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廣告圈的第500天
作者:趙圓圓,來源:圓圓點評
2017年8月,我離開了奮斗15年的廣告圈,投身互聯網,回想一下,也沒什么遺憾的,該經歷的都經歷了:
趴地上寫slogan、在印刷廠拼版、主持2千塊的婚慶、校對包裝文案、服務世界500強、拿一個億的合同、簽約世界巨星、合作流量小生、參與奧運會開幕式、跟國家領導人握手、寫10w+的文章、破億播放量的病毒視頻……
和好多創意人加過無數通宵、和好多阿康歡慶出街稿、和好多甲方大呼小叫、和好多老板談我要跳槽;見過真正的風景、吃過真傳的美食、有真正的好友、體驗過真性情、知道什么是真愛。
迄今為止,我還是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廣告圈給了我預想的生活,給了我光榮與夢想,讓我閃閃發光,讓我時不時攥著拳頭說:生而為人,真好。
我仍然會建議年輕人選擇廣告行業,無論幾年還是十幾年,這一段經歷都將是你年老之后的談資。
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從剛開始的天天上班迷路,到現在滿嘴的穹頂、鉆展、增量、GMV、加權、轉化……猛然回頭,難以想象自己經歷了什么。此篇我想談一下在互聯網公司的感受,也想告訴各位廣告人:
這里有更大的世界,這里更需要好的創意、好的策劃,這的舞臺如此遼闊,是我們的藍海,是我們的one piece!
1、超快的節奏
之前在廣告圈,一句slogan能寫幾個月,看一份brief還有一星期,寫一段微博都要確認再確認。
而在這里,上午剛說完的事情,下午就已經動手開干,深夜就發郵件讓你確認了。以前那么自信的我,現在說話都要反復掂量一下:這個點子對不對。稍不留神,底下人就做完了已經。
2、不可思議的執行力
以前在4A被詬病的各種胡思亂想,無法落地的idea,這邊面癱的程序員聽完之后,往往會點頭說:這個好實現。(你想象不到我現在的膝蓋有多軟)
你想象的到的資源,和想不到的資源,只要在集團內部去找,總能找得到。
3、重新認識了互聯網
如果說地球是一個世界,那么互聯網就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里面沒有邊界,缺少法律,充滿可能性,各大互聯網公司跑馬圈地,玩的不亦樂乎。你往往即是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規則的破壞者,你創造了一個物種,轉眼覺得不好又可以消滅它。
4、沒有上下班的概念
上班可以不呆在公司,下班可以不回家,走廊里放著床,衛生間里擺著一次性牙膏牙刷,老板可以半夜群發消息打Con-call,所有人居然馬上回應。
注意,這不是什么狼性文化996工作制,而是所有人面對工作時莫名奇妙的興奮,我不知道他們怎么做到的。是錢和股票的驅動力嗎?還是統御幾億人消費的權利欲?還是面對各種可能性的快感?這還需要時間告訴我。
5、3萬英尺換螺旋槳
以前的工作是循環往復,充滿確定性。入行第一天就是寫腳本做PPT,離開的最后一天還在改腳本做PPT。
現在每天都是不確定性,高速前進中不斷變化。從面試到現在短短幾個月,我已經換了2個崗位,做了無數從未做過的事情。每天就是犯錯-糾錯-再犯錯-再糾錯。
6、充分信賴的上位意識
雙十一還是圍觀群眾,雙十二就是PM之一,而到了年貨節就變成了一個人lead。日常發起項目,招呼都不用打就開工了。想個什么點子,做完了都未必要通報上級。上位者從來不瞎指揮,也不摳細節,指明大方向之后,就放手讓大家去闖。
7、難以想象的權力
一條新規下去,可以摧毀一個產業帶,也可以重塑一種新經濟體;一個點子執行出來,能驅動數千萬人參與,創造幾個億的日銷量。開疆擴土的快感是前半生未曾體會到的。
8、真的離錢很近
眼睜睜看著一個店鋪的銷量從幾萬到幾百萬只用了短短三個月;眼睜睜看著一個夏天還在和男朋友擠合租房的小主播,雙十二之后給自己買了套別墅;眼睜睜看著曾經只開門店的大牌,滿眼興奮得講電商布局;眼睜睜看著一個賣假貨的卷錢跑了之后,通過網絡追蹤無處遁形,最終人贓俱獲。
也許是離錢太近了,我能清楚的看到有人一步步犯錯,把生意慢慢做砸。有人到處投機,閃轉騰挪的求生欲強烈。有人心中有佛,不緊不慢反而生意越做越大。
9、廣告傳播是銷售的鹽
以前的我認為:不打廣告的企業活不下去;爛廣告做不起品牌;廣告投入和銷售成正比;刷屏的廣告一定能帶銷量;好創意能增加品牌附加值。
現在的我認為:應該打廣告,但應該功能廣告和促銷廣告為主,品牌廣告、情感訴求的廣告為輔;產品體驗比廣告重要。
10、創意不是廣告人的專利
原來“有想法”、“有點子”,是一個跨行業的通用技能啊!在這個次元里,聚劃算也是創意,雙十一也是創意,創意依舊是第一生產力,太開心了!
