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最孤獨的沙漠郵局,正在走出沙漠
采訪:倩倩&Joy
撰文:Joy
閉著眼想象:荒無人跡的沙漠深處,一座綠頂小屋,佇立在漫漫黃沙之上。
這是一個孤獨感滿溢的畫面。
2021年,騰格里沙漠腹地,一座中國郵政主題郵局——“沙漠郵局”改造完成。
此后2年,這座“最孤獨的郵局”不僅借書信往來,治愈了無數遠方的陌生人,也以商業化探索,讓自身不再孤獨:
它入駐了小紅書,發布的首條官宣推文,點贊1.8w;
開展了代寫代寄業務,推出了文創產品,2022年僅明信片就售出6萬封;
1年時間,策劃了數個商業合作項目,牽手百度地圖、領克汽車等品牌……
身處“出世”之地的沙漠郵局,似乎“入世”得格外順暢。它讓人好奇:一個內核為“情感”的項目,是怎樣擁抱商業的?
數英與沙漠郵局創意總監高糖糖,有了一次對話。
從解憂雜貨鋪到沙漠主題郵局
最孤獨的郵局并不孤獨
1、趁著情感紅利,沙漠郵局紅了
“一開始,我們只是想打造一個小眾治愈目的地”。高糖糖說。
2017年,高糖糖從牧民口中偶然得知,沙漠深處有一座廢棄了35年的郵局。她冒出了一個浪漫的想法:將郵局改造為解憂雜貨鋪。
北緯38.53°N,東經105.65°E ,等待新生的郵局,就在這里。
“它隸屬牧區,曾是牧民與外界聯系的重要紐帶。但隨著時代交通、通信發展,漸漸就被廢棄了。”
看著破敗的老郵局,高糖糖想:能不能盡可能保留其原有身份?她聯系上中國郵政,得到好消息。中國郵政700多個主題郵局之一的沙漠郵局,有了雛形。
改造計劃,就這樣從1.0的解憂雜貨鋪,成熟為2.0的主題郵局。
2021年,高糖糖與老孟等十來位同事正式動工,助老郵局“重操舊業”。
任務原本不難,但這里是沙漠:
老郵局過于衰敗,只能在原址重建;沙漠地勢起伏大,開車難度系數高,大伙兒只得乖乖地少量多次運輸材料;天氣多風沙、又酷熱,7、8個工人,花了20天才將小屋骨架搭好……最終耗時3個月之久,才建成一座長5米、寬3米的小平房。
同年6月,在熱情與期待中,沙漠郵局面市了。不過,位置偏遠,加之疫情反復、出行受限,熱騰騰的新郵局,并未迎來太多關注。
直至年末,沙漠郵局開通線上代寫代寄業務,才有了變化。
這項業務在小紅書一經發布,就戳中了不少人。
順著網線而來的人們,有的把沙漠郵局當作樹洞,與其往來書信,傾吐心聲;更多是借沙漠郵局之手寫下一封封“遠方來信”:戀人訴說愛意;父母給孩子寫下寄語……
單單2021年12月,沙漠郵局就寄出了2萬多封明信片。遠方的沙漠郵局,再次化身一條紐帶,鏈接著無數遙遠的個體。
如今看會發現,除了大自然給出考驗,沙漠郵局的“入世”一開始就算是順利、幸運的。
一方面,它半有意、半無意地撞上了情緒紅利期。
這幾年,都市人先后患上“情緒病、孤獨癥”,渴望獲得情緒價值。而遠離城市的沙漠郵局,是精神凈土,蘊含著治愈力。
另一方面,國民心中有“郵政情結”,中國郵政的背書,也給沙漠郵局添了光環。
從這里寄出的信件,滿足了大眾對“從前車馬都慢”的想象。
2、商業化第一步,聊出來的文創產品
一封又一封信件,開始頻繁出入沙漠郵局。
團隊工作量也在增加。每日寫信回信,日子變忙了,高糖糖樂在其中。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需要情感的表達與交流”。很多年前,還在營銷行業工作的她,就活躍于各大論壇,“也是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傾訴的場所”。
論壇已是過去式,沙漠郵局正在進行時。郵局商業化的第一步——開發文創產品,也就是這么聊出來的。
2021年考研季,許多備受壓力的學子向沙漠郵局訴說心事。認真回信后,高糖糖意識到,沙漠郵局具備的 “治愈力”,比團隊想象的更多。
她決定舉辦一個沙漠許愿瓶活動。活動上線后,超預期地,有幾百個人向沙漠許愿。
“騰格里在蒙語里叫‘長生天’。在當地人心中,長生天種族屬于至高無上的,而騰格里沙漠的沙子是被長生天親吻過的,非常靈驗。”高糖糖向我們“科普”。
有地域文化附魅,沙瓶撐起了人們的情感寄托。自然而然地,“沙漠許愿瓶”沉淀為了一項文創產品。
為保留個性,高糖糖還設定了三個硬性出品標準:“治愈”、“情感”、”沙漠場景” 。
除許愿沙瓶之外,告白、考研主題明信片,以及最長可寄存10年的時光信等等,也的確都既承載情感表達功能,也體現沙漠場景特性。
考研主題明信片(上);告白主題明信片(下)
沙漠郵局就這樣以不同形式,用孤獨治愈著孤獨。
“經驗主義者”:
走上很聽“勸”的商業化探索之路
與品牌開展商業合作,也是自然發生的。
知名度在擴大、用戶在增加,沙漠郵局的能量愈發充沛。團隊內部也添了新鮮血液,形成了清晰分工,高糖糖得以從常規工作中抽身。
當一切都走上正軌,是時候向外看看了。
2022年3月,高糖糖與團隊琢磨:“能不能和喜歡的品牌合作,做一些好玩、治愈的事情?”
