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翻譯家樹才在《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中寫道,“寫詩的能耐,本來就在孩子們的天性里。為什么?因為他們擁有童心。而我相信,童心即詩。”
可惜,在我們的教育中,“詩”的形象是模糊的,是背得滾瓜熟爛的課文,不是生活中切實可感的詩意,只流于紙面,卻未入心中。
所以在缺乏詩歌創作鼓勵的環境之中,很多孩子的詩心常常在萌發的剎那,也就暗自熄滅了。近來,有更多的社會力量意識到我們需要恢復詩心,打開、并保護孩子們心靈成長的通道——
一、用一首詩換一雙球鞋?
近期,由中國銀聯制作的一部公益影片《詩的童話》便向我們假設了一個美麗的可能性——詩歌,也許真的可以是財富。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漁村,第一個畫面是寫詩少年黑子用力打碎自己的儲錢罐,抱著所有的積蓄一腳蹬上自行車,穿過彎彎繞繞的長巷,騎向港口——他想要跟隨羅老師離開這個村子,改變命運。老師問他,“進城干嘛?”他說,“進城賺更多的錢,找我爸媽。”
這是很多鄉鎮孩子的想法。在有限的資源里,鄉村的生活是可以預見的,只有通過“離開”,到“另一個地方”才有可能實現不同的人生。而對黑子來說,港口就意味著出口,海的那頭有父母、羅老師,以及充滿可能性的未來。
但羅老師在讀到黑子記錄詩歌的小本子后,卻制止了他的這種念頭,理由是——在去賺錢,獲得真實的財富前,黑子應該先保護自己的詩歌天賦。他告訴黑子,詩歌才是他最大的財富,甚至可以換自行車和球鞋。善意而美麗的童話就從這里開始——
黑子堅信詩歌就是他的“硬幣”,不論是交學雜費、修車費,買球鞋、新漁網……他都會堂堂正正地撕下兩頁自己的詩給對方,“喏,夠了不?”漁村的大人們也心知肚明地一起“演戲”,高高興興地收下“詩歌貨幣”,保護他的小信念。
村子里的大人們也開始受到黑子的影響,有人寫詩言情,還有人組織詩歌朗誦會,小小的漁村因為詩意的流動,而更有生機。
比起成年后可以獲得的財富,少年時期自然萌發的詩心是更為珍貴的。影片里黑子的詩歌改編于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行動真實捐助的山村孩子的創作,在他們的詩句里,你可以明顯感知到這是自然生發的藝術結晶:海面流變的光線、破土而出的小草、落葉如哭泣的大樹……
相對于總是神色慌忙的成年人,孩子們有更專注的目光去注視自然界的變化和時光的流動,那些瞬間不僅入了他們的眼、鼻、耳,也滋養著他們的心,繼而再從筆端自然流出,凝練成詩。而且,人在童年時期需要原鄉的滋養,才能有更成熟的自我認知,去面對日后復雜、充滿誘惑的社會環境,這是一種生命的“底氣”。
然而,詩心也很脆弱,尤其是孩童時期,格外需要他人的保護。在故事的最后,當黑子抱著一整本詩集問售票員買一張到廣州的高鐵票時,我們不免和村民們一起擔憂:進城后,離開村民的善意保護,黑子的詩歌貨幣還能繼續通用嗎?