但問題也來了,原來自己擅長的那些只是廣告創意,在創意的大家庭里,廣告創意只占那么一丟丟。
11、沒有營銷費用,但是有其他營銷費用
在新建部門也好,或者關鍵部門也好,營銷費用真的是少之又少,但營銷活動一點都不少,在這期間,我對于“費用”的認識,又發生了變化。
人民幣只是“費用”的一種,流量也是、粉絲也是、貨品也是,所有能觸及到消費者的都是“營銷費用”。比如我拿300個試用裝搞了個分享活動,或者要到了一個banner位置,這些都算營銷費用。
12、廣告人適合做互聯網行業嗎?
適合,特別適合。但要先放空自己,把“我和我最初的驕傲”都放到一邊,以一個好奇寶寶的狀態去工作,慢慢你就會覺得:電商太他媽有意思了!
我也看到不少按照老習慣做事的同行,躺在舒適區的同事,半年過去無法落地,很快就離開了,真的可惜。
13、更寬更有深度的知識面
以前認為廣告圈的都是資訊狂,興趣愛好廣泛,來了這里發現大家也玩抖音上B站追新番,并且由于掌握技術和了解產業鏈,對世界的認知反而更深入。比如最近和供應鏈的同事聊天,我知道了中國的服裝業已經產能過剩到了什么地步:現在全國的服裝廠全部停產,光庫存還夠全世界再穿半年。
14、多技能傍身
在這里,做HR的可能扭頭做產品去了,做產品的調崗去做市場了。本來我是嗤之以鼻的,這他媽算什么嘛,瞎折騰。但后來發現,當事人太爽了,這么一圈滾下來之后,什么都會了,真正的能力沒有短板。
這讓我想起了麥當勞的崗位考核制,一個員工要熟悉20多個崗位。還有奧美的超級新兵,1年內輪崗多個部門。在構建能力上,確實有非常大的幫助。
不僅新員工,高管也會輪崗,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看起來不靠譜,但對當事人來講,誰也不想把事情做砸,反而會全力學習,在職業高齡還要知識升級迭代,所以這里沒有蠢領導。
15、對社會的深度認知
以前像溫室里的花朵,看到的都是社會光明美好的一面,在這里,我見識到了人性的另一面,真正你死我活的商業戰爭,金錢面前的鋌而走險,不同成長史帶來的怪異性格……太多太多。相比之下,紋身喝酒抽煙簡直是三好學生行為。
才意識到以前我是多么狹隘和脆弱,我并沒有見過真正的社會,真正的社會不是抖音社會搖,不是小豬佩奇手表。真正的社會是光明與黑暗、純潔與污穢、天真和茍且、離經叛道和六親不認、循規蹈矩和安分守己,不管你是否喜愛和能接受,這一切都是并存的。相比之下,之前所謂的辦公室政治簡直是乖乖牌撒嬌。
16、對營銷的深度了解
我沒想到的是,廣告居然是商業運作中非常偏后的環節。而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而從供應鏈起始就初見端倪了。廣告并不是品牌的最終生死關。這也就解決了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為什么有些廣告做的很爛的品牌,一直活得很好。
17、對數據的尊敬
以前我認為數據都是老外哄客戶的玩意兒,看起來唬人,實際上用處不大。直到我看到了真正的“數據”之后,我才明白,數據可以決定一個產品是否能成為爆品,數據可以決定品牌的生死,數據可以創造需求,數據也可以預防災難。
比如供應鏈數據,如果你預先知道了大部分消費者想買什么樣的行李箱,那從研發開始就有的放矢。
但問題是,商品從生產線開始,到最終放在消費者手里,中間的變數太多,不可控的“小黑盒”太多,數據盲區太多,光是把供應鏈數據打通就是天塹工程了,這還沒有進入各家爭奪的用戶數據部分。不展開說了,再給我點時間,我會更了解數據,到時講給你們聽。
18、運營、產品、開發
這三個崗位是互聯網行業的基礎,按照廣告圈的理解,產品就是創意,開發是完稿,運營是阿康。產品想出一個東西,開發做出來,運營去維護。
目前是阿康base在互聯網都活的挺好的,創意base非常少,但創意未必要做產品,因為產品全局思考能力確實不行,建議從運營做起。
19、人、貨、場
這是電商行業都在談的東西,什么樣的消費者在什么樣的場景下選擇什么產品。其本質和廣告圈講的精準廣告,目標消費群,購買場景等沒有沖突。都是一回事。
差別在于作為平臺方,搞人貨場主要是品牌商家組局,然后外宣,引流消費者購買。
而作為廣告人,搞人貨場主要是目標人群喜好+商品USP提煉+線上線下宣傳。
20、總結
如果你做廣告,起碼要把品(品牌包裝)、效(傳播推廣)搞懂,如果再懂點電商,把銷(怎么賣)搞懂,那可以做到品、效、銷,三合一,打通從聲量到銷量,非常牛逼!
至于互聯網公司的各種八卦,什么BAT的鄙視鏈啥啥的,程序員的故事啊,產品經理的神話啊,夸張的年終獎啊這些坊間八卦,有空再寫,其實挺無聊的。
最后說一句,廣告公司的顏值確實是TOP級了。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圓圓點評(ID: yuanyuantal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