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條數英網友的評論,我想聊聊臺灣福特的這支廣告片
昨天看到一位數英網友對一個項目的評論(感謝這位網友出鏡)。
作為一個同樣熱愛廣告,熱愛廣告行業的人,有被這條留言治愈到,而看完廣告片之后,我又被它治愈了一次。
讓空間,放你的心
想必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廣告文案的初始認知,就是甲殼蟲的那句“Think small”,也因此對汽車廣告有別樣的感情,評價時也會不自覺地更挑剔一些。
我所熟悉的汽車廣告,要么是香檳美女,人生贏家,要么是機械參數,炫酷科技。所以當我點開臺灣福特的這支名為《讓空間,放你的心》的廣告片,我的第一反應是我的網頁錯亂了,或者我自己看錯了。
因為第一個畫面竟然是我們打工人再熟悉不過的會議室,而且還拍出了那種,哪怕頂燈實際上已經開到了最亮,在記憶里卻似乎總是昏昏暗暗,空氣凝滯的味道。
如山的工作量壓過來,面孔柔軟美麗如林依晨,也肉眼可見地變得僵硬,她欲言又止,垂下眼眸的樣子,也是老打工人了。
(恰好截到字幕是"OK"的這一幀,更典了)
好了。點擊暫停鍵。作為觀眾的沉浸觀影先停一停,作為編輯的那部分“我”該上場了:
這支廣告想在開篇構建一個壓抑沉悶、讓受眾有代入感的場景,為駕駛汽車能給人帶來的自由、開闊感做鋪墊?
可是似乎很少見到汽車廣告真的花費不算短的篇幅去描述個體的現實困境,作為價格不菲的耐消品,汽車往往和一個人的社會身份,價值認同強勾連,很多時候,汽車廣告販賣的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理想自我的“幻想”。
雖然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欲揚先抑的手法,后面必有開闊自由的畫面,還是非常想拽著代理商問一問:“教教我,是怎么說服甲方的?”
然而代理商不在面前,我繼續看廣告片。
林依晨和老板擠在電梯間里(雖然我們老板挺好的,但是社恐代入了一下已經開始窒息了),她忍無可忍地對老板說:“我知道,你已經給我很大的空間......”
看見“空間”這兩個字,我在屏幕前激動地搓手手,開始了開始了,開始埋賣點了。
緊接著,這支廣告片中我最喜歡的第一個小設計就出現了:林依晨工作的公司是做空間設計的,繁體字的“間”,延長兩個豎,就變成了“閑”。
我的乙方人格看到廣告片中巧妙地call back了甲方想植入的賣點非常激動,我的文字愛好者人格又被這個小小的文字游戲戳中,這短短的3秒鐘我直接顱內高潮。
冷靜一下,默念10次客觀中立之后,繼續看。一段福特汽車駕駛畫面之后,是臺灣各處的人文、自然風光。
從林依晨喝茶開始,吧唧,我的“編輯腦”徹底關機下線了。就讓我摸下魚,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職業身份、簡簡單單的人,去感受2分鐘美好吧。
文案
如果空間,裝得下更多時間
我想,放下我的心去發現
在忙碌之中,還有什么意料之外
原來大稻埕的貨不叫東西
叫南北
原來臺南的小吃
吃起來阿、阿、阿、阿
落山風吹的是洋蔥
九降風吹的是柿餅
原來月球在田寮
火星在三義
看過布袋的布袋戲
吃過銅鑼的銅鑼燒
山上不在山上
水上不在水上
而我,正在往路上的路上
滿滿的人情味
是臺南的nih~臺中的hiooh~
還有宜蘭的~~
永遠記得
留一點時間,留一點空間
安放你的心
心裝不下的
還有我的 FOCUS WAGON
NEW FOCUS WAGON
讓空間,放你的心
(簡單放了幾張,強烈建議大家自己去看原片)
文案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幾句ChatGPT絕對寫不出來的“文字游戲”:
看過布袋的布袋戲
吃過銅鑼的銅鑼燒
山上不在山上
水上不在水上
而我,正在往路上的路上
看到這些的時候,ChatGPT給我帶來的焦慮被奇妙地撫平了,雖然我有時候是“先馬后看”“馬了不看”,而ChatGPT(以及它的一眾AI弟兄們)是“馬了真看”,但我們作為“人”的那部分,是科技無法模仿和取代的。
它沒有感受過職場中偶爾的凝滯壓抑,沒有被家人塞滿一后備箱土特產
它沒有吹過和緩的山風,沒有吃過只有舌尖會描繪的味道
它沒有被鑼鼓聲充斥過耳膜,沒有經歷過反反復復的迷茫和清醒
它沒有對人類的愛恨,它不懂個體的復雜和群體的一致
它不是我,不是你,不是他。
而只有,你,我,他,才能給予彼此意義感。
在觀賞完這支廣告片之后,意猶未盡的我又在案例庫十分充足的數英網上,搜了一下福特以前的廣告片。最后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今年的這一支。
2019年:福特×林依晨:當你老了,還會不會記得那些很帥的日子?
2021年:福特×林依晨微電影《迷路》,人生沒有錯的路
三支廣告片的品牌、演員都是同一個,時長和表現手法也相差不多,但為什么給我觀感最好的是今年的這支呢?
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敘事節奏。今年的這支廣告片的敘事節奏更線性,而前幾年的兩支則略微有點意識流,《迷路》《當你老了》都用了大量的插敘、倒敘手法,而劇情又不算非常獨特和吸引人,觀眾的注意力很難聚焦。
第二,懸念沒有埋好。其實我覺得《迷路》《當你老了》本身是很不錯的嘗試,也有可取之處,只是廣告片埋懸念很難埋好,因為觀眾會對廣告片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和“戒備”,會有類似于“你反轉那么多層最后不是就還是為了賣東西嗎?”的想法,所以會對有一點懸疑性質的故事文本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故事打動了受眾,才能抵消這種戒備。
第三,細膩的表達。這三支廣告片都用了很多細膩的表達,但是今年的這支其實是最隱晦的,而其他兩支用了大篇幅去刻畫那種“細膩”,反而顯得刻意了。
......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2023年開年的斗志昂揚,被ChatGPT潑了一盆冷水,我們一直在捕捉差異性,捕捉獨特,和我們對抗的,有傳播規律,有人性,有社會趨勢,也有“技術”。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露出過和這支廣告片中的林依晨一模一樣的表情,疲憊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腦門上。
但是開篇那位數英網友的評論,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人類獨有的,對未來的向往,對同伴的鼓勵,以及渴望創造的心情。
或許正如這支廣告片的文案所言,我們,“正在往路上的路上”。
在下今日的評點就到此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歡迎各位在評論區交流你的看法!
咱們一起,給彼此一點意義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8條)