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們看「抖音生活者說」了嗎?
看沒看過都好,這次和大家來聊一聊幕后的故事。
上周四(7.21)晚上,我們在公司會議室和1.4億人次一起觀看了「抖音生活者說」大會首(出)播(街)。?
大會以 "致每一位好好生活的人"為主題,呈現了15位抖音“生活者”的故事,希望通過講述不同生活者的故事,幫助用戶找到自己的生活答案。
這次需求從一開始就和以往的案子不太一樣。
創意團隊第一件事兒不是思考策略、挖掘洞察、發想創意,而是和客戶一起每天帶薪刷抖音,我們從成千上萬的真實用戶里,挑選了幾百個真實故事,再從這幾百個中選出了15個生活者。
前期取材的日常感和真實性直接奠定了所有影片的底色——真實記錄、真誠表達。
廣告導演們的“神仙打架”
大概沒有哪家代理商能在一個月內一口氣拍完這天南海北的15條片,于是抖音客戶扮演起了分發者的角色。
由我們和另外2家代理商(木瓜、TOPic),以及抖音用戶導演@李程遠不遠 ,基于同一命題和“去廣告化”的敘事調性,分頭完成腳本構思和拍攝制作。
我們負責其中4支。
邀請一個知名導演參與創作并不鮮見,但當席然、張哲、杜中坤、吳奇等多位業內知名導演都卷入同一命題時,這事兒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抖音版的「超級碗」廣告大戰。
盡管每位生活者經歷迥異,導演們敘事風格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呈現了同一種感受——每位生活者,都用自己的方式讓生活開出了希望的花。
沒有精巧的創意概念包裝,沒有戲劇化的敘事,有的只是洋溢著堅韌、樂觀和共情力的日常。
正如直播時的一條評論所說,“這里每個人都是平凡人,每個人都有故事,他們經歷過不易,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什么是搖滾?這事兒就很搖滾
海嘎小學顧老師是我們負責的其中一條。
主人公顧老師是貴州六盤水偏遠山區海嘎小學的一位老師。
「大山的孩子」和「搖滾」,這一對在外界聽上去特別提勁特別正能量的關鍵詞,對于他來說卻要面臨著許多現實的纏斗。
在和顧老師的前期采訪里,我們了解到了另外一些聲音——
“不要把你的思想強加給孩子”
“老師你發達了!收這么多學生,掙不少錢吧” (實際上老師在課后免費教孩子們音樂)
“山里的娃娃搞什么西洋樂器”
他在描述這些旁人的風涼話時,我隱約感受到了一絲被誤解的難過。但他接著說“這些聲音我無所謂,我做的是對的,是對孩子們有好處的。”
相比孩子的成長和變化,這些誤會算不得什么,他的選擇是不去解釋,而是扛著這些風涼話繼續前行。
這條片子由席然執導。
值得一提的是,原計劃只有周末兩天拍攝時間,但為了更加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席導和制作團隊一起,提前一周到達海嘎小學,見縫插針地與顧老師、孩子們、孩子家長們聊天訪談,才逐漸了解到了更多背后的故事。
顧老師也曾是一位來自大山的搖滾吉他手,也曾北漂追逐音樂夢,后來又回到大山,成了一名人民教師。
貧瘠的大山,見到老師就躲的孩子,不敢抬頭說話的孩子,冬天里穿著涼鞋的孩子,這是顧老師的初印象。
因為一個契機,他開始思考:或許音樂,這個曾經被他視為“生命中的禮物”,能給孩子們帶來點什么?這才有了后來的大山搖滾樂隊。
海嘎打動眾人的原點,始于搖滾,但絕不僅限于搖滾。
席然:“我不希望讓大家看完說,哇,這些小孩子真的好天真好可愛,他們現在好酷。而是讓大家看到真正在幫助這群娃娃的山村老師。對小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那些物質,而是一個能夠影響他們的人。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筆墨更多的花在人物上,而不是去虛構一個故事。”
所以視頻里用兩代搖滾人相互映照的呈現方式,一邊是幾經坎坷在大學時才有機會逐夢的顧老師,一邊是小學時代已經可以組樂隊的海嘎小學生。