這個念頭,很快讓向來人煙寥寥的沙漠,熱鬧了一場。
1、釋放場景價值,在沙漠搞聯名show
去年6月,百度地圖、領克汽車等20多家品牌一同做客沙漠,造市集、走秀、打造藝術裝置。這便是沙漠郵局的首次對外合作——沙漠郵局聯名show。
高糖糖告訴我們,聯名show的策劃思路與開發文創產品類似,緊扣“情感”與“場景”出發。
線上,以拿手的明信片作媒,沙漠郵局擔任著品牌與用戶的橋梁。
為母嬰用品品牌BeBeBus定制的明信片,以“有心聲,就有回聲”為主題,向產后抑郁人群,送去了關愛與鼓勵;
華凌的明信片,是融入虛擬人元素的科技、未來風,主打對話年輕人……
可見,明信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針對性地溝通。
線下,沙漠郵局則依據沙漠地偏、地奇的場景特性,策劃系列重內容性、而非體驗性的活動,為品牌造關注。
比如,服裝品牌the MSLAN的沙漠大秀。當模特以黃沙為背景,迎風堅定向前,無需身臨,也能感受到服飾的率性灑脫。
品牌自己也腦洞大開。食品品牌人類快樂在沙漠煮起螺獅粉,“再也不怕被鄰居嫌棄”。
若細究,這都是城市的尋常玩法。但當它們遷移至沙漠,秒變不尋常,話題也就來了。
而又一幸運是,首個商業項目推出后,伯樂比預期的多。
在原計劃中,合作對象會是那些與沙漠郵局相似的,相對較小、較新的品牌。“大家聚在一起,搞些事情”,高糖糖說。
但經驗老道的品牌們,深諳沙漠郵局豐富的營銷價值——
它有品牌喜歡的”年輕人“,也有年輕人喜愛的”情感“、”溫度“。同時,它自帶獵奇性,是跨界中的百搭體質。
與百度地圖的合作,就是“情感”在牽線。為了智能交通的建設,百度地圖采集員也一直在路上,其職責與郵遞員有相似之處,同時孤獨地用腳步丈量城市,或傳遞、或記錄珍貴的人情。
于是,雙方邀請采集員與郵遞員對話。時代的人文、溫度,個體的價值、心聲,都在此間浮現。TVC出街后,高糖糖被深深打動了。
2、脫離空間限制,郵局奔向城市各角落
熱鬧過后,用戶需求也召喚著沙漠郵局走出沙漠。
“希望畢業了有機會去一趟親自寫吧。”
“很想親自去寫,但真的太遠了。”
沙漠郵局推出的“跨時空郵筒”與“101顆孤獨的行星”兩個項目,就是為了回應這些用戶心聲。
前者,是輕巧的沙漠郵局“分號”,后者,是集裝箱形式的快閃店,包含郵筒、打卡墻、許愿瓶等內容。有了它們,沙漠郵局能去到城市各處,營銷的場景限制也被打破了。
但,這會不會削弱特殊地域的情感加持?我們疑惑。
沙漠郵局從物理、情感兩個層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來,有50斤黃沙陪“分號”共同出行,沙漠郵局以無意義的送沙之舉,守護了自身的情感寓意;二來,創意的內核,也為項目添注了意義。分號,就如廣大宇宙中的孤獨行星,與沙漠郵局浪漫地遙望、呼應。
目前,已有天津萬象城、溫州浙果壹號等實體商業前來合作。借助商業力量,定制的綠色郵筒,得以進駐城市。用戶有了機會,將信件親手投入郵箱中,收獲儀式感。這些線下空間,也多了客流。
3、克制的產品聯名,不為聯而聯
向外合作,還有一條大多數品牌走過的路——產品聯名。
一方出“名字”與“肖像”,一方出力,對產品包裝、口味稍作調整,這種模式可復制性高,又有很大中獎走紅的概率,讓眾多品牌們上頭。
