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認識一些在快手寫詩的人
喜歡《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人,對電影中孫一通寫下的那些詩,應該都特別愛(比如我)。
《宇宙探索編輯部》詩歌節選
把麥穗摔打成灰
在幽深的咀嚼中大雪過境
困住風的氣球
開始斑斕的遠行
蟬鳴鋪滿河床
人們聚在秋天的岸邊
一場大火里
在插滿羽毛的草堆旁
和歸來的駿馬對視
破碎蛋殼的月光
被潮汐收回深海
作為交換 水母上山遮住流動的窗
好奇的魚游進房子
時間在房間盡頭磨洗銹跡
樹冠的云落起雪來
他們把甜美的愛灌進瓶中……
由生活的碎片、日常的剪影,打碎成詩。在這部電影里,詩是窺見人物內在的入口,也是給觀眾會心一擊的靈光一閃。
當然,一個“家里只有一本新華字典的人”,能寫出如此浪漫且富有哲意的詩,很大程度是電影以詩為載體的藝術化。
但電影之外,在快手新出的詩集——《一個人也要過成一個春天》里,我看到了現實中“家里只有一本新華字典”的人,寫詩的可能性。
這本詩集的作者,是:外賣員、農民、盲人按摩師、牧羊人、菜農、電臺主播、空調焊接工、擺攤個體戶、油漆工人、高中老師、超市員工、泵房工、全職主婦……
52位快手用戶,來自40 多個行業的詩人,用自己的詩證明:詩歌屬于所有人。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認識一下這些來自快手的詩人,和他們寫的春日詩。
一
長風@物語
貴州畢節,歷史老師
一個人
也要活成一個春天
在一朵桃紅之上
提取甜蜜讓生活破土而出濃濃的詩意
二
村上詩蔓—阿蘭
山東德州,菜農
不管我身邊有沒有人
這也是我一個人的黃昏
我現在就是一個舞蹈皇后
抱著風跳
踩著水跳
在金色的光里跳
像極了那只站在田埂上的鵲
三
翻手的雨
河南平頂山,牧羊人
要么,就在稿紙上建一個果園吧
你的經歷、所見和飛鳥
振翅的余音
是最好的養料
四
冷冬年
湖北荊門,以擺地攤為生
別和我談論油畫
也別跟我談論哲學
或者其他一切高深莫測
我只是一個俗人
生活在市井
五
任嘲我
吉林長春,上一份工作是車間工人
我把一天十三個小時賣給工廠
換回來兩百塊錢
這兩百塊錢
仿佛讓我抵押了尊嚴
又幫我贖回了尊嚴
六
王計兵
江蘇昆山,外賣騎手
午夜街頭
一個外賣騎手的出現
讓一抹天空,藍得更加純粹
七
滴水穿祁石
沈陽,油漆工人
我端起槍
瞄準似平不平的墻面
噴出真石漆
噴出大海腰間的各色雨花石
噴出稀疏的柳枝透出月影
噴出一壺濁酒飲盡秋月春風
噴出我心中的一首歌
八
素川
吉林,高中生
迷茫是頭頂的烏云
朋友是我的黑傘
在黃土路上
我和我的詩人朋友
談論昏暗中的夢
我們誰都不想說話
兩個月前,盤點品牌書籍時,就提到了這本將在春天發行的詩集。
所以,聽說這本“快手詩集”正式出版的時候,我趕緊下單了一本。
這本詩集,收錄了214首詩歌,看下來,很多都稱不上精美,但它們觸動人心的,也正是那種“粗糲感”。
除了快手官方露出的這些詩,我也從書中摘出一些,分享給大家:
01
那個從前說話像吵架,
后來寡言的男人。
現在,他一個人,在對面干涸的河溝里
和影子說話。陽光照在
他和一頭被騸過的牛身上
他們再也不會因為一把口糧而動怒
——翻手的雨(河南平頂山,牧羊人)
《悶鐘》
02
他垂釣。自己動手修葺漏雨的瓦屋
用毛筆寫字,在泛黃的牛皮信封上粘貼郵票
做綠皮火車去很遠的地方
閑暇無事,他就站在暮色里
藍色的中山裝背對著我,手指輕按,雙唇送出
低低的蕭聲
——宗小白(江蘇鎮江,農業工作者)
《不用手機的人》
03
星輝搖曳的微笑,奄奄一息
時間擠出,一雙虛弱的受
操勞生活
——黛小青(上海,小學)
《一場高燒》
04
父母把我引到他們的路上
便離開了
不管我了