看似無關的情節,但正是有了這種反差,觀眾才會更加理解「顧老師們」的難能可貴。
一百年前,魯迅先生有過一段肺腑之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
顧老師就是這樣一位發光的人。
當今的中國已經全面脫貧,但學音樂學藝術對于山區孩子來說仍非易事。
視頻評論區屢見“要是我能遇見顧老師就好了”“我的孩子能遇見這樣的老師該多好”之類的艷羨和感慨。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記錄這些平凡但閃耀的生活者,并讓更多人看到。
正因為有這樣即使身處泥濘,但仍然不肯向生活舉白旗的人們,那些無法選擇出身的山區孩子,未來才可能更少聽到「小鎮做題家」這樣的負面嘲諷,才有可能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音樂家、飛行員、舞蹈家、作家,實現比音樂更搖滾的夢。他們以后會不會走上搖滾之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正借著搖滾的力量開始練習飛翔。
這就是教會孩子做夢的生活者的力量。
這是我們負責的另外三支:
會開花的石頭
導演:趙可兒
27歲剛剛完成人工耳蝸手術的石頭,還處在初次認識世界各種新聲音的階段。
前期采訪以及正式拍攝時,如果不翻譯,石頭講話我們只能聽懂大約30%,但這30%已經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生活100%的熱忱。
在我們擔心網友裝聾的質疑會給石頭造成傷害時,他的反應卻是“謝謝他們,把我當成正常人。”“只有愛,能讓我們跨越障礙”,這句話是對熱愛生活的石頭恰如其分的注腳。
為了做到真實記錄,讓更多健全人更了解真實的聽障人群,石頭的拍攝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分鏡腳本。我們根據石頭的興趣偏好,約石頭來了一場旅行,任由他在各種現場做自己,給出最自然放松的反應和狀態(實際拍攝的素材量足夠剪出5小時的片長)。
石頭的臉上永遠有著孩童一樣的好奇與笑容,一直細膩感受熙攘人群、流水蟲鳴、分辨樂器音色、甚至主動提出唱一首《后來》。
我在無數地方聽人唱起過《后來》,但石頭唱跑調的這一首卻是最觸動的一版。關于這個世界,他說,他還想體驗更多。
歡迎來到“全世界最大的健身房”
導演:吳奇
疫情不能出門的那段日子,因為抖音直播健身爆紅的頂流@劉畊宏,設計了有趣又實用的健身操,帶領千萬男孩女孩在各種地方運動起來,所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健身房”。
總看到有一些人問怎么成為下一個劉畊宏,與其說他的爆紅,源自適時精準洞悉了普通人的生活缺口,不如說是堅持三十多年好好生活后的回饋。
一個人首先要自己好好生活,才有可能帶動千萬人好好生活。
畫顆星星送給你
導演:shihao
羅元創作了1800多個“星星小人”,但對他而言,這是和粉絲一起完成的作品。
作為藝術創作者,他嘗試去聆聽沉默的大多數,戍邊戰士的家人、坐輪椅的陽光少女、減肥屢敗屢戰的“斗士”、懷念袁隆平的普通人...
他們的故事與至愛,都在羅元筆下再現成鮮活的小人。
“一顆心被安慰,千萬顆心會被撫慰”,這是起點,而非終點,羅元依然在路上,懷揣著“畫滿10000個星星小人”的小小目標。
四支片子都沒有運用繁復的創意表達,有的只是真誠地把他們怎樣“于平凡處見深邃,于無聲處見驚雷”還原出來,整體氣質平靜克制但卻自帶張力。
在這次campaign里,沒有花里胡哨的創意,就是最好的創意。
一些花絮
還原一個好故事很難,還原4個故事的多線程操作更是不容易。
為了完成拍攝,我們翻山越嶺,卻無心(力)看風景。
多雨多云的高山氣候,亂入鏡頭的牛牪犇們,跨省的反復轉場,所有能打開電腦的地方都是移動工位,一切狀況都在一次次考驗執行團隊的應變能力。
聚(面)精(無)會(表)神(情)的伙伴們~
勇敢牛牛,橫闖片場!
上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疾風驟雨。高效合力搬運設備下山技能get...