正在IP化的沙漠郵局,也有了做授權方的資格。但在這方面,它很克制,把控著內容的契合度。
如去年年底,衛康攜手沙漠郵局推出聯名隱形眼鏡。產品主打的“舒適、治愈、屏障紫外線”功能,與沙漠郵局的“沙漠”場景、“治愈”屬性有關聯之處。這才促成了合作。
與時尚品牌omto推出的郵差包,更直接以沙漠郵局為靈感設計。
不盲目追逐商業機會,基于自身特性授權合作,這是沙漠郵局的產品聯名之道。
商業之后:
生于沙漠,歸于沙漠
“許多時候,出走是為了更好的歸來。”
沙漠郵局就像來自于沙漠的禮物。隨著自身的成長,它也開始回饋沙漠。
糖糖告訴我們,大約60年前,有人在距沙漠郵局五公里處栽下一片小樹林。現在,沙漠郵局決心接過接力棒,讓它長成森林。
自2021年起,沙漠郵局發起“沙漠綠洲計劃”,目標是種39000棵樹。用戶、品牌、企業,都可以通過“認養”的方式參與。
當被認養的樹苗落地,沙漠郵局會派專人定期澆水、維護。
它還與認養人約定,十年之內,會在公眾號定期更新每棵樹木成長情況。大家在后臺輸入小樹編號,即可查看。這諸多用心的舉措,工程量之大,不難想象。
今年3月,原本又該更新一波照片,但沙塵暴天氣作怪,導致返圖推遲。沙漠郵局發布的道歉推文里,用視頻真實呈現了現場慘狀:攝影師被大風吹得都近乎站不穩!
評論區一則留言,代表大伙兒心聲:
最終,圖片雖遲但到,用戶也沒有錯過小樹的成長。
如高糖糖所說,“在沙漠種一棵樹,是以情感陪伴作內核的”。種樹,是讓“生命”柔軟人們的內心,成為人與人的羈絆。于用戶而言是如此,于品牌、企業亦是。
去年,騰訊手游光與夜之戀認養111棵沙棗樹,種出一片“520”數字林,為游戲人物蕭逸慶生。在高糖糖看來,這些蘊含生命力的樹木,能打破次元壁,建立游戲與玩家的真實連接。
還有如Mazars,替每位員工認養一棵樹,是種下了與員工情感鏈接的紐帶。
匯力各方后,目前,已有約17000棵樹被認養。
“對我們來說,召集小小的個體,有綠色情懷的品牌,一同為改善沙漠生態環境獻一點力,這就足夠了。”沙漠郵局很實在,只想先完成39000棵的“小”目標。
這“小”目標,或許并不遠。畢竟,沙漠郵局的種種商業探索,已漸漸形成一個良性閉環——自身羽翼的豐滿,讓沙漠郵局有能力組織各方為沙漠獻力;而踏實做公益,又將推動沙漠郵局被更多人知道,再匯聚更多力量。
后記
一個因情感屬性備受喜愛的IP,一旦把控不好商業化尺度,很容易遭到反噬。而目前,沙漠郵局以自身特性避免了這點——它能讓感性共鳴與理性商業,共存一體。
這與團隊小而美的運作,大有關聯。沙漠郵局體量尚小,團隊價值取向會直接影響決定。愿意花精力與用戶真誠交流、扎實做公益改善“附近”,主觀的善意,保住了沙漠郵局的“感性”部分。
同時,重溝通與小體量,也讓沙漠郵局能捕獲一手信息、理解用戶訴求。這也是為什么,無論是主動探索,還是被“推”著走,沙漠郵局的商業化都不偏離人文的軌跡,并成功開辟出“文創產品”、“聯名合作”兩條通路。
在筆者看來,沙漠郵局已然實現某種程度上的IP化——它擁有自流量,能促發自傳播,符合互聯網時代對一個IP的定義。但未來,如何沉淀更多優質內容、鞏固自身人格特質,是它必須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