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局”為主題,2024數英獎邀請大家說出自己正在經歷
的困局,并將其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困局,拋給了100多位資
深人士,以期共解行業之困。
這些基于長期經驗與多元視角所得的回答,或許能為你點亮
些許靈光。匯聚在一起,破局之路有跡可循。
行業獎項層出不窮,獲獎意義何在
張大鵬
龍江波
丁典
王威 Gavin
石頭
Raga Ma
毛志健
王申帥 Handsome Wong
binbinbin
童軍
大吳 Big Woo
宋堯 Ever
周建影
鮑成杰
許軍
李東
Anmy Chen
蚊子
小宇宙
湯劼 TJ
李丹 Danny Li
劉佳
沈丹青 PASHU
張東
林偉軍
阿虎頭
陳木土 Moto Chen
康笑
-
廣告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默默無聞的行業,在圈子外的大眾,能夠認識的廣告公司,廣告導演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更需要業內的獎項來給大家一個認可,也幫大家挑選更優質的創作者。... 展開
-
我參加過一些獎項,先說我自己的觀點:凡是認真舉辦而含金量高的獎項,是行業人員一定要參加的。這是個簡單的道理,可是,我是最近幾年才懂得的。
我從業二十多年了,剛入行時非常自負,從來不去參加各種獎項,認為作品需要得到別人認可,那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那一定是弱者的姿態,我也不需要混什么圈子,自己認為好就夠了。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也就不那么中二了。但是,我還是盡可能地保留著年輕時的那股子銳氣。
說到底,任何作品,其實都是需要跟人溝通的,特別是廣告和宣傳片,那不是你自己的自娛自樂。而且,在獎項中,你和眾多高手在一起PK,你才能真實地明白自己強在哪,弱在哪。
以下是我引用我三篇在獎項前的真實感受,具體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這是最近的一個朋友圈文字。
“2024上海國際廣告獎,能走到終審的作品,都是滿懷期待地降臨在這個世上,此刻,作為評委,你在掌管著他或她的榮譽之路,我曾多少次參賽,同樣由他人掌管著我的命運,感同身受。
有一點微妙感觸,它正在影響著我的評判標準--我做導演n多年,可眼前這條片,同樣的條件下,我有可能是拍不出來的,這時,人的天性,會讓你有一絲緊張,警惕,甚至會有一點慚愧,尤其是面對一個新導演時……而正在此時,你們理性很快告訴你,這不就是你應該打出的高分的時候嗎?他應該獲此殊榮,你有責任幫他去力排眾議,幫他去捍衛這份驕傲,并珍惜這個作品給你的營養。”
很明顯,廣告行業的新陳代謝就是這樣運行的,如果沒有獎項,這個新人導演不可能得到行業的認可,那么她的前途很有可能會推遲到來。
廣告圈不能像中國電影圈那樣,老人占位遲遲不退,新人很難有機會。無論新人老人,我們應該尊重~“能者上,劣者退。”所以,廣告行業需要獎項來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
再分享一篇我的朋友圈:
“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美展……中國那些敬仰的畫家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包括小時候課本上癡迷的羅中立的《父親》、何多苓的《春風已蘇醒》,很快,初生牛犢的我參加了一次雙龍杯少兒書畫賽,其實只是個小小鼓勵,但發黃的證書一直被我媽媽保留到現在,她一直天真地認為我會成為一個畫家。果然,慢慢地后來,我就真的考成了一個能夠改變命運、能手捧鐵飯碗、戶籍本上還寫著“干部”的美術生,但是,我哪里會是一個畫家啊?要進入中國美協的展,對我來說仍然比登天還難。
直到二十幾年后的現在,終于收到通知,我的兩件作品入選美協的展了!2024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從12000多件作品中核選出210件作品,我的《神鳥的故鄉·成都》和《北京冬奧會24節氣》目前正在展出。看起來像個勵志故事,其實是柳暗花明。恍惚間,我開始質疑我早已模糊的身份邊界--一個老美術生?一個沒拍過電影的導演?一個非科班的編劇?一個貌似啥都懂點的廣告人?一個動不動就跨界的藝術家?還是?……?在與Ai共同進化的當下,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我還是當年那個只有一根筋的牛犢子。”
