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十年,跨越千里的見面
作為99公益日的創始團隊之一,今年6月,我們開始了99公益日十周年品牌片的策劃,希望以一場真實的「見面」,來呈現十年公益帶給普通人的改變。這場跨越時空的“見面”,不僅記錄了他們的故事,也映照出十年公益之路的堅持與力量。
跨越時空說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隨制作團隊和客戶一起輾轉多地,見到了4位真實公益受助者,也走進了他們十年后的生活。4場發生在2024年夏天的「見面」也讓我們見證和記錄了不同的真實故事,在影片內外,我們被持續觸動著。今天除了分享最終的成片,也和大家分享那些記錄過程中的故事。
《十年》
跨越1000公里來洗車
家住西安的紀旭恒向所在單位請了兩天假前往1000公里外的安徽安慶,這是三十五歲的他第一次來到這座被稱為院士之鄉的小城,不過他來這里不是為了見院士,而是為了洗車。
一天后,一位叫浩然的洗車工在慧靈洗車店接待了紀先生。浩然用專業的噴水槍仔細清洗著紀先生開過來的黑色SUV,紀先生在一旁靜靜觀察著這一切。眼前這位專業的洗車工其實是一位唐氏綜合癥患者,他的心智年齡大約相當于一個小學階段的孩子,但是這并不影響他把一輛覆蓋灰塵的車清洗的潔凈锃亮。
浩然主要負責清洗輪轂,而他的另一位搭檔小于則負責擦洗車窗,小于是一位自閉癥患者。在洗車這件事上,兩位搭檔有明確的分工,事實上,正是通過拆分汽車模塊,并讓每位心智障礙學員反復地學習自己負責的部分,這才讓他們能夠通過合作完成洗車的工作。
浩然之所以能夠從事這份工作,而不是躲在家里,離不開以紀先生為代表的捐助者們在過去幾年給「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的捐款。在這次洗車之前,紀先生并不知道那些每個月捐出的小額捐款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改變和影響,他只是堅持做著這樣一件小事。如果不是我們要在99公益日十周年記錄一場捐助者和受助者的「見面」,他也不會收到這份特別的邀約。
而這份邀請最早來自99公益日品牌團隊樸素的期望:時值99公益日10周年,品牌希望以一場真實的「見面」,來呈現十年公益帶給普通人的改變。盡管他們在尋找創意伙伴來共創這支品牌片,但這一次,客戶希望放下創意,回歸真實。
“如果什么都能用命換的話”
生活在西安的紀旭恒,成為4位受邀捐助者中的一位。而之所以愿意接受邀請不遠千里過來“洗車”,其實紀先生有一份私心。他很好奇這樣一群“特殊人群”是怎么工作的?這位35歲的男人有一位智力障礙的孩子,今年剛剛十歲,現在在妻子的陪伴下就學。將來孩子該如何面對社會?又能否被社會所接納?是身為父親的他最關切的問題。
但是慧靈洗車店的存在已經給他提供了一個答案——心智障礙人群也有機會成為一個普通人,擁有一份工作和收入,創造價值并融入社會。
創辦洗車店的是安慶慧靈心智障礙扶助中心的徐校長。十年前她一人創辦了這所學校,讓幾百位心智障礙學員得到了成長和發展。身邊跟隨她從業多年的王玲玲老師贊嘆徐校長是一位充滿力量的女性,但十年前,她曾是一位絕望的母親。
安慶慧靈心智障礙扶助中心創辦人徐曉健,也是一位心智障礙者的母親。
“如果什么都能用命換的話,那天堂一定站滿了媽媽”。回憶起那段帶著兒子求醫的經歷,如今的徐校長臉上只有平和的微笑,但她用“絕望”來形容那時的心情。為了帶兒子在上海做康復訓練,她辭掉體制內的工作經營一家照相館,創業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是為了帶兒子就醫。在上海就醫兩年,她花光了20萬,這幾乎是家里所有的積蓄,醫生勸她“你回去吧。別說花20萬,200萬,2000萬也改變不了你兒子的現狀”。一個命題叩問著她:“以后怎么辦?”最絕望的時候她甚至想過帶兒子一了百了,“可既然連死都不怕,我還怕什么呢?”力量從絕望中發芽,她下定決心:“安慶沒有康復機構,我們就自己辦一個!”
