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一年,我和群玉山結緣的一段小故事
原標題:山民實錄03|站在時間這一邊
大家好,我是發發。
一個在深圳、廣州、上海都長期工作并生活過的非典型潮汕人,也是一個左右腦并用的INTJ型靈魂——小時候迷戀畫畫和文字并差點走了專業藝術科班路線,隨后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學了理工科并在大學讀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再來一個180度大轉彎從事文案與策劃類相關工作。
保持著對貧困兒童教育的公益捐款。相信善良、耐心和努力的價值,也相信創作和記錄是一件永恒的事。偶爾會在個人公眾號「FaFa Island」嘮嘮嗑。
這是我和群玉山結緣的一段小故事,也是我從創業、探索、堅持、失敗,再到將自己歸零、重新赴山求學的故事。
我相信,它不止是我的故事,也可能是過去的你、現在的你,或者未來的你會經歷的故事。因為,我們總會在生活中的某一刻,突然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但是,這未必是幸福的開始。因為我們會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最終,我們要么沿著原來的路,繼續走下去;要么歷經努力和漫長的等待后,抓住某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拿到一張開往理想大陸的船票。
1、突如其來的召喚
我的故事,要從2018年講起。那時候,我已經合伙創業兩年多了,公司規模50多人,專注在雇主品牌這個新領域,它是用品牌傳播的思維和方法,幫頭部大企業客戶們,提升招人和留人的魅力。在和知名的競爭對手們比稿時,我們常常能大殺四方,在業內算是小有名氣。
然而,我卻開始感到迷茫。一是經過兩年探索,我判斷這攤生意難以做大,它是一個需要市場教育的細分領域,并且業務本身存在邏輯悖論;二是在工作內容上找不到樂趣和成就感;三是瘋狂的加班令我疲憊,付出與收獲并不對等。
就在那時候,我的朋友們都在轉發 Timberland 的廣告《踢不爛,用一輩子去完成》。我好奇地點進去,然后就出不來了,來回播放了十幾次。有一種深深的感動從心里萌發,它重新激發了我對文字的熱愛,以及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原來品牌廣告還能這么做?原來商業文案也能如此深入人心?為什么我不能去做這種作品?
盡管此前經歷過大的公關公司和策劃案的洗禮,盡管雇主品牌也是在做相似的事,但我真正愛上廣告和文案,是從踢不爛開始的。
然而,這并不是幸福的開始。那時候,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總體社會心氣還是向上的,互聯網及全民創業熱潮未退,新冠病毒仍在冬眠。在這種蒸蒸日上的氛圍里,我們團隊也在做著一個財富自由的夢——從雇主品牌和招聘賽道切入,做互聯網平臺。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選擇的關口。投入兩年多時間了,我要放棄創業的可能性,去廣告公司打工嗎?廣告公司有發展前景嗎?去了廣告公司,我就會有機會做出踢不爛這樣的作品嗎?哪怕有微小的機會做出好作品,我后面的路又該怎么走呢?
