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個寺廟做旅游,真的能賺錢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青年橫財發展會,作者:不喝奶蓋
玄學致富新思路。
今年什么生意最好做?答案絕對是旅游。
不論是上迪北環,還是三亞大理,烏泱烏泱的旅游團和散客,把各大熱門目的地從正月一直排到端午。
有意思的是,比起以往傳統拍照逛吃打卡的旅游模式,今年的特色主題游開始走俏。
繼露營風旅行之后,去寺廟道觀來個兩天一夜的清心凈欲短途游,又成了香餑餑。
這不前段時間,有個女生稱自己以4萬元一年的價格,租了個道觀清修養元氣。體驗不錯的話,還打算擴大經營,做成吃喝住是一條龍的主題民宿。
這事在網上火了之后,記者還特意給道觀所在的景區打電話詢問經營情況。景區負責人雖然稱道現在還沒接到通知要改建成旅游度假村,但也說不準未來會不會采納這個意見。
這種不主動不拒絕的態度說明什么?
說明道觀改度假村,這件事還是打有可能的!
據說,自從這位景區負責人出面回應后,各地寺廟道觀的電話都被攜款投資的金主們打爆了。看來,在投資人眼里,“這種瘋狂星期寺”項目還是大有錢圖。
其實,在國外,去寺廟度假的短途短期主題游早就是一門年賺百萬的大生意。
01、國外出家真是火
國外的寺廟度假項目,首推的要數全民信奉佛教的泰國。
在泰國娛樂圈,經常能看到男明星剃度出家,幾天后又還俗進組的消息。
△泰版《浪漫滿屋》男主Mike
作為人生中的一門必修課,泰國所有男子在成年之前都要去寺廟進行一次“短期出家”,這都在他們國家的《憲法》里寫明了。歷任泰國國王在即位前也要短期出家。
△前任泰王短期出家
在泰國人的心目中,出家期間不僅能夠修身養性、調理身心、學習用平和的心態看待世間萬物,還能在清修的同時,感恩父母,報答有恩之人。
這項全民活動,后來也被發展成為一種特色旅游項目。不分男女,不分國籍的游客,只要花上3000多泰銖(600RMB)就能在旅行中報名參加。
在度假期間,游客必須把手機、照相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統一上交,沒有許可也不能隨意出山門游玩。
必須參加的項目除了包括住寺廟禪房,吃全素齋菜外,還有誦經、坐禪等室內項目,以及化緣等室外項目。
保證你每天活動量足夠大,早睡早起,沒時間和精力考慮其他俗事,達到斷網和調節作息的目的。
和泰國主打一個佛系度假不同,同樣是信奉佛教的日本,寺廟主題游的花樣就更多了。
日本的寺廟禪修從早晨5點坐禪開始,中間要經歷勞動、掃除、打坐等多個項目,時間持續16個小時。
除了通行的誦經等環節,日本寺院還會提供寫佛、抄經活動。完成的經文蓋上御朱印留在寺廟里祈福供奉,也可以帶回家當作護身符收藏或送人。
隱藏彩蛋的“佛經碗”活動,是通過聲音的震動頻率調動腦細胞的體驗,屬于當下最火的ASMR,一把子就能把減壓治愈的屬性拉到滿格。
和泰國寺廟度假一樣,參加日本禪修旅行的游客也必須上交電子設備,沒有多余的娛樂設施,但自帶的佛系項目,足夠刺激新穎。
在日劇和動漫作品里,經常能看到的瀑布修行是主題游里一個人氣項目。在寺廟里的私人瀑布下面,接受水柱從頭淋到腳的沖擊,體感既痛又冷。幾分鐘的時間里,整個人從內到外來一個透心涼之余,也能暫時拋開心中的憂愁煩擾,上岸后更有一種宛如重生的爽快。
而且和與中土強調戒律的“大乘”佛教有所不同,日本佛教不遵守吃素的戒律。所以在寺廟度假期間,還可以花錢定制有魚有蝦的懷石料理。
住星級標準的禪房,吃米其林級別的懷石料理,在景區里感受自然風光,這種高規格的寺廟游誰能不心動?