不過,這支影片至少是一個美好的寓言,讓我們看見,詩歌也許無法成為現實的貨幣,但可以成為一種精神貨幣,即便是難以相信童話的成年人,也會愿意去保護孩子的童話。
二、故事里的童話,正在現實里成真
童話不是現實的反面,而是現實的起點。關于寫詩能否謀生仍然是個問號,但可以確認的是需要被守護的不僅是孩子,而是每個有詩心的人。
其實,影片中所呈現的童話,也在現實里真實地發生著,《詩的童話》的故事原型,正是「銀聯詩歌pos機」四年來守護山里孩子詩歌才華公益行動的再現。
到如今,「銀聯詩歌POS機」已經幫助近5000名“小詩人”點亮詩歌夢想,第一座小詩人圖書館已經順利建成,未來,還會有更多小詩人圖書館落地,也會有更多像黑子一樣的小詩人得到守護。
三、詩,本該流動在日常中
詩意可以有各種形態的表現方式。在互聯網時代,詩歌的傳播已不僅限在紙筆之中,此次中國銀聯還設計了線上互動募捐渠道“大山回聲”H5,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山里孩子們的詩句更具像化。
當你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動,點開一個小詩人的動畫人像時,就像在與他對話。不僅可以聽到小詩人們朗讀自己作品的聲音,也可以留下自己的讀詩錄音,就像是山中的呼喊與回聲。
這種線上共創的形式,也打破了以往“詩歌POS機”只以實體形態出現的方式。人們可以在線上完成對話;也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更方便地給予山里孩子支持,幫助籌建正在建造中的鄉村圖書館。
今年是中國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行動項目的第四個年頭,在給予山里孩子幫助的同時,項目也在隨之成長:從最初看見鄉村教育的缺失,想要幫助山里孩子的才華被看見,到逐漸發現和形成城市與鄉村、成人與孩子之間的雙向精神守護——守護山里孩子的精神家園,也是守護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直以來,中國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行動項目,都在致力于打造更多束的光:不論是最核心的詩歌POS機(只需在POS機上支付一元錢,就能得到一首山區孩子的小詩,同時為山區孩子的藝術素養課程提供資金支持),還是每一年不同主題的公益影片、公益事件、出版詩集、線上線下的創意募捐形式……都是希望這些光能打進那些鄉村孩子的心靈里,讓他們的詩心被更多人看見的同時,也能成為一種柔軟的力量,反過來滋養這個堅硬的社會。
詩心在一個人的靈魂里萌芽,是件無比珍貴的事。它應該得到保護,不論是山里的孩子,還是城里的大人。詩意,本就來源于日常生活,它可以跨越媒介、地域、語言,流動在每個人的心里。
就像泰戈爾寫給孩子的那首《祝福》中所言,“祝福這個小心靈,這個潔白的靈魂,他為我們的大地,贏得了天的接吻……保守著他的信任,引導他到正路,祝福他。”保守山里孩子的才華,也是保守我們的詩心和善意。
注:打開云閃付APP,搜索“詩歌POS機”,即可閱讀山里孩子的詩歌,進行公益捐助,助力小詩人的才華被更多人看見。
文章轉載自三聯生活周刊
文章策劃:三聯.CREATIVE
文章監制:沈藝超
文章編輯:林翠羽
文章作者:Feathers
數英獎案例展示
創作人員名單
首席創意官:黃海波
創意總監:陳佳辰
品牌總監:程粲然
創意組長:胡赫南
創意組長:徐小盼
文案:朱佳暢
品牌主任:高珊珊;劉芳宇
劇本/導演:廖義源
監制:楊治軍
監制助理:曾真
攝影指導:王維華
剪輯師:李成兵
作曲:張釗寧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天與空,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自2019年開始,中國銀聯第一次了解到大山里的才華和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發起「詩歌POS機」公益行動,把山里孩子的詩歌裝進POS機,只需支付一元錢,打印出的POS單上面就印滿了山區孩子寫的一首首小詩。
需要被守護的不僅是孩子,也是每個有詩心的人,守護山里孩子的才華,也是守護我們的詩心和善意,一元錢,一首詩,它們看似微小,可背后連接的希望與期待卻是龐大的,愿詩意回歸現實,實現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愿每一個孩子的詩心,都能被好好呵護。
【洞察與策略】
詩心在孩子的靈魂里萌芽,是件無比珍貴的事,然而,詩心也很脆弱,尤其是孩童時期,格外需要他人的保護。中國銀聯詩歌POS機公益項目的第四個年頭,品牌響應時代精神共同富裕方針,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以公益行動為故事縮影,從“守護孩子詩心”的公益初心出發,推出《詩的童話》公益影片,致力于讓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得到更多關注。
【創意闡述】
區別于常規公益片的煽情催淚,片子以歡快、活潑為基調,假設了一個美麗的可能性——詩歌,也許真的可以是財富。用一個美好寓言的方式,向大眾娓娓道來一個發生在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雙向守護的美麗童話故事。 詩歌也許無法成為現實里的貨幣,但可以成為一種精神貨幣,讓即便是難以相信童話的成年人,也愿意去保護孩子的童話,守護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結果與影響】
影片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廣泛傳播,線上曝光量高達8252.7w+,收獲全網互動量17.6w+,#中國銀聯詩歌POS機#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3.7億,討論11.7w,僅9月14日故事片上線當天,話題閱讀量高達2442.5w+,達到近30日以來單日最高峰,一躍登上數英網、廣告門、新片場等各大平臺首頁內容推薦,引起17家雙微行業號主動轉發分享,無數人在評論區分享留言:“好的老師能影響人的一輩子。”、“曾經被守護過的詩心,可能會在長大的某一天長成參天大樹。”、“詩的童話是另一個關于圣誕老人的故事…”,不斷放大「銀聯詩歌POS機」公益IP的價值,展現四年公益成果,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公益行動中。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