可見,行業獎項雖多,但是創作者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那個獎項去參加啊,獎項也是一個自由選擇的市場,各種獎項也自然會優勝劣汰。
我會去選擇一些別的賽道,盡可能地嘗試拓寬創作邊界。
再轉一篇朋友圈文字:
“今日官網公布,我們的《問道成都·蘿莉椒》,成為了大中華區唯一入圍第70屆法國戛納創意節廣告影片制作類的作品。戛納是世界最頂級的獎項,2023年全球有2.6萬件作品參加,亞洲今年僅有十幾件作品提名影片制作類,名單中分別是東京、曼谷、新加坡,而香港和臺灣未入圍,我們的作品就成了大中華區唯一提名獎,而影片制作類更是戛納的重中之重,你的對手是全球包括好萊塢在內的頂級團隊,往屆包括《變形金剛》的導演邁克爾貝,《爆裂鼓手》的導演,他曾還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今年我不知道又有什么大神,名單中和我靠得比較近的是蘋果和可口可樂。我并不奢望奪得大獎,而是作為一個黃皮膚的人,百感交集涌上心頭……”
如果,沒有在國內獎項中的練兵,為國際獎項做好準備,我想,國際獎項是很難登場的。
拿戛納金獅當然很難,尤其是比拼電影工業制作,這其實是中國的弱項,我知道我目前還不夠。什么時候在這個戛納的亞洲影片入圍名單中能多找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如果此文中的意識成為公識,相信在民族復興的當下,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我們會有更多的文化作品走出國門。... 展開
-
獎項亂象終極源頭在于客戶的甄別能力有問題(不是貶低客戶,只是陳述一個狀態)。
客戶的甄別能力有問題具體呈現于:
1.由于各種原因,總之客戶方總是無法定義和鑒別廣告公司好壞,獎項至少算個標準(也因此廣告公司借獎項完成自身包裝)
2.由于各種原因,總之客戶方他無法定義項目價值,多操作點獎項至少是可選標準(也因此廣告公司借獎項完成項目包裝)
所以破除獎項,需要營銷領域的所有客戶先有所改變。但是這實際上太困難了,幾乎沒可能做到。
全世界難吃的餐廳都活不下去,什么獎都不好使。原因是全世界人的味覺都正常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作為生意擁有方,甲方不掌握理論學會鑒別廣告公司是不對的。要學習。
作為項目擁有方,甲方不掌握理論定義出真正好的營銷是不對的。要學習。
就算讓客戶掌握理論有點太強詞奪理了,那再退一步,至少甲方的心思要徹徹底底地回到生意增長這個目標原點,而不是“要有創意要能秀朋友圈領導最近喜歡這種類型要做個案例出來等等等等”。
借一句名言來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展開
-
行業的獎項確實過多,這個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獎項對于公司和個人的意義,我覺得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對自己曾經付出過辛苦工作收獲優秀案例的一個激勵和褒獎,也是在未來對自己的一個加持,公司可以憑借獲獎經歷給公司拿下新客戶背書,而個人可以為自己在職場拿到更好的offer背書。
有很多實戰類的公司會說從來不參加這些廣告獎項,因為幫客戶更好地賣貨才是最好的褒獎。
我部分同意這種觀點,但我可能屬于不是過于絕對和強硬的性格,我會認為,如果確實自己有產出好的案例,而且在公司經營利潤有一定空間能劃分出來給到投獎的話(畢竟送獎是挺貴的),每年還是可以去投一些含金量相對比較高的獎項的。
尤其對團隊中的新人和小朋友來說,獲獎這件事情會多少讓他們在這個行業走得能更加堅定。... 展開
-
我覺得獎項越多越好,獲獎多開心啊。這個行業這么辛苦,那些遙相呼應的黑夜,需要一些慶祝與花火,讓我們能停留片刻,聚上片刻,看見彼此的面孔。只不過,現在的獎都好貴啊,花那么多辛苦賺來的錢報獎,我現在越來越不支持。挑個別有含金量的報一下得了,不如年終獎多發點。... 展開
-
挺傻的,自吹自擂,還要花錢,客戶喜歡看假象那你們就繼續表演。... 展開
-
獎項的公允很重要,當前獎項太多,大環境又很差,真的希望各個主辦方可以做到公正地去看待一個項目。特別是評委的水平關乎行業的發展。... 展開
-
行業需要發聲,獎項眾多并非壞事,含金量各不相同,大浪淘沙后還能發光的才是足赤金。... 展開
-
-
與其花時間精力參加行業各種獎項,不如蟄伏修煉內功,抓住一切機會把項目做好。... 展開
-