也難怪喬布斯和稻盛和夫只要一有時間,就跑到寺廟里度假療養。
疫情前也有腦筋活泛的運營商,開發出了體檢加禪修的主題度假游。把京都知名寺廟承包下來,疊加上體檢的醫療buff,讓客人可以在寺廟內一邊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一邊欣賞自然風光順帶放松身心。
這種從內到外的療愈度假套餐,據說一個星期動輒要七八萬,還得提前預約才能排得上。
同為東亞的佛教大國,韓國寺廟主題游拿捏顧客的秘訣在于,拿捏住他們的胃。
就像韓劇《請回答1988》里的金正鋒一樣,去寺院修行是次要,去蹭一頓石鍋拌飯才是正經事。
被《紐約時報》追捧的韓國靜觀師太,因為開創了全新門派的有機寺廟餐,而被米其林譽為“素齋頂尖料理人”。
她所帶領的一大批韓國寺廟,也紛紛開辟了素食心靈療愈主題游。神秘的東方風情,每年都能吸引上萬歐美游客特意來參團。
看完了這么多海外寺廟游的成功案例,肯定有人會說了,國情不一樣,照搬真的能賺錢嗎?但根據這么長時間的觀察來看,租個寺廟做旅游這事我看行。
02、“瘋狂星期寺”真能賺到錢?
說了那么多寺廟游人氣的現象,也該談談這門生意的盈利點和核心競爭力了。
做生意首先要懂成本,算盈利。4萬塊一年的房租,放在整個民宿界都是相當炸裂了。全榫卯結構,古典簡約的氣質,本著修舊如舊的風格,不需過多裝飾就能直接開業待客。從運營成本上來說,簡直是撿了個大便宜。
人力成本部分,只需請兩個略懂廚藝的師傅,外加幾個保潔阿姨即可。時不時再請幾個瑜伽、書法、國學老師來兼職講幾節課。
再附帶著賣點有機蔬果、文創手賬、杯墊什么的,這二次消費部分的收入還不哐哐進賬。
或許有人會質疑,沒有名山大川加持,在4G網絡時有時沒的荒郊野嶺里待上兩天一夜,游客還不得無聊到冒煙?
這個疑問,正好解釋了寺廟度假的核心賣點。
有人花錢吃喝,有人花錢點歌,有人花錢美容,還真就有人愿意花錢,在破廟里吃齋念佛。
試問來寺廟里度假的人,有哪個是真奔著吃喝玩樂的啊?
說到底,這屆年輕人愛上寺廟度假這種體驗型消費,無非是因為城市生活壓力大,陷入了焦慮抑郁狀態。換個城市出門旅游,要么是和烏泱烏泱的游客擠,要么是和“特種兵”拼體力,要么是在各大咖啡館里看人拍照P圖。真想花錢買個清凈,也就只剩青燈古佛旁了。
而且,被各大工作群24小時騷擾到患上“電話焦慮癥”的打工人們,以及日常被網絡上互懟對罵嗆到肺管子,還不敢發作的軟柿子們,早就盼著節假日能有個斷網放空的地方,放下俗世煩擾,過兩天不被打擾的慢生活。
對于這種被電子產品霸凌的現代人來說,只要是手機信號覆蓋不到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
加上寺廟游的運營們,如今也與時俱進地開發出了形式多樣的項目,可供消磨時間。像是一些道長可以提供烘焙課程,個別主持考過手沖咖啡師的資格證等。
和正宗佛系導師討教,哪怕學不到真本事,也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
在寺廟度假雖然少了拍照曬圖的社交樂趣,但來這兒的游客一起參與坐禪齋戒,也算是小眾圈子抱團取暖,和志同道合的寺友們一起斷網自愈,不失為一種野趣。
試想一下,和一群不知道自己底細的人,吃健康有機輕食,早睡早起。社交圈子里,更不需要每個人都做到嚴絲合縫和整齊劃一。摒棄快節奏的打卡游玩,用實打實的佛系心態度假,這不比網上那些鬧著去養老院避世的攻略,體驗感更好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寺廟改度假村這事兒,都是未來旅游市場的熱門和風口。
畢竟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城市客群來說:
花錢買清凈,是門好生意。
作者公眾號:青年橫財發展會(ID:xrich66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