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做過很多項目,也拍過很多片子,卻是第一次完全in-house拍攝制作,做出了一條12分鐘的紀錄片。
盡管現在的傳播環境已經被短視頻霸屏,但我們還是想將小紅書社區里的8位作者,幫5家街巷小店無償改造的故事告訴大家。
項目的源頭其實很簡單,6月上海封控措施解除后,當我們走向街頭,熟悉的街頭變得有些陌生。
“很多小店開不下去了”
“街邊越來越多的小店貼上了招租”
“小紅書里有很多用戶和小店之間的故事,有點可惜”
“我們是不是能做點什么?”
“感覺可做”
“那就做吧”
要幫助上海街頭小店的想法,是在一次云監拍時忽然冒出來。
整個項目組的成員都是滬漂,有的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快15年了,有的則是去年才踏進魔都,但一說起藏在上海街頭的那些小店,大家都很有感觸。
加班后,在一家還亮燈小面館掃兩口面。
路過一家賣二手書的書屋,擼了擼門口的小貓。
聞到小區門口的咖啡館的豆子香,老板招呼你嘗嘗新品。
...
很多生活在城市的記憶點都和小店有關,也是這一家家小店,讓匆忙的我們在這座城市感受到了慢下來的生活氣。
短短半個月的征集期,4000名用戶在#我和這家店有故事 下真誠分享有故事的小店,100位社區“能人”主動報名參與改造。因為沒有預期,所以看到話題頁中一個個故事時,我們還是感受到了所有小紅薯的善意,于是在體感溫度50度的6月,我們走上了街頭去和店家聊意愿。
遇到過覺得我們是騙子的爺叔,也遇到過根本不知道小紅書是什么,但提出“無理”裝修需求的阿姨。
經過一輪一輪的篩選和了解,最后選出來現在大家看到的5家和我們玩在一起的店主。
第一家被確定的是在小紅書附近200米遠,老盧灣區的老網紅「寶寶文具店」。
這是寶寶開店的第32年,位于新天地地下室。店主劉阿姨是黃浦區個體戶協會的副會長,阿姨知道小紅書,我們去時就說“總有小姑娘來我店里,說是小紅書上來的呢”,同時也和我們表達了不太懂手機互聯網,但是可以學也想和年輕人一起交流。
第二家是店主自己報名的,藏在進賢路弄堂深處的「天真無邪vintage」,是很“年輕”的一家店。
店主是一位98年的創業小姑娘,店今年1月才開。疫情時期和自己的店一起被關在了這個社區里,然后她被好心的鄰居“收養”,同時也收養了4只流浪的貓。6月因為生意太差想關店,但因為舍不得鄰居想再堅持一下。看到我們做的改造計劃,希望參與進來獲得一些新的生機。
第三家是位于湖南路的「1984Bookstore」,在上海圖書館附近已經開了十多年。
在店家眼里,這家店因為不盈利早在2020年就面臨倒閉,靠著賣給老客人一些文創“盲盒”活動存活下來。店主14歲就開始創業,一直秉持著一個初心,希望來店里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專屬意義。
第四家是位于延慶路上的小面館「隨意飲食店」,一家37年的老店。
換過兩任店主,一間門面,四張桌子,房租2.4w,價格卻很親民。小店門面破舊環境堪憂,因為門頭巨大的“面”字和年代感的黃色裝修成為這條路上的一個可愛風景。
最后才確定的是位于蒙自路的「LiLiTime」,這是一家聾人咖啡廳,在疫情期間因為一篇自救公眾號文章獲得關注。