2012年她開辦了兒童康復訓練機構,2015年她又開設了安慶慧靈,為大齡心智障礙人群提供日間照料、社區家庭、就業培訓。時間來到2019年,她開始計劃著做洗車行。原因很簡單:這些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融入社會,而融入社會最好的方式,就是工作。
在醞釀兩年后,第一家洗車店開業了。剛開始,顧客來了看見特殊的店員扭頭就走,大家擔心車洗不干凈,還把車給刮壞了。面對質疑徐校長和這所機構的其他老師都有著高度一致的理念——雖然是“特殊人群”,但是要做到市場一流水平。一手搭建起洗車行的王玲玲老師說“我們就是一條路,好好洗車,要是賣慘的話,在家里躺著就好了。”經過3年的發展,1家店變成3家店。還積累了不少熟客,現在徐校長走到哪里,都經常聽到人說“你們那洗車店真不錯”。
肉眼可見的是洗車行的生意越來越好,受到的社會關注越來越多,但是不可見的是互聯網公益系統在背后的默默扶持。正是無數個紀旭恒的力量在平臺聚集,再經由公益組織灌溉到徐校長的洗車店,讓針對性的就業培訓能夠不斷開展培養出更多專業洗車工。這條暗線一直都在,直到這場跨越十年的「見面」終于讓網線兩段的陌生人看見了對方。
今天的洗車“物超所值”
洗完車的紀先生對浩然的服務很滿意,他的贊美讓浩然有些得意,浩然喜歡“當領導”,沒事總喜歡像領導一樣點評工作,發號施令。但是當我們問他“是當領導好,還是洗車好?”,浩然一副“這還用問”的表情:“那當然是洗車好啊!”大概在他眼里,洗車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浩然確實愛車。雖然作為一位唐氏癥患者,在法律上他不具備持有駕照的資格,也更不可能真的駕車上路。但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一直是他的夢想。訪談中,浩然告訴我們一個秘密,他最近正在減肥鍛煉身體,因為想要去海南參加“勇闖天涯挑戰賽”并贏得冠軍。為什么想要拿冠軍?他笑瞇瞇的告訴我:因為冠軍的獎品是一輛SUV。贏得冠軍大獎之后的事他都想好了,“我要一路從海南開回安慶。”
紀先生臨走之前告訴我們,今天的洗車“物超所值”,他見到了浩然,還見到了兒子未來的希望。他看見了自己微小的付出在這個世界上創造的真實改變。
當然,這樣的改變并非一朝一夕,從2015年到2024年,99公益日走過十年,有近十億用戶用各種方式參與公益捐贈,這些涓滴善念在時間的河流中不斷匯集,又經由生態中的公益組織最終傳遞到無數個浩然手中,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機會和希望。
浩然和洗車行里的王老師,王老師負責支持心智障礙學員的職業培訓和發展。
「你幫過的人,能幫更多人」
讓每一個受助者最終都成為幫助者,這也是99公益日品牌團隊的初心。當我們把一個品牌的十年,和4位普通人的十年對照來看時,我們發現99公益日對于普通人的影響變得不言自明,同時又無比具體。
其實香蕉氣球的好幾位成員,自2016年便開始參與99公益日。盡管對品牌和業務都很熟悉,但這一次對我們來說仍有許多嶄新的收獲。此前我們更多通過抽象的數據,比如龐大的捐款額和參與人數來感知這個中國最大公益日的影響力。而這次以「見面」為核心的品牌片執行,讓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走進4地深入4位真實受助者的生活,在前后長達1個月的拍攝執行中,我們親眼看到曾經的失學女孩,如今已變成了講臺上引導學生的教師;曾經的心智障礙患者,成長為專業的洗車技術服務顧客;村里的留守老人,如今能帶領村民一起養雞創業;那個害怕與人溝通的聽障少年,已經能夠用舞蹈向全世界展現東方之美……
可以說這樣的親眼所見,讓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敬畏「微小的力量」,也更相信「時間的加持」。
深耕ESG領域營銷,也是久久為功
在過去數年,團隊成員聚焦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打造過多個在行業和公眾側兼具影響力的傳播項目。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深耕企業ESG領域的營銷與傳播。我們相信品牌的價值來自于一個企業的真實行動,而這個“行”,除了來自核心業務與產品之外,就是企業在社會責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具體的實踐。品牌依然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回答「我是誰?」,但故事不應是懸空的魅影,而應該更加貼合一家企業所真正行走的腳步,創造的價值。
如同「99公益」升級為「久久公益」,那些在日復一日中所沉淀的社會價值,值得被講述也應該被講述,這不僅是為了完成品牌對自身的建構,也是我們對心中美好社會的積極參與和發聲。
紀先生說,很長時間里,他不愿意讓周圍的同事朋友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心智殘疾,但是這一次他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參與拍攝也正在于他意識到“排斥沒有任何意義”,讓他啟程來與浩然見面的背后,有一個更大的動機——他想讓更多大眾能夠接納這樣一群看似特殊其實普通的人群,即便他們不是你的孩子。
或許當這支品牌片上線播出后,他會再次發現自己微小的力量背后其實一直都有一張大網托舉著。
故事中的其他三位主人公
劉原琳見到了春蕾計劃的捐助者史麗麗,聊天中兩人驚喜的發現多年前高中畢業的劉愿琳曾前往北京參加春蕾計劃夏令營,而那一次作為“學姐”的史麗麗恰好是這趟活動的志愿者。
年輕時雙腿因病致殘的魯外婆因行動不便,幾乎從未出過遠門。家,就是她的全世界。「外婆的禮物」讓她在家門口就能有一份事業,聽說自己的雞蛋會郵寄到全國各地,她驚喜不已。“我以為我的雞蛋最遠就到西安呢,真沒想到。”
患有聽力障礙的小鑫,小時候很怕和小朋友們聊天,聽不清也不會說,他常常躲在房間里。幸運安裝了人工耳蝸,在「愛的分貝」支持下擁有了更加清晰的聽力,這支持著他站上舞臺成為專業的舞蹈演員。
最后的最后,說出心中的感謝
非常感謝騰訊99公益日品牌團隊不分彼此的信任,在充滿挑戰的過程中分擔壓力,協力向前。是他們竭盡全力的“全網找人”和不遺余力的攻克難關,最終促成這4場特殊而富有意義的見面,讓故事有了被紀錄的機會。
感謝「非常制作」團隊的辛苦付出,感謝張智發導演的用心投入。以及感謝4組項目中的公益組織以及每一個具體的人對拍攝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信任。讓我們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執行過程中,總是不斷得到力量和溫暖,這成為我們參與這個項目最大的額外福利。
正如99公益成長為久久公益,節日有期,但善念久久。?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