日思夜想,經歷過一番內心的掙扎,我還是選擇把這個廣告夢藏起來。我努力說服自己,創業賺錢更多,而且能做成一個互聯網平臺,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會更大。與此同時,在公司現有的雇主品牌業務上,我也努力往踢不爛的標準靠攏,并學習更多優秀的廣告案例,爭取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輸出。
2、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就這么堅持著,時間匆匆來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也是在那年,B站的《后浪》刷屏了。我才發現,原來《后浪》《踢不爛,用一輩子去完成》《油煙情書》背后都是同一個團隊。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常常看到馬曉波老師的名字。之后,知乎的《重逢》、蕉內的品牌三部曲、寶潔的《老簡歷》、B站的《放焰火》等等高質量和高聲量的作品,一次次令我嘆服——這個團隊好像掌握了某種秘密。當時《老簡歷》出來后,在雇主品牌行業立起了一個標桿,很多客戶跟我們說,也想做一支這樣的廣告(后面都因為預算問題草草了之)。
那時候,我已經萌發想離開的心。經過五年的堅持和努力,公司依然難以跳開原有的循環,項目多了、營收多了,但員工人數也多了、公司運營成本更高了,而項目產出卻依然平庸。這些在我看來,都沒有質的改變。
隨后的2021年,公司嘗試轉型做互聯網產品,建立技術團隊,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在燒錢和融資節奏不匹配的情況下,在經歷2022年疫情反復與中國經濟急速下滑的情況下,公司資金鏈告危,活得非常艱難?!竸摌I維艱」這個詞,也從暢銷書上的一個名字,變成了我實實在在的體驗?;叵脒@幾年,我算是經歷了創業的一個完整周期——從什么都沒有,幾桿槍熬夜加班開辟荒土,到巔峰期100多人規模,以及收到大廠的收購意向,再到遭遇經濟失速并跌落谷底。
所幸的是,不論在什么環境下,我也依然盡己所能堅持閱讀和思考,系統地研究了品牌、策略、文案,并將之運用在業務上,同時在公司內部開設了三門員工評分最高的課程。我不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
3、蟄伏之后的突圍
也是在2021年,公司轉型與個人迷茫之際,我讀到一篇采訪長文《馬曉波:緊張,我很緊張》,那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馬老師的成長歷程,給我注入了一股巨大的能量。原來他也曾默默地堅持了十幾年,在寫產品手冊和終端銷售話術的平凡日常中循環往復,原來他也曾想過要放棄,原來驅動他往前走的也是一股不服輸的心氣??赐晡恼潞?,我一字不差地把整篇內容復制到我的日記本里。我需要這樣的故事。
當時看完文章,我只有一個想法:這個男人太勵志了,我總有一天要和他見上一面。然而,不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心理位置看,處于舞臺中心的馬老師和他的團隊,都離我很遠。在廣州讀書工作了十年的我,也從沒想過要去上海。
緣分說來也奇怪,2021年底,我機緣巧合地進了馬老師組建的群「群玉山的火塘」。我成功加到了馬老師的微信,激動得發了一通朋友圈。我開始想方設法讓偶像注意到我,我需要一個被看見的機會。我在群里積極發言,給他介紹我自己,并把文案作品集發了過去,但是沒有太多波瀾。
于是,我又提議馬老師組織一次比賽,沒想到被采納了,群友還幫忙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私密馬賽。雖然我對過往的積累有自信,但拿到題目的時候還是懵了,這是一個「幫助小眾服飾品牌切入主流化市場」的課題,一個我完全陌生的品類和人群。但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我和同行做策劃的媳婦兒一起組隊報了名。就這樣,我們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回到家后,再擠時間一起討論比賽課題。一周下來,白頭發又多了好幾根。
經過評委們層層篩選,我們終于擠進最后一輪提案PK。那天是一個周末,8支決賽隊伍依次上線提案。在線觀眾好幾百人,基本都來自火塘群,大家會給自己喜歡的隊伍刷“火箭”。那是我很感動的一天,人生中第一次,來自全國各地、熱愛廣告的一群人——參賽選手、觀眾、馬老師及評委們,不論地域、不論年齡、不論職業和身份,一起在線了9個小時,互相切磋、陪伴、探討。這種時刻,放在今天依然很難得。
提案完,我們組以0.5分的微小差距拿下第二名,被馬老師評價為「高標準的作業思路,比稿綜合實力是冠軍」。公布結果的時候,我喜極而泣。那股憋著的不服輸的勁兒,終于有了釋放的感覺。雖然是小范圍的比賽,雖然短時間內提交的作品還有很大不足,但對我來說,過往的努力終于有機會被行業頂流認可了。對于有些幸運的人來說,獲得鮮花和掌聲,或者靠近行業頂流并不費力,可惜我沒有這種運氣,只能靠自己爭取。
