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雙十一,為什么需要更多《所有女生的OFFER》?
文:王慧瑩 編輯:陳鋒 來源:連線insight
進入10月,電商人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距離雙11大促越來越近,各大平臺開始鉚足勁制定優惠機制,消費者們也都早早拿出本子做起了數學題。
今年,雙11已經來到第十五個年頭,經過多年的沉淀后,其早已不僅僅意味著低價、促銷,而是從單純的購物狂歡節升級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習慣。
在這一基礎上,無論對廣大消費者還是品牌方而言,建立起情感認同和更深層次的連接,成了雙方實現共贏的一個關鍵前提。
美ONE推出的首檔品牌OFFER的實驗類綜藝節目《所有女生的OFFER》,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探索:
將主播李佳琦直面品牌老板幫“所有女生”拿OFFER的現場談判過程透明化、綜藝化,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進一步了解、走近品牌,以及與品牌建立情感認同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為品牌方提供了一個提前預熱、造勢的平臺。
10月8日,《所有女生的OFFER3》正式開播。連線Insight觀察到,今年,“回到最初的起點”是關鍵詞。所謂回到最初的起點,是指各大品牌將今年雙11的OFFER打到和以前一樣,甚至更低。
較為明顯的一點是,今年,李佳琦與品牌之間的“battle”再度升級。節目中,李佳琦和品牌方們的“談判”看點十足,既有三季元老sisley品牌的“搞笑女總監”Lucia,也有上季被價格難住的fresh品牌“小可憐”Eric,還有新晉“I人老板”自然堂品牌創始人鄭董……
與此同時,《所有女生的OFFER3》在節目體量、時長、品牌數量和環節設計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難發現,表面上看,從冰冷的數字定價到激情的談判,《所有女生的OFFER3》儼然成為很多觀眾的下飯綜藝。但更深層次上,則是雙11正在發生著一輪新變化,即吸引消費者的可能不僅僅是價格,怎么靠內容爭奪消費者,也成了更多品牌需要思考的問題。
01
《所有女生的OFFER》第三季
什么最吸引觀眾?
連線Insight注意到,《所有女生的OFFER》拍到第三季,有了一些新鮮的變化,從而讓這檔綜藝變得更加“吸睛”了。
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不同于前兩季的直奔主題,李佳琦率先邀請各大品牌代表前來團建,給品牌們帶去了更多的松弛感。
sisley的電商總監Lucia一改職場中干練的女強人形象,她身穿一套運動裝,戴著休閑帽,拿著印有sisley的旗幟,自嘲是本次團建的“導游”,一邊努力破冰一邊認真團建。
圖源《所有女生的OFFER3》節目
而在整期節目中,不少國貨品牌的老板們,也為節目增添了更多維度的趣味。
初見面時,自然堂品牌創始人鄭董和珀萊雅CEO方總就迸發出了“I人”與“E人”的化學反應——大眾的印象中,國貨老板往往低調和沉穩,而方總一改往日職場上的沉穩,說著“浙普”和大家迅速熟絡起來;相比之下,第一次錄節目的鄭董緊張到擦汗,上演了一出反差萌。
節目播出后,觀眾們紛紛發出了“sisley姐姐好有趣”“反差萌鄭董找不到口袋”“珀萊雅方總獨自開朗”等真實反饋,節目效果拉滿。
當然,團建也好、晚宴也罷,《所有女生的OFFER3》的重點自然仍在于各大品牌今年雙11的優惠機制和定價。
新一季中,李佳琦仍是品牌方眼中的“餅王”。
在與第一個品牌嬌蘭的談判中,為了讓嬌蘭拿出5ml的黃金復原蜜小樣,并將OFFER回到“最初的原點”,李佳琦直接畫餅“你的未來由我保障”;在與國產運動品牌安踏的談判中,為了讓安踏給到更好的OFFER,李佳琦拿出公眾號頭圖預熱、第一天美妝節安踏返場、模特棚拍的權益。
圖源《所有女生的OFFER3》節目
不僅如此,在前兩期節目中,八點以后的黃金時段已經被李佳琦悉數送給多個品牌,連助播旺旺也在感嘆“八點以后太擠了”。這樣的畫餅大法之下,即便是sisley品牌的Lucia也笑言連續三季的感受是“害怕”。
值得關注的是,《所有女生的OFFER3》中,李佳琦拿出了一個新的談OFFER方式——你有我沒有。作為深入了解品牌的長期合作伙伴,李佳琦抓住品牌“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用其他品牌的OFFER給品牌“施壓”。
當嬌蘭bobo姐為了贈品猶豫時,李佳琦直接說“嬌蘭的OFFER不僅代表嬌蘭能給所有女生多少愛,更代表嬌蘭能帶動其他品牌給所有女生多少愛”;當玫珂菲文森總為了OFFER猶豫時,李佳琦直接拿出嬌蘭買一贈一的OFFER,讓文森總失去“底線”,喊出“那我們跟”,更強調“不是買正品送正品的機制,都是耍流氓”……
一個個極具戲劇化的畫面,拼湊成了《所有女生的OFFER3》中斗智斗勇、金句頻出、更為精彩的談判桌。
02
《所有女生的OFFER》
真正的價值是什么?