創意同學潛伏大山各個隱秘角落,找信號淦腳本(同一時期并行四條片注定頭禿)
海嘎小學的最后一場夜景,我們在高原的山頂點燃了煙花。
一次次升騰的煙花把霧氣氤氳的黑夜染成了彩色。
一群地上的小小的我們,不約而同安靜屏息抬頭凝視天上的噼里啪啦。
煙花照亮了孩子們和顧老師的臉,也撫慰了每位小伙伴疲憊的心。嗯,值得了。
最近的科技新聞,透過韋伯望遠鏡,在深空的一個支點上,可以一窺我們的來處。
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38億年的地球演化,毫無差錯的世代遺傳,才有此時此刻的你我。
生活在此處的人,是造物的奇跡。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米蘭昆德拉關于“生活在別處?”的提問,抖音或許提供了一種回答:好好生活在別處,更在我們所站立的此處。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在向前奔跑的時候,也別忘了好好生活。
寫在最后
篇幅有限,我們說了很多,但還有很多話沒說完。
任何一條片子的落地,都離不開品牌方、廣告代理商、制作團隊的默契配合。
很慶幸,那些吹過的高原冷風,那些夜半填肚子的外賣,那些喋喋不休的僵持不下,那些難熬的日日夜夜,我們都一起并肩扛過來了。
感謝的話太輕太輕,但也還是要說:
謝謝抖音品牌方
謝謝韓老師制作團隊cinemafia
謝謝席導、謝謝吳導、謝謝可兒導演、謝謝shihao導演
謝謝所有對本次campaign給予幫助的各位
你們就是最美好的人兒!
海報
數英獎案例展示
團隊名單
執行創意總監:黃豐哲Daryl
創意總監/CD:鄧已攀Pan
創意及文案/SC:王文嫣Winnie、薛圖光Lucas、馮喆Toni、李瑞寧Rachel、林博涵Andy、潘育希Eric、翟芳彬Heather、賴書博Syubok
美術設計/Art:嚴晨賓、付燕珊、魏麗斯
項目管理/PM :程麗娥Irene、梁馨尹Singing、李俊霓Jennie
制作公司:Cinemafia
導演:席然《搖滾老師》;吳奇《歡迎來到“全世界最大的健身房”》;趙可兒《會開花的石頭》;shihao《畫顆星星送給你》
總監制:韓華蕓
監制:邢祎、王瑞華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MT 蒙彤傳播,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品牌目標:面對疫情反復、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抖音發起2022年度品牌活動「抖音生活者說」,希望通過分享各行各業平凡但好好生活的用戶故事,幫助億萬用戶從中感受好好生活的力量,傳遞“好好生活就是美好生活”的理念,提升品牌好感度。
產品目標:系列紀錄片最大化吸引社會大眾關注,提高「抖音生活者說」直播大會的整體觀看量和熱度。
【洞察與策略】
當生活的不確定性成為常態,人們需要的不是精致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宣揚,而是對過好當下、好好生活的安慰和鼓舞。
相比專門為短視頻平臺創作內容的常規定義“創作者”,那些記錄自己真實生活的創作者更具備鼓舞人心的力量。所以在用戶的選擇上,視線焦點從過去的“內容創作者”轉變為“生活者”,讓抖音用戶說一說自己的生活。
【創意闡述】
真誠,是最具備感染力的創意表達。
我們舍棄花里胡哨的“創意概念”包裝,不演繹不虛構,4條用戶紀錄片都是基于「去廣告化」「真實記錄」的敘事調性,將每位生活者好好生活的故事娓娓道來,傳遞平臺“好好生活就是美好生活”價值觀。
1、《搖滾老師》:用兩代搖滾人相互映照的方式呈現,一邊是幾經坎坷在大學時才有機會逐夢的顧老師,一邊是小學時代就已經組樂隊的海嘎小學生。通過這種反差對比,讓大家看到一個好好生活的山村老師身上所具備的強大生命力。
2、《全世界最大的健身房》:劉畊宏的一夜爆紅并不是疫情時期的撞大運,而是他堅持健身三十多年某種必然的生活饋贈。一個人首先自己是一個好好生活者,才有可能帶動千萬人好好生活。
3、《會開花的石頭》:不必宣揚苦難,27歲第一次聽見世界聲音的他,積極認真傾聽日常生活各種聲音的樣子,就是好好生活本身。
4、《畫顆星星送給你》:避免濃烈的刻意渲染,視覺聚焦撫慰了無數人生活的小小畫筆,只需平靜地列出幾個星星小人背后的真實用戶故事。每個星星小人故事所寄托的深情,是每一個好好生活的人都可以共情的。
【結果與影響】
「抖音生活者說」直播期間觀看人次超1.4億,話題登上抖音熱搜榜TOP1,抖音站內累積點贊量超100W+。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