比賽過后,馬老師對我說「隨時歡迎你來群玉山」。我既開心又焦慮,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困難的選擇——群玉山是業內最矚目、也最難進的公司,如果不去,我辛苦爭取的機會將離我遠去,我可能會后悔一輩子;如果去了,這是一次很大的轉變,首先是換了行業,能否適應是一個問題,其次是我需要拖家帶口去上海這座陌生的城市,離開我熟悉的廣州和所有老朋友,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最終我還是選擇聽從直覺,“想要答案就去看看吧”。在和馬老師聊了一輪電話,并再次做了策略課題測試后,我就拖著行李來了上海。
離開廣州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告別了過去的7年。
……
當每一天的行動,只是在填滿自己的空洞
當我們搬磚,已不再是為了建一座教堂
我們遲早會出逃,親手結束幻想
但那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幻想
就像煙頭需要煙灰缸,暴雨需要大地
我們都需要一個歸宿,為某樣東西而活
于是,一個新的幻想開始了
子彈,重新上了膛
不管它飛向哪里,都一定會飛在戰場上一場用畢生去對抗平庸的戰爭
上山一周后,第一次面對面見到馬老師,我們擁抱了一下。這個見面和擁抱,我等待了4年。在群玉山,仿佛撕開了一道口子,很多陌生而新鮮的東西涌入進來,原來封閉的五感被打開,生命力隨之迸發,這種感覺太好了。這一年里,前所未有地打開了視野,轉換了思考方式,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同事與同行朋友,與國內最頂尖的一批學者交流,參與了重要的項目課題。
策略一部聚餐
至于學到的新東西,篇幅有限,只講近期一個重要啟發,也是馬老師非常經典的一句話:策略是把復雜變簡單,創意是把簡單變精彩。
競爭的本質是模仿,只有獨辟蹊徑的想象力,才能避開競爭。而我們策略顧問所做的事,本質上就是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提煉出簡單、犀利、富有想象力的結論。這和很多刻意把簡單搞復雜、以賣文件厚度為榮的公司,高下立判。我們不需要搞400頁的PPT推導或調研,然后告訴客戶一個絲毫沒有驚喜的結論??蛻艋ㄥX不是來買PPT的,而是來買獨特的認知、視角、假設和想象力的。背后的道理,張維迎在《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那本書里已經論證得很充分了。所以,我現在看到一年前自己寫的方案和文案,都有一種想丟進垃圾桶的沖動。這就是所謂的「進步」吧!
4、寫在最后
這個小故事,是我和群玉山緣分的起點,我也想借此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感受:
1、保持耐心
TOP=Talent+Opportunity+Patience。人生路上,才能、機會、耐心,缺一不可。第一次見到馬老師,他也是送了我一個詞——耐心。眼前的路也許走得并不漂亮,但不要因此否定努力的價值。我感激自己沒有放棄和躺平。時間終將站在耐心和努力這一邊。
2、積累能力
耐心和努力也是有講究的——堅持「選擇」未必有回報,我們的方向也許是錯的;但堅持「能力」肯定會有回報,能力才是最終沉淀下來、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東西。我現在也常告訴自己:別把品牌營銷看成一個行業,它是一種能力,是搭建品牌到人心的橋梁的能力,是怎樣把一件事情變簡單、變犀利、變精彩的能力,要去掌握這種能力。
3、主動出擊
主動才會有故事,主動出擊是一個「損失有下限,回報無上限」的好策略。要努力跳開原來的井,不要做一只井底之蛙。主動去連接各種各樣厲害的人,他們的一句話、一次點撥,或者一個合作機會,可能就是一個突破口,會幫我們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以上三點,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保持耐心,持續積累能力,然后等待(或者主動創造)一個機會。
故事的最后,終于,我可以對一年前的自己說:恭喜,你拿到一張開往理想大陸的船票了。同時,我也想對未來的自己說:不論哪家公司,都只是你人生中的一站。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成長,永遠保持內心的炙熱,心里那些微小而閃光的火花,也許沒人看見,但你知道,它微弱卻寶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