方式,完成針對年輕人的綠色宣教與文化宣教,助力螞蟻森林綠色的品牌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
【洞察與策略】
中華文明的長河里積淀出的無數(shù)文物古跡,是一窺古代人民文化與生活的最好窗口,許多文物本身就代表著古代生活的一角,從中延伸解讀出的綠色生活方式不僅更富反差式趣味,也讓人對于綠色生活多一份對文化的傳承感。
【創(chuàng)意闡述】
相比往常司空見慣的博物館奇妙夜式的文物演繹,我們更想以尊重文物原本的樣子以及其背后文化的方式,通過旁白的講解以及其在結(jié)尾的小反轉(zhuǎn),在保證文物本身器型細節(jié),文化意義得到充分展示的同時,也不失趣味感。
同時,在以文物為主角的六支創(chuàng)意視頻之外,與各大博物館文化專家合作打造的《這很綠色生活》文化篇(B站版本)也同步上線,用史料干貨解讀眾多文物背后的綠色生活之道。
【結(jié)果與影響】
創(chuàng)意視頻與專家講解視頻上線B站、微博、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收獲了年輕群體的肯定。同時,也將螞蟻森林與中國文化站在一起的品牌印象不斷加深,令螞蟻森林的綠色生活理念進一步植根大眾認知。
項目信息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