我們帶著微改造的預設到店里和店家聊,發現店里的裝修、陳設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好,這家咖啡廳是商住樓臨街底商中的一戶,各家店鋪都使用最東邊的一處公共廁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殘障人士友好的廁所。無障礙廁所可不是微改造啊,我們該不該幫?最后的答案是“幫”。
門店確定了,做設計的過程中,反復折磨我們的問題是,“怎么在不影響店家日常經營的情況下,既解決問題又不破壞原有的味道”(因為知道如果做設計翻新一定會被罵),和博主達成了幾個共識
解決影響店家實際經營的問題
保留和放大門店最有特色的部分
修舊如舊,保留店內原有樣貌
于是“老網紅”寶寶文具店,讓老貨架退休了,門口指引更明顯了,優化貨柜擺放加成了一個休息區。
琳瑯滿目的商品帶來的復古感沒變,小店的味道沒變;在兩位設計師博主@小野黑波”和@設計師PAN”的巧手改造下“寶寶在這里”,讓更多新老客人看見了它。
重新優化了空間貨柜的擺放,貨架換成了梯形的,充分利用空間。設計師還在店內“擠”出了一塊休息區,讓不同年齡的“寶寶”都能在這里逛到盡興。
占據一代人童年記憶的文具店,經過這一系列細節上的煥新,也將成為更多“寶寶們”的新樂園。
「天真無邪vintage」,讓舊衣服有了新的展示機會,流浪貓有家可去
原始的店內,衣物非常凌亂,貨架少,整體進出不方便。店里4只流浪貓,是店主韓雪“愛“的負擔。
針對店內的流浪貓收養問題,設計師@Mjoar 李 首先對LOGO進行了重繪,讓其辨識度更高。
然后重新布置了店內的布局,讓店內的陳列變得更加清爽干凈,讓所有的舊衣服,都有了“新樣子”。
設置的貓貓領養部落,領養代替購買,未來的天真無邪也可以成為貓貓主人們交流的場所。
1984Bookstore院子做“減法”,用舊物變成院子里的新裝飾
設計師@報亭咖啡NewstandCoffee自己也經營著小店,對于1984的改造很快就和店主達成了一致,最有特色的院子,要改成真正意義上的老友“會客廳”。
過多的椅子變成墻上的“裝飾”,柜子與木桌都是店里之前遺留的舊貨,一部分被重新組合,成為寵物爬架,給寵物更自由的空間,增加人寵的互動。
另一部分,則成為了休息臺上的木階,修舊如初,不添新的成本。
角落廢棄的浴缸,曾經是蚊蟲的滋生地,現在則成為了院子景觀的一部分。而沉重呆板的黑鐵門窗,在增添了小小的窗戶燈箱后,顯得更加溫馨醒目。當然,一切最終的目標,是讓店存活下來。
隨意飲食店,請你“有空過來隨意吃面”,在店里見見面
設計師@小號大力與@阿黃 負責的隨意飲食店。店主成阿姨對于客人的互動感需求,通過一個小小的燈箱設計來實現。
“彈窗式”的視覺效果,讓店鋪增添了一些年輕活潑的氣息,在黑夜中也變得更加醒目,看到燈牌來吃面的客人更多了!
門店的“面”字,可以說是最為獨特的存在,于是,設計師設計了一套對應的餐具,讓面店的屬性顯得更加突出。
隨意飲食店多年的經營,本身已經是記憶的一部分,將這份思念牽引而出,一個簡單的照片墻,便足以構成一切。這些不僅是上一任店主的,也是成阿姨的,以及與隨意飲食店一起渡過13505個日日夜夜的客人們的最寶貴的回憶。
LiLitime:一家特殊的咖啡店,終于有了一個友好的無障礙廁所
訴求非常明確,設計師@SHAW.SHAW.熱與主理人交流了許久,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設計構思。
他希望這個無障礙廁所,不僅使用方便,也能帶來更多的精神慰藉——讓殘障人士們了解,這個世界有人在關心他們。
新的空間規劃更加合理,動線的更改讓人員來往更加順暢,整體空間利用率得到提高,還增加了不少殘疾人專用的設施!