——雨空(西安,軟件測試員)
《催》
05
風像刀子,泥土板結,水淪為冰塊
愛人之間的語氣變得生硬
花朵墜入大地的深處
再刨出來就是一塊一塊的鐵
——冷冬年(湖北荊門,以擺地攤為生)
《十月如鐵》
06
綠色對著水波微微傾訴
金黃跟土地告別
季風在回蕩
田坎上的腳印
踩著太陽
——朝云暮霞(鄭州,家庭主婦)
《芒種》
07
我走在田埂上
搖曳著身姿
褪去農民的樣子
像只有靈性的鳥
——之南語(貴州畢節,“鄉間野模”)
《我站在房頂……》
08
草是連載的長篇小說
天旱時,小說連載的快些
下雨時,小說連載的慢些
近幾日,大雨小雨時常有
此時,我正對著叢生毛草和雀稗
讀得興趣盎然
——LW曹會雙(山東萊蕪,礦山女工)
《草是連載小說》
09
那盞燈哭紅了眼
夜,靜悄悄
路不再撿起你的影子
——海韻5656(青島膠州,焊工)
《路燈》
10
故人吟詩作對
現在我們吟詩
與世界做對
——詩人祁連山(鹽城,詩人)
《不對》
寫在后面
“寫詩,是為了從紙上飛起來”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宇宙探索編輯部》編劇之一、孫一通的扮演者王一通,在快手詩集的相關微博下,寫的評論。
什么是詩?為何寫詩?
人們常常會將“詩”與“遠方”關聯,而快手詩集給人看到的是:詩來自生活、來自你我附近。
看這些詩,你會想起,老家工地刷墻的三叔、鄰居開大卡車的老劉、學生時代時不時出口成章的語文老師……
借由詩歌,這些普通人成了詩人,讓作為讀者的我們看到,普通人也能從生活的裂縫里拾取詩意,也能用文字發出別樣的、豐富的聲音。正如在單讀在編者按中所說:
“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勞作,也許束縛著我們的形體,但詩歌讓我們獲得心靈的自由。”
全民寫詩的時代,生長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人們,都可能是一個詩人。
快手為什么要出一本春日詩集?
老實說,這兩年寫詩的品牌,實在太多了,銀聯的詩歌長河、餓了么寫給上海的拼貼詩、天貓《致女性的二十六行詩》……
但快手出版的這本,出自快手用戶的詩集,還是有些不一樣。
提及快手,你會想到老鐵、想到喊麥、想到病毒視頻、想到直播賣貨、想到連線PK……關于快手這種喧囂的印象,和詩歌或者文學,有些背道而馳。
而這些快手用戶寫的詩,讓我們看到快手的另一面。看到社交需求、情緒發泄之外,還有60萬快手用戶在用詩的語言,審視世界、關切自我。
這不只是一本詩集,也是一本快手的人文宣傳手冊。當人們在生機勃勃的春日里,打開這樣一本春日詩集,這些寫詩的快手用戶,用詩歌所創造的那種獨立的靈魂與意境,所營造的那種曖昧溫暖的氛圍,呈現著快手內容上的豐富性,以及人文層面的情懷,也告訴人們:
這里,是快手的世界,是魔幻的老鐵宇宙,也是真實的、詩意的鄉土中國。
閱讀,不一定非在紙上
今天世界讀書日,在這個語境下,關于這本詩集,作為“一本時代情緒記錄文本”的部分,還想多說一些。
它帶來的思考是,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微博或是小紅書,內容的表現方式,都不止一種。雖然很多時候打開社交媒體,多的是令人啼笑皆哭的人間鬧劇,但也有人把社交媒體當成紙張,用它書寫這一些溫柔、平靜的文學之美。
很多人批判互聯網世界的荒誕、虛幻、浮躁,但回歸本質,媒介也只是工具。對于創作者,互聯網的媒介平權,平等地賦予每個人自我表達的機會;對于觀看者,算法推薦很大程度也是基于個人的訂閱習慣而來。
所以,哪怕“紙媒已死”,詩歌也不會消亡。
寫作,不一定非在紙上,閱讀,也不一定非在書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