如何定義《所有女生的OFFER》這檔節目?“職場寶典”“電子榨菜”是很多觀眾的答案。
“看Lucia和李佳琦為了100ml花水的價格玩起了剪刀石頭布,太好笑了。”“這絕對是我雙11之前的下飯神器。”有網友這樣評價《所有女生的OFFER3》。
不過,《所有女生的OFFER》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給消費者看到價格談判的一面,它更長遠的價值一方面體現在內容層面,另一方面,則是三季節目沉淀下來,這一內容IP在潛移默化中,也為品牌方帶去了更多可能。
邏輯在于,李佳琦用自己擅長的話術和戰術讓老板們逐漸“失去理智”并妥協背后,實際上是品牌對李佳琦及美ONE的信任,而通過這檔綜藝,也能持續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
“小哭包”fresh的品牌負責人Eric,在很多女生心目中的形象很真誠。去年,面對李佳琦低于產品定價10元的價格,Eric作為打工人委屈得仿佛下一秒就要哭出來。
需要知道的是,fresh是隸屬于奢侈品巨頭LVMH旗下的高端線產品,而奢侈品向來有一套森嚴的價格體系,一個品牌的價格調整很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也是Eric直言“這次降價太難了”的原因。
彈幕上,“fresh有Eric真的是它的福氣”“我買fresh就是為了Eric”“給Eric升職加薪”……以往,品牌方似乎是站在消費者的對立面,但在節目談判過程中,當看到高高在上的老板,也會為了幾塊錢小心翼翼,這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圖源《所有女生的OFFER3》節目
過去,消費者通常將他們看作是大企業的代表,但在綜藝的舞臺上,他們露出了更加親切的一面。他們也會緊張,也會感到不安,也會在談判桌上與李佳琦團隊展開有趣的對話。
他們不再是冰冷的品牌名字,而是有故事和情感的真實人物。在這樣的情感認同、信任紐帶之下,對品牌方而言,《所有女生的OFFER》就不僅僅是一個做預熱營銷的渠道了。
此外,在節目中,品牌有專門講述產品的環節,從品牌故事到產品定價,節目給予品牌充分的時間展示產品、講述品牌故事。
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會逐步提升。比如,觀眾可以了解到自然堂為了找到冰川水走過西藏眾多冰川,理膚泉為有皮膚問題的人群設置了理膚泉小鎮……
不難發現,這一節目背后,購物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交易行為,而是以節目為紐帶,拉近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對品牌有更深的認知和情感連接,是《所有女生的OFFER》除雙11預熱外更大的價值。
03
這屆雙十一
為什么需要更多《所有女生的OFFER》?
一個大背景是,今年的雙11是各大電商平臺喊出低價策略的第一年。當平臺要低價,品牌方的壓力自然會上升。
對于品牌來說,要么直接降價,要么用更多價格以外的東西去打動消費者。當平臺、品牌都在比拼誰更便宜時,品牌方的“誠意”,也成為能夠打動消費者的關鍵點。
《所有女生的OFFER》這一內容IP,實際上為品牌方提供了這樣一個“表達誠意”的平臺。
正如上文提到的Eric,去年因價格破防還歷歷在目,今年,面對品牌的的壓力,Eric仍愿意拿出更好的OFFER,他直言是因為他很愛fresh這個品牌,也希望更多的女生也能夠愛上fresh品牌。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是國貨品牌韓束。在擔心消費者不認同今年的OFFER時,韓束負責人哭著表示“今年我們帶著成績而來,不是帶著驕傲而來,而是帶著誠意,很感謝所有女生。”
圖源《所有女生的OFFER3》節目
這也是為什么,節目播出后,“擔心降價這么狠,品牌方代表們回去會不會挨罵”,成了很多觀眾的真實心聲。
這意味著,對現在魚龍混雜的行業來說,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這也是《所有女生的OFFER》能打動人最重要的原因所在——通過品牌方和李佳琦團隊談判的幕后故事,主播和品牌方是否在為消費者考慮,消費者能直接感受到。
比如,在節目中,李佳琦會拿掉不必要的贈品,為所有女生爭取正裝的福利;李佳琦會知道所有女生買護膚品在意每毫升的價格,會和品牌方直接battle小樣的克數……
很多人誤認為李佳琦能吸引品牌的OFFER是因為流量,但從節目中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李佳琦對產品的專業把控,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層次了解。
在小紅書上,一位女生就是這樣被打動的——“李佳琦和倩碧說,現在女生更自信了,美白沒那么重要了,她們開始接受自己的缺點。”上述女生這樣寫道,“這點很打動我,他真的很懂我們女生。”
更重要的是,專業的老板和主播,透明的價格機制,消費者才能一步一步,從了解到相信,再到“放心”。
總結來看,《所有女生的OFFER》實際上給當下的直播電商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即通過內容的形式,進一步縮短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距離,最終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中、后的每個階段,都能夠享受到無憂、極致的體驗和服務。
同時,通過對OFFER談判幕后故事的展現,也能讓外界看到更專業、透明的直播電商的溝通過程。
如今,直播帶貨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進入了比拼專業度和內容力的階段,擁有內容創新和內容制作能力的機構,將得到更多機會。
從美ONE的內容布局來看,從《奈娃家族的上學日記》到《所有女生的OFFER》,再到《所有女生的主播》,都在試圖用有趣、創新的內容,讓用戶產生信任感、參與感。
這些內容的誕生,推動著行業往更透明、更專業的方向發展。而行業也需要更多《所有女生的OFFER》,因為好內容的吸引力,也將帶動更多直播電商機構轉型并發力,共同讓直播電商賽道變得更多元、更豐富。
作者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