廣告公司能夠存在的意義是因為對外界做了貢獻,也就是幫助客戶解決了實際問題,而獲獎在我看來與外界沒有太大關系,更多是內部激勵的一種手段,廣告公司的員工能對廣告一直保持熱愛,需要依靠內心的堅持,這種堅持就來自于他們的自我肯定,獲獎是比金錢更具效果的一種員工激勵。很多公司領獎的時候會請創意總監甚至老板上臺領獎,我的建議是讓那些為項目作出貢獻的潛力股員工上臺接受榮譽,會帶給他們更多自信和對公司的歸屬感。... 展開
-
-
我在過去幾年參與了不少大獎的評審,在評審過程中我觀察到,優秀的營銷案例通常是品牌方和代理商共創的結果,呈現的廣告片可能只有短短幾分鐘,卻承載著團隊長時間的心血。獎項申請過程是品牌營銷工作的反思和總結,有助于促進學習和進步。同時,分享優秀案例能推動行業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行業獎項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和學習的平臺,實現品牌、代理商和主辦方的共贏。... 展開
-
如果把參賽比成考試,各種獎項比成市聯考、省聯考甚至高考。只有參加全國考試,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成績幾何,到底能上985、211還是普通本科。含金量高的獎項不只是獲得一份榮譽,更是高手切磋學習的機會,清晰認識自己水平的機會。當然水獎就不用了。... 展開
-
代表行業的認可度,數英這樣的線上評估體系,更加互聯網化、大多數專家的大數據評估,有很大的參考性。... 展開
-
李東
sesame&watermelon 芝麻西瓜總經理
我本人覺得沒啥意義,但是各個獎項,只要是個獎,在國內都活得挺好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展開
-
小時候,愛哭的孩子會有“糖果”吃。成年了,情緒不會出聲,但創作人也需要一些大大小小的撫慰,燙平內心的褶皺,獎項就是這樣的糖果,更多時候是情緒用品,當然含金量越高,療效越好,比如數英獎。... 展開
-
廣告的首要意義不是拿獎,理性看待和參與,或許能明白獲獎的意義。... 展開
-
拿獎是為了什么?
如果是為了真正的成就感,就選好的獎報,比如數英上標記認可的賽事獎項,瞄準這些一類獎。
如果是為了客戶報喜、報告好看,那其實獎并不是目標,只是道具。
如果看待作品有新的見解,獎反而不重要了,因為作為創意的全程經歷者,你親身看見了你的廣告創意和被它影響和打動的真正的受眾反饋。這和獲獎同樣令人振奮。... 展開
-
湯劼 TJ
LINE FRIENDSIP泛娛樂事業部負責人
-
中國的獎項已經“產能過剩”了,層出不窮后還有層出不窮。有的獎還在往下細分,什么新能源賽道,AI賽道,出海賽道,ESG賽道,短劇賽道,多一個賽道就多收一份報名費,何樂而不為?
每個獎的評審都是老面孔,主席就那幾個人選,千年不變。公司有錢就廣投,廣投就廣拿獎,東方不亮西方亮,那么多獎項,拿不到比拿到要難。... 展開
-
通過行業獎項這個跨行業的交流平臺,我們有機會和其他行業的人交流互動,這讓我們能夠從全新的角度審視和解決品牌問題。盡管大家所在的行業不同,但品牌運營的基本邏輯是共通的。研究其他行業的獲獎案例,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靈感和經驗,幫助我們在處理品牌挑戰時,打開思路,想出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展開
-
-
-
獲獎是行業的溝通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國內和國際獎還是有區別的,國內獎是接地氣,國際獎才是創意更高要求和標準。... 展開
-
有意義,激勵的力量很重要,不管獎本身如何被質疑,拿了就是一種激勵,能帶來積極的能量就是好的。... 展開
-
參與獎項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KPI,比如你希望明年參加數英獎并獲獎,這個長期的目標會驅使你在這一年里的每一個項目都希望抓住機會達到數英的標準。行業獎項這么多,你關注的有限,不是因為你的目標有限,是因為你的精力有限。選好要贏得的獎項,然后無所畏懼地完成所有眼前的項目工作,就這樣。當然,獲獎了項目同事聚個餐,就這樣就好了。畢竟這么多獎,獲獎的意義你都問了不是?... 展開
-
問題非常大,大家一起要抵制這種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誤導行業的什么狗屁獎的行為,嚴重抵制。... 展開
分享我的破局之道
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