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被靈魂拷問了么?
再來看一波加長洗腦版的靈魂拷問:
餓了么改了一萬個名字
為品牌升級服務
從曾經讓人印象深刻的“餓了么別叫媽”到“餓不餓都上餓了么”,再到現在的“愛什么來什么”,不難看出,餓了么的品牌定位已經完全改變,餓了么端內業態也從原來的餐飲,擴展到商超便利、醫藥、跑腿取送等范疇。
接到餓了么品牌升級事件brief之初,我們也想過從訂單、藍騎士入手,但最終我們還是回到了“餓了么”這三個字上。想要改變用戶對餓了么的品牌認知,需要做出足夠有沖擊力的改變,為品牌改名,既能激發大家的關注與討論,也能讓餓了么這一品牌名具備更多元的需求聯想。
餓了么改了一萬個名字,表面上呈現了很多新的名字,本質上卻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拓寬外賣的使用場景,打破用戶對餓了么只能送餐的固有標簽。
困了么、渴了么、累了么、飽了么……這些餓了么的新名字,覆蓋了我們生活中瑣碎又真實的需求場景,每個名字又對應著餓了么相應的業務。信息傳達時盡量精簡,讓消費者的注意力聚焦在核心信息“餓了么不只送餐,還送萬物與服務”之上。
官宣平面
玩梗“了么”體
品牌與用戶共創
“_____了么”的句式,是針對我們生活中一些痛點的靈魂拷問,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我們想用這種真實且接地氣的表達,引發用戶的關注與共鳴。
餓了么彈幕視頻
“了么”體提供了一個固定格式,讓用戶有沖動從自己生活中的場景出發,改一個新名字,也讓商戶能根據自身品牌特點,共同創作出更多的內容。
用戶玩梗“了么”體的門檻極低,在這個共創的過程中,用戶心智已經無形打破了“餓了么”三個字的局限,對品牌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而這種句式,也有可能成為餓了么在社交平臺上的另一種聯想與品牌資產,無論什么場景下都能夠二次創作,賦予“了么”體極大的想象空間。
不一樣的改名營銷
看見外賣與用戶的新關系
餓了么改了一萬個名字,不只是在廣告里。除了線上的視頻與海報、線下的地鐵平面,餓了么還為上海上萬名藍騎士定制了新裝備,讓餓了么改名真實地落到用戶的生活中。
藍騎士的新裝備
從用戶視角出發,外賣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重要。外賣平臺早已不只是滿足一日三餐的需求,更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便利。可以說外賣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成為一種解決方案。
用戶需求的轉變,驅使著外賣平臺的迭代。對整個外賣行業來說,外賣電商化已經必然趨勢。處在品牌升級關鍵時期的餓了么,已經通過廣告創意層面傳遞出了構建“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的信號,聚焦身邊經濟市場,及時根據用戶的新需求,拓展更多的外賣業態。
項目上線之后,我們得到了認可,更收獲了很多網友的鬼才改名。有人問是不是太簡單了,對,我們就是想保持簡單,讓美術同學輕松一回吧。
最后,都說這樣的創意一個敢提,一個敢買,此處要重點感謝餓了么客戶對創意的信任。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天與空 ,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餓了么的端內業態已從餐飲擴展到了果蔬生鮮、商超便利、醫藥、跑腿取送等范圍,品牌定位也已從送餐平臺轉變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餓了么戰略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打破消費者對于餓了么外賣只能送餐的固有印象,加強用戶不同需求場景與餓了么之間的聯想,傳遞“餓了么不只送餐,還送萬物”的關鍵信息。
【洞察與策略】
當餓了么三個字與點餐捆綁在一起的時候,餓了么選擇“改名”這個直白易懂的方式,改變用戶對餓了么的固定認知,用品牌名字直擊用戶的消費需求。【創意闡述】
在線下,餓了么承包了上海地鐵9號線徐家匯站,投放了畫面非常簡單的地鐵海報,都是餓了么“改名”的logo,打造了一片藍色海洋。其中既有生活剛需“買菜了么”“喂貓了么”,也有靈魂拷問的“PPT崩了么”、“老板讓你頭疼了么”,體現了傳統餐飲、商超便利、生鮮水果、醫藥等本地生活服務業態的全面覆蓋。同時,餓了么還為上海上萬名藍騎士定制了新裝備,充分發揮藍騎士的傳播能力,讓餓了么改名事件真實落地到用戶生活中。
在線上,我們發布了一支魔性宣傳片,用魔性洗腦的方式演繹各種“xxx了么”,進一步將改名與用戶需求場景深度聯系起來。在微博上發起話題#餓了么改了一萬個名字#,并且聯合來伊份、得力等平臺商家聯合推出主題海報,撬動更大的傳播力。
【結果與影響】
“餓了么改了一萬個名字”項目上線5天內,刷屏社交媒體,引發熱議。話題登陸微博同城熱搜TOP1,各渠道曝光量達4.5億+,用戶真實討論量超105萬,斬獲極高的關注度與討論度。數十家媒體/機構收錄項目,成為2020年關注度最高的品牌營銷事件之一,也成為品牌“改名”事件經典案例。同時,項目并沒有停留在營銷層面,今年冬天餓了么將為全國藍騎士更換印有“更名”LOGO的服裝,用“改名”這一事件營銷推動業務端的改變。
項目信息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