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藏在煙火里的百工,看見工作的100+可能
煙火里的工位
前兩天,在熱搜看到人民日報發布的這支短片,細看之下發現原來是快手在五一節點為勞動者拍攝的致敬視頻。發布當天,在全網引發熱烈的討論,這幾天也持續在其他渠道刷到,在快手站內也獲得很多媒體自發轉載,其中不乏點贊超47w+的爆款。
首尾“百工圖鑒”
勾勒人間熱愛縮影
短片開篇提出一個直戳人心的問題,你向往的工作是什么樣的?此時的畫面是鋼筋水泥的辦公大樓、排布整齊的格子間,當觀眾還被框在這個思維設定下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時,畫面一轉,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里是青山綠水、是天臺風口、是自家書房、是虛擬空間、是街頭夜市......瞬間格局打開。是啊,工作的形態還可以有很多種。故事講完,鏡頭逐漸拉遠,畫面被無數個小屏填滿,小屏里呈現著五花八門、豐富多元的工作類型,這一次還是呼應開頭的排列整齊的“格子”,但相信視頻前的觀眾對開頭的問題,已經有不一樣的答案了。
這就是快手給出的答案,“煙火里的人間百工”,不得不說,這個答案很快手。
快手這支片子能獲得這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僅在于畫面的表現形式,最根本的還是因為找到了一個真正符合大眾需求的洞察。首先,在這個時代,整個社會尤其是年輕人整日處在不想上班又不得不上班的焦慮之中。其次,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面對每天爆炸的信息量,年輕人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不喜歡看喂雞湯、制造焦慮或強行說教的內容。再次,快手上有無數有趣的人在做著各種各樣有趣多元的工作,他們可能鮮少被關注,但他們值得被看見。基于此洞察,快手將這群人記錄下來,打造“人間百工”IP。
確實,“人間百工”對快手而言是極其精準的一次概括,因為在快手上,的確有很多或身懷絕技、或平凡努力、或堅持熱愛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工位在廣闊天地,他們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無論何地無論大小他們總是能通過工作中呈現出對煙火人間的熱愛,散發出獨特的光芒,愉悅自己的同時,也治愈了他人,給予他人力量。
以真實“熱愛”為支點
看見工作的100+可能
在內容傳達上,短片中的人物選擇也有一些巧思。他們有的從小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比如“獨竹漂”非遺傳承人楊柳,從7歲開始就找到了自己的熱愛,所以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把這份非傳統意義的工作做到最好,讓大家明白了什么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有的工作很普通,比如長沙假發哥和魷魚哥本身的工作內容非常尋常,但是他用自己的熱愛創新出了一條適應時代趨勢的做法,把舊工作做出新花樣,讓大家懂得了什么叫“干一行愛一行”;
有的工作很特殊,比如武陣天王-杰哥,一個95后的年輕小伙,卻酷愛歷史,辭去“常規”的工作,為熱愛發電,讓千萬人愛上了歷史文化;
有的是在成長過程中突然發現所愛,比如毛思懿,作為藝術的高材生,她突破常規,走在時代前端,用年輕人無所畏懼的沖勁兒,以AR繪畫完成了自我的進階,也帶老鐵們大開眼界。
這群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做的工作屬性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從心底很熱愛這份工作,因而才能把工作做的很有趣很出色。快手希望提供盡可能多元的范本,讓處在不同環境背景下的觀眾都能從中獲得治愈。
而在這個過程中,快手的意圖也變得更清晰了,就是趁著這個五一,通過煙火里的“人間百工”這樣一群人的親身事例,來呈現出一個新的思路給大家參考,然后透過這些有趣的工作,讓大家感受到內在的熱愛,重新審視自己和工作,尋找閃光點,發現被忽略的可能性,以新面貌、新成就治愈內心的焦慮。
乘“人間百工”之火
致敬每一個勞動者
透過“人間百工”看快手。除了這支短片外,快手在站內也同步發起了“快手人間百工”話題征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創作者參與,透過用戶曬出來的工作,可以看到快手上有非常多的民間高手,他們做著有趣的、治愈的、新奇的工作,他們的加入讓快手百工圖鑒更完整、更有價值了。
在快手里,還有千千萬萬這樣鮮活的人和令人向往的工作,他們真實地散落在街頭巷尾中,共同構成了這幅生動的快手百工圖。
任何人都可以在快手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技藝,享受熱愛的同時,也可以感染遇見的每個人,治愈人們的情緒,讓每個人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正如前面短片里所說:
每一個煙火里的工作,都有著不一樣的美,每一個樂在其中的人,成就了這煙火里的人間百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