項目上線的并不順利,中間延期了一次又一次。遭遇了廁所墻都敲掉后,發現尺寸不對,重新測量;也遇到過隨意樓下的阿公,阻止我們去刷墻裝燈,從樓上潑水...紀錄片的素材,是導演杜甫每天去一點一點蹲回來了,發現情緒不夠,又扛著機器重新記錄。
所幸公司沒有強壓的指標,愿意給我們一點時間,做好一件事,真正的能夠給到小店一些支持。
上線后,也收到了很多爭議——看不出來變化,看不到改變,在用戶心中充滿了大大的疑問。
但這也是這個項目,我們最一開始的初衷——“為了不變的改變”,不是為了商業噱頭,去大改特改,而是走進小店,走進小店主的內心,找到這個店在這個社區里最需要留住和更新的地方,保留它原本樣子的同時,也讓大家在小店里更便捷。
我們也知道幾個小店的改造,的確很難徹底消弭城市小店的生存困境。但希望店主和每一個參與者,能從匯聚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種能量,重燃勇氣與信心;也讓更多人能夠開始關注這些小店,愿意去做出嘗試幫小店“改變”;最終幫助大家找回社區生活里,人與人相互匯聚、相互陪伴的溫度。
就像一個用戶說的“小店很小,只能容得下我們身邊的人;小店很大,會帶給我們最好的幸福感”。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小紅書,品牌/廣告主
【背景與目標】
1.在疫情的沖擊下,很多街頭巷尾的小店瀕臨倒閉。為了幫助這些小店恢復生機,小紅書發起“街巷小店幫扶計劃”,發動小紅書社區的力量,幫助上海5家小店做設計改造,并協助1000多家全國小店“開進小紅書”,通過線上開店進行數字化轉型。
2.社區的力量再嘗試,用小紅書用戶的分享和創造,為小店做改造,讓小店的閃光點被更多人看到;去年社區運動場改造站外有聲量,但是站內用戶沒法參與,今年嘗試號召用戶參與分享和共創,小紅書提供改造基金,改造的小店由用戶提名,改造的設計由用戶完成。
【洞察與策略】
洞察:
1、 小紅書上有很多小店/老店的故事,這些故事溫暖、有人情味、能打動人心。
2、 小紅書上探店不只有打卡拍照,探店的“多元”性應該被看到。
3、 疫情復工后小店的生存變得困難,在政府扶持之外,大眾對“互幫互助”的“復蘇”方式會更買單。
因此,我們進行了一次社區力量的嘗試。號召用戶參與分享和共創,小紅書提供改造基金,改造的小店由用戶提名,改造的設計由用戶完成,用小紅書用戶的分享和創造,為小店做改造,讓小店的閃光點被更多人看到。
【創意闡述】
1、6月初,我們在站內發起話題#我和這家店有故事,征集到了4000多個用戶故事,從筆記中篩選了5家有故事、有溫度、有改造需求的線下小店;同時發起博主自主報名,在主動報名的100位博主中篩選了8位博主無償參與活動,歷時2個月,8位博主完成對線下的5家小店改造。
2、8月,同時啟動街巷小店幫扶計劃,在疫情不穩定的情況下,為沒有參加改造活動的商家提供線上內容話題、活動策劃、流量傾斜等扶持,希望小店能被社區更多用戶看到、被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到線下去打卡、去消費。
3、inhouse影像制作團隊全程參與拍攝記錄,將為期兩個月的改造過程完整記錄,產出了一條11分鐘的紀錄片,讓小店的溫暖被更多人看到。
【結果與影響】
1、8位博主免費參與為5家上海小店進行改造,完成一條12分鐘的紀錄片;挖掘扶持小B商家「白熊小超市」,一個月之內漲粉7k+,并完成線上開店。
2、獲得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日報、第一財經、文匯報、解放日報;雙話題同屏登上要聞榜,相關內容引發98家媒體自發傳播。
3、話題下投稿內容真誠度高,挖掘到數十位真誠畫風的潛力作者,讓用戶看到小紅書探店是多元的,有情感連接的,筆記背后是一個真實的人在分享。
項目信息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